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田俊

关键词:护理纠纷, 原因, 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进行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预防策略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患儿84例成立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患儿84例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纠纷预防措施,对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7.1%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3.8%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具有97.6%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具有73.8%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儿科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与患儿家属缺乏有效沟通、护理操作不规范等,护理人员应当对自身业务水平进行强化,积极和患儿家属进行有效交流.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急救技能培训在门诊护士急救技能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对门诊护士进行急救技能训练时,采用针对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起,将我院门诊护士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开展培训前,对200例门诊护士进行急救知识以及急救技能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我院200名护士进行两个月急救知识以及急救技能培训,对比开展急救培训前后200名门诊护士的合格率以及急救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进行针对性急救技能培训后,所有护士的平均分均有所提高,并且优秀率有明显增高.培训前考试合格人数为121(60.47%)人,培训后考试合格人数为184(91.86%)人;开展急救培训前后考试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针对急救技能培训应用于门诊护士急救技能中,能够有效提高门诊护士的急救技能,丰富门诊护士的急救知识,改善医院门诊的急救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急救培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下剥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下剥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康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200例,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下剥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白艳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腺样体肥大手术治疗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腺样体肥大手术治疗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为小儿慢性鼻窦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4月,医院单纯收治214例腺样体肥大对象,其中单纯的腺样体肥大对象105例,按照终是否并发慢性鼻窦炎是分为病例组、对照组.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109例,按照鼻窦炎的是否得到控制情况进行分组.结果:单纯腺样体肥大对象并发慢性鼻窦炎35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5岁、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手术、随访时间≥12个月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慢性鼻窦炎的对象,中7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32例对象未获得控制,反复发作.获得控制的对象与未控制的对象病程≥6个月、真菌感染阳性、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手术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手术对于小儿慢性鼻窦炎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群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2年间收治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康复护理,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参照组的护理效果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魏妙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抑郁程度、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UPDRS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治疗早发帕金森伴抑郁,患者抑郁、非运动症状显著改善,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肾炎性肾病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对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92例肾炎肾病患者,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6例,采用单一的西医治疗手段,联合组为46例,予以中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素氮、肝酐等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5%),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肝酐指标变化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且优于参照组,同时治疗24小时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指标变化情况要优于治疗前,且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西医治疗手段与中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对改善患者病情有着显著的效果,对促进患者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向良性转变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出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要点评价

    目的:对出疹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以及预防和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县2015年至2016年共报告的出疹性传染病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疫情状况和治疗手段,分析研究有效的出疹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216例患者中,病毒感染性患者有12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有88例,剩余4例为细菌感染患者.对216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情况均已恢复.结论:出疹性传染病要根据其特点进行早发现和早治疗,患者在发病的时候要进行隔离控制,这样可以切断传染途径.

    作者:陈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体外循环术后ICU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应用意义研究

    目的:对体外循环术后ICU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以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进行体外循环术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总结护理效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中,无1例出现精神障碍,有2例患者因为体外循环术后严重并发症而死亡,其他58例患者都安全转回至心外科普通病房.结论:对体外循环术后ICU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环境,强化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优化医护关系与临床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在外科术后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作者:白美丽;张圆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采用阿替普酶经微导管注入闭塞动脉栓子近端及栓子中,溶栓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改善侧支循环等治疗.结果:22例动脉溶栓患者,17例再通良好,再通率77.27%.其中有14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术后2天内死亡患者1例(4.5%),死因为基底动脉闭塞未能再通;3个月随访21例,未发生再梗死.结论: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可使闭塞的颅内及颅外动脉再通,恢复灌注,保护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利民;张蕊;朱瑾;邓长林;郝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目的:对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方法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45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从心理、饮食、药物以及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73.78%,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6.67%、26.22%,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过程中应用综合干预治疗,不仅可以起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作者:施海涛;吴松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索研究采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对水样中大肠杆菌数量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加标样品差异不明显,检测100件水样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酶底物法检测大肠菌群阳性率与多管发酵法无明显差异,多管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数量多于酶底物法.结论:酶底物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检测方法比较简便,等待时间短,能够比较准确的反应水样是否收到大肠菌群污染,可以作为快速检测水样的方法.

    作者:王士花;彭国芳;安世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沟通技巧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4月-2017年2月104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护理中增加沟通技巧的应用.比较两组小儿脑瘫康复效果;患儿治疗配合度、生理舒适度、生活能力水平;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小儿脑瘫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治疗配合度、生理舒适度、生活能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沟通技巧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提高患儿生理舒适度和治疗配合度,改善其生活能力,减少护理纠纷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沙格雷酯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行血管内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2009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给予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d口服,研究组患者给予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d口服.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内皮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与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水平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率、有效率与临床不良反应水平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水平升高,内皮素、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水平下降,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提高、血管再狭窄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指标与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调血清炎性反应,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治血栓形成,显著提高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明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选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0例急诊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危机管理,并对2组患者在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观察组通过危机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并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升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保障,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庆庆;张海玲;魏东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368例,为全部研究对象行HPV检测、TCT检查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以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探讨HPV、TCT检查对宫颈癌的筛查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68例研究对象中,126例诊断为阳性,宫颈癌及宫颈癌癌前病变检测阳性率为34.2%.高危型HPV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为100.0%,高于TCT检查的11.1%;高危型HPV检测的特异性为0.0%,准确度为34.2%,低于TCT检查的94.2%、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CT检查相比,HPV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及准确度较低,为提升宫颈癌检出率,建议医师联合应用TCT及HPV两种筛查方案.

    作者:吴雪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两种不同注射途径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析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实施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两种不同注射途径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2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A组(逆行注射)与B组(顺行注射).比较两组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情况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在X线透视引导下给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逆行与顺行注射的效果接近,临床治疗中需依照患者个体化差异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作者:赵仲明;祝进;郭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以来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作为这次的分析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剂量(10mg/d);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大剂量(20mg/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胡飞龙;路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及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目前的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并且探讨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20名儿童,按照年份将其分为两组,针对其意外伤害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分析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60名儿童,观察意外伤害情况,并且针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分析,儿童的意外伤害情况主要分为误服各种药物毒物及中毒、外伤、溺水、烫伤等,其中以4岁以下小孩人数居多,与5岁以上的小孩人数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给予干预后,儿童出现意外伤害的几率降低,干预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儿童的意外伤害情况,然后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意外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肾积水伴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肾积水伴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将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入院治疗的54例妊娠合并肾积水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分为讨论组27例采用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27例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讨论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3%,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肾积水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肾积水感染、孕期抑郁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增强了患者的治病信心,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春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倍他乐克在高血压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倍他乐克在高血压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54例高血压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降糖效果以及冠心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3%,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在高血压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对血糖水平影响小,降压效果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见,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阿米娜·阿地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