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对患者功能恢复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

张雪松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损伤, 功能恢复, 膝关节功能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对患者功能恢复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一般组,两组分别包含2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对实验组膝关节损伤患者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一般组膝关节损伤患者给予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损伤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总效率.结果:实验组膝关节损伤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一般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总效率均高于一般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手术相对比,关节镜手术临床效果更优,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本文就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42)和参照组(n=42).参照组在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住院期间予以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自我管理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感染、胰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9.05%;观察组自我管理各维度(限制行为、管理行为、心理活动及状态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并发症降低,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荐应用.

    作者:王曙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现代社会女性生活压力较大,其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宫颈癌疾病高发.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癌前病变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研究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作者:张家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产儿暂时性甲壮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究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0例患儿存在甲状腺功能衰退,对照组50例患儿不存在甲状腺功能衰退,将两组患儿的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的红细胞增多症情况明显高于度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样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高,不仅会造成早产儿红细胞增多、喂养困难,还会出现排便不规律的可能性.

    作者:闫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普外科消化道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目的:探究普外科消化道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普外科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病历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危险的原因,就提出具体的预防对策进行深入探究.结果:经分析,148例普外科接受消化道术治疗患者中32例出现感染风险事件,感染风险发生率21.3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9例、泌尿道感染1例、胃肠道感染3例及皮肤感染15例;经分析,15例切口感染事件危险形成因素可分为年龄(超过60岁)、手术时间过长、术后营养不足及Ⅱ 类或Ⅲ 类切口.结论:普外科消化道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务人员针对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因素为出发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目标.

    作者:马文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系统化疼痛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系统化疼痛护理在晚期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6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疼痛护理为对照组护理模式,于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0-3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8-10级患者所占比例更低,P<0.05.结论:系统化疼痛护理在晚期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杜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检测血清中存在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变化,讨论其在临床重症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本院住院患者100例.通过ACCP/SCCM共识的确诊指标诊断出52例患有重症细菌感染,以此为试验组.余下48例是非细菌感染,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检测血清中PT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PR)含量和静脉血液存在的白细胞数量(white blood cells,WBC),然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严重细菌感染的病人的PTC阳性率高达94.23%(PCT阳性:≥0.5ng/mL),WBC阳性率是42.31%(WBC阳性:≥20×109/L),hs-CPR阳性率是61.54%(hs-CPR阳性:≥8mg/L),在重症细菌感染性这类疾病中,这3个检测指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升,但PCT阳性率比WBC以及hs-CPR要高,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讨论:PCT应用于重症细菌感染中,敏感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治疗评估的效果,帮助判断临床病情的发展,是临床诊断症状细菌感染的关键指标以及医师调整用药的重要依据.

    作者:黄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

    研究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我医院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医院骨科于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干预.在麻醉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不同的麻醉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大于硬膜外麻醉情况,在适当情况下应倾向于使用硬膜外麻醉干预.

    作者:宋君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154例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2154例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结果的分析,探究孝感地区孕中期唐氏筛查手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4-11-1日至2015-10-31日来我院进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154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孕妇血清中AFP、β-HCG、uE3的浓度,根据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通过配套风险评估软件评估出高风险及临界风险孕妇,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血清送深圳华大基因临检中心进行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基因分析.结果:2154例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共205例,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03例(4.78%)、临界风险84例(3.90%),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2例(0.09%)、临界风险1例(0.05%),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15例(0.7%),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中,共66例在我院进行胎儿游离D N A基因分析,共检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例,后经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确证为唐氏综合征胎儿并终止妊娠,58例阴性者经随访后无唐氏综合征胎儿出生.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35岁以上孕妇比例(10.68%)显著高于唐氏综合征临界风险(3.57%)、低风险孕妇(1.42%)(P<0.05),唐氏综合征临界风险孕妇中30-35岁孕妇比例(26.19%)显著高于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4.56%)、低风险孕妇(12.91%)(P<0.05).孕妇血清中AFP、β-HCG、uE3平均中位数倍数(MOM)两两间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孕中期血清学筛查能有效筛查出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与孕周、年龄均相关,血清学筛查联合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基因分析可有效降低血清学筛查假阳性率,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管建;姜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龙花汤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龙花汤对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龙花汤,两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均连续治疗7d为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期间加用龙花汤有利于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获得更优疗效,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世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90例需要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实验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外科需要使用介入术的患者来说,通过循证护理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董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用药方案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予以单纯抗病毒方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药物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A组退烧时间(2.97±0.56)d,B组退烧时间(2.85±0.49)d,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用药费用(265.86±37.49)元明显高于A组的(181.27±21.34)元(P<0.05);A组治疗有效率86.67%,B组治疗有效率91.1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变化,且存在抗生素滥用风险.

    作者:符尚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中预防寒战 、牵拉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分析在剖宫产麻醉过程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寒战、牵拉痛的预防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从我院选取10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舒芬太尼组各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常规麻醉,而在舒芬太尼组中则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措施后,与对照组比较,舒芬太尼组患者寒战和牵拉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麻醉的过程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不仅可降低寒战的发生率,而且使牵拉痛的发生率也降低,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作者:王春生;沈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预防尿潴留的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拔除尿管后预防尿储留的发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策略: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做择期剖宫产术留置尿管只进行常规护理术前宣教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的尿储留率.结果:两组留置尿管的病人,对照组发生1例病人尿储留.观察组无尿储留发生.结论:对剖宫产术留置尿管的病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尿储留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艾滋病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目标,母亲和儿童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19例,母亲和儿童未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21例,将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童HIV病毒阳性率,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孕产妇及新生儿童HIV病毒阳性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过程中,给予母亲和儿童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非常重要,可降低儿童HIV病毒母婴传播率,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浦晓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对小儿高热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性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80例,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随后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看,对照组为13.3%,观察组仅为5.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在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结论:布洛芬混悬液对小儿高热病情的治疗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势,患者治疗满意良好,可以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究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治疗,术后预后良好22例,良好率42.31%;预后不良30例,不良率57.69%.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深入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密切观察.结果:患者在性别与年龄方面对预后的影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在高血压史、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以及Claassen分级方面对预后的影响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史、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以及Claassen分级都属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史、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以及Claassen分级.

    作者:吴琼;张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自控镇静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自控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下肢手术患者,采用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方式;对照组采取右美托咪定常规泵注方式.结果:两组患者泵药前后的MAP、HR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自控镇静的临床效果良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传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为对照组,麝香保心丸组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外周循环缺血缺氧.

    作者:王海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压氧对痛风大鼠模型的治疗机制探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痛风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每组15只.其中,高压氧治疗组给予90min的高压氧治疗,1次/d,共7天.造模后对各组大鼠肿胀率进行测量并计算,以评估造模是否成功.检测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血清,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的表达水平以评价高压氧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结果:造模后大鼠较空白对照组肿胀率提高,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促炎症发生相关因子T N F-α、IL-6、IL-1β显著降低.结论:高压氧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艺文;王宏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治疗的30例肝脾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造影增强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检查的80.00%,两种检查结果准确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雷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