于长江;洪晶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移行带的关系.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术后1周的PSA水平测定,患者术前均行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移行带体积,采用单因素相关回归方法分析患者手术前后PSA的差异与移行带的关系.结果:术后58例患者PSA水平下降,平均下降3.733 μg/L,2例术后PSA水平升高,平均升高为7.11μg/L.手术前后PSA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手术前后PSA的差值和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具有直线回归关系(b=0.011),移行带每减少1 cm3,PSA就下降0.011μg/L;手术前后PSA的差值与移行带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r=0.311).结论:BPH患者血清PSA主要受前列腺体积的影响,而移行带的体积对PSA的影响比较大.
作者:陆阳;陈晨;宋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铝暴露损害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断乳后Wistar 大鼠,以含不同浓度氯化铝的水进行饲养.3 个月后,进行跳台行为学及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活性的测定.结果:染铝各组大鼠的血铝、脑铝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染铝各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均缩短(P<0.01);染铝组的海马 MAPK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浓度慢性铝暴露可引起大鼠脑铝和血铝的含量增高,使海马MAPK活性下降,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降低.
作者:邢伟;黄莹;王彪;许金华;赵岩;岳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ICAM-1 mRNA)及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LPS) 5 mg/kg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脂多糖组、谷氨酰胺预先给药组、谷氨酰胺即时给药组、谷氨酰胺延迟给药组,分别于LPS注入前1 h,LPS注入即刻,LPS注入后1 h,均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 g/kg.所有动物于注射LPS 4 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ICAM-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CAM-1蛋白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同脂多糖组相比,谷氨酰胺预先给药和谷氨酰胺即时给药使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组织ICAM-1 mRNA及ICAM-1蛋白表达减少,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肺部炎症反应减轻.结论:谷氨酰胺早期给药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起保护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细胞间ICAM-1的过多生成有关.
作者:白涛;吴新军;王俊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建立兔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高血脂对兔肾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致病机制.方法:选日本纯种雄性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组、调脂药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24 h尿总蛋白定量以及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结果:单纯高脂饮食组24 h尿总蛋白定量、血脂水平、肾脏组织α-SMA含量高于另外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的相应检测指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高脂血症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辛伐他汀类调脂药可以减轻高脂血症对肾脏的损伤.
作者:刘大军;刘红霞;商惠萍;李德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高血压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3DCTA对于临床疑有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的显示和高血压病因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屈达;戴旭;徐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贫困山区早孕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与HCMV UL54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PCR-RFLP的方法检测人绒毛组织中HCMV早期抗原的存在及HCMV UL54基因密码子501是否发生突变.结果:贫困山区早孕期妇女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率为18.91%;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在早孕期HCMV宫内感染者中UL54 501密码子未发生突变.结论:贫困山区早孕期HCMV宫内感染与HCMV UL54基因密码子501突变无关,但不排除其他位点的突变或其他形式异常导致病毒致病性改变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盛秋;李芬;于学文;韩蓁;李学成;任永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头孢替唑钠与莲必治在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头孢替唑钠与莲必治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4%,99.18%;RSD分别为0.81%,0.93%.室温放置4 h内输液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颜色淡黄并逐渐加深.
作者:姜清华;徐英宏;赵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ABCD评分法在预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风险上的作用.方法:应用6分制ABCD评分法对173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A后7d内发生卒中的患者中,86.7%的患者评分≥5分,所有得6分的患者有80.0%于7 d内发生卒中,所有得5分的患者有32.1%于7d内发生卒中,得分≤4的患者只有1.4%于7 d内发生卒中.结论:ABCD评分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的办法.
作者:孟祥亚;何志义;邓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脊髓提取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呈梭形.诱导后细胞呈神经元样细胞改变.神经元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
作者:赵宇;刘嘉晖;吕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黑色素瘤抗原(MAGE)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MAGE-A1、MAGE-A3及MAGE-A12基因mRNA表达.结果:35例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全部(100%)至少表达1种MAGE-A基因,21例MAGE-A1阳性,19例MAGE-A3阳性,24例MAGE-A12阳性,三者均阳性17例.结论:MAGE基因在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较高表达,可望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治疗的靶基因.
作者:殷波;孔垂泽;宋彦;张辉;单立平;宋永胜;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9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分型和预后评估.发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的患者生存时间短、急性白血病转化率高;FAB、WHO评分系统均能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颜晓菁;张丽君;何娟;柴静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DC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使其分化为成熟DC.DC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与100 μmol/L阿托伐他汀和ox-LDL共同孵育48 h后,镜下观察DC吞噬ox-LDL的形态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6、HLA-DR)的表达.结果:经阿托伐他汀处理的DC可下调CD1a、HLA-DR的表达,抑制DC对ox-LDL的吞噬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活性,推测是他汀类药物免疫调节的新机制.
作者:缪绯;刘映峰;傅强;李志梁;李公信;吴宏超;徐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干细胞能否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分化及移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雌性Wistar大鼠CAAN动物模型,亚致死剂量X线照射后经尾静脉移植同系雄性大鼠骨髓干细胞,于移植后第60 d处死大鼠,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生化检测观察移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Y-FISH)观察雌性受体大鼠肾脏中雄性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骨髓移植60 d后在肾小球及肾间质中均发现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源性细胞,相关生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骨髓源性干细胞具有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小球及间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李维;冯江敏;邹杰;孙东;马健飞;王力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与10例同期对照者腹腔液中s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液中sICAM-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Ⅰ~Ⅱ期病例与Ⅲ~Ⅳ期病例腹腔液中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ICAM-1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并可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监测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永来;陈双;焦伊胜;王树鹤;刘彩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时对血压(BP)、心率(HR)、呼吸及唾液分泌的影响,并选择佳用药剂量.方法:80例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术前10 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阿托品0.01 mg/kg(B组)、长托宁0.005 mg/kg(C1组)、长托宁0.01 mg/kg(C2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注药前后B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量.结果:C1组和C2组注药后HR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B组注药后HR显著增快(P<0.05);注药后10 min和拔管后C1组的VAS值比B组低(P<0.05),术后1 h C2组的VAS比B组高(P<0.05).结论:术前静注长托宁0.01 mg/kg,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且不增加HR.
作者:吴秀英;黄威;孟凌新;陈华;张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用人工敷料Epigard敷盖肉芽创面或切(削)痂创面,创面愈合快,病人痛苦少,疤痕少,功能恢复佳.
作者:姜英令;侯晶星;张惠;薛宝升;唐明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支架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电话或门诊共随访到256例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病例.其中单支病变(甲组)104例,多支病变(乙组)152例,乙组又分完全重建组67例和不完全重建组85例,分别比较各组支架术后的长期结果.结果:甲、乙组平均随访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甲组比较,乙组心绞痛复发率明显增高(P<0.01),再住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增高,心功能改善率降低(均P<0.05);不完全重建组心脏事件增多(P<0.05),心绞痛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增多、心功能改善率明显减少(均P<0.01).与完全重建组比较,不完全重建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增高,心功能改善率减少(均P<0.05).结论: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安全,但长期疗效和预后较单支病变差,而病变冠脉完全重建组长期疗效和预后与单支病变相似,显著优于不完全重建组.
作者:黄汝刚;齐国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分离纯化血链球菌血链素,并对其组成成分进行检测.方法:通过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Sephadex G-150凝胶柱层析、中空纤维柱超滤脱盐、浓缩,分离并纯化血链素,SDS-PAGE检测其纯度及亚基分子量并检测其分子量,同时以紫外线吸收法及苯酚-硫酸法检测血链素蛋白及糖含量.结果:血链素分子量为180 kDa,亚基分子量为110 kDa和70 kDa,其中蛋白含量为87.51%,糖含量为12.49%.结论:纯化的血链素是一种由两个亚基组成的糖蛋白.
作者:寇育荣;李雪莲;潘亚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氨基末端激酶或应激活化激酶(JNK)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锥体细胞,免疫印迹检测不同实验组中JNK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各组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JNK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存在JNK途径的过度激活,进而导致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
作者:陈宏志;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所有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的输血情况.发现输血在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类型中分布不同,输血与否与输血前的疾病状态、贫血程度、感染与否、肾功能情况有关.
作者:王秋实;邢准;杨巧妮;刘显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