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

文先敔;梁小玲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 急性期, 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编号,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的时间及护理的满意程度等.结果:在采取了预见性护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各个医疗机构推广.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思维在急诊PCI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的运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运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在发现异常后进行治疗,不能有效保证预后质量.预见性思维是指护士通过经验、智慧以及敬业精神对急诊PCI患者从术前准备、术中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的干预从而使急性 心梗的患者得到快捷有效、抢救成功率高的救治,通过预见性思维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时于PCI患者有重要意义[1].

    作者: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效围术期护理工作.结果:患者术后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来说,在围手术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作者:邢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导致宫颈癌手术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手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200名,采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术者的年龄、病史、饮酒、吸烟、医师文化程度、医师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医师工作年限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年龄大、病情Ⅱ期、慢性病史、饮酒、吸烟、医师理论知识差者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医师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医师高级职称、医师工作年限长且理论知识掌握良好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与患者病情及术者的手术经验有关,并发症的防治应从患者自身改正不良习惯和加强医师的基本操作训练等方面综合考虑.

    作者:雷华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靶控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导致的CSI波动的影响

    目的:比较靶控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前后对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按靶控舒芬太尼输注效应室浓度0.lng/ml(Sl组,n=15),0.2ng/ml(S2组,n=15),0.3ng/ml(S3组,n=15),0.4ng/ml(S4组,n=15)随机分4组,所有患者免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后实施麻醉,麻醉诱导按各组剂量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在舒芬太尼达到目标剂量后靶控丙泊酚,以0.5ug/ml递增直至CSI值在45-50之间,给予肌松剂行气管插管,记录各组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和CSI值.结果:各组血压波动范围(插管后平均血压减插管前平均血压)S1组与S3和S4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波动范围S4组与S1组、S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CSI波动范围(插管后CSI值减插管前CSI值)S4组与S1组、S2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控舒芬太尼0.3ng/ml以上时可明显减轻全麻下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可以减弱伤害性刺激在大脑皮层的反应.

    作者:王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介入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

    介入科是新技术的微创科室,由于科室性质、患者的特殊性,护生在学校没有学习专门的教科书,故其带教与临床其他科室有很多不同之处,如何提高护生带教的质量,特别是重视护理理论知识的强化和技能的培训,同时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新时期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文章从重视入科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带教老师的要求、操作技能培养、专科能力培养和出科座谈等7个方面介绍了带教的心得体会.

    作者:刘建莉;张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探讨,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口腔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给予改良口腔护理后,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胸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胸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概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正压旋口留置针和普通留置针使用安全性能分析

    目的:探讨关于正压旋口留置针和普通留置针使用安全性能.方法:180例心血管内科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员各90例,将对照组设为普通普通留置针组,将观察组设为正压旋口留置针组,通过对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后进行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回血状况、临床效果等.结果:接收过180例患者进行比对分析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回血发生率低40%,所以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正压旋口留置针的正压接头在与注射器、输液器分离瞬间会自动向导管尖端生成水柱,令导管内全部充盈封管液,从而避免产生血栓,因此比普通留置针使用更加安全、方便有效.

    作者:陈绍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早期宫内外孕鉴别诊断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早期宫内外孕鉴别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宫外孕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设置为观察组,另48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使用经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宫外孕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使用经阴道超声能够取得相比经腹部超声明显更佳的诊断效果,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何跃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予以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同时,告知患者可辅以中医辨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的为3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之前,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考核合格率无显著差异,进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考核合格的人数为40,高于对照组22,P<0.05.接受临床护理后,研究组健康教育考核仍不合格的患者为10例,少于对照组28例,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健康教育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考核的合格率.

    作者:王文庆;李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目的:深入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并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其作出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然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正常治疗,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护理过程中的出错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统计患者的护理出错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出错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病情控制效果更好,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更高,护理质量也大幅度提升,P<0.05,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所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此作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护理差错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护理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面积地推广.

    作者:曾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于本院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94例小儿患者视为分析对象,按照患儿入院顺序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47).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36%,干预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87%,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同时,参照组与干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5.11%、97.87%,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且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能够显著提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邱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躯体化症状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躯体化症状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患者SCL-90总分及躯体化因子评分、肝功能、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的情况;SCL-90总分差值及躯体化因子差值与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肝功能、HBV-D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SCL-90总分及躯体化因子评分、肝功能、HBV DNA、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治疗慢乙肝伴躯体化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躯体化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抗病毒治疗慢乙肝,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慢乙肝患者的躯体化症状,进而调节了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促进了慢乙肝患者的应答.

    作者:孙新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减轻腹部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效果探究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患者在接受腹部外科手术之后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所接收的100例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100例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外科手术术后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在术后患者刚清醒阶段,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并无明显差异,即P>0.05.在术后24h,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接受腹部外科患者而言,有效的使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是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的,值得我们推广使用.

    作者:段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选取我单位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71例患者,观察组71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仍然采取传统孕期检查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在采取不同方式后,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观察指标为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在传统孕期检查并分娩后,自然分娩产妇为26例,占总数的36.62%,剖腹产产妇为45例,占总数的63.38%,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产妇为57例,占总数的80.28%,存在新生儿低体重、巨大、窒息的为15例,占总数的21.13%;观察组产妇在传统孕期检查并分娩后,自然分娩产妇为47例,占总数的66.20%,剖腹产产妇为24例,占总数的33.80%,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产妇为31例,占总数的43.66%,存在新生儿低体重、巨大、窒息的为7例,占总数的9.86%.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情况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纽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对于产妇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较常规孕检分娩更大,值得广泛推广和继续研究.

    作者:赵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降低脑出血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

    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脑出血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的四段十步骤开展活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种临床给药途径,因使用方法、操作简单,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1],但在临床中常因维护不当,出现药物外渗、静脉炎、堵管等问题,造成非计划性拔管.通过改善此类患者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夹子的夹毕方法等内容进行改善,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一对一指导,从而大大降低脑出血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蒋梅;姜笑笑;雷可殷;王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经过调查问卷发现研究组病人护理满意度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77.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护理后发现研究组病人感染率2.9%及低血压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感染率22.8%及低血压发生率28.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实施舒适护理有效的保证了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治疗的效果,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及舒适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金莉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慢性咽炎的防治研究进展

    慢性咽炎属于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慢性炎症,为上呼吸道炎症.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常常转变为慢性咽炎,导致慢性咽炎发作的因素比较多,粉尘、有害气体、反流性食管炎因素.笔者拟对慢性咽炎的防治开展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作者:许亚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以及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因疑似冠心痛而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以冠状造影(CAG)为金标准,先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即MSCTA与MPI),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CAG金标准确诊有80例,MSCT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与MPI诊断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与MSCTA对比显著较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疑似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方式虽然相比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若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将会产生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玉环;李颖华;于俊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究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通过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通过西药单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7.39%,P<0.05.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经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安全、可靠.

    作者:张清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骨科压疮的发生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分析

    目的:总结骨科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Braden分级结果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0例骨科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患者,自行设计压疮调查表,排除不同Braden分级对压疮问题发生的具体影响.结果:针对Braden分级轻度患者而言,2h或更频繁的翻身、受限于床应用气垫床、营养护理、护理人员培训、减压产品应用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并发症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den分级中度及以上患者2h翻身、避免骨凸起部位直接接触、书面交接班、书面护理记录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并发症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治疗患者采取Braden分级结果进行护理预防,可以降低压疮并发症问题,提高治疗预后.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