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梅蓉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和家属对病房管理及治疗依从性的促进.方法:对1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在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初期、住院期间及疾病康复期实行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患者出院时由家属或患者填写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电话回访成功率由40.0% 提高到75.0%,患者住院满意度由70.0% 提高到96.0%.家属住院满意度由82.5% 提高到95.0%.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和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发挥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爽爽;巩款;郭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睡眠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专项护理和常规护理,每组63例患者.结果:自我管理行为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自主测量血压、遵医嘱用药、坚持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将专项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老人的自我管理行为,保证睡眠质量,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作者:涂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从身体,心理及人文关怀上给予关心和指导,可提高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艳秀;于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服务站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颈腰椎骨质增生患者17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86)与观察组(n=86),对照组用常规抗骨增生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经三个月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5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3.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状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检测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30例(研究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段落,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人员的HbAlc、FPG、TCH、TG、HDL-C和LDL-C指标情况予以检测,并比较组间实验人员的上述指标数据.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HbAlc、FPG、TCH、TG、HDL-C和LDL-C指标数据均存在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且除去研究组的HDL-C数据较低之外,其余数据都相对更高,P值均小于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水平和FPG、血脂指标都存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HbAlc水平予以良好控制,以便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范宏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同时观察益气养心解郁汤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调查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况,然后对抑郁患者分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冠心病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心解郁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抑郁改善情况.结果:住院冠心病患者中有36% 存在抑郁表现,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应予以重视.益气养心解郁汤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宋立娜;史孟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4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腹腔镜子宫剔除术;B组经腹子宫剔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胎盘附着前臂2例,后壁3例,B组前臂14例,后壁1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妊娠及术后流程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例患者没有出现盆腔粘连,轻度有9例,重度有2例,B组8例,没有出现盆腔粘连,轻度有9例,重度有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是安全,对妊娠过程出现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小,差异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孙亚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5-2017.5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溃疡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出血消失时间和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的溃疡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出血消失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加上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具有实用性.
作者:董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在临床症状上表现多样,常见的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慢性活动性EB感染等,且具有进展快、发病急的特点.与此同时,对患者会造成血液系统、肝功能及多器官的损伤,具有预后差,患者死亡率高的弊端,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在新的研究中发现更多疾病均与EB病毒感染相关,因此,做好预防,加强防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善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加味真武汤联合西药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病患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加味真武汤联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病患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为80.77%(42/52),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患的53.85%(28/52),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7.4±3.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2.1)分,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病患进行加味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提高病患的心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异物经急诊胃镜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7例.B组给予一般护理,A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异物成功取出率为93.62%,B组为74.47%;A组的护理舒适度为95.74%,B组为78.72%;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对比均存有差异(P<0.05).结论:为该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异物成功取出率,使患者护理舒适度增强,可推广.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通过探讨黄元御和傅青主两位医家对闭经的论述和证治方药,为临床治疗闭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高雄;侯俊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胃良恶性溃疡患者应用超声诊断方式实施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胃良恶性溃疡患者79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胃良恶性溃疡患者.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依据超声检查结果 ,探究选取的79例胃良恶性溃疡患者病症的对应情况及声像学相关特征.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在选取的79例胃良恶性溃疡患者中,良性胃溃疡与恶性胃溃疡情形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44例、35例,诊断合格率分别为95.38% 、94.73%,超声诊断技术对良恶性胃溃疡病症的诊断准确性对比,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胃良恶性溃疡患者应用超声诊断方式实施临床诊断,可以实现对患者胃溃疡良恶性情形的有效诊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诊断准确度较高,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漏诊情形.
作者:唐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4月8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高危结肠癌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出血情况、恢复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高危结肠癌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改善病情,加速康复,减轻创伤,减少并发症.
作者:苏广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雾化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后,单一组患儿进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组患儿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对比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单一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患儿临床总有效为78%(39/50)明显低于联合组患儿临床总有效98%(49/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MIE咳痰机排痰的护理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68例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排痰护理,观察组在排痰护理中应用MIE咳痰机,对比两组的排痰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排痰效果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排痰效果远超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较之对照组显著升高,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MIE咳痰机应用于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护理中效果良好,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可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作者:曹庆辉;浮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诊断的价值以及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2016收治的5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全部患者分成两组,一组25人,一组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的治疗方法为实验组,一组采用开腹肝切除的诊疗方法为对照组,经过治疗,比较两个治疗方法.结果:25例患者经腹腔镜下的治愈率为96.25%,高于开腹肝切除的8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切除相比于开腹肝切除治疗来说,治愈率较高,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解决治愈率低的缺点,这对于普外肝胆科室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毛兴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窦炎患者行LASIK近视矫正术,术后视力下降原因.方法:回顾我院1例患者LASIK近视矫正术后3月,感冒发热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眼压升高,4天后右眼出现视力下降,患者同时诉鼻部呼吸不畅,自觉发热,查双侧下鼻道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双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不规则偏曲,鼻腔通气差.行鼻负压置换治疗,双侧鼻腔负压吸引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患者自觉鼻部症状改善,视力提高.结果:行鼻负压置换治疗,患者视力提高,眼压正常,角膜水肿好转,角膜瓣下积液吸收,角膜厚度右459um,左452um.结论:鼻窦炎患者长期鼻部炎症,感冒加重,致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眼压升高,角膜水肿,角膜瓣下积液,视力下降,因此对于邻近器官感染特别是鼻窦炎不容忽视.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2154例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结果的分析,探究孝感地区孕中期唐氏筛查手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4-11-1日至2015-10-31日来我院进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154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孕妇血清中AFP、β-HCG、uE3的浓度,根据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通过配套风险评估软件评估出高风险及临界风险孕妇,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血清送深圳华大基因临检中心进行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基因分析.结果:2154例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共205例,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03例(4.78%)、临界风险84例(3.90%),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2例(0.09%)、临界风险1例(0.05%),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15例(0.7%),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中,共66例在我院进行胎儿游离D N A基因分析,共检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例,后经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确证为唐氏综合征胎儿并终止妊娠,58例阴性者经随访后无唐氏综合征胎儿出生.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35岁以上孕妇比例(10.68%)显著高于唐氏综合征临界风险(3.57%)、低风险孕妇(1.42%)(P<0.05),唐氏综合征临界风险孕妇中30-35岁孕妇比例(26.19%)显著高于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4.56%)、低风险孕妇(12.91%)(P<0.05).孕妇血清中AFP、β-HCG、uE3平均中位数倍数(MOM)两两间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孕中期血清学筛查能有效筛查出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与孕周、年龄均相关,血清学筛查联合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基因分析可有效降低血清学筛查假阳性率,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管建;姜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管理;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认知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内科护理管理认知度,随之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袁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