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冯丽;李洁;张海江;岳钟;李世强;杨倩;宋森

关键词:弱视, 治愈率, 弱视程度, 弱视类型, 依从性, 年龄, 注视性质
摘要:目的 对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确诊为弱视并治疗满三年的600例3~12岁弱视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在600例弱视患儿中3~5岁患儿治愈率为64.5%,6~8岁息儿治愈率为74.6%,9~12岁患儿治愈率为42.1%;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治愈率分别为86.7%、59.3%、31.1%;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弱视治愈率分别为69.6%、67.3%、48.4%;依从性好者、一般者、差者治愈率分别为79.3%、67.0%、29.4%;中心注视者治愈率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者,无家族史者治愈率明显高于有弱视家族史者,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患儿弱视治愈率越高,县城及城市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农村的患儿.结论 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弱视程度、依从性、年龄、注视性质、弱视类型.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智力低下儿童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 探讨智力低下儿童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智力低下儿童82例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试及综合评估.结果 ①82例智力低下儿童,包括轻度智力低下31例(37.8%)、中度智力低下26例(31.7%)、重度智力低下17例(20.7%)、极重度智力低下8例(9.8%).②82例智力低下儿童,病因发生在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的患儿分别为26例(31.7%)、27例(32.9%)、24例(29.3%),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患儿5例(6.1%).结论 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儿童出现智力低下,防治儿童罹患智力低下的关键因素在于抓住病因.

    作者:陈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6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结果,探讨影响婴幼儿室问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2月- 2010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对6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在中度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VSD采取补片修补55例,直接缝合5例;ASD和PDA予以直接缝闭,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患儿治愈59例,1例患儿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1.7%.随访6个月~2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前积极予以支持疗法,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地降低手术患儿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曾德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IA2- ⅡB期)84例,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腹腔腔内淋巴结情况,术后对切除的子宫及清扫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后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结果 84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其中均为阳性者60例,均为阴性者15例,其检测的灵敏度为90.90%,特异性为83.33%,漏诊率为9.1%;误诊率为16.67%;Youden指数为0.7423.且检测盆腔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为84.93%,特异度为81.18%,均低于检测髂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灵敏度94.11%及特异度100%.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转移的淋巴结,对宫颈癌病情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对髂总动脉旁和/或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检测更具灵敏度及特异度,需引起临床医师警惕和高度重视.

    作者:周彦杰;周纯芝;曹味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NR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nueropilin -1( NRP -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NSCLC及癌旁组织中NR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NR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NRP-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NRP-1过度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NSCLC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刘宏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7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TIA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共198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6.67% (78/90),其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共145支,占73.23%(145/198),颅外动脉狭窄共53支,占26.77%(53/198),颅内-外多发病变11例,共累及54支颅内外血管.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 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文;李仓霞;薛海龙;贾秀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膜萃取一气相色谱测定自来水中有机氯农药

    利用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HLB膜制备样品,气相色谱(ECD)测定水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结果表明:与液-液萃取比较固相萃取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溶剂、时间等优点,是萃取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培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及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况,分析人口学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定时、定点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的招募和寻问式匿名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4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为92.1%,其中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低为75.0%,其余均在90%以上.不同文化程度(H=24.257,P=0.000)、职业(x2=332.096,P=0.000)、年龄(H=16.222,P=0.001)、异性婚姻状况(x2=39.950,P=0.000)、性取向(x2=52.294,P=0.000)、经济收入(H=8.927,P=0.030)、户籍和民族(x2=8.056、5.332,P=0.046、0.02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人口学特征组间比较,大专及以上较小学及以下、初中组高(Z=-2.804、-4.144,P=0.005、0.000),学生较工人及商业服务和其他组、干部职员较其他组高(x2=5.906、169.126、79.938,P=0.005、0.000、0.000),年龄<20岁较20~岁、30~岁组高(Z=-3.870、-2.304,P=0.000、0.021),未婚较已婚组高(Z=-3.870,P=0.000),同性性取向者较异性、双性和不确定者高(x2=10.354、47.373、5.008,P=0.001、0.000、0.025),月收入≤1 000元者较无收入、1 001~元、>3000元者低(Z=-2.353、-2.126、-2.550,P=0.019、0.033、0.011),本市、本省外市户籍者较外省者高(x2=7.605、5.895,P=0.006、0.015),汉族较其他少数民族高.结论 绵阳市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平衡,仍存在盲点和薄弱环节,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特殊“亚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覆盖率和整体知晓率,进一步促进艾滋病防治意识的建立和行为改变.

    作者:王毅;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李六林;樊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10年湖南省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 599例儿童检测乙肝5项.结果 HBsAg阳性81人,阳性率1.76%,抗-HBs阳性3 219人,阳性率69.99%,乙肝5项全阴性儿童1 041人,占22.64%;大三阳57人,占1.24%;小三阳24人,占0.52%;15岁以下儿童男、女乙肝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乙肝病毒感染率有增长趋势.结论 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76%,远低于我国成人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预防乙肝成效显著.

    作者:刘朝宙;李双杰;于四景;张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疾控中心现场教学实践与问题探讨

    通过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在疾控中心实习基地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发现问题,探索规范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习基地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在劳教场所中开展HIV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PPS法挑选抽样单位,选择湖南省4个劳教所作为本次研究现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了175名劳教人员,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75名劳教人员调查时平均年龄为(33.89±7.16)岁,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所占比例大,为49.14%;152人(86.86%)有吸毒行为,145人注射吸毒,99人(68.28%)有共针现象;HIV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4%:影响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入所时间”、“入所次数”、“接受宣传教育形式/途径”.结论 劳教人群 HIV防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劳教场所要加强检测和健康教育等于预措施.

    作者:易春云;陈曦;凌坤;王平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郴州地区临床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各医院临床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医生临床选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郴州地区12家医院细菌室收集的临床感染患者各类标本,分纯细菌后均在惠州阳光公司半自动分析系统中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分离22 327株细菌.主要阴性杆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超过了7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超过了5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保持较高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比例为39.1%和44.0%.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氯霉素耐药严重,达91.6%,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为30%~6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MRSA和MRSCN分离率分别为54.9%和42.0%.链球菌对大环内脂类耐药率高于50%外,对其余类敏感.肠球菌对氯霉素、利福霉素、万古霉素等耐药率小于30%外,对其它类抗菌素耐药率较高.发现多重耐药细菌13 957株,分离率62.5%.结论 郴州地区临床感染患者各类标本中细菌耐药严重,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分离高,应引起郴州地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吴志坚;欧阳育琪;程龙;黄红卫;史文元;欧阳向东;熊劲芝;黄强;费淑兰;陈亚光;林杰;刘巧突;李仕周;林应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误服含铅中药引起铅中毒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误服含铅中药引起急性铅中毒的护理效果,为及时控制病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2例急性铅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例铅中毒患者经驱铅、护肝、营养周围神经等治疗、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普及基础医疗保健知识,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康复期间能正确配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可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湘潭市医疗急救体系发展对策浅析

    湘潭市地处湖南省长株潭金三角重要位置,又是我国重要红色旅游城市,近年来随着人口逐渐增加,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人们对医疗急救的需求快速增加,目前该市医疗急救体系运行的是指挥调度型模式,其职责主要是为市民提供日常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全市重大灾害性事故(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国内外各类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医疗急救保障.为了建设好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急救体系[1,2],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病情,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现就该市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

    作者:王友水;陈文浩;王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检验教学改革尝试的实践与体会

    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验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紧跟临床检验学日益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自主创新,加强科学思维,成为素质型医用技术人才.通过深入学生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尝试,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此逐步深入地提高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屈林;郑兰香;李红卫;刘凤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长沙地区246124人次健康体检恶性肿瘤检出分析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在长沙地区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特点,使肿瘤防治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7 - 2010年246 124人次健康体检中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查出恶性肿瘤患者139例,年均检出率为0.565‰;肿瘤发病排序前3位为肺癌(33.1%)、肝癌和乳腺癌并列第二,各占15.8%.结论 查体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以肺癌作为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势必对降低肿瘤的发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健康体检,肝脏应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乳腺检查应作为女性必查项目.

    作者:周辉;陈志恒;刘迎新;曹霞;朱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56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G6PD- 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二组患儿的TSB水平及下降百分比,并对其换血后的光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G6PD-N组比较,G6PD-D组患儿换血后的TSB水平下降较慢,换血12及24 h时TSB的下降百分比较小,换血后的光疗时间延长(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光疗时间明显延长,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刘建良;张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代谢综合征对原发性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对原发性高血压(EH)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探讨MS与EH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其血压、血脂、血糖等,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区分有无左心室肥厚.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测定尿白蛋白浓度.按有无MS分二组,分别以有无左室肥厚、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血压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的代谢因素对应的不同靶器官损害.结果 MS组发生左室肥厚、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非MS组;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腰围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与尿微量白蛋白独立相关;年龄、腰围是导致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时,其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增强;不同的代谢因素对应的靶器官损害亦不同.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大理市城乡结合部居民糖尿病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理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大理市有代表的2个社区对602名年龄在20~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02份,实际有效问卷588份,有效率为97.7%;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只有40.1%;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男性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段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和危险因素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知晓率高的均为40~岁年龄组,低的为≥60岁年龄组;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各项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大专及以上的知晓率高,小学及以下的知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理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不利于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应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认知率.

    作者:李友;王琳梅;毛鸿彦;冯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青川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依据首次剖宫产采用的不同术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总时间及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横切口组长于纵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横切口组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腔粘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比较,均愈合良好29例,愈合不良1例,合并前置胎盘7例,其中中央性4例,广泛植入2例,经各种处理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无产妇死亡.早产儿死亡2例,余全部存活.结论 瘢痕子宫行第二次剖宫产术时,产科医生手术操作应娴熟,以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剖宫产率需加大宣传力度,使患者对手术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充分进行试产,以使二次剖宫产率降低.

    作者:高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睾丸动脉彩超与生殖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睾丸动脉彩超检查特点及其与生殖相关性.方法 选择英山县人民医院男性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就诊的左侧VC不育患者80例,采用彩超检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VC),对引起不孕患者精液质量相关参数与睾丸包膜动脉血流改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可靠的精液质量预测依据.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结果 经超声检查及临床触诊显示80例VC患者28例为VCⅠ组,29例为VⅡ组,23例为VⅢ组.VC组左侧PI、RI、CA- PSV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精子密度降低比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VC级别递增,在VC组内比较,左侧PI、RI、CA- PSV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精子密度却呈下降的表现.左侧CA- PSV和RI在VC组与精子密度分别呈负相关.结论 在左侧VC不育患者精液质量检查中,超声对左侧CA- PSV、CA- RI的评价可作为预测的参考指标,与生殖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韩朝;张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