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急诊PCI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陈玲;龚德群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55例AMI急诊PCI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于2016年11月~2017年4月收集5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为观察组,此阶段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从急诊到导管室时间平均(25.75±3.33)min、住院时间(7.59±1.16)d,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19.23%;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96.23%,显著优于对照组82.69%.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AMI急诊PCI术中,能够有效缩短接诊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梗抢救的效果

    目的:探析急性心梗抢救时采取传统护理以及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急性心梗的患者88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传统护理)与干预组(急诊护理路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救治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抢救用时、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时采取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缩短抢救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还可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行中医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活动程度等功能康复的效果a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患者肢体活动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提高认知恢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孟信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防护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预防职业性损伤的效果.方法: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各项工作照常规进行,第二阶段则针对工作中的职业性损伤情况进行改进管理,分析预防的效果.结果:第二阶段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认知率为100.00%,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除了锐器处理率为88.88%外,其他均为100.00%,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存在的容易发生感染的因素改进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能力,实现有效预防职业性损伤.

    作者:王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检查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2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者114例,符合率为95%.结论:超声检查对妇产科急腹症检查具有准确,快捷,方便,无创伤等优点,对急腹症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必要时配合彩色多普勒或阴道超声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作为妇产科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杜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妇女保健和妇产科常见健康问题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姑医疗体系得到了不断壮大,尽管惠民政策对看病难和就医难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但是医疗体系在妇女保健方面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而在社会成员中妇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孕育生命的主要责任和使用,这样妇女身体健康不仅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关系,还对新生儿的健康,以及家庭的幸福有着直接关系.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一定要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对妇产科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李金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析加强产房风险管理对于降低产房风险的意义

    目的:探析加强产房风险管理对于降低产房风险的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实行传统的产房管理,观察组开展风险管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产妇的风险发生率及对产房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在风险管理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产房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产房风险,同时可以减少护理纠纷和意外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山莨菪碱和辛伐他汀联合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及机制初探

    目的:分析和探讨山莨菪碱和辛伐他汀联合预防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用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经治疗1周后,比较PIC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和急性肾损伤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肌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19,P=0.046;x2=2.778,P=0.006),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CIAKI,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中12例,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6.171,P=0.013).结论:山莨菪碱和辛伐他汀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对肾具有保护作用,降低对比剂急性肾病的发生.

    作者:吕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0例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溶栓成功,再通率86.67%,4例发生血尿、牙龈出血,经治疗均好转.结论: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梗患者静脉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前后严密观察护理、进行健康指导、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可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妇产科护理干预措施在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价值评估

    目的: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妇产科护理干预措施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应用抗生素治疗患者128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纽,每组包括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两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具有21.9%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具有7.8%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妇产科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降低,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产科抢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产科抢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的1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给予参照组学生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则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通过时两组学生教学后各数据统计显示,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考核等达标人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对学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学生对模拟情境教学方法评价度较高.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产科抢救教学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增加带教老师与学生间的满意度,并且为临床护理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姚新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泻患者粪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泻患者粪便常规临床检验的结果,以获得腹泻患者的病原谱,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腹泻患者1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病原菌检测和肠道内的病毒进行核酸检测).观察病原菌与病毒的检出情况.结果:162份粪便样本中检出病原95份,检出率为58.65%.95份病原菌阳性中细菌52份(32.10%),病毒43份(26.55%).细菌性腹泻以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病毒性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结论:临床上粪便常规检验可准确检验出腹泻患者的病原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熊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中,出现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80例,其中,45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中,9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阳性者36例单支病变中10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4例多支病变中出现14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患者心电图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较高.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其假阴性与假阳性率均较高,临床诊断中应对采用冠脉造影进行患者的确诊.

    作者:聂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在血液净化护理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的手段的作用.方法:对照比较观察法,具体就是从医院2015年8月年至2017年8月的进行过血液净化护理治疗患者病例中,抽取70例出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的35例患者仍然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护理的方法,而对于观察组35例患者则加上一定的心理疏导,在护理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心理护理,之后在护理的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诸如焦虑不安、紧张抑郁等状态进行程度分析并让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论:观察组在焦虑和抑郁状态的评分都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大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大于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于观察组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心理护理的手段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道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ISS分型和A-S-C-O分型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CISS分型A-S-C-O分型,比较二者分型差异性,探讨不同分型在评估患者病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43例,由2名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依据患者病史、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CISS分型及A-S-C-O分型诊断,比较两者在病因学上差异.结果:CISS分型中,穿支动脉疾病型18例(41.86%);A-S-C-O分型中,病因等级为1的病例,S1所占比例高为27例(62.79%).结论:两种分型法亚型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构成比中有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有利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治疗措施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赵海燕;白鹤;张媛媛;金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疏血通注射液在小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方法:将120例临床评定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的82.3% (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亦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究舒适护理对晚期血液肿瘤患者的作用

    目的:摸索晚期血液肿瘤患者实行舒适护理的方法以及能产生的效果,完善现有护理措施,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指导.方法:抽选在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确诊36例晚期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其中18例,采用常规方式护理,为对照组,另18例采用舒适护理,为观察组.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均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晚期血液肿瘤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明云;叶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两种中妊引产方法比较

    目的:探究两种中妊引产方法的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11月共7个月110例中妊引产作为参照组,2017年1-7月共7个月105例中妊引产作为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口服+导尿管球囊扩张宫颈治疗,评估两组产妇的引产结果、术中疼痛程度、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更少,术中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引产结果更好,P<0.05.结论: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口服+导尿管球囊扩张宫颈对中妊期产妇进行引产,产妇的引产结果较好,术中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产后24 h出血量较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提高基层医院高血压治疗达标率不应忽视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作用于髓袢升支的皮质部位和远曲小管前段,可抑制钠离子、氯离子和水的再吸收,自1957年首个真正用于临床高血压治疗的噻嗪类利尿剂氯噻酮问世以来,利尿剂用于高血压治疗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噻嗪类利尿剂是现有廉价的高血压治疗药物.无论是我国传统的小复方降压制剂如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藏药降压片和北京降压0号,还是国内外新上市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等搭配的几乎都是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这种含有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制剂,增效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性价比高,不良反应少,且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服用方便,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作者:王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7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分配,先入院的54例患者归入到观察组,后入院的53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开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一段时闻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足部功能评分等指标上,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更好,拥有较短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在足部功能评分中,相比常规手术的治疗方法,评分更高,所以具有较高的临场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马明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生存获益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及生存率.方法:临床收集资料,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对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我院61例,接受400 mg/d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定期随访的初始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和生存效益评价.结果:61例患者1年后开始治疗,有效率为57.4%(35/61),疾病控制率为88.5%(54/61),两次log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年龄以及盆腔和腹部多处病变影响治疗效率因子(P<0.05).5年累计生存率为53%,Cox回归模型显示盆腔和盆腔多发性病变是影响患者生存获益的重要因素(P<0.05).除2例出血外,其余患者均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显著提高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生存率,可作为治疗无法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俊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