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病变的临床分析

罗光艳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息肉病变,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病变的疗效.方法:抽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消化道息肉病变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动术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息肉切除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息肉切除率(71.05%),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病变临床效果明显,息肉切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62例中风偏瘫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31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采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总有效率为93.55%,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胃炎散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炎散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健胃消炎颗粒治疗,研究组应用胃炎散颗粒治疗;均持续治疗三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更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炎散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可以显著得到改善,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玉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兰美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中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陈佳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对照

    目的: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运用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近远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而常规组则采用常规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而并发症比较,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运用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得到显著降低,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宋代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种新型体外皮肤腐蚀TER测试仪的构想与实现

    本研究针对目前体外皮肤腐蚀TER测试试验的实现没有现成的、简便的、可供现场快速筛查的仪器设备这一现状,从实际使用需要出发,研制出了一套新型的体外皮肤腐蚀TER测试仪.该测试仪采用一体化设计,将电阻测量部分和皮肤试验平台部分合二为一,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采用了嵌入式智能处理器,实现了功能的自动化,并采用Windows CE操作系统以实现试验数据的自动记录和存储.另外,还设计了有线网络连接端口,可实现数据的远程共享.配备了多个测试管,可实现多个样本的同时测量,提高测试效率.并设计有防风罩,可降低外在因素的干扰,减少试验误差.还对电极的高度进行了统一规定,使每根电极都带有定位机构,保证测量一致性.该装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小青;虞维娜;马中春;孙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手法整复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6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4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整复两种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均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手法整复对于特定的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也可作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乔添柱;王明霞;郝强;滕家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于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的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单纯剖宫产组及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组2组,比较2组术中术后出血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与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组相比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方案.

    作者:安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在羊膜腔穿刺术中的重要性

    目的:了解1746例羊膜腔穿刺孕妇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作用.方法:采用在B超监测下用穿刺针穿过腹壁和子宫进入羊膜腔吸取少量羊水,获取胎儿细胞的方法.结果:1746 例穿刺患者术后胎儿丢失率为1.15‰,无术后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腔穿刺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和护理孕妇患者以及掌握熟练技能与医师配合手术,才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作者:章珍;金克勤;李笑春;沈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儿科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35名作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带教方法;对照组选取上一年度实施常规带教的实习护生35名.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对教学管理、带教老师的评价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儿科带教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防护气管导管滑脱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气管导管滑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的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2010年1~12月9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根据不同问题采用循证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导管滑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滑脱均造成气管损伤、呼吸困难、缺氧和误吸.结论:在神经外科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能降低患者气管导管滑脱及不良后果发生率.

    作者:张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波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对于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96例拟诊为精神分裂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脑波治疗,治疗前后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S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脑波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甄文洁;王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在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以下药物: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对比分析治疗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掌政镇中心卫生院消化内科所收治的浅表性胃炎患者中选取18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2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18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9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雷尼替丁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患者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明显更短,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奥美拉唑的临床功效相似于雷尼替丁,但是平均治疗时间明显更短,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白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6月11日至2016年6月11日期间选取100例泌尿科患者的尿液标本为实验对象,且均在光镜下实施尿红细胞形态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在分辨血尿来源中的意义.结果:肾小球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占80.65%,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均一性和混合性,分别占6.45%、12.90%;非肾小球性主要表现为均一性,占86.84%,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混合性和多形性,分别占7.89%、5.26%;同时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77%、94.74%、3.23%、5.26%.结论: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够利于病情判断,为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周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以专题讲座为基础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以专题讲座为基础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讨论,创建问题情境来引入相关专题讲座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教学活动. 结果:观察组实习学生综合成绩优于对照组,在综合分析能力、语言沟通、主动探索性、团队精神等方面明显提高.综合考核和问卷调查显示,81%以上的学生认为专题讲座结合典型病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专题讲座结合典型病例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增强了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慧;刘建勇;吴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从护理角度探讨基层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评价医护质量和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等,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之一.因此,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前卫哨,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寻找适应基层的管理模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研究

    目的: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骨科术后患者共计100人,并通过随机的方法将这些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使用较为常规的骨科护理方式,另外,对实验组使用骨科术后的疼痛护理,后,对两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相关的观察.结果:对两组护理1个月后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的患者后期满意率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护理的方式进行骨科的护理,效果较好,适合临床的推广.

    作者:柴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进行AMI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急诊护理的优化意义.方法:从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病人中随机选取90名进行本次实验,将其平均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病人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优化组对其护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组病人的治疗时间大大缩短,病情复发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同时,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结论:在病人急救的过程中,对其急救护理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进行不断推广.

    作者:胡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ICC导管堵管原因及分析

    从外周到中心导管的置入过程被称为PICC导管置入过程.通常要经过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几个环节进行穿刺.PICC置管技术是一种尖端的置管技术.这种置管技术并不受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种类的诸多限制,外周的穿刺幅度小,风险也不大,终实施手术的成功率也非常高.此外,PICC置管技术还能够避免因为长期输液和高浓度的输入造成对血管的相关损伤,目前在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监护和其他领域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尽管PICC的优点非常多,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导管的堵管问题,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堵管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就对PICC导管的赌管原因先进行分析,然后再找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吴应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目的:针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进行电话回访,根据其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所接PICC置管中首次带出院的肠道肿瘤患者中任选100例,对照组中肿瘤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延续护理.另50例肠道肿瘤患者在常规的延续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P<0.05).结论:对肠道肿瘤患者在延续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根据实际结果分析对比可知,降低了肠道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肠道肿瘤患者对导管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鲁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