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高职高专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陈善喜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 知识, 态度, 行为, 调查, 营养健康促进
摘要: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目前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为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987名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并经x2检验分析.结果 该校大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3.3%,其中女生、男生、城镇、农村、大一、大二分别为56.8%、48.2%、60.6%、51.9%、51.2%和57.6%,女生、城镇学生分别高于男生、农村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8、4.20,P<0.05);学生对营养态度较积极的为89.6%,其中女生、男生、城镇、农村、大一、大二分别为96.3%、79.5%、92.1%、89.1%、92.1%和84.5%,其大一、女生分别优于大二、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6、71.02,P<0.05);学生营养健康行为采纳率为33.4%,其中女生、男生、城镇、农村、大一和大二分别为34.7%、31.6%、39.4%、32.3%、35.2%和30.0%,其女生、城镇和大一分别高于男生、农村和大二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2.63、1.04、3.16,P>0.05).结论 学生营养知识和健康行为普遍缺乏,营养态度较为积极.应对高职高专学生采取以营养健康教育为基础的营养健康促进,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提高学生健康素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转录调控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转录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HSF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F1,TNF-α野生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TNFα-Y,TNF-α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TNFα-T.pcDNA3.1-HSF1转染巨噬细胞RAW264.7,半定量RT-PCR检测TNF-αmRNA的表达.pcDNA3.1-HSF1,TNF-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RAW264.7,比较pGL3-TNFα-Y和pGL3-TNFα-T的相对萤光素酶活性.结果 HSF1下调RAW264.7 TNF-α mRNA的表达,pGL3-TNFα-T的相对荧光素酶值较pGL3-TNFα-Y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HSE的结合下调RAW264.7 TNF-α mRNA的表达.

    作者:欧阳华伟;谭军;李高峰;罗成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009-2012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2012年深圳市龙岗区重症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收集82例重症和106例普通手足口病的个案调查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为0.70/10万,发病高峰为5-7月,散居儿童的重症比例(101/31 394)显著高于其他人群(7/9 391)(x2=16.723,P=0.000);重症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1岁(中位数),与普通病例(中位数2.7岁)相比,重症发病年龄显著偏低(t=3.12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高(OR=1.598,P=0.003)、发热持续时间长(OR=6.186,P=0.035)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龙岗区重症病例以1岁儿童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居多,夏季高发,白细胞计数上升、发热持续时间长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在医疗机构中开展相关的早期监测对防止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爱平;刘凤仁;李刚;王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广州市海珠区近10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居民户食用碘盐情况,为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碘缺乏病碘盐监测方案》,每年抽取9个监测点,每监测点抽取32户居民户,2002-2011年10年间共采集2 880份居民户食用盐,采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对采集的食用盐进行含碘量检测,并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 海珠区近10年居民户的碘盐覆盖率为97.2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93%;各年度的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90%以上,但盐碘的变异系数、非碘盐频数较高;居民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连续10年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符合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需继续加大碘盐监管力度,提高碘盐含碘量均匀度,打击私盐,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居民正确食用合格碘盐.

    作者:林彦敏;杨波;凌远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某高校大学新生2007-2011年心理健康状况横断面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其逐年变化情况,分析与其心理健康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国家教育部编制的CCSMHS对某校2007-2011年大学新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某高校2007-2011年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9.0%、9.0%、8.4%、5.9%和5.8%.有心理问题学生中,以焦虑、抑郁和精神病倾向比例较高;2010、2011年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低于2007-2009年各年的.结论 某高校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在高校学生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量以尽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姚锦;王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生产线工人工作应激源、工作倦怠、工作能力关系的路径分析

    目的 探讨生产线工人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源、工作能力的关系,验证工作应激源、工作倦怠、工作能力的多重因果效应.方法 针对系统抽样抽取的787名制造业生产线上工人样本,使用职业应激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ersed Edition,OSI-R)中的职业任务问卷(Occupational Role Questionnaire,ORQ)、工作倦怠量表(Maslae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ork Ability Index,WAI)进行问卷调查,采取Amos17.0路径分析方法研究工作应激源、工作倦怠、工作能力三者关系.结果 职业任务影响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标准化β=0.421,P<0.001)、玩世不恭(路径系数标准化β=0.434,P<0.001)、成就感低落(标准化β=0.064,P=0.074),情绪衰竭(标准化β=-0.089,P=0.035)、玩世不恭(标准化β=-0.123,P=0.004)、成就感低落(标准化β=-0.099,P=0.003)影响工作能力指数,职业任务影响工作能力指数的直接效应为-0.216,间接效应为-0.097.结论 工作应激源主要影响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维度,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对工作能力有影响;工作应激源影响工作能力以直接效应为主,此外还有通过工作倦怠中介的部分间接效应.

    作者:苏展;唐建军;张新生;陈小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某丁腈橡胶生产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

    目的 识别、评价丁腈橡胶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采取工程分析、类比法、职业卫生学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可能存在氯化钙尘、丙烯腈、丁二烯、乙酸、氨、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类比结果显示仅仅噪声超标,其他有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从职业病预防角度考虑,该项目运行时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张素丽;余新天;丁燕;俞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宜昌市出国务工人员疟疾相关KAP调查

    目的 调查宜昌市出国务工人员疟防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586名劳务输出人员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疟防常识知晓、疟防态度及行为习惯等资料.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人群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352、95.207、60.618,P<0.01),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年龄的升高而降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商人知晓率高于其他体力劳动工人;高年龄组主动就医意识强于低年龄组(x2 =52.249,P<0.01);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商人预防性服药率显著高于其他体力劳动工人(x2=321.966,P<0.01).结论 针对文化程度的差异采取浅显易懂的方式宣传疟疾防治知识,提高出国务工人员疟防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并加强对高疟区回归人员的监测,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作者:蒋静;程波;刘继恒;张皓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88例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主要致病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主要致病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标本及其病例背景资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收集从288例烧伤患者早期感染标本分离培养的288株细菌,经鉴定获得10种以上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16株(40.3%)、表皮葡萄球菌36株(12.5%)、溶血葡萄球菌27株(9.4%)、铜绿假单胞菌35株(12.2%)、阴沟肠杆菌15株(5.2%)、大肠埃希菌9株(3.1%)、其它细菌50株(17.4%);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93.1%和100.0%),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利福平高度敏感,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西丁100.0%耐药,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低于10.0%.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细菌种类多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烧伤感染时,应考虑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董华丽;张传领;沈丽蒙;郭远瑜;张国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普通病房和CCU发生跌倒、坠床意外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心内科普通病房和CCU发生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护理差错、意外记录本》的相关记录,必要时通过问询值班护士和/或在现场的证人等途径获得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普通病房共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25人次,CCU发生9人次,发生率分别为1.719‰(25/13 381)和0.854‰(9/10 536);两个护理单元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的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组上≥76岁组高于其他组别;事件类型普通病房跌倒高于坠床,CCU反之;两个护理单元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N班出现人次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事件发生地点上普通病房在各个区域均有发生但CCU以床旁居多;诱发事件普通病房在方便、洗漱、吃饭、活动、取物、睡觉等环节都有出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CU则以大小便为主要诱发事件;心血管内科特殊药物的影响不容忽视.结论 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医院或护理单元增设或改进可以减少跌倒或坠床事件发生率和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该类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程度的设施设备和措施;通过讨论和分析建立一个实际操作性强、行之有效可以降低跌倒或坠床事件意外发生的工作程序;通过内部的跟踪、监视、分析反复评估,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该程序以达到降低意外发生率、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终目的.

    作者:黄芳;张琼;邓桂元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提高执行力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医院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了其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中,正确认识到医院执行力存在的不足,把握提升其内容和措施,健全执行力保障机制,建立和维持自身竞争优势,是医院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医院执行力的内涵及匮乏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医院的执行力,从而促进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李奇;祝益民;赵向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连续11年耐药谱动态观察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引发的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寻求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 14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资料,用WHONET5.4分析其标本分布和耐药率变迁.结果 11年共分离1 141株CRAB菌株,总检出率为69.40%,其中2009、2010和2011年检出率均在80%以上,标本来源以痰标本第一位,分离率为71.69%;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率高,为56.0%,其次是神经外科病房,为13.41%.CRAB菌株呈现高度耐药性,与非CR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十一年多在80%以上,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27.7%,但已由2004年4.1%升到2011年的39.7%,其次是米诺环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3.1%和54.3%,也分别由2009年32.9%和2002年的20.0%上升到2011年的58.5%和65.3%.结论 应继续加强CRAB监测,要重点关注ICU病房及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作者:李文青;吴伟元;卢月梅;吴劲松;程锦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郴州市2010-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流感流行趋势和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郴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10-2012年流感样病例的基本信息,并采集鼻、咽拭子,以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分离培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及分型鉴定.结果 2010-2012年共监测流感样病例18 265例,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于0~14岁组,占71.7%,男女性别比为1.54:1,采集咽拭子样本3 859份,经病毒分离和分型鉴定的流感病毒242株,总分离率6.3%,其3年的分离率分别为4.8%、7.4%、7.8%,分离到了BV、BY、H3、新甲H1N1四种亚型,但3年均以BV亚型为主.发现2株BY型毒株与疫苗株相比,存在7个突变位点.流感暴发疫情病毒分离率42.6%,BV亚型3年分别占88.2%、61.9%、87.5%.结论 郴州市流感的防控重点是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重点人群是0~14岁儿童,特别是中小学生;加强病毒变异监测,及时掌握变异动态.

    作者:李成华;谢群;谭徽;刘爱平;陈伟华;朱韩武;刘卫;阳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78例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永州市2012年1-12月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辖区内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定点收治的278例手足口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HFMD患儿发病1周内的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RT PCR法对患者进行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特异性核酸检测.回顾性分析患儿性别、年龄、病例来源的分布情况.结果 278例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182份,检出率65.47% (182/278),其中EV71、CoxA16、EV71和CoxA16混合感染、非EV71和Cox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分别为151、1、1、29份,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82.97% (151/182)、0.55%(1/182)、0.55%(1/182)、15.93%(29/182),非肠道病毒(NEV) 96例占34.53% (96/278).患儿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居多.结论 2012年1-12月永州市HFMD流行的病原体优势株可能为EV71,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手足口病的快速诊断,对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防止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关键.

    作者:唐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档次场所暗娼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和高危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场所中暗娼艾滋病病毒/性病感染(HIV/STI)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暗娼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西某县各城区、乡镇、村屯各类场所的暗娼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人口学和高危行为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检测HIV、梅毒,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6名暗娼中,中高档场所占60.7%(198/326),低档场所占39.3%(128/326).两组相比,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高危行为、艾滋病认知和艾滋病感染率等方面,中高档和低档暗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档暗娼年龄较大,农民占的比例更高,文化程度较低,对艾滋病的认知较差,已婚占的比例更多;低档暗娼服务的客人为中老年为主,安全套使用率低,服务收费低廉,首次从事性交易年龄较大,低档暗娼近一个月平均每天服务客人的数量更多,而她们获得的艾滋病服务较少;低档暗娼HIV阳性感染率为3.9%,明显高于中高档暗娼,梅毒感染率为12.5%,与中高档暗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档暗娼比中高档暗娼存在更高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几率更大,应作为监测和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李秀苾;张振开;文小青;莫晓玲;杨春元;欧俊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榆阳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结果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榆阳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榆阳区24个乡镇20~49周岁农村育龄妇女,统一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28 256份,调查对象中务农占93.4%,文化水平低,生殖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参差不齐为6.7%~80.5%,平均为42.6%;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同时还受多种因素影响,生殖系统患病率占58.6%,尤其是生殖系统感染所占比例高达61.2%;有生育意愿的TORCH阳性检出率4.6%.结论 榆阳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生殖系统发病率高,应继续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生殖健康服务水平.

    作者:曹凤莲;王琳;思文丽;康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深圳市龙岗社区居民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社区居民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了解该社区居民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学流行病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流感疫苗前、后抗体检测,进行免疫学效果评价.结果 接种疫苗1个月后H1N1、H3N2、B(Brisbane)3个血清型流感病毒HI抗体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阳性率分别达到86.7%、84.0%和90.7%,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53.13、1:51.10和1:78.91.结论 社区居民接种三价流感疫苗1个月后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流感流行前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流感疫苗接种.

    作者:林向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HBsAg阳性母亲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规律接种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规律接种效果.方法 选择130例患者,根据是否规律接种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孕妇在孕28周及预产期前1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新生儿按照体重使用0.5ml、kg,145 IU/ml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并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μg,对照组则因为各种原因,在总计母体2次注射,新生儿4次注射中存在1次以上的未注射,在新生儿12月龄和18月龄分别检测小儿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情况,并统计两组抗体滴度.结果 12月和18月龄时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12月龄和18月龄乙肝表面抗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规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新生儿出生后实施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能较好的达到母婴阻断效果.

    作者:尹爱华;秦成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宝鸡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研究

    目的 了解宝鸡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确定麻疹防控重点人群,为制定针对性麻疹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麻疹疫苗免疫策略不同阶段进行人群分组,对8个年龄组1 313人开展麻疹免疫史及患病史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定量检测.结果 全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8.9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62.15 mIU/ml,达到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8.06%,以8月龄~6岁人群免疫水平高,1~7月龄低.8月龄~14岁儿童调查免疫率为97.80%,有1剂次、2剂次和3剂次免疫史人群免疫水平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麻疹发病率基本上呈反比.结论 将小于8月龄作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可以考虑对育龄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预防性接种.接种液体疫苗和冻干疫苗的部分人群麻疹免疫力有所下降,可在生源较多的大、中专学校中开展入学新生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张晓宇;巨洲峰;寇光平;杜红忠;李钟;崔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 采取多导睡眠仪对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之间50例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0例老年男性健康对象(对照组)进行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血压和血脂检测.结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收缩血压和TG等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重度组的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和HDL-C均明显高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结论 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芝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邵东县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治愈后复发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后复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中复发病人的患病情况及社会经济、人口学因素.结果 邵东县2 73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例治愈后有61例复发,复发率为2.23%,60岁年龄组复发率高,复发率为3.49%.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P<0.05),复发病例以农民多,占91.8%,治愈后复发多的是在初治后1~2年内,占31.15%,2年内复发者占57.38%,因症就诊者复发率高于转诊患者(x2=21.49,P<0.01).农村自然村居住人口数与结核病复发率没有显著性关联(x2=0.13,P>0.05),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例数较多的村复发率高(x2=6.89,P<0.01),乡村医生不健全的村肺结核复发机会增加(x2=16.36,P<0.01).结论 控制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复发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核病控制的重点是农村农民,肺结核患者较多的村应高度关注,调整稳定基层防痨队伍,是做好结核病控制的基础.

    作者:申晔;阳新广;申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