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要点.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围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
作者:曹世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好的矫正视力低于0.8,而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视觉状态.弱视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年龄、弱视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1弱视的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弱视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视力的提高,立体视觉的建立才是终目的.3治疗的时机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为:出生-12岁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出生-3岁在此期间,儿童视觉的形成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破坏而导致弱视的发生,同时,此期间内弱视经恰当的治疗和训练,视力可恢复,一旦超过这一阶段,弱视的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
作者:王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中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7月行剖宫产160例产妇随机分组,实验组80例,行积极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产妇开乳时间多集中在2~3天,共39例,占48.75%:观察组产妇多集中在1~2天,共42例,占52.5%.2组通过统计计算,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护理干预度心理疏导,使产妇及家属提高母乳喂养认识,共同参与母乳喂养的工作中,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难免会出现由各类原因所导致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容易造成误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对误差的种类和来源进行了介绍,并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提出了建议.
作者:魏东林;朱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难治性鼻出血两种止血方法效果的比较,探求优的止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2月就诊的6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32例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第二组30例行传统鼻腔填塞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第一组总有效率为100%,无无效例数;第二组总有效率为76.6%,无效7例,第一组与第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伊纪亮;周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探讨卡西他宾的药理作用与临床治疗应用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1月至2010年11月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常规使用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再改用卡西他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采用常规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12.5%; 32例患者改用卡西他宾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122.1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作用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西他宾的临床适应症为经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无效的转移性乳腺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低.
作者:廖翠玲;唐江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病症,是一种常见的腰部慢性多发疾病,本院选择64例腰肌劳损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中对照组的32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的32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外加中医推拿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比例,结果证明腰肌劳损患者除进行常规治疗以外,实行中医推拿治疗的结果疗效显著,值得在腰肌劳损治疗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马雪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周围型肺癌CT的临床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32例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数据做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诊断的临床表现.结果: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有深浅分叶征25例,毛刺征16例,空泡征10例,胸膜凹陷征23例,血管集束征14例和炎症5例.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朱方刚;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系统类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3月到2011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系统类癌4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27例,女性为18例,年龄分布为为46.7±11.6岁,病程分布为2.4±1.8年.研究对象进行内镜检查,将内镜下或者手术中活检取样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诊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消化系统类癌患者内镜下分布部分分析显示直肠为24例,位于胃窦患者的为6例,贲门为5例,胃底为4例,十二指肠为4例,球降部为3例,乳头处为1例,其他类型为2例,均为胃窦部多发性类癌.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为23例,其中内镜下电凝电切术为14例,病灶清除为9例,外科病灶切除术为6例,直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7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消化道系统类癌疾病类型较多,应采用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进行确诊,采用早期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崔桂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病人120例,对其实施具体的运动疗法并检测不同时间的血糖指标.结果:本组120例病人不同程度掌握了运动疗法,较教育前血糖控制稳定,监测血糖控制的效果明显提高.结论:运动疗法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还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技巧.
作者:胡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开题明义,用化痰清热、平肝潜阳法,可治疗“三高血症”,其所对证型为痰热中阻、肝阳上亢型眩晕.病机特点为平素情志不畅,嗜酒肥甘,胆胃不和,痰热内生,血脉郁滞,肝阳化风,风挟痰火上蒙清空,流窜四肢所致.立论依据是痰为百病之母,化痰亦可降血粘、降血脂、通血脉;清热可断肝阳化风之路,又可避其燥痰发生;平肝潜阳可直折风火之势,风火降血脉静,血压自平.文后举一案例证治的全过程,旨在佐证开题立论的可靠性.
作者:任顺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人民群众经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医务工作者超负荷工作,产生职业厌倦,责任心麻木,医闹医托等不良群体的滋生导致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对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长如何防范和应对处理医疗纠纷,是对一名护士长综合素质的考验.
作者:黄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方法效果
作者:韦小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 CysC)水平的检测,探讨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的对象分为2组: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70例,按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早期DN组(UAER20~200μg/min,30例)和非DN组(UAER<20μg/min,40例);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ysC.结果:早期DN组CysC水平高于非DN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DN组CysC水平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金海英;黄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60例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好,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张康;李永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提高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住院的17例肝脓肿患者进行观察,总结了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重点分析护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果:针对肝脓肿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特点,护理方面要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的护理、发热的对症护理、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抗生素治疗中应注意的护理问题.结论:加强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顺利康复.
作者:麦肖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昏迷患者更好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36例昏迷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和护理.结果:入院36例例昏迷患者,4例自动出院,27例恢复良好,植物人1例,死亡1例,护理总有效率75%.结论:昏迷患者的护理很重要,需要医护人员既要有广泛的基本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经验,又要掌握多种操作技能.
作者:张久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X线特征,加深对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肺部疾病患者100例,总结其X线片的特征,用于辅助确诊和划分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特征.结果:通过X线片的特征和临床表现,100例有肺部疾病的新生儿患者中有54例为新生儿肺炎,有26例为新生儿湿肺症,有20例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结论:X线片是诊断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在进行肺部常见疾病诊断时应结合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临床体征.
作者:次旦顿珠;胡渝;何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治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0mg/m2,第1天、第8天;多西紫杉醇75mg/m2,第1天.对照组24例,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治疗方案为长春瑞滨30mg/m2,第1天、第8天;顺铂、30mg/m2,第1天、第2天,第三天.结果:①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可以作为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有效的化疗方素之一.
作者:曾春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甲状腺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甲状腺肿物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至2011年共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75例.在这些患者中,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以来,以其中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为例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宋玉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