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然;陈桂冰;叶宝英;林爱红
目的 探讨大学生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6例大学生肺结核患者与154例大学生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肺结核的发生主要与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有关.
作者:张洪霞;李华文;陈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婴幼儿接种卡介苗(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间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0例接种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儿均于接种BCG3~6个月后接种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片与血沉正常,PPD试验(+),均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结果 20例淋巴结直径≤4cm的患儿仅给予异烟肼口服或加环形封闭治疗2~3个月痊愈;另3例淋巴结>4cm者行手术摘除.5例淋巴结化脓者在口服异烟肼治疗的同时,行穿刺抽脓、冲洗及并注入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3~4周均痊愈.另2例有破溃者经切开排脓,冲洗、使用蘸有利福平粉的凡士林纱条引流及5%异烟肼软膏外敷治疗后痊愈.结论 提高接种BCG的技术、接种质量和恰当处理BCG接种后的淋巴结异常反应,是预防与降低BCG接种后淋巴结异常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micro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蛋白质编码小RNA,在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的研究表明,microRNA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将microRNA的生物合成、功能及在银屑病中新发现的microRNA作一综述.
作者:苏玉文;张鹏;陆前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金双歧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综合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腹泻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调整饮食、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和进食指导等常规性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岐制剂,两组患儿连续应用10d后对其临床疗效和住院天数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7±0.5)d vs (5.6±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蒙脱石散,其住院时间短,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殷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联合抗雄激素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2008-2010年诊断为晚期前列腺癌合并LUTS的36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TURP术前及术后3、6月患者的IPSS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及QOL(quality of life)评分,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SA的水平.结果 术后3月及6月IPSS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及QOL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SA水平呈下降趋势,术后3月及12月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未见电切综合征的出现,无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结论 TURP联合抗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LUTS的患者,在短期内可以解决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蒲世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掌握长沙市城区家蝇抗性动态.方法 点滴法.结果 2010年5种杀虫剂LD50分别为溴氰菊酯0.0262 μg/虫、氯氰菊酯0.3189 μg/虫、氯菊酯0.1490 μg/虫、敌敌畏0.2320 μg/虫、高效氯氰菊酯0.1506μg/虫.结论 长沙市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相比于2003年呈整体上升趋势,但抗药性增长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相对平缓的波动状态.
作者:彭莱;李平非;谭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以等量血吸虫尾蚴分别进行1次性和分2次、3次、4次感染4组小鼠,建立小鼠血吸虫感染模型,观察不同感染频次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肝脾指数来判断肝损害程度;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胶原沉积、纤维形成情况和形成率.结果 1次性感染组肝纤维化形成率及纤维化程度不高,肝损害较轻;2次以上感染组,18周后所有小鼠均有肝脏纤维化的形成,纤维化程度与感染频次呈正相关,肝损害程度随感染频次增加而加重.结论 血吸虫反复感染可导致患者严重肝损害,患者一旦被血吸虫尾蚴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反复多次感染.
作者:朱阳泉;徐长根;李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c,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5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BPH 80例,另选择正常前列腺15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对比各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BPH的TDC曲线为缓升型.BPH组的BF、PS、T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T、TTP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各级别BPH均呈现均匀灌注,四个灌注参数比较除BV外,BF、PS、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各级别间两两比较,BF、PS、M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PHⅡ和BPHⅢ的BV值均明显大于BPHⅠ组,BPHⅢ大于BPH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BV值的升高对BPH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灌注成像无法对BPH进行分级.
作者:殷少龙;宁域;赵春龙;史晓飞;冯庆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通过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在疾控中心实习基地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发现问题,探索规范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习基地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活质量,是一种用于评价人体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随着生命质量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被越来越普遍的接受与应用,各个群体及各类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都受到了关注.对医学生生命质量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价不仅有利于了解医学生群体总体的健康体验与健康状况,了解其相关影响因素,还能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和改善医学生的健康体验与健康状况,对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以及医学课程改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检索并筛选医学生健康生命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来分析与介绍相关的评价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对影响医学生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文进;曲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况,分析人口学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定时、定点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的招募和寻问式匿名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4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为92.1%,其中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低为75.0%,其余均在90%以上.不同文化程度(H=24.257,P=0.000)、职业(x2=332.096,P=0.000)、年龄(H=16.222,P=0.001)、异性婚姻状况(x2=39.950,P=0.000)、性取向(x2=52.294,P=0.000)、经济收入(H=8.927,P=0.030)、户籍和民族(x2=8.056、5.332,P=0.046、0.02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人口学特征组间比较,大专及以上较小学及以下、初中组高(Z=-2.804、-4.144,P=0.005、0.000),学生较工人及商业服务和其他组、干部职员较其他组高(x2=5.906、169.126、79.938,P=0.005、0.000、0.000),年龄<20岁较20~岁、30~岁组高(Z=-3.870、-2.304,P=0.000、0.021),未婚较已婚组高(Z=-3.870,P=0.000),同性性取向者较异性、双性和不确定者高(x2=10.354、47.373、5.008,P=0.001、0.000、0.025),月收入≤1 000元者较无收入、1 001~元、>3000元者低(Z=-2.353、-2.126、-2.550,P=0.019、0.033、0.011),本市、本省外市户籍者较外省者高(x2=7.605、5.895,P=0.006、0.015),汉族较其他少数民族高.结论 绵阳市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平衡,仍存在盲点和薄弱环节,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特殊“亚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覆盖率和整体知晓率,进一步促进艾滋病防治意识的建立和行为改变.
作者:王毅;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李六林;樊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09年1月- 2011年5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68例患者年龄、性别、好发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圆形统计方法对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年龄(59.32±7.23)岁.脑梗占54.4%,多集中于夏秋季,男性高发,脑梗塞患者发病高峰时间为9:29分;其次为脑出血患者38.2%,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男性患者居多,发病高峰为10:41分.结论 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及脑出血患者居多,其发病高峰为上午9:00~11:00,根据发病特点做到有效急救仍是急诊抢救的重点工作.
作者:刘汉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 599例儿童检测乙肝5项.结果 HBsAg阳性81人,阳性率1.76%,抗-HBs阳性3 219人,阳性率69.99%,乙肝5项全阴性儿童1 041人,占22.64%;大三阳57人,占1.24%;小三阳24人,占0.52%;15岁以下儿童男、女乙肝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乙肝病毒感染率有增长趋势.结论 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76%,远低于我国成人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预防乙肝成效显著.
作者:刘朝宙;李双杰;于四景;张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孕期暴露双酚A(BPA)对不同性别仔鼠体重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孕鼠从妊娠第6d至哺乳期结束饮用含1μg/ml双酚A的水,测量仔鼠出生体重及断乳后的体重变化,同时测量断乳后第4周仔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子代雌鼠出生体重、断乳后体重均显著增高(P<0.05);空腹血糖和胰岛索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子代雄鼠体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仔鼠(雌+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早期暴露双酚A对仔鼠体重影响具有性别差异;可引起子代雌鼠糖代谢紊乱,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是胰岛索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露;马翠翠;温召凤;张玲;张志瑜;贾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老年结肠癌患者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老年结肠癌患者误诊病例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误诊的老年结肠癌患者以65 ~69岁多,为19例,占31.15%;DukesD期27例,占44.26%;中级、高级分化共43例,占70.49%;误诊分为3种: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20例,占32.79%;有轻微症状,仅作对症处理12例,占19.67%;症状明显,但被诊治错误29例,占47.54%.另外,手术误诊5例.结论 对老年患者,医生应把直肠指诊、大便潜血纳入常规检查项目,及时进行结肠镜、B超、CT、MRT扫描检查,必要时作肿瘤标志物抗原检测,注重手术探查,力争降低结肠癌的误诊率.
作者:温勇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56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G6PD- 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二组患儿的TSB水平及下降百分比,并对其换血后的光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G6PD-N组比较,G6PD-D组患儿换血后的TSB水平下降较慢,换血12及24 h时TSB的下降百分比较小,换血后的光疗时间延长(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光疗时间明显延长,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刘建良;张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对减少母体及围产儿并发症和改善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 将131例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组、47例妊娠期糖尿病未治疗组和165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分析在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组只有剖宫产高于对照组(P<0.05).未治疗组孕产妇的先兆子痫、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的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有效地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席德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验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紧跟临床检验学日益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自主创新,加强科学思维,成为素质型医用技术人才.通过深入学生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尝试,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此逐步深入地提高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屈林;郑兰香;李红卫;刘凤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TIA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共198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6.67% (78/90),其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共145支,占73.23%(145/198),颅外动脉狭窄共53支,占26.77%(53/198),颅内-外多发病变11例,共累及54支颅内外血管.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 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文;李仓霞;薛海龙;贾秀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丙烯酰胺(AA)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0、62.5、125、250、500、1 000μmol/L AA为染毒剂量,染毒12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丙烯酰胺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PC1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用MDA和T-AOC试剂盒检测细胞MDA和T-AOC改变.结果 染毒12 h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染毒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0.01);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表明,AA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随着染毒量的上升而升高,T-AOC含量随染毒量的上升而降低.结论 AA能够显著抑制PC12细胞活性,损伤细胞DNA,并诱导细胞氧化损伤.
作者:李程;王穆;吴剑阁;何翠琳;李盼盼;杨慧仙;让蔚清;何爱桃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