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FGF对染铅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浆ERK活性的保护作用

彭博;孙黎光;刘素媛;邢伟

关键词:神经元细胞, 铅,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染铅的原代培养大鼠脑神经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神经元培养4~8 d后,用0.6μg/L aFGF及不同浓度铅处理细胞,用改良Takai法测定ERK活性.结果:神经元染铅30 min,在0.1~2.0μmol/L铅浓度范围内,ERK比活性明显升高,呈浓度依赖性,尤其1.0~2.0μmol/L时高.用aFGF预处理后再染铅时,在1.0~5.0μmol/L时ERK比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RK比活性随着染铅浓度不同而发生改变.aFGF可保护神经元避免铅对ERK活性的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水孔蛋白4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水孔蛋白4(AQP-4)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2,24,48,72,120,168 h的6个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模型缺血区AQP-4的表达,并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不同时相点均无AQP-4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12 h在缺血周边区神经胶质细胞上有较弱表达,24h表达增强,48~120 h达到高峰,168 h后AQP-4持续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域有AQP-4表达,AQP-4表达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兰希发;姚文秀;郭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寡核苷酸醛基芯片点样条件的优化

    对点样探针的浓度、探针缓冲液的浓度及pH值对醛基玻片探针固定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pH=9、探针浓度为200mmol/L时,探针固定效果较好,所制备的芯片的灵敏度高.

    作者:何群;侯伟健;潘忠诚;王天骄;马佳明;赵雨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的老龄性改变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老龄动物海马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青年组(3~5月龄)和老龄组(24~26月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老龄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主要变化:突触连接缩短或间断、突触前后膜融合;突触小胞大量集聚、小胞大小不等;树突棘内棘器远离突触后膜,其扁平小囊增多并扩张.结论: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发生了明显的变性改变,这可能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赖红;马萍;高杰;王铁民;包峰;吕永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大鼠椎间盘的超微结构研究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椎间盘中髓核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64只,实验组32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32只,行假手术.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以Prodigy骨密度仪作大鼠腰椎骨密度值(BMD)测定;同时分别处死5只大鼠,摘取子宫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3个月分别取两组大鼠L4-L5椎间盘,应用电镜技术,对取出的髓核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3个月大鼠腰椎BMD,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子宫病理学检查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萎缩.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成功.电镜结果显示:(1)软骨细胞减少,多呈不同程度地退变、死亡,细胞外用致密颗粒增多.(2)胶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融合、扭结或钙化,胶原纤维束间裂隙增大.(3)弹力纤维数量减少,伴老化、变性.结论:骨质疏松大鼠椎间盘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变.

    作者:杨茂伟;王占友;屠冠军;吕刚;朱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尿道下裂下曲矫正阴茎头部尿道重建术

    目的:提高尿道下裂手术的成功率.方法:设计了Ⅰ期阴茎下曲矫正、阴茎头部尿道重建术,并在8例病人中实施了该术式.利用阴茎远端腹侧皮瓣重建阴茎头部尿道,在Ⅱ期手术时进行阴茎头部尿道与原尿道外口间的尿道成形术.结果:8例病人完成Ⅱ期手术后,重建尿道外观良好,无尿漏和尿道狭窄发生,阴茎勃起正常.结论:本术式操作容易,简化了Ⅱ期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效果较好.

    作者:刘屹立;王侠;王平;孔垂泽;孙志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短波与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并比较超短波与丹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两者作用机制和有无协同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成大鼠右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来筛选病例.造模后,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超短波组,丹参组及超短波与丹参合用组.所有大鼠均于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分别观察脑含水量、缺血侧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超短波治疗、丹参治疗及二者合用治疗均能减轻大鼠缺血侧脑含水量(P<0.05),提高抗氧化酶SOD含量(P<0.05),降低自由基产物MDA的含量(P<0.05),3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超短波治疗与丹参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减轻脑水肿,升高SOD,降低MDA有关,二者疗效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苑秀华;张立新;张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aFGF对染铅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浆ERK活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染铅的原代培养大鼠脑神经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神经元培养4~8 d后,用0.6μg/L aFGF及不同浓度铅处理细胞,用改良Takai法测定ERK活性.结果:神经元染铅30 min,在0.1~2.0μmol/L铅浓度范围内,ERK比活性明显升高,呈浓度依赖性,尤其1.0~2.0μmol/L时高.用aFGF预处理后再染铅时,在1.0~5.0μmol/L时ERK比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RK比活性随着染铅浓度不同而发生改变.aFGF可保护神经元避免铅对ERK活性的影响.

    作者:彭博;孙黎光;刘素媛;邢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沈阳地区160例健康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的观察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健康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随增龄的变化.方法:选择160例无心、肺、脑等系统疾病的健康中老年人,测定其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血清水平.结果:男性TC、FBG、女性TG、TC、LDL-G、FBG随增龄变化明显;45~59岁组TC和LDL-C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年龄对男性血脂指标无作用,BMI对LDL-C的作用大,对HDL-C的作用次之;年龄对女性TG作用大,对TC的作用次之,BMI对TG作用大,对HDL-C的作用次之.结论:随着性别的不同和增龄血脂水平有很大的变化;FBG随增龄而增加.

    作者:杨莹;白小涓;武晓云;张汝新;陈燕;陈香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用6 MV光子线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常规放疗计划进行比较,并治疗局部中晚期胰腺癌,观察近期疗效.方法:10例确诊为局部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常规三野、四野治疗计划.比较靶区体积、等剂量线包括的组织体积及重要器官所受的照射剂量.结果:对于吸收40%~50%之间的照射剂量区,三维适形治疗所接受的照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三野、四野治疗(P<0.01).脊髓和左肾所受的平均放射剂量以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低.结论:对于中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较常放疗设计在剂量体积上有明显的改善,提供了使病人完成全程放疗的适宜方法.

    作者:吴荣;贾明轩;郭启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黏膜对慢性乙醇刺激适应性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胃黏膜对慢性乙醇刺激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机制.方法:用低浓度乙醇持续给大鼠灌胃,在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处死动物,观察胃黏膜的组织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胃黏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强度.结果:随着乙醇的持续刺激模型组胃黏膜肉眼可见自糜烂到小溃疡形成,镜下由充血、水肿到腺体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的种类也由早期的中性粒细胞为主到多种炎性细胞混合,3个月后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胃黏膜组织内TGF-α也随乙醇刺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结论:长期持续乙醇刺激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同时炎性细胞浸润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不同,这种适应性反应可能与TGF-α的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王炳元;吴作艳;张健;曹艳雪;赵迎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环氧合酶2与胃癌分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82例胃癌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用X2检验方法分析.结果:COX-2主要存在于胃癌细胞的胞浆中,胃癌组织中表达率87.80%,过表达率65.28%.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的过表达率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谷兰;刘桂琴;洪声明;王梅先;吴烨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后脑膜ICAM-1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偏头痛不同时相脑膜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硝酸甘油(GrN)2 μg/kg·min-1iv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对照组、GTNiv0.5,2,4,6,10 h组脑膜中的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GTN iv后4 h大鼠脑膜ICAM-1蛋白表达量增高,6 h蛋白表达量达高峰,然后逐渐回落,至10 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GTN iv呈时限性ICAM-1蛋白表达增强,提示ICAM-1参与了偏头痛的病理过程.

    作者:何秋;王怀良;章新华;陈磊;宗志宏;王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对39例初诊和3例复诊病人给予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后给予联合化疗和维甲酸交替治疗.结果:39例初诊病人中完成诱导分化治疗35例,均获得CR,有效率90%.3例复诊者经As2O3治疗后获CR,总有效率91%.4例复发者经As2O3治疗再获CR.总CR率达91%.经序贯疗法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无病生存.结论:As2O3诱导治疗APL缓解率高,序贯疗法治疗APL患者CR期长,副作用轻.

    作者:刘卓刚;杨威;王欢;廖爱军;卢香兰;杨秀娟;矫德馨;韩乃英;杨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反应4例报告

    回顾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反应的诊治经验,探讨影响肾超急排斥反应的因素及治疗方法.反复输血、长期血液透析、多次妊娠和接受ABO血型不相容供肾是诱发超急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大剂量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少伟;刘永锋;张佳林;刘树荣;吴刚;何三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透射电镜,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FEL)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死亡形式.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2 h电镜清晰观察到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HE染色和TUNEL显示急性脊髓损伤后6 h和8 h凋亡阳性细胞达高峰.结论:细胞凋亡为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主要死亡形式,也是加重脊髓损伤的一个因素.

    作者:白伦浩;周凤华;王欢;李雷;高红;王海义;陈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5例的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采用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5例.结果:血流再通后早发死亡3例,主要原因为高血钾引起的心搏骤停;迟发死亡4例,主要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为首发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存活8例,有5例截去单侧或双侧下肢.远期随访5例,存活肢体血运良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取栓治疗是降低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死率和截肢率的关键.术中预防高钾血症引起的心搏骤停、术后及早防治ARF阻断其病理连锁反应,预防MODS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德华;胡新华;张强;王淳;段志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yclin E,CDK2,Ki-67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周期素E(cyclin 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白血病病人骨髓(急性40例,慢性10例)cyclin E、CDK2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 E阳性表达率38.0%,CDK2阳性表达率64.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Ki-67阳性表达率16.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yclin E表达与CDK2表达呈密切正相关(P<0.05);CDK2表达与Ki-67表达密切正相关(P<0.05).cyclin E和CDK2共同阳性表达者复发率明显增高.结论:cyciin E和CDK2的异常表达在白血病发生发展和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和疗效有一定价值.

    作者:郝杰;侯科佐;刘云鹏;于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蟾蜍毒素粗提物诱导卵巢癌OVCAR-3细胞M期阻滞

    目的:探讨蟾蜍毒素粗提物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色法,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解析细胞周期.结果:蟾蜍毒素粗提物作用细胞24,48,72h,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62,0.24,0.09μg/ml.细胞经0.5,5μg/ml蟾蜍毒素粗提物处理1,6 h,细胞生存率均>95%,集落抑制率分别为(43.1±6.4)%,(78.2±4.9)%,(89.8±2.2)%,(95.0±2.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蟾蜍毒素粗提物作用后,细胞阻滞于M期.结论:蟾蜍毒素粗提物能够抑制OVCAR-3细胞增殖,同时诱导M期阻滞.

    作者:李艳荣;卢香兰;刘云鹏;岳瑶;王萍萍;朱志图;李迎春;金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立体定向引导锁孔手术切除脑内病灶15例临床分析

    探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锁孔手术切除脑内病灶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显微手术切除脑内病灶15例.14例病灶完整切除,1例病灶部分切除,均经CT证实.12例术后原有神经损害症状消失,无手术并发症.CT引导的立体定向技术结合锁孔显微手术是治疗脑内小病灶及深部病变的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以起到与导航系统相同的效果.

    作者:陶钧;王运杰;赵宪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颌恒磨牙先天性缺失病例分析

    复查378名正畸患者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统计上颌恒磨牙先天性缺失.发现5例上颌恒磨牙先天性缺失患者,身体健康,无严重牙齿先天性缺失或相关外胚叶发育异常的综合征.

    作者:赵震锦;侯志明;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