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生
产痛是自然分娩过程中每个产妇都必须经历的痛苦,产痛的产生,既来自生理也来自心理.现代舒适化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产妇本人还是家属,都希望产程中减少痛苦.无痛分娩的产生和运用,对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抑郁是有积极作用的.现代医学中,应用到分娩镇痛的技术很多,本文将就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椎管内麻醉等方式进行一综述.
作者:崔健臣;钱金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拆线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拆线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例(3.33%)少于对照组8例(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直肠癌患者常规护理中附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减少患者拆线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选取40新生儿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指征变化,对比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采取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高胆红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家属对治疗满意也较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郑晓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对患者和公民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预防肺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染,因此,做好肺结核的防治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下面就来简单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的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任仕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7年期间住院的阑尾炎患者随机抽取的60份病历资料,就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程、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60例病人中,发病在3-24小时就诊的有22例,其中手术21例,术野清晰,手术顺利,术后2例有轻度肠黏连症状;发病在24-48小时就诊的有29例,全部手术,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处理后一期愈合,4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肠粘连症状;发病48-72小时就诊的7例,其中手术5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并切口感染2例;发病超过72小时就诊的有2例,均采取保守治疗,行二期手术后好转.不愿手术的3例住院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但是其中2例在后期腹痛复发再次住院行手术切除阑尾.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治的过程中,早诊断、早手术是关键,保守治疗易复发,需要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处理阑尾根部有效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启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丹地化瘀汤应用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丹地化瘀汤治疗.比较患者的疗效,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并比较患者的治疗指标.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试验组更少,数据对比P<0.05.结论:丹地化瘀汤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锡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影像学诊断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价值以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32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对患者均实施C T检查以及X线检查,观察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本次分析的32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经检查双侧或者单侧存在斑片状、肺门区团片状、毛玻璃状、弥漫性实变影,肺门发生模糊或者增大的改变为主要表现.结论:将影像学检查应用在诊断高原性肺水肿中可充分反映病变部位,可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文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以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外侧组和前外侧组,每组44例,分别采用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外侧组优良率为93.18%,明显高于前外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外侧入路比较,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童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为对照组,麝香保心丸组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外周循环缺血缺氧.
作者:王海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前列癌根治性术的前列腺癌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7例)与观察组(n=18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治疗时间方面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可使术中出血量有效减少,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布合力切·吾布力卡斯木;刘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团队干预在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母乳及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本市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的在我院分娩的乙肝e抗原阳性产妇100名.100例婴儿均在出生后、出生后1个月以及6个月分别注射10μg国产乙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同时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根据是否采取团队干预(即以团队形式对孕妇进行宣传教育干预),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50例,非干预组50例.分别统计两组母乳喂养比例,并检测各组婴儿出生和1岁时的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以及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等.结果:对照组中,团队干预将母乳喂养率由12%(6/50)提高到54%(27/50).刚出生时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无差异.HBsAb以及HBeAb在两组中并无显著差异.而1岁时对照组HBcAb阳性率为52.0%,干预组为16.0%,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经过主动免疫和被动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团队干预后,母乳喂养接受度显著提高,并且母乳喂养对HBcAb抗体转阴率显著提高.
作者:顾巧云;唐小梅;洪晨;时沪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探析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动脉平均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脑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姑息心理护理在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3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姑息心理护理,对比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为(3.11±0.88)分,对照组为(5.03±1.24)分,(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精神健康评分(64.23±8.75)分,对照组(50.35±6.23)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姑息心理护理在骨肿瘤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恭立薇;王书梅;董春梅;官静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营养支持和护理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患中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4例,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增加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18.03±1.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34±1.61)分;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78%,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明显提升,有利于患者康复与良好护患关系的维护.
作者:蒋良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加味真武汤联合西药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病患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加味真武汤联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病患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为80.77%(42/52),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患的53.85%(28/52),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7.4±3.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2.1)分,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病患进行加味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提高病患的心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在贫血诊断鉴别中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贫血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不同贫血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n=42)及地中海贫血组(n=44)两组.通过给予所有患者行医疗专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经予以血液检验后,临床效果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HC指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V、RDW指标高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行血液检验,能有效诊断出患者的贫血类型,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柴西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6年01月-2017年06月诊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7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 ,分析各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比两组的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的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均可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可作为该病严重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玲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的形态和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救治的创伤性鼓膜穿孔病患58例,均在内镜下观察到自然愈合的整个过程以及穿孔缘的状态的变化.结果:对58例病患进行1周的随访.伤4小时穿孔缘锐利.伤7小时穿孔缘肿胀淤血.伤1d的穿孔缘有变钝的趋势,上皮层出现回缩现象.伤2d穿孔缘肿胀现象有消退的趋势,外翻鼓膜瓣逐渐坏死.伤3d开始有表皮层出现增生情况.4~5d穿孔缘上皮增生出现增多的现象.7天后上皮层持续增生.小穿孔在10~15d时痊愈的有20例,鼓膜钙化冰花没有出现纤维层增生的有7例,大穿孔边缘肉芽组织增生有6例,22d天穿孔痊愈.上皮层错向移行病患穿孔没有愈合的有3例,感染时新生上皮层被液化有3例.讨论:依据内镜下创伤性鼓膜穿孔缘的形状特点可预测鼓膜受损时间长短,对临床评估预后进行指导.创伤性鼓膜穿孔缘内、外翻的皱褶鼓膜瓣没有对穿孔愈合产生影响.上皮错位移行引起穿孔不愈.
作者:游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早期开展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64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入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同时开展早期康复干预.比较患者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ADL评分分别为(84.2±11.6)分、(65.7±13.9)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6% 、65.6%,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郝彦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患者群体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将78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9例,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以及临床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指标、喘息症状消失时间指标、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指标,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指标,均短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哮喘住院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较好的治疗处置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温俊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