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鹏;李柏林;刘桂华;Guenther R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40例肝硬化和15例正常人血浆CGRP和ET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浆CGRP数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肝硬化组血浆ET数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肝硬化时,CGRP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提示二者可能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紊乱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颖;周卓;周东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退变腰椎间盘组织及10例正常腰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 结果:40例退变腰椎间盘组织凋亡指数(AI)均值为70.51,Fas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60.69%,Fas-L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56.13%;10例正常腰椎间盘组织AI均值为20.02%,Fas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0.02%,Fas-L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0.45%.两组间AI均值、Fas蛋白表达及Fas-L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Fas和Fas-L表达越强,凋亡细胞数越多.结论:Fas,Fas-L蛋白均参与了腰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调节,可能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小川;西中海;吕刚;金明熙;谢林;金哲;张澍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用K-B纸片法检测临床分离的73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1.4%,且多重耐药.因此加强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作者:年华;郭丽杰;王倩;丁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4例大肠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行肿瘤切除,探讨提高大肠肿瘤性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认为对肿瘤性穿孔,强调不论左半或右半结肠,行肿瘤灶切除,一期吻合是安全可行的,值得选用.
作者:王镇;戴显伟;张铭链;赵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芦荟提取物C(aloe extract C, AE-C)在BALB/C鼠体内诱生多重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方法:经腹腔连续5 d给BALB/C鼠注射AE-C,第6 d取骨髓细胞,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培养观察集落形成数量和AE-C在小鼠体内的持续作用时间及AE-C注射剂量与集落形成的关系.结果:AE-C能诱生BALB/C鼠骨髓细胞形成集落,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集落形成高峰为停药后前6 d,第8 d呈下降趋势.而注射AE-C剂量与集落形成数量在25~100 μg/只范围内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AE-C有诱生BALB/C鼠多重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作者:谢光麟;赫甡;赫明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白花前胡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IL-6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开胸麻醉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枝经30 min缺血及120 min再灌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Fas, bax及bcl-2蛋白表达;苏木精-依红染色法于光镜下观察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结果:白花前胡粗提物及前胡甲素(Pd-Ia)在降压和不影响心率的情况下,减少IL-6水平及Fas, bax,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bax的比率.IL-6水平与Fas, bax,bcl-2蛋白表达之间呈密切的线性正相关,而嗜中性白细胞只有轻微浸润.结论:白花前胡及Pd-Ia在防治缺血后心肌细胞死亡上显现新靶位,原因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机体自身调控即早基因IL-6,Fas, bax,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常天辉;刘晓阳;章新华;邢军;王怀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通过用特殊树脂Nucleogen-DEAE 阴离子交换柱可有效地提纯和分离酵母苯丙氨酸tRNAphe ASL不同核苷酸的聚核苷酸 .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核苷组分分析, 确认是否掺入了修饰的核苷,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检查.
作者:叶文鹏;李柏林;刘桂华;Guenther R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57例肺癌和44例肺良性疾病治疗前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水平.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和P<0.01).检测血清CEA、CA125、CYFRA21-1对肺癌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刘冬妍;高云霞;郭淑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手术前后小儿及家长心理状态及麻醉前用药途径选择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对麻醉前用药途径的需求,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107例,3 d~14岁小儿及家长对手术的心理状态以及小儿和家长喜欢的麻醉前用药途径.结果:手术前绝大多数家长都表现为紧张或恐惧;手术种类不同,小儿及家长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年龄越小,小儿越闹家长术前越紧张;麻醉前用药途径口服给药易被小儿接受.结论:手术和打针均可导致小儿及家长的恐惧,术前采用小儿易接受的经口给药途径实施麻醉前用药是缓解恐惧心理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莉;张锦;任素杰;欧阳茹莉;韩盛;张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p15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骨肉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骨肉瘤中p15的表达; 结果:p15蛋白在22例骨肉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4.5%,而20例骨软骨瘤中阳性率为15.0%.骨肉瘤p15蛋白表达与骨软骨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1).结论:p15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度相关,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作者:韩壮;西中海;华凯;何忠野;吕刚;陈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抑制枯否细胞对冷保存的鼠肝枯否细胞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方法:实验组连续2 d静注氯化钆,7 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3 d后手术取肝,保存时间分别为1,2,3和4 h.观察各组枯否细胞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变化,测定肝组织和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枯否细胞表现为细胞膜突起增多,细胞内颗粒物质增多等.肝细胞线粒体普遍肿胀,内膜嵴断裂,空泡形成以及破坏等.实验组肝组织和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程度在冷保存1 h和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制枯否细胞对鼠肝的冷保存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海;周勇;王金生;姜成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地龙肽(LP)对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LP不同剂量给正常或免疫抑制小鼠灌胃7 d,观察LP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巨噬细胞细胞毒效应以及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产生NO的影响.结果:LP 0.1,0.5 mg/ml组明显提高淋巴细胞增殖率,增强巨噬细胞细胞毒效应,提高巨噬细胞和脾细胞分泌NO的水平(P<0.01),0.5 mg/ml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P<0.01).结论:在一定剂量下,LP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拮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的作用.
作者:唐小云;梁再赋;杨丽群;贾秀坤;纪晓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研究经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氧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采用Swan-Gazn漂浮导管对2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机械通气,加用呼气末气道正压通气(PEEP)治疗.治疗前后多项指标明显改善,结果表明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有必要进行机械通气,加用PEEP,对重度低氧状态,需采取呼吸和循环管理等多种措施治疗.
作者:金抗;刘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慢性乙醇摄取对胃粘膜损害的病理特点和机制.方法:按本室创建的方法用乙醇直接灌胃,于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分别断头处死大鼠,肉眼及镜下观察胃粘膜损伤情况、损伤指数积分及损伤程度积分.结果:模型组胃粘膜肉眼可见自糜烂到小溃疡形成,镜下由充血水肿到腺体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不同,至4周末主要是中性粒细胞,8周末同时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而12周末在腺体萎缩的基础上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结论:长期持续乙醇刺激胃粘膜可发生腺体萎缩,同时炎性细胞浸润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不同,其机制可能是胃粘膜对慢性乙醇刺激的适应性反应,主要是免疫反应.
作者:王炳元;吴作艳;曹艳雪;赵迎庆;张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表型筛选法和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产AmpC β-内酰胺酶肠杆菌的可靠性与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表型筛选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和三维试验同时对98株肠杆菌进行AmpC酶检测,将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分别与三维试验的结果加以比较,并调查了我院呼吸内科肠杆菌中AmpC酶的流行情况. 结果:三维试验结果显示98株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19株(阴沟肠杆菌16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2株、产气肠杆菌1株),检出率为19.39%.2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84.2%,94.7%,特异性分别为98.6%,97.3%,与三维试验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0.8%,91.8%. 结论: 表型筛选法和双纸片协同试验可以替代三维试验在各级医院常规应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等优点.
作者:夏丽萍;王扬;李艳玲;康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对4例临床疑为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异常的患儿进行血清氨基酸分析及尿液有机酸分析.
作者:麻宏伟;张海娟;董贵章;毛健;王阳;卢瑶;姜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器形态改变与二尖瓣返流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价259例二尖瓣返流病人返流程度以及二尖瓣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导致返流的常见原因为二尖瓣叶改变,占55.5%,P<0.01.二尖瓣叶增厚与二尖瓣环钙化产生返流,程度以轻度为主.二尖瓣环扩张,腱索与乳头肌改变导致返流程度以中重度为主.结论:二尖瓣叶形态改变是二尖瓣返流的主要原因,二尖瓣器支持结构的改变所导致返流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二尖瓣器功能影响大.
作者:冯赫林;任卫东;唐力;杨军;张镇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鳃裂囊肿常见于面颈部侧方,双侧鳃裂囊肿临床上较少见.本病例并经CT检查及病理检查证实.
作者:朱伟;孙长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总结7例上消化道异物(假牙,牛骨,锯条,针)的处理体会.6例(85.7%)经胃镜取出.经内窥镜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手技主要包括异物的固定和固定后异物的取出.掌握这两个步骤的适当手技,是确保异物顺利取出的关键.
作者:刘庆华;梁宏伟;张雅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残胃贲门癌15例,其中手术切除10例.总结残胃贲门癌及复发癌的手术可行性及方法,认为残胃贲门癌如无手术禁忌症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式应首选全胃切除,P袢空肠代胃Roux-Y吻合重建消化道,而复发癌的手术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作者:张澍澄;张苏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