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邱亚

关键词:护理干预, 小儿静脉输液, 满意度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于本院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94例小儿患者视为分析对象,按照患儿入院顺序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47).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36%,干预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87%,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同时,参照组与干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5.11%、97.87%,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且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能够显著提升,建议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影响.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胃肠手术患者98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快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患者经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晓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术中对腹腔进行探查并将脓液、渗出液完全吸净,提拉阑尾并将系膜显露,应用可吸收结扎钉夹夹闭系膜后电凝钳将断并对阑尾根部夹闭剪刀离断后电凝残端处理,必要时留置引流管.结果: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留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62.07±1.5)min、(17.11±5.6)ml、(19.96±7.3)h、(5.38±1.9)d、(2.24±0.8)d;经治疗后,42例患者中出现1例切口感染,无一例出现腹腔出血、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阑尾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中视野好、创伤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但术后腹腔镜下对阑尾显露时,需要医师具备熟练的缝合结扎操作技术,腹腔镜手术技术可作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杨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究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母婴同室1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安全管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溢奶误吸、意外伤、捂被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提升,投诉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做好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及防范工作,可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杨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闭孔疝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误诊报告)

    闭孔疝是罕见的腹外疝,因其解剖结构特殊,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闭孔疝病例,就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期临床医师和影像诊断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治疗,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作者:张旺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献血者心理健康状况对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究献血者心理健康状况对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站2016年4月~2016年8月采集的3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献血前后献血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心率增快值≥10次/min占0.67%、血糖升高值≥20mg/dl占1.00%、血压上升值≥10mmHg占0.33%、冒汗占0.33%、脸色苍白占1.00%.结论:这说明大多数献血者在献血后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皆正常,只有3.33%的献血人员在献血后身体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上升、血糖升高、脸色苍白、冒汗等不同程度的生理指标变化.

    作者:张海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全程优质护理均痊愈,与入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相比,实施优质护理1周后各评分均明显降低.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其中满意98例,基本满意2例,无不满意患者.结论:采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痛苦,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领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卫芯;黄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靶控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导致的CSI波动的影响

    目的:比较靶控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前后对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按靶控舒芬太尼输注效应室浓度0.lng/ml(Sl组,n=15),0.2ng/ml(S2组,n=15),0.3ng/ml(S3组,n=15),0.4ng/ml(S4组,n=15)随机分4组,所有患者免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后实施麻醉,麻醉诱导按各组剂量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在舒芬太尼达到目标剂量后靶控丙泊酚,以0.5ug/ml递增直至CSI值在45-50之间,给予肌松剂行气管插管,记录各组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和CSI值.结果:各组血压波动范围(插管后平均血压减插管前平均血压)S1组与S3和S4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波动范围S4组与S1组、S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CSI波动范围(插管后CSI值减插管前CSI值)S4组与S1组、S2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控舒芬太尼0.3ng/ml以上时可明显减轻全麻下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可以减弱伤害性刺激在大脑皮层的反应.

    作者:王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温馨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温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满意度影响.方法:收集105例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2组,对照组孕产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国产期温馨护理模式,记录两组分娩结局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15.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9%;观察组孕妇总产程(504.34±99.94)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11.42±94.46)min;观察组孕产妇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温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初产妇的剖宫产率,缩短总产程时间,进而减轻孕产妇的痛苦,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邢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急诊PCI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55例AMI急诊PCI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于2016年11月~2017年4月收集5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为观察组,此阶段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从急诊到导管室时间平均(25.75±3.33)min、住院时间(7.59±1.16)d,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19.23%;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96.23%,显著优于对照组82.69%.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AMI急诊PCI术中,能够有效缩短接诊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玲;龚德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妇女保健和妇产科常见健康问题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姑医疗体系得到了不断壮大,尽管惠民政策对看病难和就医难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但是医疗体系在妇女保健方面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而在社会成员中妇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孕育生命的主要责任和使用,这样妇女身体健康不仅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关系,还对新生儿的健康,以及家庭的幸福有着直接关系.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一定要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对妇产科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李金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意义

    目的:对辖区社区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社区婴儿母乳喂养情况,指导社区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妇幼保健护理工作.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分析,对辖区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中开展母乳喂养宣教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在社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开展母乳喂养的可行性.结果:2015-2016年共有511名妇女接受了调查,资料齐全,调查成功的有488名,其中母乳喂养的妇女有397名,接受社区母乳喂养宣教及干预的有411名,母乳喂养率81.35%,明显高于辖区年报母乳喂养率72.13%的结果.结论:随着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群众对社区妇幼保健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而社区母乳喂养宣教策略的实施,对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提升社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雪梅;温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妇产科护理干预措施在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价值评估

    目的: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妇产科护理干预措施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应用抗生素治疗患者128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纽,每组包括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两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具有21.9%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具有7.8%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妇产科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降低,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放化疗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使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措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6%,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来说,通过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措施相对于单纯使用放化疗治疗来说,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有效抗恶病质,增加患者的体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户海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予以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同时,告知患者可辅以中医辨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的为3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之前,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考核合格率无显著差异,进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考核合格的人数为40,高于对照组22,P<0.05.接受临床护理后,研究组健康教育考核仍不合格的患者为10例,少于对照组28例,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健康教育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考核的合格率.

    作者:王文庆;李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在新生儿病房中被护理的10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解其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并在因素基础上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1.70%.居于首位的是胎儿因素,占比52.17%,其次是分娩因素17.39%,后是母体因素17.39%.结论: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较为多样,孕妇需要做好孕期的护理和保健,及时的对高危因素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概率.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护理人员也需要针对性的对发生新生儿窒息现象的新生儿做好护理强化.

    作者:周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手术切口处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过程中细胞破裂后脂滴流出,在切口内形成的一定量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细胞反应,属无菌性炎症反应[1].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脂肪液化不仅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还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花费,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同时还增加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造成潜在的医疗纠纷风险.而很多临床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同时,在脂肪液化发生后采取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法可显著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目前多内对于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多样,疗效各不相同,本人拟就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做一综述.

    作者:刘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2年间接收的新生儿70例肺炎患儿,根据进院就诊时间分为2组,每组35人,作为参照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对照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参照组,通过住院天数、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统计对比,发现对照组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复发病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差异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比常规护理更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大力推行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口腔科的院内感染控制

    目的: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牙钻高速涡轮机在使用时可形成血性及唾液性气溶胶等使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口腔科感染的发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作者:周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在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中采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砒嗪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本社区卫生站接收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38例对照组与40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予以格列砒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内血糖(F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BG、FBG2h以及HbA1c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BG、FBG2h以及HbA1c指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二甲双胍相比,格列砒嗪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血糖浓度,在临床医学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冬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1 骨痿的病因病机祖国传统医学并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发现其与中医的“骨枯”、“骨瘘”、“骨痹”、“骨蚀”等证极为相似,其中定性定位较准确的当属“骨痿”.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虚、脾亏与血瘀,同时认识到肝脏在其发病机制中不容忽视的地位.

    作者:李德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