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波
目的:分析和探讨山莨菪碱和辛伐他汀联合预防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用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经治疗1周后,比较PIC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和急性肾损伤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肌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19,P=0.046;x2=2.778,P=0.006),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CIAKI,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中12例,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6.171,P=0.013).结论:山莨菪碱和辛伐他汀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对肾具有保护作用,降低对比剂急性肾病的发生.
作者:吕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7%,高于对照组的65.82%,,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抗感染时间、功能恢复时间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0%,低于对照组的22.78%,P<0.05;相对于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后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使患者更好更快恢复,值得对其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张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染病预防工作融进了更多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内容,但其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许多医院传染病预防工作欠缺.故探讨传染病预防中公共卫生管理定位与预防,并提出适应性处理措施,对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柳志强;宋新;付德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躯体化症状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患者SCL-90总分及躯体化因子评分、肝功能、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的情况;SCL-90总分差值及躯体化因子差值与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肝功能、HBV-D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SCL-90总分及躯体化因子评分、肝功能、HBV DNA、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治疗慢乙肝伴躯体化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躯体化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抗病毒治疗慢乙肝,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慢乙肝患者的躯体化症状,进而调节了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促进了慢乙肝患者的应答.
作者:孙新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选取所在科室20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进行CT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同时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检查治疗后,1年、3年以及5年内的生存率为60%、50%以及65%.结论: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特点,确诊该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术联合病理学检查,该病的预后和组织学分级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短期复发以及远处转移均可发生,相对于其他类型肺癌,该病的恶性程度在临床上仍然未做明确的阐述.
作者:潘权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70例肝实质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进行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准确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著要高(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诊断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病灶直径10~30mm与<10mm检出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著要高(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病灶直径>30mmm诊断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而言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并在小病灶诊断中具有优势.
作者:劳诚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肝胆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人在外院进修时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结石手术10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理念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结石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恢复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案后临床效果恢复较为明显,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民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近16年间在我国国内发表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事业中的研究文献就行相应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的结果了解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中医针灸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01年到2016年期间在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中所发表的文章,针对其中的与案例教学法在中医针灸学教学中应用相关的文章就行分析研究.结果: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中医针灸的教学中使用的比较少,相关的研究也寥寥无几.不能充分的研究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中医针灸学教学中的使用与意义.结论:在中医针灸学的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据哟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广泛的使用,但目前我国在案例的编写、学生的分配、学习效果的评价与考量、老师教学水平有限等不同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规范,综合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措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中医针灸学的人才.
作者:刘海洲;鲁光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特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将临床护理路径于其急救过程中应用,可有效的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膦甲酸钠对带状疱疹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昔洛韦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膦甲酸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4%,P<0.05;观察组患者总病程、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与水疱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严雪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全员定位抢救培训在急诊抢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见习护士中随机抽取92例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6例,甲组护士采用常规带教模式,乙组则采用急诊护理全员定位抢救培训模式进行带教.结果:甲组护士的综合能力合格率(82.61%)以及抢救成功率(95.35%)都明显低于乙组(97.83%,100.00%),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全员定位抢救培训对急诊抢救工作有较大帮助,值得推广.
作者:陈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在新生儿病房中被护理的10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解其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并在因素基础上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1.70%.居于首位的是胎儿因素,占比52.17%,其次是分娩因素17.39%,后是母体因素17.39%.结论: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较为多样,孕妇需要做好孕期的护理和保健,及时的对高危因素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概率.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护理人员也需要针对性的对发生新生儿窒息现象的新生儿做好护理强化.
作者:周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而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盆腔炎手段,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陈明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地区650家基层医疗机构,对电脑终端数量、接受过信息化培训的人员数量、应用系统建设和基层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电脑终端数量为0的分别占0.00%、0.00%、71.25%,1~5的分别占28.57%、7.78%、24.23%,6~10的分别占据42.86%、7.78%、3.25%,>10的分别占28.57%、88.89%、1.27%;接受过信息化培训的人员数量为0的分别占28.57%、3.33%、75.41%,1~5的分别占57.14%、73.33%、24.59%,6~15的分别占14.29%、16.67%、0.00%,>15的分别占0.00%、6.67%、0.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中HIS已建、未建、规划中分别占89.69%、0.00%、10.31%,EMR占36.08%、0.00%、63.92%,LIS占1.03%、98.96%、0.00%,PACS占0.00%、100%、0.00%,本地区未建有基层卫生信息化平台,各医疗机构之间业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结论: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十分落后,需要加强重视,增加资金投入.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电子阴道镜配合病理活检在宫颈病变筛查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将电子阴道镜与病理活检联合起来,筛查宫颈病变的情况,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的要求,分析得到的结果.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一共1834例,其中在阴道镜下活检有587例.病理结果显示:患有宫颈癌的有11例(1.87%);患有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有33例(5.62%)中,患有CINI级的有26例(4.43%),患有CINII的有5例(0.85%),患有CINIII级的有2例(0.34%);患有慢性宫颈炎症的有540例(92%);其它的有3例,占0.51%.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联合起来用于临床检查,能够更加快速和及时的筛查出患有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准确率,有利于宫颈病变患者的后期治疗.
作者:王慧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关于正压旋口留置针和普通留置针使用安全性能.方法:180例心血管内科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员各90例,将对照组设为普通普通留置针组,将观察组设为正压旋口留置针组,通过对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后进行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回血状况、临床效果等.结果:接收过180例患者进行比对分析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回血发生率低40%,所以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正压旋口留置针的正压接头在与注射器、输液器分离瞬间会自动向导管尖端生成水柱,令导管内全部充盈封管液,从而避免产生血栓,因此比普通留置针使用更加安全、方便有效.
作者:陈绍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戒毒期吸毒患者术后镇痛治疗中,行盐酸曲马多注射液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戒毒期吸毒患者共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15例.实验组患者予以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帕瑞昔布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性不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实验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结论:戒毒期吸毒患者术后镇痛治疗中,行盐酸曲马多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优化VAS评分,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应谨慎选择.
作者:李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使用优质护理来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来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来进行护理.后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健康调查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来判断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同时健康调查量表显示患者的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均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以及更有利于患者的诊治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束嘉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94.0%疾病治疗缓解率,对照组具有78.0%疾病治疗缓解率,观察组疾病治疗缓解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具有6.0%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具有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收获显著成效,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王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与干预.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息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不齐的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针对性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选择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娥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