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血通注射液在小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张亦凡

关键词:小卒中, 疏血通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
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方法:将120例临床评定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的82.3% (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放化疗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使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措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6%,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来说,通过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措施相对于单纯使用放化疗治疗来说,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有效抗恶病质,增加患者的体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户海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妇产科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促进手术切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能否促进妇产科手术切口愈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抽选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术中常规缝合切口,不留置引流管;观察组51例,术中缝合腹壁切口之后,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进行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更高,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下留置引流管能够有效促进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杜怀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本实验室已开展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检测流程是否合理.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EI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对梅毒的检测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进行确认,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时阳性标本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对1200例门诊和住院标本检测中,TRUST阳性238例,TPPA确认阳性142例,CLEIA阳性263例,TPPA确认阳性240例;阳性率分别为19.83%,21.91%,20%,TRUST的灵敏度为59.17%,特异性为90.00%,CLEIA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60%,TRUST与TPPA检测结果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LEIA与T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EIA法检测梅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于对临床大量标本的初筛;TRUST法可用于标本的初筛及治疗疗效观察、复发和再感染监测;TPPA法用于对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和医生对报告的等待时间.

    作者:崔智威;刘科;杨阳;向尹;纪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目的:深入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并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其作出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然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正常治疗,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护理过程中的出错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统计患者的护理出错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出错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病情控制效果更好,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更高,护理质量也大幅度提升,P<0.05,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所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此作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护理差错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护理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面积地推广.

    作者:曾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病患运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阻肺病患随机分60例为接受常规护理手段的观察组以及余下60饲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又接受振动排痰护理手段的观察纽,分析比对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的情况.结果: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升.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病患使用振动排痰护理手段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病患运动耐力.改善病患病症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梁小玲;文先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路径化中医护理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佳护理方法,分析路径化中医护理方案对行胆囊炎切除术后患者肠胃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开展分析研究,随机选择其中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展开常规围术期护理;选择另3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路径化中医护理方案,在完成治疗后对两组的肠胃功能改善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为(22.54±2.14)h,首次排便时间为(23.48±3.45)h,;对照组为(28.84±3.54)h,首次排便时间为(29.48±4.21)h,两组对比P<0.05.结论:路径化中医护理方案,在改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肠胃功能方面表现优异,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有价值.

    作者:徐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急诊PCI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55例AMI急诊PCI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于2016年11月~2017年4月收集5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为观察组,此阶段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从急诊到导管室时间平均(25.75±3.33)min、住院时间(7.59±1.16)d,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19.23%;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96.23%,显著优于对照组82.69%.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AMI急诊PCI术中,能够有效缩短接诊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玲;龚德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并将同期接收的另外34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介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实施超声消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疗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鲜佩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择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方法利于加快骨折愈合,进一步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申霞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记录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把我院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参照随机方法设置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奥曲肽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随访时段内,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使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症状,缩短平均止血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和输血量,降低疾病复发率,是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

    作者:罗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及疼痛不适的影响价值评估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疼痛感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的本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30例,观察组一全程护理,对照组一常规护理,相比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疼痛评分分别是:(38.94±2.84)分、(2.11±0.34)分,优势较大,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后,患者焦虑、疼痛感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苏鸿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析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和甲硝唑在口腔治疗的应用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和甲硝唑在口腔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口腔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和甲硝唑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三组的治疗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对甲组、乙组和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和丙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时口腔疾病患者给予替硝唑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作用明显,安全性比较高,能让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咏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00例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和分析妇女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探究卵巢肿瘤与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CA125水平以及患者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结果:100例卵巢肿瘤患者中,共有54例(54.0%)良性肿瘤,42例(42.0%)恶性肿瘤,4例(4.0%)交界性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发病率高的年龄段为<59岁,发病率为35.0%,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的年龄段为60~70岁,发病率为33.0%,患者绝经年限<5,良性卵巢肿瘤发病率为30.0%,绝经年限为5~10年,恶性卵巢肿瘤发病率为30.0%,肿瘤直径<5cm患者多为良性肿瘤,发病率为31.0%,肿瘤直径>10cm患者多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9.0%,年龄段为60~70岁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年龄<59岁以及>70岁的患者.结论:绝经后卵巢肿瘤与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肿瘤直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年龄段为60~70岁、绝经年限为5~10年以及卵巢肿瘤直径>10cm是引发患者出现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且卵巢肿瘤的CA125水平能有效反映出患者的病情程度,因此临床可采用CA125检测协助彩超检查,尽早对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确诊和治疗.

    作者:陈倪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例妊娠合并大网膜囊肿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大网膜囊肿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配合.方法:对1例妊娠合并大网膜囊肿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中配合的分析.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胎儿足月生产.结论:在认真配合手术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疼痛及用药的护理.在手术成功的同时确保母婴的安全.

    作者:罗应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行中医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活动程度等功能康复的效果a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患者肢体活动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提高认知恢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孟信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生儿血友病

    目的:讨论新生儿血友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8例血友病新生儿,观察新生儿血友病反应,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医疗过程.结果:8例血友病新生儿各个部位都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反应,其中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出血为明显.8例血友病新生儿患者凝血酶、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正常.有6例诊断为Ⅷ促凝活性降低,本院将其划分为A类型血友病,2例婴儿诊断Ⅸ 促凝活性降低,划分为B类型血友病.针对不同种类血友病新生儿采取针对性疗法,7例血友病新生儿病情出现明显好转,1例新生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经商议,家长放弃继续治疗.结论:血友病为一串类型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多发于新生儿中,病情发作迅猛,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新生儿终生具有轻微创伤出血现象.对于有血友病症状新生儿,要及时进行诊断治疗,确保将该疾病危害降至低.

    作者:付胜微;李慧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

    目的: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精神科护理中,对精神科护理护理安全提升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的精神病患者共200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风险管理指导护理.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结果:将观察组的护理记录书写、夜间查房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的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明显了精神科护理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宋立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其护理安全对策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其护理安全对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急诊护理.结果:发生护理风险的次数为13次,护理风险发生几率为16.25%.结论: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护理人员年龄较小、综合素质不足、人力资源不足、护理制度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护患沟通不足、系统支持不足、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等.

    作者:缪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54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及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门诊和住院54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资料,并与同期中青年消化性溃疡进行比较.结果:54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病以黑便或呕血为首发症状者24例(54.8%),胃溃疡30例(53.6%),高于青年组(P<0.05),高位溃疡和巨大溃疡发生率高.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等方面有其一定的特点.

    作者:杜宏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DCA循环在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缺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降低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缺陷的效果,为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基于PDCA循环模式开展了以提高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安全为目的的管理活动.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分析既往我院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并组织实施,通过检查和总结进一步提高手术宣病理标本送检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全面降低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缺陷.观察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后,我院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缺陷发生数.结果:2016年1月-2016年12月PDCA循环管理实施期间,910个手术宣病理标本无送检缺陷发生,年缺陷发生率0%.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规范性,降低送检缺陷风险,对提高标本质量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志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