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心衰患者进行辨证式护理的观察效果

张爱娟

关键词:老年心衰, 辨证式护理,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衰患者进行辨证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老年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辨证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1.36%,观察组为86.36%,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采用辨证式护理具有确切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西医内科结合六磨汤治疗外伤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医内科方法结合六磨汤治疗外伤后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外伤后便秘患者2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在导泻,促进胃肠动力药等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六磨汤.对照组(8例)仅给予导泻,促进胃肠动力药等西医常规治疗.动态观察胃肠道蠕动情况,作为判定疗效的依据.结果:治疗组胃肠蠕动加快,且有节律性,临床症状消失快,较时照组有显著性(P<0.01).结论:六磨汤具有理气导滞之功,结合西医内科方法能改善和促进胃肠蠕动,对外伤后便秘有确切疗效.

    作者:全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导管减压术式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3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44例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引流量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和腹围缩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5d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其减压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作者:田先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手术切口处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过程中细胞破裂后脂滴流出,在切口内形成的一定量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细胞反应,属无菌性炎症反应[1].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脂肪液化不仅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还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花费,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同时还增加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造成潜在的医疗纠纷风险.而很多临床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同时,在脂肪液化发生后采取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法可显著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目前多内对于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多样,疗效各不相同,本人拟就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做一综述.

    作者:刘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两种方法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采取两种不同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闻收治的64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组方式选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32例)与实验组(n=32例),将予以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予以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参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的皮下出血面积以及出血率.结果:实验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注射后出血率9.37%、皮下出血面积(1.52±0.21)cm2等指标与参照组注射后出血率31.25%、皮下出血面积(3.92±0.31.) cm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将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与脐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方式应用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疗效,但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方式效果更为显著,更值得应用.

    作者:郭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选取我单位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71例患者,观察组71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仍然采取传统孕期检查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在采取不同方式后,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观察指标为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在传统孕期检查并分娩后,自然分娩产妇为26例,占总数的36.62%,剖腹产产妇为45例,占总数的63.38%,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产妇为57例,占总数的80.28%,存在新生儿低体重、巨大、窒息的为15例,占总数的21.13%;观察组产妇在传统孕期检查并分娩后,自然分娩产妇为47例,占总数的66.20%,剖腹产产妇为24例,占总数的33.80%,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产妇为31例,占总数的43.66%,存在新生儿低体重、巨大、窒息的为7例,占总数的9.86%.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情况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纽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对于产妇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较常规孕检分娩更大,值得广泛推广和继续研究.

    作者:赵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分析(附540例报告)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病理上脑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梗塞灶,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与CT等检查所显示的病灶部位和数目不完全一致.本组540例,男340例,女200例,平均年龄6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0例,糖尿病30例,风心痛40例,冠心病10例.活动发病140例,静态发病400例,有定位体征500例,无定位体征40例,共计梗塞病灶1270个,其中大病灶370个,小病灶900个,梗塞位于右侧670个,左侧600个,大直径32.5 mm,小直径0.3mm,多为点状或片状,290例治愈,显著进步180例,进步50例,死亡20例.本病特点为多在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吸烟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头疼、头晕、肢体麻木、肢体障碍、偏瘫等症状及体征,头质CT扫描可见多发性低密度痛灶,多位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及各脑叶白质及皮质,治疗上可按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防复发.

    作者:桂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上消化出血治疗中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2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对照组具有81.4%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具有96.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平均经过(25.3±8.0)小时止血,观察组平均经过(16.1±7.9)小时止血,观察组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具有18.6%再出血率,观察组具有5.8%再出血率,观察组再出血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能够收获显著疗效,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乔小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

    目的: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精神科护理中,对精神科护理护理安全提升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的精神病患者共200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风险管理指导护理.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结果:将观察组的护理记录书写、夜间查房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的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明显了精神科护理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宋立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镜检查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新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早癌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闻,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于本院接受肛肠疾病手术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尿潴留问题,随机将患者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6).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患者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心理因素、术后疼痛、麻醉作用以及前列腺增生等方面.护理干预后综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6.15%,同样高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76.92%,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患者的心理因素,手术后疼痛因素以及麻醉因素等等,均为肛肠疾病术后引发尿潴留的危险因素,需要全面提升临床护理重视程度.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涂隆桂;蔡焕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护理的对策.方法:我们将2016~2017年中88例需要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分析组针对以往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遇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手段,而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输液护理手段.结果:对比两组的液体渗出和皮肤发生青紫或瘀斑的发生率、穿刺成功及输液的顺利完成率以及老年患者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度有比较明显差异(P<0.05),分析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在输液前、输液过程中以及输液后进行规范性的干预措施,不仅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还减少了输液后所带来的并发症等情况,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以及满意程度.

    作者:薛慰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析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和甲硝唑在口腔治疗的应用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和甲硝唑在口腔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口腔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和甲硝唑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三组的治疗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对甲组、乙组和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和丙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时口腔疾病患者给予替硝唑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作用明显,安全性比较高,能让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咏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刍议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与探究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方法:2014年01月开始实施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分析实施前后的工作量及供应室人员前后人数对比,并比较实施前后临床各个科室医务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消毒灭菌锅次及一次性物品发放工作量大幅增加,人员与实施之前相比,人数降低,实施之后临床各个科室医务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与实施之前相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实施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效果较好.

    作者:曾善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就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7月-12月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在此期间随机抽取24例患者设为参照组;急诊科在2016年1月-7月期间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此期间随机抽取2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较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更高,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均P<0.05.结论:在急诊科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宋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腺样体摘除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小儿腺样体摘除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体会.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选取所在科室78例行小儿腺样体摘除术患儿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6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以及并发症症状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更短,并发症症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行小儿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较短,并发症症状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马艳平;吴宗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疑似有宫颈癌前病变并接受阴道镜下活检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在阴道镜下对可疑区域进行多点活检,以病理检查为终标准诊断结果,分析对照阴道镜下活检的检查效果.结果:经阴道镜检查80例患者中宫颈炎21例、CIN I 31例、CINⅡ11例、CIN Ⅲ10例,宫颈癌7例.经病理检查80例患者中宫颈炎24例、CINI 25例、CINⅡ16例、CINⅢ 9例、宫颈癌6例.阴道镜下活检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符率为92.5%.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其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滕菲;吴军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探究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112例足月妊娠初产妇进行分组,实验组56饲产妇采用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对照组56例产妇采用缩宫素进行引产,对比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以及分娩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为100%,远高于对照组的73.21%,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产妇在治疗开始至临产时间、临产至分娩时间中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差异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代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份期间收治的9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和对照组(45),分别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效果.结果:采用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白内障患者其满意度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包含全面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大限度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秀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方法措施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优化方法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手术环境以及日常管理方面.结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有很多种,对此,需要对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整改策略,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管理,这样才能够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事故,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王佳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术中对腹腔进行探查并将脓液、渗出液完全吸净,提拉阑尾并将系膜显露,应用可吸收结扎钉夹夹闭系膜后电凝钳将断并对阑尾根部夹闭剪刀离断后电凝残端处理,必要时留置引流管.结果: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留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62.07±1.5)min、(17.11±5.6)ml、(19.96±7.3)h、(5.38±1.9)d、(2.24±0.8)d;经治疗后,42例患者中出现1例切口感染,无一例出现腹腔出血、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阑尾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中视野好、创伤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但术后腹腔镜下对阑尾显露时,需要医师具备熟练的缝合结扎操作技术,腹腔镜手术技术可作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杨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