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杰;齐国先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肾癌组织和癌周正常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COX-2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6.47%,癌周正常肾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3.3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的异常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2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5,P<0.01).结论:COX-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肾肿瘤的发生有关,可为肾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刘博;孙志熙;孔垂泽;刘奔;时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HBV-DNA载量的不同状况与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方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及婴儿血标本HBV-DNA载量.对母乳和人工两种喂养方式婴儿做追踪观察.结果: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的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49.45%(P<0.01).两种喂养方式婴儿的HBV感染率为15.63%和13.56%,无显著性差异;婴儿抗-HBs检测,母乳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HBV携带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明显低于血清.母乳喂养不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且有助于提高婴儿抗-HBs的GMT水平.
作者:马力;赵桂珍;梁争论;吴小音;钟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urvivin 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蛋白在卵巢正常组织、良恶性肿瘤和卵巢转移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与卵巢良性肿瘤、卵巢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与VEGF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17).VEGF在卵巢原发癌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VEGF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作者:宋和存;李慧;赵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抑癌基因PTEN和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在外阴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提示:PTEN和Caspase-3蛋白的失表达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白枫;武昕;花象锋;刘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在正常和退变间盘中表达及其意义.结果,正常组和退变组间盘中均有Cath-D表达,退变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Cath-D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
作者:金哲;吕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从血清流行病学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micro-IF,MIF)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抗体,同时测定空腹血脂、血糖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分别为73.33%和3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阳性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阴性组,并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是导致血脂异常.
作者:于海杰;齐国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采用Allen的Weight dropping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于术后2、4、8 h,1、3、7 d经蛛网膜下隙导管各注入VEGF溶液(5μl/100 g),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脱氧核糖核酸片段,检测脊髓损伤前后发生凋亡的脊髓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中未见凋亡细胞.生理盐水组于伤后4 h始出现凋亡细胞.VE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VEGF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
作者:段有文;吕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脑含水量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变化及水蛭素对ICH后脑水肿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各实验组分6 h、1 d、3d、5 d、7 d等5个时间点.采用干湿重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脑含水量;按BELAYEV法使用伊文思蓝测定BBB通透性.结果: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在ICH后6 h开始升高,3 d达到高峰,5 d到7 d开始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15,P<0.01).水蛭素能够降低各个时间点的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结论:BBB通透性增高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水蛭素可抑制ICH后的脑水肿形成,抗凝血酶治疗可能成为ICH后脑水肿的一种可行治疗方法.
作者:田力;滕伟禹;张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采用全程同期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59例鼻咽癌,观察1、2年生存率和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8.3%,放疗结束后3个月Ⅰ级、Ⅱ级和Ⅲ级口干反应分别为35.6%、61.0%和3.4%.
作者:李光;勾宏图;夏兵;吴春丽;张硕;姚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3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TIA患者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 5),重型TIA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TIA各组Lp(a)与D-二聚体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p(a)和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对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艳敏;李慎贤;毕国荣;彭扬;李慧;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调查急性农药中毒接触史,填写农药接触调查表,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农药接触情况、急诊处理、中毒程度分级、转归及结局等,对综合性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病人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急性农药中毒的认识.
作者:刘淑英;赵敏;王玉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胰管注射减轻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及对胰腺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n=36)随机分3组,A组为ANP模型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管注射);B组为ANP诱导1 h后硫酸软骨素处理组;C组为假手术组.3组动物分别于6 h处死.检测血清淀粉酶(SAM)、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还原型谷胱苷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胰腺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A、B两组均有SAM水平的升高,病理组织学上有相应的ANP变化.A组胰腺组织中ATP、GSH、SOD明显下降(P<0.01)、B组则下降幅度较小,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MDA明显升高(P<0.01),B组升高幅度小,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P时胰腺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物质显著下降,脂质过氧化增加,能量耗竭.胰、胆管注射硫酸软骨素可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明显减轻ANP大鼠胰腺细胞损伤.
作者:何忠野;郭仁宣;谢成耀;刘楠;李扬;宋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丁香酚抑制酵母菌所致发热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酵母菌性发热模型,观察丁香酚对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改变.结果: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后大鼠直肠温度明显升高(△T由-0.23℃升高至1.13℃,P<0.01),血浆及脑脊液中AVP含量也明显增加(分别由1.55,2.57 ng/ml升高至2.03,4.29 ng/ml,P<0.05),丁香酚能明显抑制酵母菌所致大鼠发热反应(△T由1.19℃降低至0.03℃,P<0.01),同时血浆及脑脊液中AVP含量也进一步增加(分别由2.03,4.29ng/ml升高至3.51,6.69 ng/ml,P<0.05).结论:丁香酚通过增加体内AVP的含量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作者:叶红;朱丽娜;冯甲棣;闫凤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预吸氧条件下,大鼠脑皮质在预吸氧、缺氧和复氧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方法:大鼠72只随机分成3组,A预吸氧组;B缺氧组;C复氧组,每组随机分成4个亚组,分别给予21%,50%,75%,98%氧气.免疫组化法观察iNOS表达;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结果:免疫组化发现缺氧组阳性细胞率增加,B2组阳性率低.病理组织学发现缺氧后B2组损伤程度轻于B1组(P<0.01),复氧后C4组损伤重.结论:较低浓度预吸氧可增强脑细胞的抗氧化损伤能力,而高浓度预吸氧则作用相反;iNOS表达的变化可能是不同浓度预吸氧引起脑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宏志;高光洁;赵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探讨变应性鼻炎的YAG激光治疗方法,分析YAG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作者:李巍;白伟良;王铁;王振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宫颈鳞癌30例、腺癌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2例和16例正常宫颈液基细胞中HPV16、18 E6表达.结果表明,宫颈液基细胞中HPV16、18 E6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子宫颈癌及CINⅡ~Ⅲ密切相关,为阐明子宫颈癌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预测CIN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潘静坤;翟宁;杨秋实;刘巍;刘楠;范玉;李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证明:软性膀胱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肾、输尿管复杂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卜仁戈;吴斌;费翔;闻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匹伐他汀对小鼠缺血肢血流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合适剂量他汀类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小鼠下肢缺血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匹伐他汀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镉还原Griess法、生化检测法测定3组实验结束后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及肝肾功能等含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3组投药前及术后双下肢血流.蛋白印迹杂交法检测各组双下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低剂量组实验结束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明显高于另外2组,术后缺血肢血流恢复明显,缺血肢VEGF蛋白表达增强.高剂量组肾功能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明显低于低剂量组,术后缺血肢血流恢复不明显,缺血肢VEGF蛋白表达低于低剂量组.结论:低剂量匹伐他汀促进了小鼠缺血肢血流的恢复.
作者:张月兰;程颖;李轶男;曾定尹;齐国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对1988-2000年辽宁省7城市死亡统计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40.48/10万,占全死因第5位.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呈波动性变化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性别比值为2.20.高发年龄是20~59岁组.意外伤害死亡前4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自杀死亡率为6.51/10万,呈下降趋势.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10.07/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男性上升趋势比较明显.结论:意外伤害未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危害城市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减少意外伤害和降低意外伤害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光辉;于连政;刘健;冯毅平;井立滨;董千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FVB小鼠及FVB遗传工程小鼠种系保存的新途径.方法:用孕马血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超排FVB小鼠,并分别用复苏精子和新鲜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并将受精卵移植到假孕雌鼠输卵管中,比较两种精子的受精率;对注射HCG后13,15,17h不同时间采集FVB小鼠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比较其受精率及体外培养至2细胞情况.结果:新鲜精子的受精率(62.4%)略高于冷冻复苏精子的受精率(58.1%);在注射HCG 13~15 h后取FVB小鼠卵母细胞其受精率效果较好,受精率(60.2%、61.6%)显著高于17h取卵的受精率(51%),但13,15,17 h采集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胚胎发育至2细胞及异常卵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将为FVB小鼠及FVB遗传工程小鼠的种系保存、繁殖提供了基础.
作者:史晓萍;董婉维;周生来;杨葳;于洋;张梅英;王禄增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