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奈瑟氏淋球菌外膜蛋白PIA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与鉴定

熊新华;王华洪

关键词:奈瑟氏淋球菌, PIA, pcDNA3.1(+)/PIA, 表达
摘要:目的 克隆奈瑟氏淋球菌外膜蛋白PIA基因,构建稳定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方法 根据淋球菌PIA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5.0生物学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扩增引物,以淋球菌国际标准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除掉信号肽后PIA基因开放读码框(ORF),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含目的基因的pcDNA3.1(+)/PIA重组质粒,PCR及酶切鉴定重组载体,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IA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PIA重组质粒;pcDNA3.1(+)/PIA能在HELA细胞中高效表达PIA蛋白. 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1(+)/PIA构建成功并在HELA细胞中高效表达了PIA蛋白,为该蛋白的抗原性及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省疟区农村居民发热病人求诊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疟疾流行区农村居民发热病人的求诊行为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疟疾病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云南省疟区47个县,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 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家庭中,发热病人就诊率为76.8%(2 311/3 007),发热后24 h内就诊的比例为43.2%,发热病人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县医院和自购药品的就诊比例分别为53.9%、24.9%、8.7%、6.4%和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疟疾知识综合得分等因素影响疟区发热病人的就诊. 结论在开展疟疾防治活动中,应通过对贫困家庭、男性、少数民族、低教育程度者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促进发热病人的求医,以便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疟疾病例.

    作者:周升;李丽;杜龙飞;吕全;杨锐;杨中华;杨明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结果 40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3.5d. 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肠梗阻症状、体征,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荣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OCP)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95例RA、80例非RA的其它风湿病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 结果 抗CCP抗体在RA组阳性率69.5%,非RA组的其它风湿病组阳性率2.5%,健康对照组阳性率0%,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度为69.5%,特异度为97.5%,阳性预测值为97.1%,阴性预测值为72.9%.RA组抗COP抗体阳性平均浓度显著高于非RA的其它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 结论 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特异性极高,对RA和早期R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小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极固宁脱敏与氟化钠甘油治疗超声洁牙后牙本质过敏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极固宁脱敏与氟化钠甘油治疗超声洁牙后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超声洁牙后牙本质过敏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极固宁脱敏治疗和氟化钠甘油治疗. 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极固宁脱敏治疗超声洁牙后牙本质过敏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超声洁牙后牙本质过敏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王彦莉;辛志强;董志坚;刘丽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制剂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的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 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十种不同的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急性皮肤、眼刺激试验以及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结果 不同制剂的甲氨基阿维菌素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均为低毒,对家兔眼粘膜大多有刺激作用,对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均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 结论 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为低毒类农药,应用时注意对眼粘膜的防护.

    作者:李岩;刘永霞;谢琳;戈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雷洛昔芬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雷洛昔芬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疗效. 方法 选取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雷洛昔芬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骨密度和骨转换生化指标. 结果 应用雷洛昔芬治疗12个月后患者骨密度较前升高(P<0.01),骨转换指标BGP、BALP及尿NTX较治疗前降低(P<0.05). 结论 雷洛昔芬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有效药物.

    作者:姜荷艳;王锐;孙立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产褥期饮食习惯、影响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习惯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健康的关系,探讨现代妇女科学的产褥期饮食方式和保健模式. 方法 以回顾性问卷调查的形式入户调查. 结果 产褥期存在着多种饮食禁忌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现象(鸡蛋、红糖的摄入量过多,而奶类、水果、内脏的摄入量不足).禁忌的原因主要为传统习惯.产褥期疾病的保护因素包括:奶类、水果、蔬菜、内脏、豆类的摄入量及经济、文化等.危险因素包括父母和公婆的饮食观点、食物禁忌等.结论 应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纠正错误的传统习俗和观念,加强营养方面的科学指导,形成现代妇女科学的产褥期饮食习惯,促进妇女健康.

    作者:崔艳杰;毛丽梅;孙秀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江苏省自然人群乙型脑炎抗体血清学监测

    目的 了解江苏省正常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免疫状况. 方法 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对2006-2009年收集的0~20岁血清标本3 258份进行乙脑抗体检测. 结果 乙脑抗体总的阳性率为70.35%,GMT为1:13.56. 结论 江苏省3岁以上人群乙脑抗体有保护作用,其阳性率及效价随年龄增加而增加,0和1岁组抗体水平较低,应该加强该年龄段人群的保护.

    作者:陆培善;邓秀英;胡莹;高君;马福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宾川县2007-2009年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目的 探讨宾川县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发生规律和特点. 方法 对宾川县2007-2009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2009年发生食物中毒47起,中毒人数946人,死亡5人,病死率为0.53%.中毒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第3、4季度发生的起数占70.21%;中毒就餐场所以家庭和宴席较多,占总起数的63.83%;中毒原因以植物性中毒为主,共31起,占总起数的65.96%;中毒人数多,影响面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是微生物性中毒,8起中毒655人,占中毒总人数的69.24%;致死人的中毒事件是草乌中毒(2人)、毒蘑菇(2人)和沙门菌(1人). 结论 误食有毒植物和植物加工不当是该县食物中毒发生频率高的原因,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草乌中毒和误食毒蘑菇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丽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与经腹子宫全切术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实施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的优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52例与经腹子宫全切术40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部切口及阴道残端愈合情况. 结果 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无腹部切口,且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其中除术中出血量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符合微创手术原则.

    作者:汤燕;邓新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乙氧苯柳胺软膏与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乙氧苯柳胺软膏和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临床实验,分别用乙氧苯柳胺软膏与0.05%维A酸乳膏联合治疗寻常性痤疮52例,0.05%维A酸乳膏单独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49例,首次及治疗后2、4、6周各随访1次,观察及记录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乙氧苯柳胺软膏和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组疗效为71.1%,单用0.05%维A酸乳膏组疗效为48.9%,两者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氧苯柳胺软膏和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单用0.05%维A酸乳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氧苯柳胺软膏与0.05%维A酸乳膏合用治疗寻常性痤疮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结论 乙氧苯柳胺软膏和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优于单用0.05%维A酸乳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翠媚;冯伟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细菌性阴道病加特纳菌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分离培养法、胺试验3种检测方法 在细菌性阴道病(BV)加特纳菌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并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分别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分离培养法,胺试验3种检测方法 对 08例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行细菌性阴道病加德纳菌检测,并进行阴道加特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BV、非细菌性阴道病(NBV)患者均经线索细胞检查,BV试验和GV培养,BV患者组三种方法 检测到的GV均高于NBV组(P<0.05);加特纳菌对万古霉素、菌必治、痢特灵敏感性较高. 结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找加特纳菌和线索细胞、细菌分离培养、BV快速诊断等方法 在细菌性阴道病(BV)加特纳菌检测中较PCR、免疫荧光法等简便易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复发性和久治不愈的BV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湧;李明;王欲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延平区中小学生20年间形态发育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延平区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现况和变化趋势. 方法 取延平区1996年、2006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与1986年监测点相应的8所城乡中小学校学生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0年来延平区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6.94 cm和5.75 cm,体重平均增长7.50 kg和6.11 kg,胸围平均增长2.03 cm和0.71 cm.各形态指标发育均值性别交叉年龄均有提前,发育高峰年龄无明显变化. 结论 延平区中小学生形态发育呈上升趋势,但体重、胸围增长速度已呈减缓趋势.

    作者:周新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儿童铅中毒临床诊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铅中毒临床诊治疗效,为及时控制病情的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52例中度儿童铅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卫生部<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进行驱铅试验,同时实施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营养干预. 结果 治疗1月后复查血铅,采用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比较,降为250μg/L以下者29人(P<0.05). 结论 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要予以取缔,加强对儿童铅中毒的健康宣教与卫生指导,提高儿科医生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进一步做好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

    作者:许金桂;聂艳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 hs-CRP浓度较治疗前有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更显著;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

    作者:朱焰;裴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 方法 对2003-2006年感染科住院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症状、X线特点、治疗经过进行分析. 结果 发现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发热、盗汗、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生率低,病变部位以中下肺多见、易合并空洞,容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结论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易漏诊误诊,应引起注意.

    作者:傅金球;彭扬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5例儿童喉乳头状瘤四种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治疗共分4组,单纯手术治疗组、手术+麻疹疫苗治疗组、手术+α-干扰素治疗组、手术+匹多莫德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每月复查1次,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单独手术组20例,有效率30%;麻疹疫苗组15例,有效率60%;匹多莫德组15例,有效率67%;α-干扰素组15例,有效率40%. 结论 麻疹疫苗、α-干扰素、匹多莫德均对儿童喉乳头状瘤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李赟;赵斯君;彭湘粤;敬云龙;黄敏;贺定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刺对再狭窄血管平滑肌中原癌基因c-myc及c-foc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对家兔实验性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c-myc及c-foc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再狭窄组(24只).再狭窄组应用PTCA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双侧髂动脉内膜剥脱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后 月髂动脉造影示50%以上狭窄者再行PTCA球囊扩张术,以建立再狭窄模型成功后,然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成模型组、针刺组、普罗布考组,每组8只.自术前 2d~术后14 d为 疗程,针刺内关(双)、厥阴俞(双)、心俞(双)、膻中、足三里(双)等穴.标本石蜡切片,免疫组化,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观察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c-myc、c-foc基因表达. 结果 模型组平滑肌细胞c-myc及c-foc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c-myc及c-foc基因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针刺能抑制再狭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c-myc及c-foc基因表达,调节平滑肌凋亡,可能是针刺预防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文宁;张彦芳;雷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天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学生上网目的及网络成瘾倾向的流行现状并进行分析,以便对网络成瘾进行干预.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天津市河北区14所学校3 054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中学生长时间上网报告率为17.85%(男生22.16%,女生14.33%);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0.71%(男生13.56%,女生8.38%),男高于女,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上网目的前4位分别为网络游戏、在线音乐视听、即时通讯(QQ/MSN)、网络聊天. 结论 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双重的,有赖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空间,建立一个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体系.

    作者:刘凤霞;张敏;王学敏;徐鹏;王欣;丛革新;王永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48例麻疹个案分析及麻疹初免时间探讨

    目的 探讨提早麻疹初免时间是否能降低麻疹发病率.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7月我中心收到的48例麻疹患儿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将麻疹初免时间提前至4~6个月很有必要,同时应加强育龄妇女强化免疫,以提高婴儿体内麻疹抗体水平.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法,可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结论 提早麻疹初免时间能降低麻疹发病率.

    作者:张自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