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3110
  • 国内刊号:43-1223/R
  • 影响因子:1.39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2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01)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文献
  • 长沙市尘肺病分布现状及发病规律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长沙市尘肺分布现状和发病规律,预测尘肺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长沙市1956 -2010年尘肺诊断病例输入计算机建立尘肺病数据库,经Excd导出,用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尘肺累计病例3 689例,主要分布在开福区(17.5%)、浏阳市(15.9%)、望城县(14.3%).行业以轻工945例(25.62%)、煤炭631例(17.1%)、机械374例(10.14%)居前3位.种类以矽肺、陶工尘肺和煤工尘肺为主;尘肺Ⅰ期和Ⅱ期3 408例(92.38%),Ⅲ期尘肺不足8%.肺结核并发率26.29%,累积报告尘肺死亡病例690例,病死率18.7%,平均死亡年龄为59.86岁;主要死因依次为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结论 全市尘肺病新发病例1960- 1980年代呈逐渐增长趋势,90年代后病例明显减少.需加大高危行业粉尘危害监测与风险控制,建立粉尘暴露人群健康监护与预警机制.

    作者:张建中;陈发明;周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代谢综合征对原发性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对原发性高血压(EH)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探讨MS与EH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其血压、血脂、血糖等,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区分有无左心室肥厚.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测定尿白蛋白浓度.按有无MS分二组,分别以有无左室肥厚、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血压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的代谢因素对应的不同靶器官损害.结果 MS组发生左室肥厚、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非MS组;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腰围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与尿微量白蛋白独立相关;年龄、腰围是导致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时,其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增强;不同的代谢因素对应的靶器官损害亦不同.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吸虫不同感染频次对宿主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目的 以等量血吸虫尾蚴分别进行1次性和分2次、3次、4次感染4组小鼠,建立小鼠血吸虫感染模型,观察不同感染频次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肝脾指数来判断肝损害程度;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胶原沉积、纤维形成情况和形成率.结果 1次性感染组肝纤维化形成率及纤维化程度不高,肝损害较轻;2次以上感染组,18周后所有小鼠均有肝脏纤维化的形成,纤维化程度与感染频次呈正相关,肝损害程度随感染频次增加而加重.结论 血吸虫反复感染可导致患者严重肝损害,患者一旦被血吸虫尾蚴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反复多次感染.

    作者:朱阳泉;徐长根;李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BP神经网络在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BP神经网络筛选疾病相关因素及构建疾病预测模型的作用,并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为更加准确地运用神经网络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代谢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计算平均影响值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依据ROC曲线下面积对比BP神经网络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所构建的疾病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 利用BP神经网络所构建的疾病预测模型,通过平均影响值算法筛选变量后的预测效果要好于未筛选的效果,且通过平均影响值算法所筛选的影响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基本一致,两者预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BP=0.837,AUCLogistic=0.841,u=0.3310,P=0.7406).结论 运用BP神经网络的平均影响值算法可实现对疾病相关因素的筛选及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可在流行病学病因探索的研究中发挥与Logistic回归分析同样的作用.

    作者:秦平;张镏琢;赵晓雯;陈晶;卓志鹏;刘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湘雅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临床常见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WHONET 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 841株临床分离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28.5%(2 237/7 841),革兰阴性菌占55.7%(4 369/7 841),真菌占15.8%(1 235/7 841).革兰阳性球菌居前五位的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血液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3.7%和67.2%,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葡萄球菌,但分离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低(<2.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3.0%,而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达40.0%和28.4%.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9.1%和12.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氟沙星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0%、7.6%和16.3%,对美洛培南耐药率达28.8%;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40%.结论 该院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尤其是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出现及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非发酵菌的增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在医院内播散和暴发流行.

    作者:邹明祥;邬靖敏;李军;梁伟;李虹玲;刘文恩;廖经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丙烯酰胺对PC12细胞损伤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丙烯酰胺(AA)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0、62.5、125、250、500、1 000μmol/L AA为染毒剂量,染毒12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丙烯酰胺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PC1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用MDA和T-AOC试剂盒检测细胞MDA和T-AOC改变.结果 染毒12 h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染毒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0.01);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表明,AA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随着染毒量的上升而升高,T-AOC含量随染毒量的上升而降低.结论 AA能够显著抑制PC12细胞活性,损伤细胞DNA,并诱导细胞氧化损伤.

    作者:李程;王穆;吴剑阁;何翠琳;李盼盼;杨慧仙;让蔚清;何爱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香港海鸥形菌分型方法建立与病原学分布调查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与外环境水产品标本的检测,掌握深圳市香港海鸥形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分型.方法 用传统方法和荧光PCR法同时检测香港海鸥形菌,阳性菌株用K-B法做药敏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 在329份淡水鱼中共检出7份阳性标本,579份腹泻病人标本未检出.该菌对临床常用的24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吩、头孢噻腭、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耐药,头孢西丁为中介,其余均为敏感.7株香港海鸥形菌生化反应阳性的,荧光PCR结果均为阳性.PFGE分子分型表明7株菌不具有同源性.结论 本文建立一套完整的对该菌的分离鉴定、基因诊断和PFGE分子分型方法;了解深圳地区主要流行菌型,预测深圳地区该菌的流行趋势,为应对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和水产品安全问题做好技术储备.

    作者:邱亚群;扈庆华;石晓路;林一曼;李迎慧;吕东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农村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 分析农村居民的膳食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佛山市农村居民1071人,通过《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管理软件》进行膳食、生活方式调查,同时进行血压、血脂测定.采用SPSS18.0软件包分别对食物和生活方式进行多因素有序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 BMI)与SBP、DBP均呈正相关.超重的人其SBP、DBP、TC、HDL的值均较体重指数正常者高(P<0.05).多因素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因素中,新鲜蔬菜、主食、奶类、水果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油脂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生活行为因素中,吸烟、睡眠不足、闲暇时间<4 h/d、身体活动不足、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生活行为方式因素与高血压有很强的联系,有促进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也有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作者:彭倩;周桂凤;曹晓鸥;陈维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长沙市城乡社区不同人群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规范管理调查

    目的 获取长沙市城乡社区不同人群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综合干预、规范管理及控制效果基本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9个区县各抽取一个社区(乡镇),每一社区随机抽取3个居委(村),每个居委(村)分组随机抽取35~ 65岁的常住居民30名,其中高血压患者组、高危人群组、健康人群组各10名;总计调查844名.结果 超重和肥胖率(BMI≥24≥28)城区平均水平34.4%、7.9%;乡镇平均水平36.0%、12.5%;中心性肥胖率(腰围:女≥80cm,男≥90 cm)乡镇患者组、城区高危组女性高于男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率城区24.5%~31.3%;乡镇44.6%~53.3%;高血压患者组血压控制优良率城区为31.3%,乡镇为8.4%.城乡社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沙市城乡居民存在多种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生活方式干预、血压控制优良率等方面城区显著好于乡镇(P<0.01).全人群的高血压预防需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乡镇社区应加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利用各种体检机会筛查高血压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和规范管理,努力使城乡高血压防控效果达到均衡水平.

    作者:彭元;王晓玲;李平非;刘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在劳教场所中开展HIV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PPS法挑选抽样单位,选择湖南省4个劳教所作为本次研究现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了175名劳教人员,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75名劳教人员调查时平均年龄为(33.89±7.16)岁,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所占比例大,为49.14%;152人(86.86%)有吸毒行为,145人注射吸毒,99人(68.28%)有共针现象;HIV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4%:影响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入所时间”、“入所次数”、“接受宣传教育形式/途径”.结论 劳教人群 HIV防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劳教场所要加强检测和健康教育等于预措施.

    作者:易春云;陈曦;凌坤;王平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孕期暴露双酚A对不同性别仔鼠体重及糖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孕期暴露双酚A(BPA)对不同性别仔鼠体重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孕鼠从妊娠第6d至哺乳期结束饮用含1μg/ml双酚A的水,测量仔鼠出生体重及断乳后的体重变化,同时测量断乳后第4周仔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子代雌鼠出生体重、断乳后体重均显著增高(P<0.05);空腹血糖和胰岛索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子代雄鼠体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仔鼠(雌+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早期暴露双酚A对仔鼠体重影响具有性别差异;可引起子代雌鼠糖代谢紊乱,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是胰岛索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露;马翠翠;温召凤;张玲;张志瑜;贾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江门市住院患者24034例恶性肿瘤疾病谱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江门市2003 - 2010年恶性肿瘤疾病谱的发病状况、死亡构成比及危险因素,探索其流行规律.方法 对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人口学资料的构成比及死亡顺位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构成比居恶性肿瘤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0 - 50岁年龄组为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段,职业为工人、农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构成比为67.8%.结论 做好一级预防,加强对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

    作者:罗小燕;廖勇彬;甄沛林;谢丽芬;杨莲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岳阳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岳阳市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儿童中的A组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90份,采用ELISA法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用PCR/RT- PCR对人杯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检测,并对以上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份标本中,4种病毒的阳性率:A组轮状病毒为24.4%、人杯状病毒为10.0%、腺病毒为3.3%、星状病毒为0%、混合感染阳性率2.2%,均为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岳阳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以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同时存在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刘梅芳;袁丹;陈东;王华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秦皇岛市大学生肺结核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6例大学生肺结核患者与154例大学生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肺结核的发生主要与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有关.

    作者:张洪霞;李华文;陈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及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况,分析人口学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定时、定点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的招募和寻问式匿名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4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为92.1%,其中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低为75.0%,其余均在90%以上.不同文化程度(H=24.257,P=0.000)、职业(x2=332.096,P=0.000)、年龄(H=16.222,P=0.001)、异性婚姻状况(x2=39.950,P=0.000)、性取向(x2=52.294,P=0.000)、经济收入(H=8.927,P=0.030)、户籍和民族(x2=8.056、5.332,P=0.046、0.02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人口学特征组间比较,大专及以上较小学及以下、初中组高(Z=-2.804、-4.144,P=0.005、0.000),学生较工人及商业服务和其他组、干部职员较其他组高(x2=5.906、169.126、79.938,P=0.005、0.000、0.000),年龄<20岁较20~岁、30~岁组高(Z=-3.870、-2.304,P=0.000、0.021),未婚较已婚组高(Z=-3.870,P=0.000),同性性取向者较异性、双性和不确定者高(x2=10.354、47.373、5.008,P=0.001、0.000、0.025),月收入≤1 000元者较无收入、1 001~元、>3000元者低(Z=-2.353、-2.126、-2.550,P=0.019、0.033、0.011),本市、本省外市户籍者较外省者高(x2=7.605、5.895,P=0.006、0.015),汉族较其他少数民族高.结论 绵阳市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平衡,仍存在盲点和薄弱环节,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特殊“亚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覆盖率和整体知晓率,进一步促进艾滋病防治意识的建立和行为改变.

    作者:王毅;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李六林;樊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异常反应监测

    目的 监测并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对内蒙古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中发生并报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全自治区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220例,一般反应占189例,异常反应30例,偶合症1例.24h内监测到AEFI病例160例.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占50%.结论 此次强化免疫组织妥当,实施规范,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低,症状轻微.麻疹减毒活疫苗安全可靠.

    作者:范耀春;李彬;闫绍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青春期儿童饮食行为及饮食心理调查

    目的 研究影响城乡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心理及行为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充市城乡共5所小学五、六年级1 8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学生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影响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吃早餐(4.7%)、为减肥不吃主食(1.4%)、边吃饭边看电视(37.2%)及认为自己该减肥(32.2%)、体型不标准(偏胖:29.9%、偏瘦:21.6%)等;而影响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会为减肥不吃主食(3.2%)、零食代替主食的习惯(3.5%)、认为自己该减肥(18.8%)、体型不标准(偏胖:15.9%、偏瘦:24.8%).结论 行为及心理因素均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家长及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王燕;黄晓梅;王玮;何丽;苟小英;伍凤莲;夏清清;潘池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30例淋巴结异常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接种卡介苗(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间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0例接种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儿均于接种BCG3~6个月后接种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片与血沉正常,PPD试验(+),均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结果 20例淋巴结直径≤4cm的患儿仅给予异烟肼口服或加环形封闭治疗2~3个月痊愈;另3例淋巴结>4cm者行手术摘除.5例淋巴结化脓者在口服异烟肼治疗的同时,行穿刺抽脓、冲洗及并注入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3~4周均痊愈.另2例有破溃者经切开排脓,冲洗、使用蘸有利福平粉的凡士林纱条引流及5%异烟肼软膏外敷治疗后痊愈.结论 提高接种BCG的技术、接种质量和恰当处理BCG接种后的淋巴结异常反应,是预防与降低BCG接种后淋巴结异常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长沙地区246124人次健康体检恶性肿瘤检出分析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在长沙地区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特点,使肿瘤防治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7 - 2010年246 124人次健康体检中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查出恶性肿瘤患者139例,年均检出率为0.565‰;肿瘤发病排序前3位为肺癌(33.1%)、肝癌和乳腺癌并列第二,各占15.8%.结论 查体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以肺癌作为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势必对降低肿瘤的发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健康体检,肝脏应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乳腺检查应作为女性必查项目.

    作者:周辉;陈志恒;刘迎新;曹霞;朱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长沙市孕早期非吸烟孕妇被动吸烟KAP调查

    目的 了解长沙市非吸烟孕妇被动吸烟情况以及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减少孕妇被动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41位孕龄不大于12周的非吸烟孕早期孕妇进行有关被动吸烟的问卷调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对被动吸烟具体可以导致的危害了解不足;对在餐厅、咖啡吧等餐饮娱乐场所吸烟的容忍度显著高于医院、中小学校、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对周围吸烟者进行劝阻时,对丈夫的预计成功率高,其次为父母、公公婆婆等亲密家庭成员,对单位领导和公共场所吸烟的陌生人的预计成功率低,均不足35%.结论 减少孕妇被动吸烟刻不容缓,孕妇需要掌握更多被动吸烟危害的知识以及劝阻他人当面吸烟的技巧,以加强自我保护.

    作者:周婧瑜;胡劲松;王进;朱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渝北区一起高三学生结核病暴发的调查处理

    目的 查明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的分布、性质和影响范围,为正确处理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校出现疫情的高三年级学生、任课教师进行胸部X线检查、PPD实验、痰涂片检查.对患病学生进行个案调查和暴露因素调查,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结果 共计发现活动性病例11例,病例在班级间分布差异明显,首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所在班级发病多,有9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7例集中在三个学生宿舍内.除病例多班级外,另两例散在分布于不同的两个班.患病学生肺结核典型症状少见.结论 这是一起由传染性肺结核学生未及时发现进行隔离治疗,长期在校上学引发的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流行.

    作者:田云天;李珍;熊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4-2005年湖南省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与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湖南省城乡人群伤害死亡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2004-2005年湖南省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率、构成比以及外部原因构成的差异.结果 2004-2005年湖南省10个县(市、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67.40/10万,其中城市和农村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5.98/10万、67.87/10万;男性是女性1.91倍(P<0.01),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数的11.08%,居所有疾病死因的第四位.居民伤害前4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伤害、自杀、跌落、溺水.结论 伤害已成为危害城乡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湖南省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的特点,开展系统研究和实施干预措施.

    作者:白晓蓉;李光春;金东晖;殷黎;刘慧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湖南省部分医疗机构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与诊断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省梅毒和淋病病例的诊疗和疫情报告质量,及时发现性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政府制定性病预防控制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现场抽查全省医疗机构84家,其中市级综合医院14家、妇幼保健机构14家、县级综合医院28家、妇幼保健机构28家,2010年1-9月份诊治的梅毒和淋病病例记录.与同期该机构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病例数据进行比较,核查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性、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问卷调查实验室采用的诊断方法.结果 被抽查的84家医疗机构1-9月份网络直报梅毒1 472例,现场核查1 837例,漏报率24.8%.网络直报淋病331例,现场核查566例,漏报率70.9%.69.1%梅毒和15.8%淋病有实验室诊断结果.结论 湖南省医疗机构性病病例报告和诊断质量令人担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相关医疗机构性病诊疗服务及网络直报管理.

    作者:高守芝;陈曦;贺健梅;覃碧云;郑军;陈培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分布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09年1月- 2011年5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68例患者年龄、性别、好发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圆形统计方法对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年龄(59.32±7.23)岁.脑梗占54.4%,多集中于夏秋季,男性高发,脑梗塞患者发病高峰时间为9:29分;其次为脑出血患者38.2%,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男性患者居多,发病高峰为10:41分.结论 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及脑出血患者居多,其发病高峰为上午9:00~11:00,根据发病特点做到有效急救仍是急诊抢救的重点工作.

    作者:刘汉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姜堰市1999-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姜堰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姜堰市1999- 201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姜堰市1999 - 2010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5 585例,年均发病率为52.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组以20~49岁组发病高,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下河水网地区高于上河高沙土地区,乙型肝炎上河地区高于下河地区.结论 姜堰市近年来甲肝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乙肝发病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提示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改水改厕力度,继续扩大乙肝疫苗及甲肝疫苗人群接种覆盖面,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

    作者:秦才珍;王宏军;张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湖南某民航空勤人员营养KAP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某民航空勤人员的营养KAP现状和营养知识获得途径,为引导其建立科学的食物消费观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某民航的全部空勤人员(36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湖南某民航空勤人员营养知识总体得分为(14.12±3.17)分,合格者、良好者分别占55.06%和27.08%.营养的态度总体得分为(14.20±1.31)分,95.53%的民航空勤人员表示“希望”获得有关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空勤人员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纸杂志和网络.50.89%的人希望通过宣传手册和相关书籍来获得营养知识.结论 民航空勤人员营养态度较为积极,但营养知识存在不足,部分被调查者有不良的饮食行为.因此需对湖南某民航空勤人员加强营养教育,树立正确营养观念.

    作者:颜娜;刘让华;刘凤美;袁泉;杨俊峰;任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对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确诊为弱视并治疗满三年的600例3~12岁弱视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在600例弱视患儿中3~5岁患儿治愈率为64.5%,6~8岁息儿治愈率为74.6%,9~12岁患儿治愈率为42.1%;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治愈率分别为86.7%、59.3%、31.1%;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弱视治愈率分别为69.6%、67.3%、48.4%;依从性好者、一般者、差者治愈率分别为79.3%、67.0%、29.4%;中心注视者治愈率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者,无家族史者治愈率明显高于有弱视家族史者,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患儿弱视治愈率越高,县城及城市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农村的患儿.结论 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弱视程度、依从性、年龄、注视性质、弱视类型.

    作者:冯丽;李洁;张海江;岳钟;李世强;杨倩;宋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10年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查出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按GB/T4789 - 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弧菌等的检测.结果 181份样品中共检出22株食源性致病菌,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2%.其中40份活体海产品中检出5株副溶血弧菌、1株创伤弧菌和1株霍利斯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17.5%;40份鲜冻海产品中检出1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5%;10份生拌海产品中检出7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70.0%;21份中式凉拌菜中检出1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4.8%;30份沙拉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30份生畜肉中检出1株病牛沙门菌和1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10份生禽肉中检出2株单增李斯特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和空肠弯曲菌均无检出.结论 丹东市5类食品中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明显,尤其是生拌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当作为关键控制食品加以管理,以消除此类食物中毒发生的安全隐患.

    作者:闫爱莉;赵白雪;刘丽;时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IA2- ⅡB期)84例,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腹腔腔内淋巴结情况,术后对切除的子宫及清扫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后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结果 84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其中均为阳性者60例,均为阴性者15例,其检测的灵敏度为90.90%,特异性为83.33%,漏诊率为9.1%;误诊率为16.67%;Youden指数为0.7423.且检测盆腔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为84.93%,特异度为81.18%,均低于检测髂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灵敏度94.11%及特异度100%.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转移的淋巴结,对宫颈癌病情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对髂总动脉旁和/或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检测更具灵敏度及特异度,需引起临床医师警惕和高度重视.

    作者:周彦杰;周纯芝;曹味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2011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足月窒息新生儿58例(窒息组)和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对照组),窒息组中轻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25例,检测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3、5、7d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出生后1、3、5、7d,三组血清TBIL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各时间点血清TBIL浓度组间比较,重度窒息组在1d时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5),之后3、5、7d时均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5).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TBIL浓度变化趋势与CT正常组相似,组间比较,出生后3、5、7d时脑损伤组新生儿的血清TBIL浓度均明显低于CT正常组(P<0.05).结论 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对预测窒息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东;彭泽华;史雪川;马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超短波联合自制藤药辅助治疗女性不孕症患者术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女性不孕症患者手术后辅助治疗效果,探讨有效、适用的辅助治疗手段和方法.方法 将 2008年6月- 2010年6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91例女性不孕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辅助治疗1组44例,采用超短波辅助治疗;辅助治疗2组47例,采用自制藤药腹部外敷辅助治疗;辅助治疗3组48例,采用超短波和自制藤药腹部外敷辅助治疗;对照组52例,仅单独手术治疗.1年后电话随访,失访8例,进入调查的共183例,其中辅助治疗1组42例,2组46例,3组46例,对照组49例,对4组女性不孕症术后患者的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的辅助治疗方式对1年后是否妊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给予手术后辅助超短波理疗和藤药腹部外敷患者1年后妊娠率比单独手术后妊娠率提高了24.40%.结论 为女性不孕症术后患者实施超短波辅助治疗,并在其出院时指导使用藤药腹部外敷,能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预防术后再次粘连,更有效的促进康复,提高了手术效果.

    作者:罗煜;陈小翠;彭智;曾晓兰;欧李华;文晓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智力低下儿童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 探讨智力低下儿童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智力低下儿童82例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试及综合评估.结果 ①82例智力低下儿童,包括轻度智力低下31例(37.8%)、中度智力低下26例(31.7%)、重度智力低下17例(20.7%)、极重度智力低下8例(9.8%).②82例智力低下儿童,病因发生在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的患儿分别为26例(31.7%)、27例(32.9%)、24例(29.3%),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患儿5例(6.1%).结论 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儿童出现智力低下,防治儿童罹患智力低下的关键因素在于抓住病因.

    作者:陈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青川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依据首次剖宫产采用的不同术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总时间及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横切口组长于纵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横切口组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腔粘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比较,均愈合良好29例,愈合不良1例,合并前置胎盘7例,其中中央性4例,广泛植入2例,经各种处理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无产妇死亡.早产儿死亡2例,余全部存活.结论 瘢痕子宫行第二次剖宫产术时,产科医生手术操作应娴熟,以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剖宫产率需加大宣传力度,使患者对手术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充分进行试产,以使二次剖宫产率降低.

    作者:高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10年湖南省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 599例儿童检测乙肝5项.结果 HBsAg阳性81人,阳性率1.76%,抗-HBs阳性3 219人,阳性率69.99%,乙肝5项全阴性儿童1 041人,占22.64%;大三阳57人,占1.24%;小三阳24人,占0.52%;15岁以下儿童男、女乙肝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乙肝病毒感染率有增长趋势.结论 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76%,远低于我国成人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预防乙肝成效显著.

    作者:刘朝宙;李双杰;于四景;张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指数分析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儿童6 405名,测量儿童的身高、坐高、体重及胸围四项发育指标,计算各项发育指数.结果 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整体趋势为男童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男童体型呈相对粗壮型,女童体型呈相对瘦长型.结论指数法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各个指数的局限性,联合运用各种指数,让其发挥充分的评价作用.

    作者:李一辰;陈欣欣;孟杰;何辉;潘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金双歧与蒙脱石散在小儿腹泻中的综合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金双歧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综合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腹泻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调整饮食、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和进食指导等常规性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岐制剂,两组患儿连续应用10d后对其临床疗效和住院天数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7±0.5)d vs (5.6±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蒙脱石散,其住院时间短,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殷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对减少母体及围产儿并发症和改善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 将131例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组、47例妊娠期糖尿病未治疗组和165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分析在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组只有剖宫产高于对照组(P<0.05).未治疗组孕产妇的先兆子痫、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的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有效地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席德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8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生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5例早发型(孕28~34周)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期待治疗后的终止妊娠时间不同分为三组:A:28~32+6周23例,B:33~34+6周46例,C:>35周16例.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平均延长孕周(11.5±6.9)d,围生儿死亡率随发病孕周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随发病孕周增长而降低.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儿预后,适当的期待治疗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及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并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母胎情况;选择适当孕周终止妊娠.

    作者:覃林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2-2010年湖南省住院儿童主要死因分析

    目的 分析2002 - 2010年住院儿童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的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02 - 2010年住院的227 078例中793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2 - 2010年住院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住院男女死亡之比为2.18∶1;农村与城市之比为3.89∶1;婴儿期死亡率高,占住院儿童死亡总人数的64.56%,其中29 d~1岁37.83%,新生儿期26.73%;主要死因位于前5位的疾病是: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疾病、先天异常、肿瘤、意外伤害;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结论 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预防感染性疾病、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孕前指导及孕期体检,重视环境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重视意外伤害的防治,尤其应加强婴幼儿期及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工作.

    作者:蒋耀辉;钟燕;陈双;丁大为;康如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山西省五地市农村少儿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目的 掌握山西省农村少儿的体格发育状况和地区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少儿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山西省长治、晋中、临汾、吕梁、运城五地市共1 949名农村少儿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山西省五地市农村少儿营养状况分为较差、一般、中等、良好的各占0.62%、7.34%、35.30%、56.75%,男女良好比例分别为29.66%及27.09%;营养状况处于较差、一般、中等的男性略高于女性;营养状况良好者在3~6岁占5.49%,7~10岁占21.24%,11~14岁占27.81%,15~17岁占2.21%;运城地区营养状况较其他四地区处于较高水平,吕梁地区则反之.男女性少儿脊柱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36%、2.47%;各年龄段中,处于3~6岁、7~10岁、11~14岁的畸形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40%%、2.33%、2.64%、而15~17岁的发生率则为0.00%;临汾地区畸形发生率较其他4地市为高,为8.44%.山西省农村少儿患病率高,是广东省富裕地区的9.48倍.扁平足的发病率为6.52%,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7.08%,女性发病率为5.84%.结论 山西省五地市农村少儿体格发育状况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文军;尚冯青;燕炯;陈显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12周年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病率、分布及治疗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9年6月-2011年3月在泰安市辖区内所生产的新生儿673 770例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筛查.2010年8月-2011年3月对41 766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筛查.对筛查出的患儿免费6年治疗.结果 1999-2011年平均筛查率99.48%,覆盖率100%.检出患儿CH185例,发病率为1∶3687;HPA103例,发病率1∶6 541.41 766例新生儿检出G6PD10例,发病率1∶4 177;CAH未检出.全市86个行政乡镇、7个城区,有66个乡镇、7城区有CH患儿检出;49个乡镇、7城区有HPA检出.在保偿治疗期间患儿治疗率100%,治疗有效率100%,持续治疗率96.5%.经规范治疗的患儿体格智力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大于6岁的两病患儿(不再免费治疗),70例永久性CH患儿能坚持规范治疗,47例HPA患儿定期来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购买无苯丙氨酸营养品的11例,其中达到规范饮食治疗的6例.结论 争取政策支持、政府重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治疗率,扩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是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风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郴州地区临床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各医院临床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医生临床选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郴州地区12家医院细菌室收集的临床感染患者各类标本,分纯细菌后均在惠州阳光公司半自动分析系统中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分离22 327株细菌.主要阴性杆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超过了7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超过了5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保持较高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比例为39.1%和44.0%.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氯霉素耐药严重,达91.6%,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为30%~6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MRSA和MRSCN分离率分别为54.9%和42.0%.链球菌对大环内脂类耐药率高于50%外,对其余类敏感.肠球菌对氯霉素、利福霉素、万古霉素等耐药率小于30%外,对其它类抗菌素耐药率较高.发现多重耐药细菌13 957株,分离率62.5%.结论 郴州地区临床感染患者各类标本中细菌耐药严重,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分离高,应引起郴州地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吴志坚;欧阳育琪;程龙;黄红卫;史文元;欧阳向东;熊劲芝;黄强;费淑兰;陈亚光;林杰;刘巧突;李仕周;林应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军团菌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嗜肺军团菌(Lp1 - Lp6型)及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抗体水平,以掌握深圳地区军团菌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56份,采用微量凝集试验的方法,检测嗜肺军团菌(Lp1- Lp6型)及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的抗体效价.结果 56份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未检出嗜肺军团菌(Lp1 - Lp6型)抗体阳性;检出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抗体阳性6份,阳性率10.7%.结论 深圳地区存在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感染,对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重视军团菌病原菌及抗体的检测.

    作者:张然;陈桂冰;叶宝英;林爱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稳定性二氧化氯手消毒液的毒效应研究

    目的 研究二氧化氯手消毒剂的毒性效应,了解稳定性二氧化氯使用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采用急性经口毒性、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进行观察.结果 本研究中昆明种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5 000 mg/kg·bw;在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中,稳定性二氧化氯手消毒剂多次接触动物完整皮肤未引起动物皮肤刺激反应;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动物经过28 d喂养后,试验各剂量组实验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加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剂量组实验动物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动物各脏器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该稳定性二氧化氯手消毒剂在本次试验条件下,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级;对皮肤刺激属于无刺激性物质;也未显示对大鼠有亚急性毒性作用.提示该消毒剂的正常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李立;尹晓晨;胡余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门诊妇科患者阴道念珠菌感染快速药敏方法的研究

    目的 缩短门诊妇科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药敏报告时间,突破门诊妇科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多、而做药敏实验少的瓶颈.方法 用鉴定药敏反应板显色法和沙保乐琼脂平板扩散法分别对门诊妇科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白带标本进行直接快速药敏实验,观察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比对和确定.结果 改良沙保乐琼脂平板95%的标本能在24h内长出均匀肉眼可见的菌落,3%的在48h内长出均匀肉眼可见的菌落;2%的5d后仍无菌生长;24~48 h后反应板显色法干扰很大,显色不清,结果很难判断.结论 采用改良沙保乐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念珠菌直接快速药敏,经济适用,可操作性强,能够在24h内发出药敏报告;鉴定药敏反应板显色法干扰很大,显色不清,结果很难判断,不宜采用.

    作者:蒋晶星;林应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56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G6PD- 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二组患儿的TSB水平及下降百分比,并对其换血后的光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G6PD-N组比较,G6PD-D组患儿换血后的TSB水平下降较慢,换血12及24 h时TSB的下降百分比较小,换血后的光疗时间延长(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光疗时间明显延长,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刘建良;张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10年长沙市家蝇抗药性测定研究

    目的 掌握长沙市城区家蝇抗性动态.方法 点滴法.结果 2010年5种杀虫剂LD50分别为溴氰菊酯0.0262 μg/虫、氯氰菊酯0.3189 μg/虫、氯菊酯0.1490 μg/虫、敌敌畏0.2320 μg/虫、高效氯氰菊酯0.1506μg/虫.结论 长沙市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相比于2003年呈整体上升趋势,但抗药性增长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相对平缓的波动状态.

    作者:彭莱;李平非;谭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郴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对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核酸检测,为临床确诊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 PCR法检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共681份.结果 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8.9%,EV71阳性率为37.2%,CoxA16阳性率为13.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3岁年龄段.性别分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郴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以EV71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3.94%,主要分布在安仁、永兴、宜章、桂阳,重症病例EV71占79.25%.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主要由EV71引起.

    作者:郑文;谭徽;刘爱平;谢群;陈白鹭;何清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对MYOC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优化及筛选

    目的 建立针对MYOC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优化及筛选方法,为研究后续突变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Western Blot筛选RNAi有效靶点,Real- time PCR检测小梁细胞MYOC基因Knock Down效率.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含有敲减质粒的组别其蛋白表达明显减少;Real - time PCR结果显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含有敲减质粒的组别其MYOC基因的表达明显下降,1#、2#、3#具有确切的干扰效果.结论 经过Western blotting及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所构建的4个干扰靶点的敲减效率,证实RNAi慢病毒干扰效果可靠,且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可随机选择1#、2#、3#中的任一位点作为后续干扰靶点.

    作者:匡多秀;李萍;谢小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膜萃取一气相色谱测定自来水中有机氯农药

    利用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HLB膜制备样品,气相色谱(ECD)测定水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结果表明:与液-液萃取比较固相萃取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溶剂、时间等优点,是萃取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培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

    目的 探索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更优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正常足月剖宫产胎儿的脐带血,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50份脐血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25份,分别以1.5×107/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25 cm2培养瓶中.对照组贴壁3d后弃上清,去除未贴壁细胞,更换新鲜培养液;改良组贴壁0.5h后弃上清,去除未贴壁细胞,更换新鲜培养液.结果 对照组杂细胞较多,终成功培养出8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改良组杂细胞较少,终成功培养出18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显示,所培养出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或极弱表达CD34、CD106等造血细胞标志,稳定地高表达CD29、CD44、CD105等间充质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物.结论 采取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0.5h弃上清更换新鲜培养液可以明显提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成功率,其结果优于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3d弃上清更换新鲜培养液.

    作者:任思坡;韩光宇;吴秀娟;张薇;拾莉;谭昆;王健;耿跃春;杨钦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U2+在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形成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体外探讨Cu2+在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均匀分成五组,将不同浓度Cu2+、Ca2+、EDTA- Na2、Cu2++ EDTA - Na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加入五组混合血清中,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利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进行IMA测定.结果 终浓度≥25 μmol/L的Cu2+各浓度组与去离子水组比较,测得的IM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Cu2+浓度的增高,IMA均值呈增高趋势.终浓度< 25 μmol/L的Cu2+各浓度组IMA均值与去离子水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各浓度组IMA均值与去离子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在EDTA- Na2组,随EDTA- Na2浓度升高,IMA逐渐降低.Cu2++ EDTA- Na2组IMA均值与去离子水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u2+与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陈月梅;蒋洪敏;周志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FK506和CsA对肾移植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A(Cs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糖、脂代谢影响.方法 93例肾移植患者按FK506或Q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不同分为FK506组和CsA组,对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FK506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CsA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DM发病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与CsA相比,具有相近PTDM发生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作者:熊文琴;杜安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66例南京地区HBV-DNA阳性患者病毒基因型分析

    目的 初步了解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上海克隆生物的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盒和HBV基因分型诊断试剂盒对166例南京地区HBV感染者进行HBV- DNA和HBV基因型检测.结果 B基因型71例占42.77%,C基因型81例占48.79%,B/C混合型14例占8.43%,未检出非B非C型.HBV基因型B型、C型、B/C混合型在HBV- DNA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京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B、C型为主.

    作者:瞿卫;立彦;林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马鹿茸的亚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了解马鹿茸的安全性.方法 将大鼠分为3个剂量组及溶剂对照组.连续喂养30d后,摘眼球采血作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测定,取出肝、肾、脾、睾丸称重,并对肝、肾、脾、胃肠、睾丸、卵巢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及其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剂量组血生化、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故认为无生物学意义.其他各剂量组动物血常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各项生化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对受检脏器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特异性病变.结论 大鼠连续服用马鹿茸软胶囊30 d,对机体未见不良影响.

    作者:赵康涛;吴心勤;陈河;林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浆(1,3)β- D-葡聚糖检测[(1,3)β -D glucan,BG]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1M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BG的含量,将其与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可疑IFI患者,真菌培养法46例阳性,阳性率41.07%;血浆BG检测法阳性65株,阳性率58.04%,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x2=39.95,P<0.05).IFI培养阳性组、IFI培养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BG含量分别为(62.32±19.56)、(30.82±18.86)和(3.02±1.88)pg/ml,前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BG检测与真菌培养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等特点,可用于IFI的早期快速诊断.

    作者:蒋最明;顾敏;陈敬群;刘佳强;李舜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4057例健康体检者B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中常见疾病在不同器宫、性别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2010年在医院B超室进行健康体检的14 057例体检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检测出来的疾病依据性别和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 (1)检测出的疾病: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肾结石、肝血管瘤、肝癌、肾癌等,其中脂肪肝检出率居首位,肝囊肿占第二位;(2)除了肝癌、肾癌外,其他疾病在男女中均有分布,同时女性在肾囊肿青年组、胆囊息肉青年组和老年组、胆囊结石青年组、肝血管瘤各年龄段的发病率高于男性;(3)除了胆囊结石和肾结石外,其他疾病的老年组发病率高于中年组,同时中年组也高于青年组.结论 各种肝胆肾疾病在人群中不健康比例相当大,尤其是在中老年组的发病率较高,但在青年组也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要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可进行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常玉洁;米晓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排CT图像后处理对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李中华;杨艳;石新霞;贾雄;郑曙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6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结果,探讨影响婴幼儿室问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2月- 2010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对6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在中度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VSD采取补片修补55例,直接缝合5例;ASD和PDA予以直接缝闭,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患儿治愈59例,1例患儿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1.7%.随访6个月~2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前积极予以支持疗法,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地降低手术患儿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曾德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和病程、血糖、血管病变及血清维生素B12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5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0名及糖调节正常者40名,口服胃助显剂后超声检测15、30、45、60、75、90 min胃排空率,并计算半排空和全排空时间.每位受试者测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维生素B12.分析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影响因素.结果 口服胃助显剂后,病程5年以上糖尿病患者胃半排空和全排空时间较糖调节正常者和病程小于5年患者显著延长;15、30、45、60 min胃排空率明显小于糖调节正常组和5年以下糖尿病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较尿白蛋白阴性患者45、60、75 min胃排空率下降、全排空时间延长.糖尿病患者胃排空时间与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和早餐后2h血糖负相关.结论 超声方法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胃排空.长期高血糖患者胃排空明显减慢.糖尿病胃轻瘫可能与微血管病变及维生素B12缺乏有关.胃排空减慢可能通过延缓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作者:陈琳;喻明;顾新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c,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5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BPH 80例,另选择正常前列腺15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对比各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BPH的TDC曲线为缓升型.BPH组的BF、PS、T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T、TTP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各级别BPH均呈现均匀灌注,四个灌注参数比较除BV外,BF、PS、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各级别间两两比较,BF、PS、M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PHⅡ和BPHⅢ的BV值均明显大于BPHⅠ组,BPHⅢ大于BPH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BV值的升高对BPH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灌注成像无法对BPH进行分级.

    作者:殷少龙;宁域;赵春龙;史晓飞;冯庆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期间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例(46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组(对照组)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治疗组),比较其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3.6%,上皮修复时间为(5.81±0.84)d;而治疗组复发率仅为4.35%,上皮修复时间为(3.03±0.79)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相比,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缩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7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TIA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共198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6.67% (78/90),其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共145支,占73.23%(145/198),颅外动脉狭窄共53支,占26.77%(53/198),颅内-外多发病变11例,共累及54支颅内外血管.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 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文;李仓霞;薛海龙;贾秀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近期死亡率及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近期死亡率及预后研究.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25~60 ml)300例,治疗手段:内科保守治疗90例(保守组),硬通道穿刺治疗180例(穿刺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0例(开颅组),随访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存活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穿刺组术后死亡率(9.44%)显著低于保守组(26.67%)和开颅组(23.33%)(P<0.05);穿刺组ADL1- 3/ADL1-5% (85.28%)显著优于保守组(54.55%)和开颅组(65.22%)(P<0.05).结论 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单快捷、定位准确、创伤小的手术方式,术后死亡率低,显著提高了存活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宪林;姜宏舟;刘国军;王庭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及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9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及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确诊的90例急 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予血塞通静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1给予奥扎格雷钠静点,观察组2给予奥扎格雷钠静滴及阿司匹林顿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顿服,14 d后观察3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1和2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2与观察组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及血塞通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好,且用药安全.

    作者:林康;陈明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TURP联合抗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联合抗雄激素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2008-2010年诊断为晚期前列腺癌合并LUTS的36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TURP术前及术后3、6月患者的IPSS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及QOL(quality of life)评分,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SA的水平.结果 术后3月及6月IPSS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及QOL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SA水平呈下降趋势,术后3月及12月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未见电切综合征的出现,无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结论 TURP联合抗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LUTS的患者,在短期内可以解决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蒲世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诊治的90例ADHD儿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哌甲酯(MET组)和脑电生物反馈(EEB组)治疗,采用Conners量表和试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 CPT)评价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ADHD患儿治疗后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Q)和综合注意力商数(FAQ)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MET组治疗中期和结束时的FRCQ和FAQ显著高于EEB组(P<0.05);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EEB组FRCQ和FAQ显著高于MET组(P<0.05).两组ADHD患儿治疗后Conners量表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各因子均呈增加趋势.MET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EEB组(P<0.05),而在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评分显著高于EEB组(P<0.05).EE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MET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为28.9%,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结论 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均可显著改善ADHD症状,哌甲酯近期效果显著高于脑电生物反馈,而远期效果则低于脑电生物反馈.

    作者:陈宇;康如彤;赵莎;丁大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睾丸动脉彩超与生殖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睾丸动脉彩超检查特点及其与生殖相关性.方法 选择英山县人民医院男性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就诊的左侧VC不育患者80例,采用彩超检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VC),对引起不孕患者精液质量相关参数与睾丸包膜动脉血流改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可靠的精液质量预测依据.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结果 经超声检查及临床触诊显示80例VC患者28例为VCⅠ组,29例为VⅡ组,23例为VⅢ组.VC组左侧PI、RI、CA- PSV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精子密度降低比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VC级别递增,在VC组内比较,左侧PI、RI、CA- PSV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精子密度却呈下降的表现.左侧CA- PSV和RI在VC组与精子密度分别呈负相关.结论 在左侧VC不育患者精液质量检查中,超声对左侧CA- PSV、CA- RI的评价可作为预测的参考指标,与生殖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韩朝;张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NR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nueropilin -1( NRP -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NSCLC及癌旁组织中NR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NR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NRP-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NRP-1过度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NSCLC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刘宏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5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5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45例(80.4%)、发热48例(85.7%)、精神异常29例(51.8%)、意识障碍11例(19.6%)及癫痫发作12例(21.4%).本组患者腰穿检查颅内压增高者36例(64.3%),细胞数增多者31例(55.4%),蛋白轻度增高者9例(16.1%),糖和氯化物均无明显异常.49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40例(81.6%)可见异常脑电波.32例行头部CT检查,8例(25%)可见异常低密度灶.25例行头部MRI检查,14例(56%)可见异常信号灶.予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出院时24例(42.9%)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0例(53.6%)遗留有轻度精神异常、智力障碍、癫痫发作等后遗症,2例(3.6%)死亡.结论 头痛、发热、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为病毒性脑炎常见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及头部影像学,多种手段结合更加可靠;疗效较好,对临床上高度疑诊病例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及正规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杨敬良;李焕生;周丛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61例老年结肠癌患者误诊病例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结肠癌患者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老年结肠癌患者误诊病例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误诊的老年结肠癌患者以65 ~69岁多,为19例,占31.15%;DukesD期27例,占44.26%;中级、高级分化共43例,占70.49%;误诊分为3种: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20例,占32.79%;有轻微症状,仅作对症处理12例,占19.67%;症状明显,但被诊治错误29例,占47.54%.另外,手术误诊5例.结论 对老年患者,医生应把直肠指诊、大便潜血纳入常规检查项目,及时进行结肠镜、B超、CT、MRT扫描检查,必要时作肿瘤标志物抗原检测,注重手术探查,力争降低结肠癌的误诊率.

    作者:温勇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医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活质量,是一种用于评价人体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随着生命质量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被越来越普遍的接受与应用,各个群体及各类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都受到了关注.对医学生生命质量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价不仅有利于了解医学生群体总体的健康体验与健康状况,了解其相关影响因素,还能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和改善医学生的健康体验与健康状况,对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以及医学课程改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检索并筛选医学生健康生命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来分析与介绍相关的评价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对影响医学生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文进;曲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croRNA和银屑病

    micro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蛋白质编码小RNA,在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的研究表明,microRNA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将microRNA的生物合成、功能及在银屑病中新发现的microRNA作一综述.

    作者:苏玉文;张鹏;陆前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巨大儿危害、影响因素及干预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呈现增长的趋势,巨大儿在分娩中可能受到的损伤概率较正常体重新生儿高.本文主要从巨大儿对母婴的危害、影响因素以及其主要的干预方式作一综述.

    作者:闻立芳;李秀琼;曾亮华;秦子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定量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99- 2010年的文献资料.按照纳入标准的要求筛选相关文献,选择健康教育干预后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均值和标准差作为评价指标,使用Rev 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7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加权均数差(WMD)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在收缩压[WMD=- 18.27,95%CI(-25.30,- 11.24),P<0.00001]和舒张压[WMD=-8.77,95%CI( - 12.00,-5.55),P<0.0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本评价结果较稳定.结论 健康教育是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使血压控制在更有利的水平,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作者:陶荣琴;郭铭伟;张昕煜;殷姿;梁维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大理市城乡结合部居民糖尿病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理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大理市有代表的2个社区对602名年龄在20~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02份,实际有效问卷588份,有效率为97.7%;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只有40.1%;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男性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段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和危险因素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知晓率高的均为40~岁年龄组,低的为≥60岁年龄组;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各项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大专及以上的知晓率高,小学及以下的知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理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不利于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应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认知率.

    作者:李友;王琳梅;毛鸿彦;冯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眉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状况调查

    目的 掌握眉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工作方案,采用询问、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开展监测.结果 眉县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1.83%,标化患病率20.62%.一、二、三级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17%、8.83%、4.50%、17.3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P<0.01).即往有92人被诊断为高血压,诊断病例中有64.13%(59人)近2周服用降压药,仅有14.13%(13人)血压控制至正常值;糖尿病患病率4.83%,标化患病率2.05%.空腹血糖受损率和糖耐量降低率分别为3.67%和7.53%.即往有16人被医生诊断过糖尿病,43.75%(7人)监测时血糖控制.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人群超重率30.67%,肥胖率9.17%,标化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0.11%、4.85%;血脂异常呈现“一高一低”即“高”甘油三酯(24.67%)和“低”高密度脂蛋白(58.00%),血脂异常标化率41.18%.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率为4.67%,标化率为1.89%,升高者为既往或现症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被调查人群吸烟率25.50%,男性吸烟率55.51%.结论 眉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控制率低,高血脂、肥胖、膳食结构不合理是该县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杨彩玲;尤树录;杨培荣;王宏;兰志超;谭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4-2008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基层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乡镇(苏木)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9个乡镇(苏木)卫生院大型仪器设备、实有床位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均采用SPSS15.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用数学软件Matlab7.0绘制Lorenz曲线并计算Gini系数值.结果 2004-2008年五年间乌拉特前旗乡镇(苏木)卫生院总建筑面积、大型仪器设备、实有床位数逐年增加,分别为:5 632.00、5 772.00、5 805.00、6 025.00、6 155.00;74.00、74.00、76.00、78.00、91.00;79.00、98.00、98.00、98.00、102.00;大型仪器设备、实有床位数按人口分布、地理分布的Gini系数分别为:0.05、0.38、0.22、0.27.结论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乡镇(苏木)卫生院规模、布局不尽合理,卫生资源拥有量较少,条件较差;但资源的公平性较为合理,而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公平性要好于床位资源的公平性.

    作者:赵文海;韩春平;白旭华;曹民治;卜繁强;周培清;赵晗;赵玉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全面推进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也是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政府在2009 - 2011年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程之一.本文主要从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时代内涵的理解人手,分析和总结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认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公共财政应需承担更大的责任.

    作者:闫凤茹;卫瑜;程景民;郑建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湘潭市医疗急救体系发展对策浅析

    湘潭市地处湖南省长株潭金三角重要位置,又是我国重要红色旅游城市,近年来随着人口逐渐增加,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人们对医疗急救的需求快速增加,目前该市医疗急救体系运行的是指挥调度型模式,其职责主要是为市民提供日常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全市重大灾害性事故(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国内外各类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医疗急救保障.为了建设好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急救体系[1,2],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病情,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现就该市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

    作者:王友水;陈文浩;王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的探讨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以及卫生部主持的国家金卫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大大加快.但是,随着老百姓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需要为病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合理的服务,所以,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传递流程的简化,医疗部门办公网络化、自动化,实现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医院认识到,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信息化医院,才能支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大大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和运行效率.

    作者:言卓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检验教学改革尝试的实践与体会

    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验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紧跟临床检验学日益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自主创新,加强科学思维,成为素质型医用技术人才.通过深入学生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尝试,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此逐步深入地提高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屈林;郑兰香;李红卫;刘凤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疾控中心现场教学实践与问题探讨

    通过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在疾控中心实习基地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发现问题,探索规范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习基地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学应用初探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开展对传统的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抛锚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凭借自主学习、生成学习、合作学习,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文章介绍了湘雅三医院内科教研室利用该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带教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内科学实践教学人手,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见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

    作者:易斌;贾燕;沈守荣;邓芳;彭伟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湖南省1995-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湖南省1995 - 2009年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 利用Excel 2003对1995 - 2009年湖南省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对梅毒流行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5 - 2009年梅毒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年均增长49.5%.发病以早期梅毒为主,一期和二期病例占62.4%;2005年以来隐性梅毒病例快速上升;发病以20~49岁性活跃期人群为主,近年来,0~1岁组和6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发病快速增长.结论 梅毒在湖南省呈明显增长趋势.应加强对梅毒流行形势的认识,尽快落实2010年卫生部下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加强宣传教育,规范梅毒诊断与病例报告,规范梅毒诊疗服务,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和检测.

    作者:覃碧云;陈曦;陈碧云;段红英;岳文芳;刘咸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误服含铅中药引起铅中毒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误服含铅中药引起急性铅中毒的护理效果,为及时控制病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2例急性铅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例铅中毒患者经驱铅、护肝、营养周围神经等治疗、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普及基础医疗保健知识,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康复期间能正确配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可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统计2008年12月- 2009年12月实行门诊分诊常规护理时284例患者的满意度,以及2010年1月-2011年1月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时256例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别.结果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中有224例患者满意,32例患者不满意;常规分诊护理服务中有196例患者,88例患者不满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时患者的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明显提高.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是门诊分诊护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陈慧;莫晓琼;刘立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 对长沙医学院2010年1-12月6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监测,对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相结合,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76.9%轻度妊高症患者治愈,控制率为15.4%;59.4%中度妊高症患者转至轻度,控制率为15.6%;20.0%重度妊高症患者转至轻度,控制率为40.0%.患者全部顺利生产,产妇和新生儿均无生命危险.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各种有效护理与医疗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李合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