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兰
目的:临床分析西医综合治疗应用于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抗感染、抗菌、饮食疗法、防止脱水、补液盐等综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为6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脱水恢复时间、大便控制时间、腹泻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实施西医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晓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注射室优质护理开展的效果,探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对2011年01月-2011年10月我院注射室患者给与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其就诊前后焦虑进行评估.结果:经过优质护理的患者静滴焦虑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患者焦虑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徐柳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术联合等离子体电切术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大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患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大结石的患者40例,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大结石患者采取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术联合等离子体电切术微创治疗,对患者的碎石时间、等离子体电切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术后情况等进行了解分析.结果: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0%,并且患者手术结束后均无膀胱穿孔、电切综合征、结石残留等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大结石患者采取腔镜下联合微创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刘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肺癌是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我科收治的肺癌患者占60%,通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2010年8月我院与印度尼西亚大学护理学院的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针对肺癌患者开展了一次双语教学查房,旨在探索提高临床护理实践,规范护理查房的内容,提高护士的英语表达能力.现将查房内容总结如下:
作者:姚萍;陶静楠;袁佳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硝唑在治疗牙周炎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210名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使用替硝唑口腔贴片,对照组患者使用替硝唑口服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等三项指标间及治疗全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更积极表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口腔贴片是治疗牙周炎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法,可作为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疗效的治疗手段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胡钱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状况.方法:选择于2001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218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在抗菌药使用情况.结果:分析显示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8.7%,平均用药天数为2.9d,二联用药率为1.1%,术前15min-100min给药率为67.7%;抗菌药花费占总医疗费用的21.3%;抗菌药使用多的前三种为;头孢曲松钠、替硝唑和青霉素;结论:本次研究发现抗菌药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使用趋于合理,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作者:王晓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老年人的活动种类可分为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职业活动、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对于来年人来说,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务活动是生活的基本活动,职业活动是属于发展自己潜能的有益活动,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则可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以下主要阐述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活动强度、注意事项,以及患病老年人的活动问题.
作者:郭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健康.可见,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在实施整体护理工作中,运用合理的健康教育形式,根据临床情况灵活采用健康教育方法,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促进患者的疾病更好康复,是当代护士的重要职责.
作者:王惠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曼月乐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临床观察和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近两年内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8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对实验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与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出血量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感染治疗,同时给与雄、孕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曼月乐进行治疗.治疗期间详细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必要时行刮宫术和防感染治疗.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出临床疗效和雌激素水平均低于实验组.结论:曼月乐在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治患者大量出血,提升其雌激素,促进患者顺利度过绝经过渡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莹;林晓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和控制率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内53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CPAT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18例患者依从性佳(34.0%),25例患者依从性中等(47.2%),10例患者依从性差(18.8%).结论:加强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够改善药物依从性,防止高血压的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都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应性,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正确认识并减少工作压力.方法:采用护士压力调查表对二级甲等医院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处于相对不健康状态.结论:应引起医院管理层的关注与重视,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夏芸;高红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安居区三家镇青石村4组村民冯登见于2011年7月2日中午办丧宴,亲朋好友87人集体在冯登见家就餐.进食4小时后,冯香玲(女,13岁)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到大湾村卫生室就诊,由于症状轻微,乡村医生对病史问询不清,未引起重视,7月2日17-21时,中午一起就餐人员陆续出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乏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截止7月4日11时累计发病42人.发病率为48.27%.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为一起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裕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4.2岁(60-86岁),其中男48人,女41人,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卡波糖,并强调饮食控制,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下降,P值均<0.05.空腹血糖(FBG)总有效率95.5%.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总有效率98.9%.结论: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金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放、化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肿瘤治疗领域广泛开展.现阶段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毒性反应,对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均有抑制作用,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直接或间接接触此类药物,日积月累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研究证实这些潜在的危险都与其接触剂量有关,并且会引起一些长期的健康安全隐患.肿瘤科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长期接触放化疗患者,成为非常危险的职业暴露群体.有关资料表明,医院职业暴露损伤中,护士损伤率居首位,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人群.显而易见,肿瘤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肿瘤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问题进行综述,旨在引起护理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关注.
作者:彭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建立系统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组织,实行临床教师的聘任制,注重师生培训,改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评价,严格的临床教学质量管理.结果:提高了护理师资队伍素质,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使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明显提高.结论:建立完善和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萌;付云;唐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淋病奈瑟菌是淋病的病原体.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也是我国目前监测的8种主要性传播疾病中发病人数多的一种.通过对淋病奈瑟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监测,掌握其药物敏感谱变迁和发现其新的耐药菌株,对淋病的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结论:說明在我國青霉素已不能作為治療淋病奈瑟氏菌的藥物.说明在我国青霉素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奈瑟氏菌的药物.
作者:张咏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在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除了需要护士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求护士有强烈的工作意识、责任感和良好的素质.护士缺乏了这种良好的素质,就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可能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全方位的护理.例如,早晨扫床问题.护士称呼病人的方式是叫床号,然后以命令式口气让病人坐在床旁.在扫床2~3分钟的过程中可以把床扫得很干净,铺得很整齐,但是不与病人讲一句话,后又以一种命令式口气让病人回到床上.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不难发现.从这一简单的扫床过程中就体现护士的素质问题:1.不尊重病人,表现以床号代姓名;2.没有给病人一种温暖和被尊重感,表现为以命令式口气摆布病人;3.护士知识缺乏,表现为病人的沟通、交流技能缺乏;4.实际工作能力差,表现为没有计划性的利用2~3分钟时间与病人进行交流;5.以护士为中心,表现为没有征得病人许可.
作者:孙琴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全程护理干预组40例和常规护理组40例,对两组的分娩情况作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产程、减少妇女产后的流血量,还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
作者:解素娟;徐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的作用.方法:对我院精神病患者62例采用心理护理并实施语言沟通.结果: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且能够调节自我情绪,端正对疾病的态度.结论: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紧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刺激和压力,促进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作者:张旭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由于维生素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性问题,同时提出维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问题.方法:对由于维生素类药物所引起的98例不良反应性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漏都会直接引发患者的休克,为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死亡现象,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大多会产生于用药后的半个小时.结论:由于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居多,所以在进行给药的过程中要更为严谨的掌握维生素类药物的剂量以及疗程性问题,终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赵再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