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霞;李华文;陈光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对原发性高血压(EH)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探讨MS与EH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其血压、血脂、血糖等,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区分有无左心室肥厚.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测定尿白蛋白浓度.按有无MS分二组,分别以有无左室肥厚、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血压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的代谢因素对应的不同靶器官损害.结果 MS组发生左室肥厚、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非MS组;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腰围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与尿微量白蛋白独立相关;年龄、腰围是导致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时,其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增强;不同的代谢因素对应的靶器官损害亦不同.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病率、分布及治疗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9年6月-2011年3月在泰安市辖区内所生产的新生儿673 770例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筛查.2010年8月-2011年3月对41 766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筛查.对筛查出的患儿免费6年治疗.结果 1999-2011年平均筛查率99.48%,覆盖率100%.检出患儿CH185例,发病率为1∶3687;HPA103例,发病率1∶6 541.41 766例新生儿检出G6PD10例,发病率1∶4 177;CAH未检出.全市86个行政乡镇、7个城区,有66个乡镇、7城区有CH患儿检出;49个乡镇、7城区有HPA检出.在保偿治疗期间患儿治疗率100%,治疗有效率100%,持续治疗率96.5%.经规范治疗的患儿体格智力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大于6岁的两病患儿(不再免费治疗),70例永久性CH患儿能坚持规范治疗,47例HPA患儿定期来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购买无苯丙氨酸营养品的11例,其中达到规范饮食治疗的6例.结论 争取政策支持、政府重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治疗率,扩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是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风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中常见疾病在不同器宫、性别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2010年在医院B超室进行健康体检的14 057例体检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检测出来的疾病依据性别和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 (1)检测出的疾病: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肾结石、肝血管瘤、肝癌、肾癌等,其中脂肪肝检出率居首位,肝囊肿占第二位;(2)除了肝癌、肾癌外,其他疾病在男女中均有分布,同时女性在肾囊肿青年组、胆囊息肉青年组和老年组、胆囊结石青年组、肝血管瘤各年龄段的发病率高于男性;(3)除了胆囊结石和肾结石外,其他疾病的老年组发病率高于中年组,同时中年组也高于青年组.结论 各种肝胆肾疾病在人群中不健康比例相当大,尤其是在中老年组的发病率较高,但在青年组也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要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可进行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常玉洁;米晓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李中华;杨艳;石新霞;贾雄;郑曙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湘潭市地处湖南省长株潭金三角重要位置,又是我国重要红色旅游城市,近年来随着人口逐渐增加,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人们对医疗急救的需求快速增加,目前该市医疗急救体系运行的是指挥调度型模式,其职责主要是为市民提供日常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全市重大灾害性事故(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国内外各类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医疗急救保障.为了建设好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急救体系[1,2],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病情,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现就该市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
作者:王友水;陈文浩;王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1,3)β- D-葡聚糖检测[(1,3)β -D glucan,BG]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1M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BG的含量,将其与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可疑IFI患者,真菌培养法46例阳性,阳性率41.07%;血浆BG检测法阳性65株,阳性率58.04%,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x2=39.95,P<0.05).IFI培养阳性组、IFI培养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BG含量分别为(62.32±19.56)、(30.82±18.86)和(3.02±1.88)pg/ml,前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BG检测与真菌培养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等特点,可用于IFI的早期快速诊断.
作者:蒋最明;顾敏;陈敬群;刘佳强;李舜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6例大学生肺结核患者与154例大学生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肺结核的发生主要与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有关.
作者:张洪霞;李华文;陈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活质量,是一种用于评价人体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随着生命质量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被越来越普遍的接受与应用,各个群体及各类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都受到了关注.对医学生生命质量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价不仅有利于了解医学生群体总体的健康体验与健康状况,了解其相关影响因素,还能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和改善医学生的健康体验与健康状况,对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以及医学课程改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检索并筛选医学生健康生命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来分析与介绍相关的评价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对影响医学生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文进;曲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岳阳市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儿童中的A组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90份,采用ELISA法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用PCR/RT- PCR对人杯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检测,并对以上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份标本中,4种病毒的阳性率:A组轮状病毒为24.4%、人杯状病毒为10.0%、腺病毒为3.3%、星状病毒为0%、混合感染阳性率2.2%,均为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岳阳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以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同时存在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刘梅芳;袁丹;陈东;王华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诊治的90例ADHD儿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哌甲酯(MET组)和脑电生物反馈(EEB组)治疗,采用Conners量表和试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 CPT)评价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ADHD患儿治疗后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Q)和综合注意力商数(FAQ)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MET组治疗中期和结束时的FRCQ和FAQ显著高于EEB组(P<0.05);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EEB组FRCQ和FAQ显著高于MET组(P<0.05).两组ADHD患儿治疗后Conners量表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各因子均呈增加趋势.MET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EEB组(P<0.05),而在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评分显著高于EEB组(P<0.05).EE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MET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为28.9%,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结论 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均可显著改善ADHD症状,哌甲酯近期效果显著高于脑电生物反馈,而远期效果则低于脑电生物反馈.
作者:陈宇;康如彤;赵莎;丁大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56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G6PD- 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二组患儿的TSB水平及下降百分比,并对其换血后的光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G6PD-N组比较,G6PD-D组患儿换血后的TSB水平下降较慢,换血12及24 h时TSB的下降百分比较小,换血后的光疗时间延长(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光疗时间明显延长,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刘建良;张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也是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政府在2009 - 2011年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程之一.本文主要从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时代内涵的理解人手,分析和总结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认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公共财政应需承担更大的责任.
作者:闫凤茹;卫瑜;程景民;郑建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6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结果,探讨影响婴幼儿室问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2月- 2010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对6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在中度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VSD采取补片修补55例,直接缝合5例;ASD和PDA予以直接缝闭,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患儿治愈59例,1例患儿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1.7%.随访6个月~2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前积极予以支持疗法,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地降低手术患儿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曾德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况,分析人口学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定时、定点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的招募和寻问式匿名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4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为92.1%,其中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低为75.0%,其余均在90%以上.不同文化程度(H=24.257,P=0.000)、职业(x2=332.096,P=0.000)、年龄(H=16.222,P=0.001)、异性婚姻状况(x2=39.950,P=0.000)、性取向(x2=52.294,P=0.000)、经济收入(H=8.927,P=0.030)、户籍和民族(x2=8.056、5.332,P=0.046、0.02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人口学特征组间比较,大专及以上较小学及以下、初中组高(Z=-2.804、-4.144,P=0.005、0.000),学生较工人及商业服务和其他组、干部职员较其他组高(x2=5.906、169.126、79.938,P=0.005、0.000、0.000),年龄<20岁较20~岁、30~岁组高(Z=-3.870、-2.304,P=0.000、0.021),未婚较已婚组高(Z=-3.870,P=0.000),同性性取向者较异性、双性和不确定者高(x2=10.354、47.373、5.008,P=0.001、0.000、0.025),月收入≤1 000元者较无收入、1 001~元、>3000元者低(Z=-2.353、-2.126、-2.550,P=0.019、0.033、0.011),本市、本省外市户籍者较外省者高(x2=7.605、5.895,P=0.006、0.015),汉族较其他少数民族高.结论 绵阳市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平衡,仍存在盲点和薄弱环节,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特殊“亚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覆盖率和整体知晓率,进一步促进艾滋病防治意识的建立和行为改变.
作者:王毅;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李六林;樊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影响城乡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心理及行为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充市城乡共5所小学五、六年级1 8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学生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影响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吃早餐(4.7%)、为减肥不吃主食(1.4%)、边吃饭边看电视(37.2%)及认为自己该减肥(32.2%)、体型不标准(偏胖:29.9%、偏瘦:21.6%)等;而影响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会为减肥不吃主食(3.2%)、零食代替主食的习惯(3.5%)、认为自己该减肥(18.8%)、体型不标准(偏胖:15.9%、偏瘦:24.8%).结论 行为及心理因素均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家长及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王燕;黄晓梅;王玮;何丽;苟小英;伍凤莲;夏清清;潘池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湖南某民航空勤人员的营养KAP现状和营养知识获得途径,为引导其建立科学的食物消费观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某民航的全部空勤人员(36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湖南某民航空勤人员营养知识总体得分为(14.12±3.17)分,合格者、良好者分别占55.06%和27.08%.营养的态度总体得分为(14.20±1.31)分,95.53%的民航空勤人员表示“希望”获得有关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空勤人员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纸杂志和网络.50.89%的人希望通过宣传手册和相关书籍来获得营养知识.结论 民航空勤人员营养态度较为积极,但营养知识存在不足,部分被调查者有不良的饮食行为.因此需对湖南某民航空勤人员加强营养教育,树立正确营养观念.
作者:颜娜;刘让华;刘凤美;袁泉;杨俊峰;任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查明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的分布、性质和影响范围,为正确处理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校出现疫情的高三年级学生、任课教师进行胸部X线检查、PPD实验、痰涂片检查.对患病学生进行个案调查和暴露因素调查,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结果 共计发现活动性病例11例,病例在班级间分布差异明显,首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所在班级发病多,有9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7例集中在三个学生宿舍内.除病例多班级外,另两例散在分布于不同的两个班.患病学生肺结核典型症状少见.结论 这是一起由传染性肺结核学生未及时发现进行隔离治疗,长期在校上学引发的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流行.
作者:田云天;李珍;熊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体外探讨Cu2+在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均匀分成五组,将不同浓度Cu2+、Ca2+、EDTA- Na2、Cu2++ EDTA - Na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加入五组混合血清中,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利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进行IMA测定.结果 终浓度≥25 μmol/L的Cu2+各浓度组与去离子水组比较,测得的IM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Cu2+浓度的增高,IMA均值呈增高趋势.终浓度< 25 μmol/L的Cu2+各浓度组IMA均值与去离子水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各浓度组IMA均值与去离子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在EDTA- Na2组,随EDTA- Na2浓度升高,IMA逐渐降低.Cu2++ EDTA- Na2组IMA均值与去离子水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u2+与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陈月梅;蒋洪敏;周志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乡镇(苏木)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9个乡镇(苏木)卫生院大型仪器设备、实有床位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均采用SPSS15.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用数学软件Matlab7.0绘制Lorenz曲线并计算Gini系数值.结果 2004-2008年五年间乌拉特前旗乡镇(苏木)卫生院总建筑面积、大型仪器设备、实有床位数逐年增加,分别为:5 632.00、5 772.00、5 805.00、6 025.00、6 155.00;74.00、74.00、76.00、78.00、91.00;79.00、98.00、98.00、98.00、102.00;大型仪器设备、实有床位数按人口分布、地理分布的Gini系数分别为:0.05、0.38、0.22、0.27.结论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乡镇(苏木)卫生院规模、布局不尽合理,卫生资源拥有量较少,条件较差;但资源的公平性较为合理,而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公平性要好于床位资源的公平性.
作者:赵文海;韩春平;白旭华;曹民治;卜繁强;周培清;赵晗;赵玉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TIA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共198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6.67% (78/90),其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共145支,占73.23%(145/198),颅外动脉狭窄共53支,占26.77%(53/198),颅内-外多发病变11例,共累及54支颅内外血管.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 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文;李仓霞;薛海龙;贾秀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