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丽亚;邓永超;黄彩芝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10-2015年流感流行特征,为湖南省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湖南省2010-2015年流感样病例(ILI)报告数据及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湖南省2010-2015年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3.68%~ 5.35%之间;全年出现冬春季12月-次年2月和夏季5-7月两个流行高峰;儿内科急诊的ILI%高,为10.45% ,0~ 14岁ILI数占87.59%;分离毒株分别为季节性H3N2占40.29%、新甲型H1N1亚型毒株占23.32%、B型Yamagata系占21.33%、B型Victoria系占14.93%,各型流感交替成为优势型别. 结论 湖南省2010-2015年流感疫情平稳,每年有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A、B型流感交替成为优势型别.
作者:周美兰;胡世雄;周志华;王勇;张红;张恒娇;刘富强;高立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人群分布、暴露环节以及暴露源等情况,为减少职业暴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感染管理科的76名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其人群特征和职业暴露情况. 结果 76名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共发生80次职业暴露,发生部位主要为左手占70.00%,其次为右手占26.25%.职业暴露人群中女性较多占78.75%,职业以护士为主占65.00%,年龄20~30岁发生职业暴露多占65.00%,工龄<3年比例高占50.00%.血液是主要的暴露物质占91.25%;暴露方式主要是针刺伤占82.50%;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为注射后回套针帽或分离针头占22.50%.暴露源病原体以HBV为主占71.74%.结论 职业暴露多发生于低年资医务人员,职业以护士为主,血液是主要的暴露物质,暴露方式主要为锐器伤,可通过推行安全的医疗器具、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持续强化的职业防护培训等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作者:张志刚;魏秋霞;刘启玲;魏巧妙;王小梅;杨致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两对交叉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CTPP)检测体系鉴别乙醇脱氢酶-1B基因多态性. 方法 针对ADH1B rs1229984位点设计两对内外引物,经过聚合酶链反应、电泳鉴别基因型,将该方法与DNA测序法比较,验证其检测准确性,并通过该方法检测58例健康人ADH1B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 结果 PCR-CTPP方法可用于准确检测ADH1B基因多态性,与DNA测序结果相符;在58例健康人中,ADH1BA等位基因频率71.6%,为优势等位基因. 结论 PCR-CTPP技术检测ADH1B基因多态性简单快速、经济省力,可用于疾病易感基因的快速筛查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适合在一般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姜树朋;童永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湖南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4年湖南省人间布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湖南省共报告人间布病1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31/100万.2014年报告病例50人(0.75/100万),病例数、发病率达到历史新高,报告发病率较2013年增长128.57%.全省14个地州市除郴州市外,均有病例报道,其中累计报告多的前三位为长沙市41例(39.8%)、益阳市18例(17.5%)、邵阳市12例(11.7%). 结论 湖南省自2010年以来,布病的报告病例基本上逐年增多,以长沙、益阳、邵阳等地发病较为集中;全省人间布病主要集中在4-9月;应将加强布病防治工作.
作者:伍忠辉;高立冬;胡世雄;邓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海珠区有/将有使用儿童安全座椅需求的家庭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状况和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2015年8-12月,在广州市海珠区2个成熟大型居民社区方便抽取550位居民开展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儿童安全座椅认知和行为问卷. 结果 共收回522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4.9%.522名被调查居民,对汽车儿童座椅认知平均得分(60.87±13.47)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户口、车孩状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座椅使用率很低,城市开车时仅56人(11.1%),高速开车68人(13.0%);儿童坐副驾驶位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城市道路行驶过程中占20.4%,高速行车占12.6%.使用安全座椅者认知得分与坐副驾驶位置、坐后排未用安全座椅者的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安全座椅者对安全座椅的认知得分较高(72.03± 9.67),坐副驾驶位者得分低(42.31±10.01). 结论 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和使用情况均很差,有必要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以提高认知和行为水平.
作者:晏晓颖;邓晓娟;吴俊武;蔡舒;李静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孕前接种麻疹疫苗(MV)的时机对8月龄内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东莞市长安医院和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婚前检查的976名育龄妇女为观察对象,根据孕前接种MV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Ⅰ组(孕前3~6个月接种)、Ⅱ组(孕前7~12个月接种)、Ⅲ组(孕前>12个月接种),孕妇于接种前、接种后一个月、分娩时采集血清,分娩时采集脐带血,测定麻疹IgG抗体水平,分析三组孕妇接种前、接种后一月麻疹IgG抗体水平、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和组间差异及母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的相关性. 结果 项目成功收集符合条件并成功分娩的630例孕妇的相关资料,Ⅰ组、Ⅱ组和Ⅲ组各210例.三组间孕妇接种前、接种后一月的麻疹IgG抗体水平、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接种后一月的麻疹IgG抗体水平、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较接种前显著升高(P<0.05).分娩时三组母亲及所产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Ⅰ、Ⅱ组母亲及所产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显著高于Ⅲ组(P<0.017).新生儿抗体水平随母亲抗体水平升高而升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999,P=0.020). 结论 孕前3~12个月内育龄妇女接种MV,能明显提高婴儿麻疹抗体水平.
作者:王叶子;郑坚荣;林苑梅;吴晓冰;梁赤波;刘赛;朱咏梅;温世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7-2016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今后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方法要求,在湖南省53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进行缺陷监测资料的收集,采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从2007-2016年,合计监测围产儿1177050例,发现出生缺陷患儿22548例,10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191.56/万.发生率从2007年开始持续上升,2011年达到高峰为227.81/万,往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降到10年来低点为149.40/万.出生缺陷发生城市(213.36/万)高于农村(173.19/万).母亲35岁以上和20岁以下均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年龄.主要出生缺陷为:先心病、多指(趾)、肾脏畸形、外耳其它畸形、总唇裂、并指(趾)、马蹄内翻足、尿道下裂、肢体短缩、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 结论 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应该从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期几个节点开展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
作者:谢琼;谭红专;秦家碧;谢冬华;刘智昱;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多种危险因子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近几十年来,MS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全球数个组织相继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MS诊断标准.已有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行为、社会经济条件、种族、年龄等因素有关,但不同研究结论亦不完全相同.针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加强易感人群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居民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德喜;吕家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2005年至今发表的有关人际需求问卷(INQ)的文献进行信度概化分析,为INQ在自杀预防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描述性信度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参考. 方法 在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到以INQ为测量工具发表的文献173篇,对终符合筛选标准的137篇文献进行分析.采用α系数效果量法检测INQ两个维度的信度水平,并以被试数量等8个因素作为预测变量,通过加权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因素. 结果 INQ两个维度的描述性信度水平均在0.86以上;题目数量、被试国籍、被试数量和性别比例能显著预测TB维度的α系数(β=-0.301、0.524、-0.426,P<0.01;β=-0.151,P<0.05),被试数量能显著预测PB维度的α系数(β=-0.310,P<0.01). 结论 INQ能满足自杀预防研究对测量稳定性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时具体报告两个维度的α系数,慎选题目过少的简化版本,选取足量被试(女性比例不能过低),同时考虑不同国籍对信度的影响.
作者:李诚;董燕;汪萌;王进;郭久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金山区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2014年金山区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xcel2007和SPSS17.0处理数据. 结果 共处理7起疫情,累计病例187例,罹患率介于16.67%~72.97%之间,平均罹患率48.32%;疫情发生在小学(占57.14%)、中学、养老院、托幼机构(各占14.29%);7起疫情均发生在冬季;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89.30%)、腹痛或腹部不适(53.48%)为主;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疫情的持续时间与疫情非及时处理(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首次介入调查时间间隔)之间呈正相关(rs=0.96,P=0.0005);5起疫情由G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2起由GⅠ诺如病毒感染引起;1起疫情由食品污染所致,其余6起以人-人密切接触的途径传播. 结论 GⅡ型诺如病毒为金山区聚集性胃肠炎疫情的主要病原体,冬季是好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是诺如病毒防治重点场所.
作者:刘天;宋灿磊;朱建明;杜荐如;王新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流感相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房山区流感相关住院病例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流感相关住院病例的病人进行监测,采集相关病例咽拭子,并进行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同时收集采样标本的临床特征、既往病史、疫苗接种情况等相关信息. 结果 共纳入病例1093例,流感病毒检出率为7.59%,BV型占所有阳性病例的61.45%,流感主要在2016年第2~12周高发.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病例中咳嗽(92.77% vs.76.14%)、咳痰(53.01% vs.42.48%)、支气管炎(28.75%vs .13.17%)、慢阻肺(9.64% vs.1.39%)、高热惊厥发生率(5.00% vs.1.19%)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咽痛(15% vs.25.74%)、急性扁桃体炎(1.25% vs.14.06%)低于阴性对照组.纳入研究的流感相关住院病例的中位数6d.住院时间与年龄分组密切相关,10~<20岁年龄组(OR=0.066,0.029~0.150,P=0.000),20~ <30岁年龄组(OR=0.314,0.111~0.814,P=0.033),30~ <40岁年龄组(OR=0.266,0.077~0.917,P=0.035)对住院流感病例的住院时间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 房山区流感相关住院病例检出率高的是流感B型,流感病毒可能加重呼吸道感染,10~ <40岁年龄组对流感住院病例的严重性有保护作用.
作者:石磊;黄少平;刘静;田竞;李丽丽;张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蠊缨滴虫病原体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超鞭毛虫目、缨滴虫亚目、缨滴虫科、缨滴虫属的单细胞原虫,是一种寄生于白蚁、蟑螂(包括森林树木中的蟑螂)肠道的单细胞原虫.蠊缨滴虫病(lophomoniasis blattarum)是新发现的一种人体寄生虫病,20世纪末我国陆续有从人呼吸道检出蠊缨滴虫的报道,近年来该类病例报明显增多.蠊缨滴虫所致呼吸道感染可能是一种新发的、人们尚未完全认识的机会性感染寄生虫病[1].现就岳化医院呼吸内科收治1例蠊蠳滴虫致肺部感染报道如下.
作者:张千亿;李颖;魏元源;段绩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鉴别新生儿血流感染菌种类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的血培养结果为单一细菌且同时检测血清PCT、CRP水平的病例168例,选择同期因外科疾病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2例为对照组.比较PCT、CRP水平在真菌、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血流感染新生儿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断PCT的诊断性能. 结果 168例新生儿血流感染患者中真菌32例、G+菌76例、G-菌60例及对照组42例,四组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57、0.21、3.69和0.11 n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CR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7.66、0.99、18.23和0.62 mg/L,两两比较发现真菌组与G-菌组、G+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PCT界值定为0.275 ng/ml时,PCT鉴别细菌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1.6%、83.3%;当界值定为0.505 ng/ml时,PCT鉴别真菌与G+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5.0%、70.1%;当界值定为0.615 ng/ml时,PCT鉴别G-菌与G+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2.0%、75.8%;当界值定为1.665 ng/ml时,PCT鉴别G-菌与真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0.0%、81.2%. 结论 CRP作为鉴别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病原体菌种的应用价值有限;血清PCT水平对鉴别真菌与G+菌、G-菌与G+菌及G-菌与真菌所致的新生儿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丽亚;邓永超;黄彩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蜂胶类黄酮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为寻求安全有效的PTB-DM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以PTB-DM患者120人为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人,A、B组分别按1000、2000 mg/d剂量口服含蜂胶类黄酮的蜂胶软胶囊,C组口服不含蜂胶类黄酮的蜂胶基质软胶囊作为对照,观察6个月,比较各组疗效差异、试验前后WBC及分类、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差异. 结果 三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B组为94.6%、A组为76.9%、C组为64.1%;细胞免疫7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B组高于A与C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为B组高、A组其次、C组低;T淋巴细胞:CD3+、CD4+为B组>A组>C组,CD8+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为A与B组高于C组. 结论 蜂胶类黄酮对PTB-DM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可改善WBC及分类、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等指标,增强细胞免疫水平具有作用,且有剂量差异.
作者:魏歆然;魏高文;裴异;肖作为;裴芸;朱旭;刘芸青;陈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糖尿病合并梅毒兔模型的方法,观察其14周病程发展过程,并在病程结束后,观察实验兔心脏、肺、肝脏、肾脏、睾丸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并初步探讨原因. 方法 四氧嘧啶诱导法构建稳定的单独糖尿病兔模型(DM组);睾丸接种梅毒螺旋体感染梅毒构建稳定梅毒兔模型(Tp组);先四氧嘧啶诱导稳定糖尿病,继以睾丸接种梅毒螺旋体致使其感染梅毒构建稳定糖尿病合并梅毒兔模型(H组),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动态观察各组兔临床表现,如食量、饮水量、体重、尿量、毛色、精神状态等改变情况,并在实验的14周解剖兔,对其心脏、肺、肝脏、肾脏、睾丸组织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测各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及初步探讨其原因. 结果 成功构建了单独糖尿病组、单独梅毒组及糖尿病合并梅毒组兔模型.实验过程中,单独梅毒组、单独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梅毒组兔其饮食量、饮水量、体重、尿量、毛色、精神状态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14周实验结束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独梅毒组、单独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梅毒组兔各实验组器官表现出一定的病理改变,其中心脏组织出现水肿、炎症等病理改变;肺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的改变;肝脏组织出现细胞肿胀、炎症甚至点状坏死等改变;肾脏组织出现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甚至蛋白管型及钙盐沉积等明显病理变化;睾丸组织出现明显间质细胞增生、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及结节坏死现象;与单独疾病相比,H组各组织的病理变化更显著. 结论 糖尿病合并梅毒兔模型在心脏、肺、肝脏、肾脏、睾丸组织病理方面,能引起比单独疾病组更严重的组织病理损伤,其可能机制与合并感染加速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导致出现更严重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刘炀;刘双全;谭浩;罗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和禽类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和环境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结果 病例A杨某于2014年1月24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情危重,曾在农贸市场从事猪肉售卖,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例B为病例A女儿,父女同床睡,生活接触密切,病例B放学后常在父亲卖肉的农贸市场玩耍,亦有活禽市场暴露史,于1月30日发病,症状较轻. 结论 该起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2例既有可能是共同的活禽市场暴露史而感染,也存在父亲传给女儿的可能.
作者:钟群;高立冬;陈伯中;毛转辉;贺新国;刘富强;谭夏林;刘皆喜;谭红专;邓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某小学H3型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病特征,探讨其暴发的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为学校流感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此次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搜索到46例发病病例,罹患率为4.3%(46/1072).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100.0%),咳嗽(65.2%)和咽痛(34.8%).病例平均年龄为7岁,分布在两个班级,其中二(1)班罹患率高达62.8%.二(1)班在校午休的学生中,病例数占午休人数的79.00%.对两个班级的病例和非病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饭前洗手、便后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10,P=0.027;x2=5.764,P=0.016;x2 =4.071,P=0.044);在体育锻炼以及校外参加培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7,P=0.005;x2=5.635,P=0.018). 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由H3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群体活动中接触或飞沫可能是本次流感病毒传播的原因;相关危险因素为学生洗手卫生习惯较差,隔离不及时或隔离时间不够,学校床位设置不合理以及参加校外培训班等.
作者:许舒乐;马起山;钟剑明;许玉成;司徒潮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四川藏区常住居民甲状腺结节发病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藏区10岁以上常住居民1034人,由经统一培训考核的调查员以一对一面访或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予以其甲状腺B超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了解该地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患病者构成特点(性别、年龄).比较确诊甲状腺结节居民(研究组)和非甲状腺结节居民(对照组)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教育程度、婚配情况、家庭收入、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情况、作息习惯、合并疾病等情况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034名四川藏区常住居民共检出甲状腺结节262名,甲状腺结节发生率为25.34%(262/1034).262名确诊甲状腺结节的常住居民男、女比例为1∶1.298(114/148),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病年龄集中于45~<65岁段(48.09%),18~ <45岁段次之(37.02%).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访居民居住地、教育程度、婚配情况、家庭收入、饮食习惯、饮食口味、食用盐选择、运动习惯、作息习惯、合并肾病、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内分泌性疾病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年龄(中老年)、生活习惯(吸烟、酗酒)、合并甲状腺疾病或有甲状腺疾病史是影响四川藏区常住居民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四川藏区10岁以上常住居民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较高,其发生可能与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合并甲状腺疾病等因素相关,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唐大东;刘任田;蔡波;汤晓丹;余秋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铜川市就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及满意度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双向转诊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是否接受过双向转诊以及接受过双向转诊患者对双向转诊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1300例就诊患者就诊时首选社区进行治疗的患者为155人,仅占11.92%.曾经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为150例,占11.54%.1300例就诊患者中,有560人知晓双向转诊服务,知晓率为43.08%,主要知晓途径是医院(19.08%)、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3%);患者中愿意接受上转的为1253人,占96.38%,患者愿意接受上转主要原因是上级医疗技术更好(96.38%)、上级医院药品齐全(84.92%)、上级医药辅助检查设备更齐全(88.62%)、通过转诊可预约专家(32.92%);愿意在病情稳定后下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共918人,占70.62%.患者愿意接受下转的原因主要是距离近(70.62%)、医保报销比例更高(70.62%)、价格便宜(64.31%)、下转后上级医师仍可指导(61.15%)、有家庭医生(57.69%);不愿意接受下转的原因主要是不信任社区医疗水平(29.38%)、转诊程序复杂(27.23%)、医保报销差距不大(25.31%)、社区无家庭病床服务(23.54%)等;150例曾经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接诊及时性调查中,满意者占73.33%,一般者占22.67%,不满意者占4.00%;对双向转诊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中,满意、一般及不满意者分别占66.00%、26.00%和8.00%. 结论 铜川市居民首诊去社区的比例较低,医院和社区是城市居民获得双向转诊认知的主要渠道,接受过双向转诊患者双向转诊的及时性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双向转诊实施力度、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标准与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作者:程继侠;王西利;吕云侠;张媛;鱼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015年江阴市居民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评价该市自主开发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慢性病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2015年江阴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和恶性肿瘤发病病例,分析该市居民五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及监测质量. 结果 五种慢性病总的报告发病率为2154.33/10万,其中男性2345.18/10万,女性1965.0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五种慢性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病趋势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015年该市启用慢性病监测系统后,慢性病监测报告率、完整率、及时率显著上升,重报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高血压、脑卒中是江阴市的重点防控病种.中老年人群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居民是该市慢性病重点干预人群.开发和应用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开展慢性病监测,成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爱萍;洪淇;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