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来;陈双;焦伊胜;王树鹤;刘彩刚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成人骨髓取自手术中非血液系统疾病、非肿瘤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患者摘取的肋骨,采用贴壁筛选法进行体外扩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hMSCs 9 d融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4表达阳性.结论:贴壁筛选法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s,可作为获得hMSCs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于长江;洪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9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分型和预后评估.发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的患者生存时间短、急性白血病转化率高;FAB、WHO评分系统均能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颜晓菁;张丽君;何娟;柴静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介导地氟醚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398组、地氟醚延迟预处理组(DES)及NS398+DES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TTC染色法测定梗死心肌大小;另取32只Wistar大鼠,分组同上,RT-PCR测定缺血区心肌COX-2 mRNA水平.结果::地氟醚延迟预处理(1MAC)可显著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P<0.01),并可使心肌COX-2 mRNA表达增强(P<0.01),其心脏保护作用可被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阻断.结论:环氧合酶2介导地氟醚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滨阳;陈晓光;王俊科;马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ICAM-1 mRNA)及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LPS) 5 mg/kg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脂多糖组、谷氨酰胺预先给药组、谷氨酰胺即时给药组、谷氨酰胺延迟给药组,分别于LPS注入前1 h,LPS注入即刻,LPS注入后1 h,均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 g/kg.所有动物于注射LPS 4 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ICAM-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CAM-1蛋白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同脂多糖组相比,谷氨酰胺预先给药和谷氨酰胺即时给药使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组织ICAM-1 mRNA及ICAM-1蛋白表达减少,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肺部炎症反应减轻.结论:谷氨酰胺早期给药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起保护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细胞间ICAM-1的过多生成有关.
作者:白涛;吴新军;王俊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肾缺血再灌注组(Ⅰ),异丙酚预先给药组(P1)、即时给药组(P2)及延迟给药组( P3).P1、P2、P3组分别于阻断前1 h、阻断同时及再灌注同时缓注异丙酚30 mg/(kg·h)3 h、4 h、4.75 h,24 h处死大鼠.取肾组织作HE染色及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2+的变化.结果:P1和P2组与I组相比明显改善肾组织损伤,P3组无变化.P1和P2组与Ⅰ组比较MDA和Ca2+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增强(P<0.01或0.05),P3组无此作用.结论:异丙酚预先和即时给药明显改善肾损伤,延迟给药无作用.
作者:冯娅妮;白涛;王俊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β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逆性.方法:体外分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和培养时间分组:A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3 d;B组11 mmol/L葡萄糖培养3 d;C组22 mmol/L葡萄糖培养3 d;D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6 d;E组11 mmol/L葡萄糖培养3 d续5.5 mmol/L葡萄糖培养3 d;F组22 mmol/L葡萄糖培养3 d续5.5mmol/L葡萄糖培养3 d.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UC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B组UCP-2基因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C组UCP-2基因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D组与A组比较UCP-2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与B组相比,E组UCP-2基因表达则显著减少(P<0.05);与C组相比,F组的UCP-2基因表达水平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一定葡萄糖浓度和暴露时间范围内,葡萄糖可诱导大鼠胰岛细胞UCP-2基因表达增加,高糖对UCP-2基因表达的诱导可以逆转.
作者:任冬月;赵晓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时对血压(BP)、心率(HR)、呼吸及唾液分泌的影响,并选择佳用药剂量.方法:80例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术前10 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阿托品0.01 mg/kg(B组)、长托宁0.005 mg/kg(C1组)、长托宁0.01 mg/kg(C2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注药前后B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量.结果:C1组和C2组注药后HR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B组注药后HR显著增快(P<0.05);注药后10 min和拔管后C1组的VAS值比B组低(P<0.05),术后1 h C2组的VAS比B组高(P<0.05).结论:术前静注长托宁0.01 mg/kg,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且不增加HR.
作者:吴秀英;黄威;孟凌新;陈华;张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建立兔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高血脂对兔肾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致病机制.方法:选日本纯种雄性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组、调脂药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24 h尿总蛋白定量以及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结果:单纯高脂饮食组24 h尿总蛋白定量、血脂水平、肾脏组织α-SMA含量高于另外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的相应检测指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高脂血症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辛伐他汀类调脂药可以减轻高脂血症对肾脏的损伤.
作者:刘大军;刘红霞;商惠萍;李德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内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FIGO分期(1995)为ⅠA~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的228枚盆腔淋巴结的石蜡包埋组织以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标记.结果:14例228枚淋巴结中,3例患者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21.4%,淋巴结总阳性率1.3%.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的检出率为3.8%(2/53)和1.1%(1/87).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χ2=8.601,P<0.05).结论: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病灶,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出,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田野;赵杨;温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及SABC法检测87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及20例癌旁组织COX-2的表达.计数肿瘤内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OX-2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淋巴管密度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过表达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并增强乳腺癌的淋巴浸润及转移潜能.
作者:李爱琳;滕月娥;吴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方法.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的mMSCs.A组原代培养;B组原代培养分别加刺激因子50 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5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于培养的7、14、21、28 d,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甲胎蛋白(AFP) 、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 、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采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糖原染色情况.结果:分离纯化B组大鼠的mMSCs,应用HGF和FGF-4诱导10 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细胞免疫荧光测定B组显示,培养第7 d AFP即出现阳性,第21 d表达明显减弱;第7 d CK-19染色阳性,以后增强;第14 d白蛋白与CK-18染色开始阳性,以后表达逐渐加强.A组在培养过程中不表达AFP、ALB、CK-18和CK-19.糖原染色显示,B组第14 d开始阳性,一直持续到第28 d;A组未见阳性染色.结论:大鼠mMSCs在较高浓度的HGF及FGF-4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作者:鲁学恒;马力;刘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主动外排泵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的作用. 方法:用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进行干预.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泵抑制剂存在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性的变化.结果:主动外排泵不仅存在于耐药菌株,而且也存在于敏感菌株,但对耐药菌株影响更大.与泵阴性组比较,泵阳性组敏感率降低在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组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增加在洛美沙星、环丙沙星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和利血平可增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对其耐药表型有影响.主动外排机制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愉;周秀珍;张智洁;孙继梅;孙博;赵立;李胜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贫困山区早孕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与HCMV UL54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PCR-RFLP的方法检测人绒毛组织中HCMV早期抗原的存在及HCMV UL54基因密码子501是否发生突变.结果:贫困山区早孕期妇女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率为18.91%;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在早孕期HCMV宫内感染者中UL54 501密码子未发生突变.结论:贫困山区早孕期HCMV宫内感染与HCMV UL54基因密码子501突变无关,但不排除其他位点的突变或其他形式异常导致病毒致病性改变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盛秋;李芬;于学文;韩蓁;李学成;任永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ax蛋白在脑出血(ICH)后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自体新鲜动脉血的方法制作大鼠ICH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ICH对照组、NGF干预组在ICH后6 h即有bax蛋白阳性表达,24 h达峰值,之后下降,7 d时仍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NGF干预组与ICH对照组相比较bax蛋白峰值出现的时间无变化,但各时点bax蛋白的表达均较ICH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应用NGF可使血肿周围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起到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达到治疗脑出血的目的.
作者:高岩;滕伟禹;葛宇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触发哺乳动物细胞内RNA干扰,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特异性小片断双链RNA对活化的小鼠淋巴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并用脂多糖激活,确立细胞分泌TNF-α的峰值,将针对TNF-α靶序列的干扰片断经PCR扩增后转染入细胞,ELISA法检测TNF-α浓度,RT-PCR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终止刺激后48 h淋巴细胞分泌TNF-α达高峰,TNF-α特异RNA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NF-α浓度降低近30%,TNF-α mRNA表达抑制率达54.5%.结论:TNF-α小片断双链RNA可特异性抑制哺乳动物淋巴细胞TNF-α的表达;RNA干扰具有严格的序列特异性,只特异的沉默靶基因而不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作者:宋晓宇;郑宁宁;孙杰;张海鹏;赵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铝暴露损害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断乳后Wistar 大鼠,以含不同浓度氯化铝的水进行饲养.3 个月后,进行跳台行为学及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活性的测定.结果:染铝各组大鼠的血铝、脑铝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染铝各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均缩短(P<0.01);染铝组的海马 MAPK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浓度慢性铝暴露可引起大鼠脑铝和血铝的含量增高,使海马MAPK活性下降,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降低.
作者:邢伟;黄莹;王彪;许金华;赵岩;岳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高血压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3DCTA对于临床疑有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的显示和高血压病因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屈达;戴旭;徐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ABCD评分法在预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风险上的作用.方法:应用6分制ABCD评分法对173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A后7d内发生卒中的患者中,86.7%的患者评分≥5分,所有得6分的患者有80.0%于7 d内发生卒中,所有得5分的患者有32.1%于7d内发生卒中,得分≤4的患者只有1.4%于7 d内发生卒中.结论:ABCD评分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的办法.
作者:孟祥亚;何志义;邓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LFA-1+及ICAM-1+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及LFA-1+、ICAM-1+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许静;狄正鸿;郭英军;张士发;梁再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移植后核因子κB(NF-κB)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移植和假手术模型,实验组供体胰腺保存在含有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的UW液中,受体鼠于移植前15 min腹腔注射ProDTC (15 mg/kg),对照组供体胰腺仅保存在UW液中,受体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正常肝组织中NF-κB p65含量为1.17±0.23,移植后3 h对照组NF-κB p65达高峰为4.32±0.9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增高.应用ProDTC者,NF-κB p65含量、TNF-α、MIP-2、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量、MPO活性均降低(P<0.01).ProDTC也显著降低淀粉酶(Amy)、脂肪酶(Lip)、湿量/干重(W/D)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移植后NF-κB活化上调了TNF-α、MIP-2、ICAM-1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通过ProDTC抑制NF-κB活化可以减轻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吴刚;陈旭春;李弘;成东华;王凤山;刘永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