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β2微球蛋白、NAG测定对肾功能评价的意义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李雪竹;严海东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含量,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年龄, 肾功能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志愿者尿液β2微球蛋白含量(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以及肌酐清除率(Ccr),探讨其对肾功能评价的意义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于沈阳市内随机抽取140名年龄40岁以上的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40~49岁、50~59、60~69岁及≥70岁组).留取晨尿,用ELISA法测定尿β2-MG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尿NAG含量.同时测定血清肌酐浓度,计算Ccr值.结果:尿β2-MG、NAG含量随年龄增高而增高;Ccr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70岁组尿β2-MG、NAG含量与其他3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Ccr显著下降(P<0.05).尿NAG含量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Ccr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尤其是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可结合尿NAG含量评价老年肾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FVB小鼠精子冷冻及体外受精的研究

    目的:探索FVB小鼠及FVB遗传工程小鼠种系保存的新途径.方法:用孕马血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超排FVB小鼠,并分别用复苏精子和新鲜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并将受精卵移植到假孕雌鼠输卵管中,比较两种精子的受精率;对注射HCG后13,15,17h不同时间采集FVB小鼠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比较其受精率及体外培养至2细胞情况.结果:新鲜精子的受精率(62.4%)略高于冷冻复苏精子的受精率(58.1%);在注射HCG 13~15 h后取FVB小鼠卵母细胞其受精率效果较好,受精率(60.2%、61.6%)显著高于17h取卵的受精率(51%),但13,15,17 h采集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胚胎发育至2细胞及异常卵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将为FVB小鼠及FVB遗传工程小鼠的种系保存、繁殖提供了基础.

    作者:史晓萍;董婉维;周生来;杨葳;于洋;张梅英;王禄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预吸氧、缺氧和复氧时大鼠脑组织iNOS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预吸氧条件下,大鼠脑皮质在预吸氧、缺氧和复氧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方法:大鼠72只随机分成3组,A预吸氧组;B缺氧组;C复氧组,每组随机分成4个亚组,分别给予21%,50%,75%,98%氧气.免疫组化法观察iNOS表达;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结果:免疫组化发现缺氧组阳性细胞率增加,B2组阳性率低.病理组织学发现缺氧后B2组损伤程度轻于B1组(P<0.01),复氧后C4组损伤重.结论:较低浓度预吸氧可增强脑细胞的抗氧化损伤能力,而高浓度预吸氧则作用相反;iNOS表达的变化可能是不同浓度预吸氧引起脑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宏志;高光洁;赵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Fas/FasL在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Fas/FasL基因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CLC)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L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正常无转移淋巴结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as/FasL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在正常肺组织中表达强度(64.0%)明显高于SCLC组织(14.6%)(P<0.01);FasL在SCLC中表达强度(60.0%)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16.0%)(P<0.01);Fas在有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强度(17.6%)明显低于无转移淋巴结组织(52.4%)(P<0.01);FasL在有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强度(55.9%)明显高于正常无转移淋巴结组织(28.6%)(P<0.05);Fa∥FasL在SCLC病理亚型、年龄、性别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as/FasL基因蛋白可能参与了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与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可能相关.

    作者:宿杰;田大力;陈东义;张林;孙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Ag85A DNA疫苗对肠上皮内淋巴细胞FasL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分析口服Ag85A DNA疫苗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Fas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减毒伤寒杆菌运载的Ag85A DNA疫苗经口免疫小鼠,检测iIEL和脾淋巴细胞FasL mRNA的表达.结果:末次免疫后8 d,Ag85A DNA质粒组小鼠iIEL FasL mRNA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质粒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IEL FasL mRNA平均表达水平以及3组脾淋巴细胞FasL mRNA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Ag85A DNA疫苗可以上调小鼠iIEL FasLmRNA的表达,而对脾淋巴细胞未见有意义的影响.

    作者:王庆辉;吕昌龙;Azuma KALU;吕超;方芳;李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及水蛭素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脑含水量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变化及水蛭素对ICH后脑水肿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各实验组分6 h、1 d、3d、5 d、7 d等5个时间点.采用干湿重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脑含水量;按BELAYEV法使用伊文思蓝测定BBB通透性.结果: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在ICH后6 h开始升高,3 d达到高峰,5 d到7 d开始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15,P<0.01).水蛭素能够降低各个时间点的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结论:BBB通透性增高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水蛭素可抑制ICH后的脑水肿形成,抗凝血酶治疗可能成为ICH后脑水肿的一种可行治疗方法.

    作者:田力;滕伟禹;张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VEGF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urvivin 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蛋白在卵巢正常组织、良恶性肿瘤和卵巢转移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与卵巢良性肿瘤、卵巢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与VEGF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17).VEGF在卵巢原发癌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VEGF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作者:宋和存;李慧;赵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唾液酸与冠脉病变血管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唾液酸(SA)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以6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SA水平及血清中巨细胞病毒(CMV)抗体IgG.结果:血清SA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血清SA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呈正相关;血清SA在抗CMVIgG阳性组显著高于抗CMVIgG阴性组(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S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有关,且与血清胆固醇水平正相关;CMV感染可能为血清SA与冠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作者:宋丽新;赵卫华;禹红梅;胡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匹伐他汀对小鼠缺血肢血流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匹伐他汀对小鼠缺血肢血流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合适剂量他汀类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小鼠下肢缺血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匹伐他汀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镉还原Griess法、生化检测法测定3组实验结束后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及肝肾功能等含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3组投药前及术后双下肢血流.蛋白印迹杂交法检测各组双下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低剂量组实验结束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明显高于另外2组,术后缺血肢血流恢复明显,缺血肢VEGF蛋白表达增强.高剂量组肾功能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明显低于低剂量组,术后缺血肢血流恢复不明显,缺血肢VEGF蛋白表达低于低剂量组.结论:低剂量匹伐他汀促进了小鼠缺血肢血流的恢复.

    作者:张月兰;程颖;李轶男;曾定尹;齐国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回顾性分析

    对4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临床分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作者:姜红堃;孙桂莲;罗钢;姜红;张乾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心肌肌动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心肌肌动蛋白(α-SA)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Dex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途径.方法:选健康18 d Wistar大鼠121只,按腹腔注射药物不同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LPS)组、Dex组,各组于加LPS后2,4,6,24及72 h分别将大鼠断头分离心脏,RT-PCR方法测定α-SA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α-SA.结果:LPS和Dex组各时点α-SA及其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Dex组低点与LPS组一致在6~24 h,但明显高于LPS组(P<0.01).结论:α-SA及其mRNA表达在内毒素血症时明显受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受损;Dex可减轻LPS对d-SA及其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虹;潘静坤;陈睿;吴玉斌;高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防止磁性附着体处基托折断的方法研究

    在活动义齿上安置磁性附着体易出现基托折断现象,现采用2种特殊设计应用16例患者,经3年随访观察,只有1例出现基托折断现象,说明这2种方法可很好地防止基托折断现象的发生.

    作者:战德松;廉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Epworth嗜睡评价量表与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在评价白天嗜睡的相关性研究

    通过不同方法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嗜睡程度,证实Epworth嗜睡评价量表与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章志丹;黄席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59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采用全程同期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59例鼻咽癌,观察1、2年生存率和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8.3%,放疗结束后3个月Ⅰ级、Ⅱ级和Ⅲ级口干反应分别为35.6%、61.0%和3.4%.

    作者:李光;勾宏图;夏兵;吴春丽;张硕;姚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YAG激光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分析

    探讨变应性鼻炎的YAG激光治疗方法,分析YAG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作者:李巍;白伟良;王铁;王振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热休克蛋白90在抑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否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放线菌酮(CHX)协同诱导的细胞凋亡.方法:采用电穿孔技术建立稳定过表达HSP90的细胞克隆,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TNF-α/CHX协同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在稳定过表达HSP90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T3中,HSP 90能够抑制TNF-α/CHX协同诱导的细胞凋亡;在TNF-α/CHX协同诱导的细胞凋亡中,HSP 90持续稳定存在12 h以上.结论:HSP 90能够抑制TNF-α/CHX协同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戴顺东;张秀伟;范垂峰;王恩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TGF-β1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研究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内p38MAP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结果:TGF-β1可诱导MC内p38MAPK活化,刺激15 min p38MAPK活性增加,30min后,p38MAPK活性达高峰,1 h后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2 h后再次升高,24 h时仍高于正常.TGF-β1可促进MC分泌FN,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C分泌FN.结论:p38MAPK通路在TGF-β1引起的系膜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FN分泌增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B203580能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FN的合成,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秋月;佟健华;杜娟;赵宏;陆娇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辽宁省7城市居民1988-2000年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目的:探讨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对1988-2000年辽宁省7城市死亡统计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40.48/10万,占全死因第5位.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呈波动性变化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性别比值为2.20.高发年龄是20~59岁组.意外伤害死亡前4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自杀死亡率为6.51/10万,呈下降趋势.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10.07/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男性上升趋势比较明显.结论:意外伤害未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危害城市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减少意外伤害和降低意外伤害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光辉;于连政;刘健;冯毅平;井立滨;董千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脂蛋白(a)和D-二聚体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3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TIA患者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 5),重型TIA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TIA各组Lp(a)与D-二聚体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p(a)和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对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艳敏;李慎贤;毕国荣;彭扬;李慧;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环氧化酶2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肾癌组织和癌周正常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COX-2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6.47%,癌周正常肾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3.3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的异常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2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5,P<0.01).结论:COX-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肾肿瘤的发生有关,可为肾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刘博;孙志熙;孔垂泽;刘奔;时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小儿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增殖期血管瘤及22例退化期血管瘤的ICAM-1、VCAM-1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以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为对照.结果:ICAM-1在增殖期血管瘤强阳性表达,退化期阳性表达,两时期差异十分显著(P<0.01);VCAM-1在增殖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均为阳性表达,两时期无明显差异;ICAM-1和VCAM-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几乎均为阴性表达,与不同时期血管瘤相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ICAM-1可能在血管形成早期发挥作用,介导内皮细胞间黏附,参与血管瘤发病和消退的病理过程.

    作者:秦兴军;张恩礁;王绪凯;孙长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