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郴州地区临床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吴志坚;欧阳育琪;程龙;黄红卫;史文元;欧阳向东;熊劲芝;黄强;费淑兰;陈亚光;林杰;刘巧突;李仕周;林应标

关键词:临床感染, 致病菌, 耐药性监测, 抗生素, 细菌耐药率
摘要: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各医院临床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医生临床选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郴州地区12家医院细菌室收集的临床感染患者各类标本,分纯细菌后均在惠州阳光公司半自动分析系统中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分离22 327株细菌.主要阴性杆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超过了7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超过了5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保持较高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比例为39.1%和44.0%.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氯霉素耐药严重,达91.6%,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为30%~6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MRSA和MRSCN分离率分别为54.9%和42.0%.链球菌对大环内脂类耐药率高于50%外,对其余类敏感.肠球菌对氯霉素、利福霉素、万古霉素等耐药率小于30%外,对其它类抗菌素耐药率较高.发现多重耐药细菌13 957株,分离率62.5%.结论 郴州地区临床感染患者各类标本中细菌耐药严重,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分离高,应引起郴州地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渝北区一起高三学生结核病暴发的调查处理

    目的 查明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的分布、性质和影响范围,为正确处理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校出现疫情的高三年级学生、任课教师进行胸部X线检查、PPD实验、痰涂片检查.对患病学生进行个案调查和暴露因素调查,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结果 共计发现活动性病例11例,病例在班级间分布差异明显,首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所在班级发病多,有9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7例集中在三个学生宿舍内.除病例多班级外,另两例散在分布于不同的两个班.患病学生肺结核典型症状少见.结论 这是一起由传染性肺结核学生未及时发现进行隔离治疗,长期在校上学引发的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流行.

    作者:田云天;李珍;熊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岳阳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岳阳市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儿童中的A组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90份,采用ELISA法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用PCR/RT- PCR对人杯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检测,并对以上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份标本中,4种病毒的阳性率:A组轮状病毒为24.4%、人杯状病毒为10.0%、腺病毒为3.3%、星状病毒为0%、混合感染阳性率2.2%,均为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岳阳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以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同时存在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刘梅芳;袁丹;陈东;王华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山西省五地市农村少儿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目的 掌握山西省农村少儿的体格发育状况和地区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少儿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山西省长治、晋中、临汾、吕梁、运城五地市共1 949名农村少儿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山西省五地市农村少儿营养状况分为较差、一般、中等、良好的各占0.62%、7.34%、35.30%、56.75%,男女良好比例分别为29.66%及27.09%;营养状况处于较差、一般、中等的男性略高于女性;营养状况良好者在3~6岁占5.49%,7~10岁占21.24%,11~14岁占27.81%,15~17岁占2.21%;运城地区营养状况较其他四地区处于较高水平,吕梁地区则反之.男女性少儿脊柱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36%、2.47%;各年龄段中,处于3~6岁、7~10岁、11~14岁的畸形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40%%、2.33%、2.64%、而15~17岁的发生率则为0.00%;临汾地区畸形发生率较其他4地市为高,为8.44%.山西省农村少儿患病率高,是广东省富裕地区的9.48倍.扁平足的发病率为6.52%,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7.08%,女性发病率为5.84%.结论 山西省五地市农村少儿体格发育状况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文军;尚冯青;燕炯;陈显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BP神经网络在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BP神经网络筛选疾病相关因素及构建疾病预测模型的作用,并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为更加准确地运用神经网络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代谢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计算平均影响值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依据ROC曲线下面积对比BP神经网络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所构建的疾病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 利用BP神经网络所构建的疾病预测模型,通过平均影响值算法筛选变量后的预测效果要好于未筛选的效果,且通过平均影响值算法所筛选的影响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基本一致,两者预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BP=0.837,AUCLogistic=0.841,u=0.3310,P=0.7406).结论 运用BP神经网络的平均影响值算法可实现对疾病相关因素的筛选及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可在流行病学病因探索的研究中发挥与Logistic回归分析同样的作用.

    作者:秦平;张镏琢;赵晓雯;陈晶;卓志鹏;刘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统计2008年12月- 2009年12月实行门诊分诊常规护理时284例患者的满意度,以及2010年1月-2011年1月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时256例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别.结果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中有224例患者满意,32例患者不满意;常规分诊护理服务中有196例患者,88例患者不满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时患者的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明显提高.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是门诊分诊护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陈慧;莫晓琼;刘立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56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G6PD- 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二组患儿的TSB水平及下降百分比,并对其换血后的光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G6PD-N组比较,G6PD-D组患儿换血后的TSB水平下降较慢,换血12及24 h时TSB的下降百分比较小,换血后的光疗时间延长(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光疗时间明显延长,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刘建良;张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长沙地区246124人次健康体检恶性肿瘤检出分析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在长沙地区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特点,使肿瘤防治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7 - 2010年246 124人次健康体检中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查出恶性肿瘤患者139例,年均检出率为0.565‰;肿瘤发病排序前3位为肺癌(33.1%)、肝癌和乳腺癌并列第二,各占15.8%.结论 查体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以肺癌作为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势必对降低肿瘤的发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健康体检,肝脏应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乳腺检查应作为女性必查项目.

    作者:周辉;陈志恒;刘迎新;曹霞;朱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秦皇岛市大学生肺结核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6例大学生肺结核患者与154例大学生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肺结核的发生主要与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有关.

    作者:张洪霞;李华文;陈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4057例健康体检者B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中常见疾病在不同器宫、性别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2010年在医院B超室进行健康体检的14 057例体检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检测出来的疾病依据性别和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 (1)检测出的疾病: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肾结石、肝血管瘤、肝癌、肾癌等,其中脂肪肝检出率居首位,肝囊肿占第二位;(2)除了肝癌、肾癌外,其他疾病在男女中均有分布,同时女性在肾囊肿青年组、胆囊息肉青年组和老年组、胆囊结石青年组、肝血管瘤各年龄段的发病率高于男性;(3)除了胆囊结石和肾结石外,其他疾病的老年组发病率高于中年组,同时中年组也高于青年组.结论 各种肝胆肾疾病在人群中不健康比例相当大,尤其是在中老年组的发病率较高,但在青年组也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要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可进行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常玉洁;米晓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10年湖南省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 599例儿童检测乙肝5项.结果 HBsAg阳性81人,阳性率1.76%,抗-HBs阳性3 219人,阳性率69.99%,乙肝5项全阴性儿童1 041人,占22.64%;大三阳57人,占1.24%;小三阳24人,占0.52%;15岁以下儿童男、女乙肝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乙肝病毒感染率有增长趋势.结论 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76%,远低于我国成人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预防乙肝成效显著.

    作者:刘朝宙;李双杰;于四景;张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6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结果,探讨影响婴幼儿室问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2月- 2010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对6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在中度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VSD采取补片修补55例,直接缝合5例;ASD和PDA予以直接缝闭,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患儿治愈59例,1例患儿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1.7%.随访6个月~2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前积极予以支持疗法,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地降低手术患儿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曾德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近期死亡率及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近期死亡率及预后研究.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25~60 ml)300例,治疗手段:内科保守治疗90例(保守组),硬通道穿刺治疗180例(穿刺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0例(开颅组),随访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存活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穿刺组术后死亡率(9.44%)显著低于保守组(26.67%)和开颅组(23.33%)(P<0.05);穿刺组ADL1- 3/ADL1-5% (85.28%)显著优于保守组(54.55%)和开颅组(65.22%)(P<0.05).结论 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单快捷、定位准确、创伤小的手术方式,术后死亡率低,显著提高了存活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宪林;姜宏舟;刘国军;王庭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香港海鸥形菌分型方法建立与病原学分布调查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与外环境水产品标本的检测,掌握深圳市香港海鸥形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分型.方法 用传统方法和荧光PCR法同时检测香港海鸥形菌,阳性菌株用K-B法做药敏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 在329份淡水鱼中共检出7份阳性标本,579份腹泻病人标本未检出.该菌对临床常用的24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吩、头孢噻腭、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耐药,头孢西丁为中介,其余均为敏感.7株香港海鸥形菌生化反应阳性的,荧光PCR结果均为阳性.PFGE分子分型表明7株菌不具有同源性.结论 本文建立一套完整的对该菌的分离鉴定、基因诊断和PFGE分子分型方法;了解深圳地区主要流行菌型,预测深圳地区该菌的流行趋势,为应对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和水产品安全问题做好技术储备.

    作者:邱亚群;扈庆华;石晓路;林一曼;李迎慧;吕东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30例淋巴结异常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接种卡介苗(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间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0例接种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儿均于接种BCG3~6个月后接种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片与血沉正常,PPD试验(+),均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结果 20例淋巴结直径≤4cm的患儿仅给予异烟肼口服或加环形封闭治疗2~3个月痊愈;另3例淋巴结>4cm者行手术摘除.5例淋巴结化脓者在口服异烟肼治疗的同时,行穿刺抽脓、冲洗及并注入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3~4周均痊愈.另2例有破溃者经切开排脓,冲洗、使用蘸有利福平粉的凡士林纱条引流及5%异烟肼软膏外敷治疗后痊愈.结论 提高接种BCG的技术、接种质量和恰当处理BCG接种后的淋巴结异常反应,是预防与降低BCG接种后淋巴结异常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长沙市尘肺病分布现状及发病规律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长沙市尘肺分布现状和发病规律,预测尘肺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长沙市1956 -2010年尘肺诊断病例输入计算机建立尘肺病数据库,经Excd导出,用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尘肺累计病例3 689例,主要分布在开福区(17.5%)、浏阳市(15.9%)、望城县(14.3%).行业以轻工945例(25.62%)、煤炭631例(17.1%)、机械374例(10.14%)居前3位.种类以矽肺、陶工尘肺和煤工尘肺为主;尘肺Ⅰ期和Ⅱ期3 408例(92.38%),Ⅲ期尘肺不足8%.肺结核并发率26.29%,累积报告尘肺死亡病例690例,病死率18.7%,平均死亡年龄为59.86岁;主要死因依次为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结论 全市尘肺病新发病例1960- 1980年代呈逐渐增长趋势,90年代后病例明显减少.需加大高危行业粉尘危害监测与风险控制,建立粉尘暴露人群健康监护与预警机制.

    作者:张建中;陈发明;周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军团菌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嗜肺军团菌(Lp1 - Lp6型)及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抗体水平,以掌握深圳地区军团菌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56份,采用微量凝集试验的方法,检测嗜肺军团菌(Lp1- Lp6型)及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的抗体效价.结果 56份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未检出嗜肺军团菌(Lp1 - Lp6型)抗体阳性;检出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抗体阳性6份,阳性率10.7%.结论 深圳地区存在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感染,对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重视军团菌病原菌及抗体的检测.

    作者:张然;陈桂冰;叶宝英;林爱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青川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依据首次剖宫产采用的不同术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总时间及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横切口组长于纵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横切口组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腔粘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比较,均愈合良好29例,愈合不良1例,合并前置胎盘7例,其中中央性4例,广泛植入2例,经各种处理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无产妇死亡.早产儿死亡2例,余全部存活.结论 瘢痕子宫行第二次剖宫产术时,产科医生手术操作应娴熟,以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剖宫产率需加大宣传力度,使患者对手术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充分进行试产,以使二次剖宫产率降低.

    作者:高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青春期儿童饮食行为及饮食心理调查

    目的 研究影响城乡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心理及行为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充市城乡共5所小学五、六年级1 8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学生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影响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吃早餐(4.7%)、为减肥不吃主食(1.4%)、边吃饭边看电视(37.2%)及认为自己该减肥(32.2%)、体型不标准(偏胖:29.9%、偏瘦:21.6%)等;而影响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会为减肥不吃主食(3.2%)、零食代替主食的习惯(3.5%)、认为自己该减肥(18.8%)、体型不标准(偏胖:15.9%、偏瘦:24.8%).结论 行为及心理因素均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家长及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王燕;黄晓梅;王玮;何丽;苟小英;伍凤莲;夏清清;潘池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丙烯酰胺对PC12细胞损伤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丙烯酰胺(AA)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0、62.5、125、250、500、1 000μmol/L AA为染毒剂量,染毒12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丙烯酰胺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PC1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用MDA和T-AOC试剂盒检测细胞MDA和T-AOC改变.结果 染毒12 h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染毒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0.01);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表明,AA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随着染毒量的上升而升高,T-AOC含量随染毒量的上升而降低.结论 AA能够显著抑制PC12细胞活性,损伤细胞DNA,并诱导细胞氧化损伤.

    作者:李程;王穆;吴剑阁;何翠琳;李盼盼;杨慧仙;让蔚清;何爱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及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况,分析人口学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定时、定点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的招募和寻问式匿名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4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为92.1%,其中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低为75.0%,其余均在90%以上.不同文化程度(H=24.257,P=0.000)、职业(x2=332.096,P=0.000)、年龄(H=16.222,P=0.001)、异性婚姻状况(x2=39.950,P=0.000)、性取向(x2=52.294,P=0.000)、经济收入(H=8.927,P=0.030)、户籍和民族(x2=8.056、5.332,P=0.046、0.02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人口学特征组间比较,大专及以上较小学及以下、初中组高(Z=-2.804、-4.144,P=0.005、0.000),学生较工人及商业服务和其他组、干部职员较其他组高(x2=5.906、169.126、79.938,P=0.005、0.000、0.000),年龄<20岁较20~岁、30~岁组高(Z=-3.870、-2.304,P=0.000、0.021),未婚较已婚组高(Z=-3.870,P=0.000),同性性取向者较异性、双性和不确定者高(x2=10.354、47.373、5.008,P=0.001、0.000、0.025),月收入≤1 000元者较无收入、1 001~元、>3000元者低(Z=-2.353、-2.126、-2.550,P=0.019、0.033、0.011),本市、本省外市户籍者较外省者高(x2=7.605、5.895,P=0.006、0.015),汉族较其他少数民族高.结论 绵阳市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平衡,仍存在盲点和薄弱环节,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特殊“亚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覆盖率和整体知晓率,进一步促进艾滋病防治意识的建立和行为改变.

    作者:王毅;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李六林;樊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