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华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宝婷;邱立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疗效及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西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通络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TNF-α和IL-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存质量,并有助于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冯中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剖腹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剖腹产患者200例,通过分析剖腹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给予预防措施及护理干预.结果:200例剖腹产术后患者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剖腹产术后患者,术前早期进行风险评估,术后及时护理干预,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孔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中医中药辨证穴位敷贴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136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13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8例,对照组施以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施以穴位敷贴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gA、lgG、lgM均有较大增幅.结论:中医辨证穴位敷贴疗法能够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明显治疗效果,并且更易于被患儿所接受,疗法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姑息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分组,均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患者姑息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和自尊水平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4.56±5.61)分、(39.45±4.59)分,对照组为(41.34±4.46)分、(46.53±4.4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自尊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姑息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自尊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敬;胡冬梅;陈学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进行对于向医院提供无菌物品,保障医院环境的干净、整洁,消除某些可能存在隐患的细菌、病菌,避免引起全院性的感染等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在面对当前医院消毒工作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强化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对于实际工作的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索金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7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语言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理解以及表达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发育商以及语言表达发育商均明显增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训练可显著提高孤独症患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语言发展障碍.
作者:张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两种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脐带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性的伤口,如果消毒不彻底,方式方法不当可能引起感染.新生儿脐带常见问题有脐带渗血、渗液、脐炎,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对新生儿进行脐带的消毒,并做好脐带护理的宣教,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贺翠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系统化疼痛护理在晚期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6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疼痛护理为对照组护理模式,于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0-3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8-10级患者所占比例更低,P<0.05.结论:系统化疼痛护理在晚期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杜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小儿患者采取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2例过敏性紫癜小儿患者,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6例,丹参注射对照组,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实验组,观察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情况以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较对照组高;两组的相关数据比较有区别,P<0.05.结论: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方案,可帮助小儿尽快康复,提高其免疫功能.
作者:包赛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进行应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泻缓解效果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缓解时间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的效果十分显著,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进一步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蔡永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加味真武汤联合西药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病患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加味真武汤联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病患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为80.77%(42/52),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患的53.85%(28/52),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7.4±3.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2.1)分,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病患进行加味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提高病患的心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肝素抗凝血浆对急诊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方法:在2016年1月 ~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随机选取50例病患,对其进行10项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的急诊生化项目的检测,给予收集的样本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结果:10个项目中,病患的血清和血浆中存在的钙离子(Ca2+)、氯离子(Cl-)、镁离子(Mg2+)、肌酐(Cr)、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血浆中钠离子(Na+)[(134.9±3.0)mmol/L VS(139.4±3.1)mmol/L]、钾离子(K+)[(3.91±0.37)mmol/L VS(3.62±0.29)mmol/L]、葡萄糖(Glu)[(4.69±1.58)mmol/L VS(5.40±1.39)mmol/L]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讨论:肝素抗凝血浆对急诊生化检测得10个项目具有良好的作用,在急诊中,其高效率的分离速度非常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分别在血浆中和血清中存在的K+浓度具有恒定的浓度差,大约是0.2276mmol/L.
作者:向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AP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回顾分析患者采用CPAP治疗3月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CAPA治疗3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CAPA治疗,不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也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兵兵;岳占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血浆白蛋白与血乳酸水平对于小儿脓毒症诊断与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小儿脓毒症患者120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8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取同期普通细菌性感染非脓毒症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白蛋白(ALb),血气分析检测血乳酸(Lac)水平.比较3组患儿血清PCT、CRP、HBP、ALb、Lac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PCT与CRP、HBP、ALb、Lac参数间相关性.严重脓毒症组患儿依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27例)与病死组(13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CT、CRP、HBP、ALb、Lac对于小儿脓毒症预后判断价值.结果: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CRP、HBP、Lac水平逐渐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CRP、HBP、Lac参数间呈直线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间呈直线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血Lac对于脓毒症患儿预后判断价值较高,诊断效能(AUC=0.896;0.784,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体内炎性反应水平显著升高,血清生物学标志物降钙素原与血乳酸水平监测有助于患儿病情预后判断.
作者:郝寒冰;刘崇娟;刘岩;田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和肿瘤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理类型间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时,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确保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饮食控制对妊娠糖尿病治疗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治疗妊娠糖尿病16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饮食控制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较低(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控制治疗,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情况.
作者: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MIE咳痰机排痰的护理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68例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排痰护理,观察组在排痰护理中应用MIE咳痰机,对比两组的排痰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排痰效果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排痰效果远超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较之对照组显著升高,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MIE咳痰机应用于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护理中效果良好,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可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作者:曹庆辉;浮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间接治的24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骨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率为11.7%,便秘率为6.7%,无一例患者压疮,并发症发病率达到18.3%,总体满意度达到9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30% 的并发症发病率以及78.3% 的总体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娅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14人,观察时间为1月.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即洗胃、导泻,给予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及静脉注射解磷定,研究治疗组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及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治疗组中间型综合征发生2例,发生率为14.28%,无患者死亡;常规治疗组中间型综合征发生5例,发生率为35.71%,且常规治疗组死亡2例.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明显减少中间型综合征的发生率,且中间型综合征发生后血液灌流治疗仍疗效显著.
作者:黄波;李巧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