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医学专业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改革与探索

魏莲;陈永忠;王敏;赖延东;杨巧媛;林丽白;王立辉;雷毅雄

关键词:预防疾学, 毒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摘要:目的 通过一系列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改革措施,以提高毒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方法 从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薄弱环节入手,采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与毒理学实验教师互动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并对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与改进. 结果 学生学习毒理学的兴趣得以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与独立思考能力、搜集、处理实验数据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结论 综合式毒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用低检出限评价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目的 用低检出限评价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三种检测方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中,将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方法有机组合,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 方法 将标准菌株10倍稀释,制备模拟样品,用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三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低检出限. 结果 标准菌株10倍稀释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3、100、102 cfu/ml;模拟样品中增菌前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5、101、104cfu/ml,增菌培养后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2、100、100 cfu/ml. 结论 免疫磁珠分离法在增菌前和增菌培养后的检出限为低,增菌培养后实时荧光PCR法的检出限也达到了低,适用于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用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进行检测,易造成漏检.将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有机组合,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并且可获得菌株.

    作者:高涛;张克俭;张丽萍;席桂绒;武永平;薛彩娥;孙彦峰;薛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综合医院建立呼吸治疗专科的实践体会

    目的 总结在综合医院建立呼吸治疗专科的实践体会. 方法 通过建立呼吸治疗专科,实现全院呼吸机统一管理,规范呼吸机使用中的各项操作,建立呼吸机消毒流程. 结果 呼吸机维修次数和耗材成本明显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上机人数及成功撤机人数显著增加. 结论 通过规范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建科以后未发生一例因使用呼吸机发生的交叉感染和医疗纠纷.

    作者:刘艳;周冬梅;韩小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内毒素、C-反应蛋白、血培养对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儿童脓毒症检测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及血培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50例脓毒症患儿及对照组30例无感染征象儿童血内毒素、CRP浓度及血培养. 结果 50例脓毒症患儿血内毒素及CRP浓度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患儿血内毒素增高更明显. 结论 内毒素联合CRP检测可作为鉴别G-菌与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孙东明;董巧丽;杨小巍;许月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GAD- Ab阳性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β细胞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b)阳性的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GDM孕妇84例(GDM组)和糖耐量正常孕妇82例作对照组(NGT组),孕期24~28周测定GAD - Ab和胰岛素水平及糖代谢指标,随访GDM产后6~l2周和产后2年胰岛素水平及糖代谢指标.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稳态模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和30 min净增胰岛素/30 min净增血糖比值(△I30/△G30)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结果 (1) GDM组的HOMA- IR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I30/△G30和HBCI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GDM组中GAD- Ab阳性率17.0%,而NGT组中GAD- Ab阳性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GAD- Ab阳性的GDM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GAD- Ab阳性的GDM孕妇HOMA- IR高于抗体阴性组,而△I30/△G30和HBCI均低于抗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GAD - Ab阳性GDM孕妇于产后6~ 12周和2年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0.01),而产后2年△I30/△G30 、HBCI明显下降,GAD- Ab阴性的GDM孕妇的胰岛功能在随访期间则无显著变化. 结论 GAD- Ab阳性是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一个预测指标;GDM孕妇中混有一些亚临床状态的1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赖丽萍;陆泽元;李翠吟;叶艺艺;凤香清;庄雄杰;蒋凤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组蛋白修饰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包括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0余种疾病.其共同特征为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异常所致免疫调控网络紊乱与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及其分子机制相关.表观遗传学是指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包括三种调节性机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表观遗传学机制,与基因转录表达相关并已经证明在肿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的关系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篇综述拟讨论组蛋白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在自身免疫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黄葳;陆前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其防范措施,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6月心血管内科病历资料完整的127例风险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解决办法. 结果 在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因素如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前后矛盾,年轻护士经验不足;患者相关的因素如患者对病情认识不足、不遵医嘱;医疗设备及药品相关的因素如急救药品管理不当、设备故障;其他因素如医疗费用等. 结论 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可通过有效的防范及解决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陈幼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全血锌检测的质控物制备及应用评价

    目的 制备血锌检测全血质控物以加强室内质控,监控血锌检测结果. 方法 采集健康人静脉全血,肝素抗凝,0.5%曲拉通1∶200稀释无菌分装,-20℃冷冻保存.检测前平衡至室温,和临床标本一同检测. 结果 分装的全血质控物均一,(x-)为7.65 mg/L,s为0.24,各管间CV为3.14%,管间差符合要求;连续监测半年,计算其(x-)在7.60~7.76 mg/L之间、s介于0.40~0.48,CV在5.14% ~6.31%之间波动. 结论 自制全血锌质控物性状稳定,质量可靠,可满足临床检测质控需要.

    作者:胡焰;韩光宇;王书安;刘卫东;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线粒体基因突变继发性耳聋与预防接种疫苗的选择

    听力语言残疾列我国各类残疾之首,其中婴幼儿耳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继发性耳聋密切相关.计划免疫中部分疫苗辅助材料中含少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预防“一针致聋”,降低药物性耳聋的发病率,本文就线粒体基因突变继发性耳聋流行病特征、遗传表现及其对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选择等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邓水秋;施洪;李孔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狂犬疫苗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联合接种后免疫效果及副反应调查

    目的 探讨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及一般反应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300例犬、猫致伤、狂犬病暴露程度Ⅱ级,单纯接种狂犬疫苗者为对照组,选择300例鼠致伤,狂犬病暴露程度Ⅱ级,接种狂犬疫苗,同时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者为观察组,年龄均为16~60岁的健康人群,无性别差异,孕妇除外,每次接种狂犬疫苗前后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两组完成一疗程的免疫后14 d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测定.结果 两组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及一般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及一般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郭响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EDTA对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 了解依地酸钙钠(EDTA)对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肾功能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73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对驱铅治疗前后血铅,肾小球功能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和近端肾小管功能中的尿β2微球蛋白(β2- 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驱铅治疗可使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中尿RBP明显好转(P<0.05),肾小球功能中UA升高(P<0.05). 结论 临床常规驱铅治疗安全有效,但不要随意大剂量和长疗程使用,同时做好驱铅治疗期间UA的监测.

    作者:许金桂;蒋云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深圳市罗湖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罗湖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 - 2010年累计麻疹病例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0/10万;6-9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主要以6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29岁年龄段左右的外来青工为主;流动人口占总发病的92.25%;无免疫史或者免疫史不详的占92.406. 结论 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做好宣传教育,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国翠;刘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15例冀北山区初治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山区初治肺结核病人主动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病人发现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两个山区县2010年登记的全部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15例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区患者就诊总延迟率为67.47%,不同性别就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壮年(15 ~44岁组)与老年人(≥65岁组)就诊延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不同社会文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21%的就诊延迟者知道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全部参加各种医疗保险. 结论 农民和农民工、文化程度低、老年人是影响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要大力宣传早期就诊的重要性,建议国家侧重解决贫困地区肺结核病人就诊、复查的交通费用和食宿补助.

    作者:林森;路丽;杨印;刘维军;马樱子;王英姿;张桂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及作用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ABA)氨基糖苷类药物各种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 方法 收集20株分离自2010年1- 12月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患者临床分离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npmA、aac(3) -Ⅰ、aac(3) -Ⅱ、aac(6′)-Ⅱ、acc(6′)-Ⅰb、aac(6′)-Ⅰa、ant(3″)-Ⅰ、ant(2″)-Ⅰ等16SrRNA甲基化酶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结果 1株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15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Ⅰ为80%、ant(2”)-Ⅰ为80%、aac(3)-Ⅱ为40%、aac(6′) -Ⅰ b为15%].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相关.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作者:易敏;姜习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农村留守居民抑郁和生存质量现状及关系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并探讨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农村留守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中文版流调用抑郁量表(CES - D)和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 36)量表,对514名沈阳市农村留守居民的抑郁症状和生存质量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抑郁及其它变量和生存质量间的关系. 结果 沈阳市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总发生率为21.8%,其中男性发生率为19.3%,女性发生率为22.8%;生存质量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且在除了总体健康外的7个维度中拥有高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范围是-0.28~-0.49). 结论 沈阳市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抑郁是农村留守居民生命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提高生存质量要优先考虑对抑郁症状的评估和解决.

    作者:刘嵘;胡立文;高倩;李净海;董国庆;刘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剂量激素替代联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联合参龙宁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将围绝经期的心血管病患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HRT、参龙宁心胶囊、二者联合应用和二者联合再配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后,应用全血自动分析仪检测分析相关的生化指标. 结果 经治疗后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明显好转,TC、TG、LDL-C、Lp(a)显著下降(P<0.05),HDL-C、APOA1显著上升(P<0.05),HRT+参龙宁心胶囊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组效果尤为显著(P<0.01),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少. 结论 小剂量激素替代联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为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阎秀静;王翠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962-2010年沧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变化趋势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变化趋势,探讨当前州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 结果 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73.32%和92.21%;20世纪70年代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后下降.死亡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 结论 1962- 2010年沧州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态势提示,沧州市传染病防制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作者:庞丽敏;李更生;刘树林;殷海青;邱秀俊;徐岳宗;张旭;张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我国大众对口腔保健用品市场管理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社会大众对口腔保健用品市场管理现状的认识,分析我国现有的口腔保健用品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政策建议. 方法 设计社会大众对口腔保健用品市场管理认识和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5省(市)共确定42个区县调查点,每调查点调查50人;采用Visual Foxpro6.0进行数据录入,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调查2 100人,回收有效问卷1 752份,其中男性占47.66%、女性占52.34%.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市场上的口腔保健用品存在功效不确切问题的占32.08%,认为存在行业法规体系不完善和媒体舆论监督和引导不善问题的分别占63.58%和72.55%.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口腔保健用品行业监管和完善口腔保健用品行业法规体系的占40.24%. 结论 发现存在口腔保健用品功效不确切、政府监管和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快口腔保健用品安全性和卫生标准的研究、加强保健用品的卫生监督管理等政策建议.

    作者:孙轶群;李刚;刘思麟;公文;管力;郝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分析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对策和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 2009年1月1 204例(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并发症种类及发生原因,并制定了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对策应用于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 386例(观察组)住院患者,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主要为静脉炎141例(11.7%),导管堵塞32例(2.7%),皮下血肿25例(2.1%),静脉痉挛24例(2.0%),液体渗漏17例(1.4%),静脉血栓形成13例(1.1%).观察组常见并发症种类与对照组一致,但观察组经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x2=94.17,P<0.01). 结论 有针对性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惠芬;龙翠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装修后办公大楼空气中有机物污染状况及健康效应研究

    目的 了解装修竣工后不同时期办公大楼空气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5幢装修竣工后不同时期的办公大楼,分别于装修竣工后30d、1年、2年,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的浓度,同时对办公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甲醛在装修后1年的浓度高,均值为(0.220±0.050)mg/m3,装修后2年的甲醛平均浓度仍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苯系物和TVOC的浓度在装修后30d高,以后逐渐降低.甲苯、二甲苯平均浓度严重超标,分别超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高容许浓度的16.2、13.1倍,苯和TVOC浓度超标相对较少.装修竣工时间越短,皮肤和上呼吸道刺激的发生率就越高,但眼部刺激症状的高发生率却出现在装修后1年的时段里,而且在1年以上的发生率仍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结论 办公大楼装修能造成室内严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办公人员健康危害较大.

    作者:江思力;郑睦锐;杨轶戬;甘平胜;冯文如;刘世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湖南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湖南省益阳和怀化的两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对现场中6~14岁的学龄儿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整理信息后用SPSS1 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1.85±2.56)岁,男女性别比为0.77∶1,333名儿童中,父母高职业为农民、工人者占69.3%,父母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以下者占76.3%,家里有多个兄弟姐妹者占76.3%,父母均外出打工者占55.9%;②近一年内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学龄儿童有247人,占74.2%,发生意外伤害次数3次及以上者有153人,占61.9%,常见的三种意外伤害分别是跌伤(58.3%)、锐器伤(33.0%)和烫烧伤(31.5%),发生意外伤害后,61.4%的学龄儿童没有进行处理或仅自行处理,76.0%的学生并无任何资金花费;③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父母高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里兄弟姐妹数和父母外出务工等4个因素对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建立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防护,关注留守儿童,以降低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查文婷;梁维君;龚萍;殷姿;张新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