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仕聪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抗生素使用对具有肠黏蛋白利用功能的益生菌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23名因非消化道因素予抗感染治疗的老年受试者粪便菌群中肠黏蛋白利用菌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抗生素治疗后23例老人粪标本中的A.muciniphila减少(P<0.05)、A.colihominis、P.russelli显著减少(P<0.01),M.formatexigens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时,肠道黏蛋白利用益生菌的减少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作者:狄文娟;徐伟;刘艳;周逸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的护理要点.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顺利的度过了预处理期,无死亡病例.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预处理期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顺利的度过预处理期.
作者:金秋;卢红梅;廖云;彭高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清营汤加味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4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用单一阿维A治疗和联合清营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皮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任何评价指标上对比对照组均优势明显,对比差异全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营汤加味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具有良好疗效,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作者:丁晓华;龚利尧;倪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查找儿科门诊候诊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儿科门诊候诊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医院空间布局及儿科门诊患儿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隐患,合理安排候诊区、诊断室、治疗室,设置醒目标识,充分合理配备洗手设备、快速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迅速准确预检分诊,发现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患儿,就地隔离并合理安排就诊,做好候诊区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和质控,加强健康宣教,缩短候诊时间.结果:通过加强各环节管理,改善了候诊环境,提高了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手卫生的自觉性,增强了全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有效降低了儿科门诊候诊患儿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患儿安全.结论: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加强细节管理,查找发现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安全.
作者:吴平平;康冰瑶;杨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同时观察益气养心解郁汤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调查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况,然后对抑郁患者分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冠心病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心解郁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抑郁改善情况.结果:住院冠心病患者中有36% 存在抑郁表现,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应予以重视.益气养心解郁汤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宋立娜;史孟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尿常规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 ~2017年5月期间门诊和住院病房300例患者的尿常规、尿液有效成分以及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尿培养的结果 ,对尿常规中中性粒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白细胞计数、细菌定量各指标在U T I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结果:所选取的300例患者,有效统计标本中尿培养阳性95例,阳性率为31.6%,普通培养鉴定无细菌生长的为50.0%,大于三种菌生长18.3%,尿常规检测指标中以NIT的诊断有效率高,约登指数为0.294,与尿培养结果的一致性高.LEU诊断UTI的灵敏度高,为0.720;NIT诊断UTI的特异性高,为0.961.结论: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来说,进行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相关指标检测,可以快速拟诊或排除UTI,在UT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的诊断过程中应用.
作者:李晓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农村医学专业心脏解剖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联合微课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校2016级农村医学专业在校中专生142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全部入选学生的学号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分别包含71名学生.针对参照组学生运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心脏解剖教学环节,针对研究组学生运用PBL教学法联合微课教学法完成心脏解剖教学环节,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传统理论试题考试成绩指标、病例与实践试题考试成绩指标,以及学习效果满意度指标.结果:研究组学生的传统理论试题考试成绩指标、以及病例与实践试题考试成绩指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学生,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农村医学专业在校学生群体运用PBL教学法联合微课教学法开展心脏解剖教学环节,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教学结果,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吴世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5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35)与参照组(n=30),参照组给予单纯莫匹罗星治疗,研究组给予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创面愈合率(83.14±0.77)% 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第3d、7d、14d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感,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杨文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价值,对临床研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50例,一期手术对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到3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或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然后二期手术移植自体断层皮片,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断层皮片移植的成活率,同时观察创面愈后的瘢痕增生情况,对患者功能部位的关节活动以及色素沉着情况综合评价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对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42例,成活率为84%,未成活的原因主要为感染问题,而对人工真皮成活的患者进行自体断层皮片移植,移植成活率为100%.创面恢复后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等问题,同时患者的复合皮愈合状况良好.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降低瘢痕增生的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对临床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和晓培;焦增印;常朋飞;秦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腹胀(3.18±1.06d)、腹痛消失时间(3.16±1.2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总分与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范文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吴忠市某医院进行就诊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的粪便、呕吐物等均进行大肠杆菌、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检查.结果:100例检测患者当中致泻大肠细菌有12例,溶血性弧菌有32例,沙门菌有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0例,变形杆菌有16例,志贺菌有14例,蜡样芽孢杆菌为10例.粪便检出病原菌为多,肛拭子其次,再次为呕吐物.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采用微生物学检验,能够有效提高细菌食物中毒的准确度,给临床治疗提高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包浙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我院甲亢灵片在门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6月含甲亢灵片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合计1824张处方,联合用药处方共1356张.结论:甲亢灵片在门诊的使用中,以甲亢灵与硫脲类药物合用为主.
作者:凌国华;杨克勤;张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关于医院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传染病,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与应用效果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33例在我院未应用传染病控制管理方法的手术治疗后住院的患者,以及实行该法后的33例同科室患者,分组进行管理方法,以及患者发生传染病感染情况的结果对比.结果:在我院采用传染病管理办法后,入院治疗疾病的观察组患者,其在住院期间身体出现感染的人数较少,感染率较之于另一组患者低,组间数据有着差异性,有意义,P<0.05.结论:由于医院的病患较多,各类型的病菌较多,患者感染传染病的几率较高,因此需要积极的应用传染病管理控制方法,以此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使其免受传染病的感染.
作者:王文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间接治的24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骨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率为11.7%,便秘率为6.7%,无一例患者压疮,并发症发病率达到18.3%,总体满意度达到9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30% 的并发症发病率以及78.3% 的总体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娅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给予ICU患者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的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另外36例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支持效果.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后进食率及体重不变或增加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支持后的血清总蛋白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强其胃肠的适应性,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姑息心理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科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姑息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姑息心理护理应用于骨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银润;王全丽;段彩艳;官静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7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语言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理解以及表达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发育商以及语言表达发育商均明显增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训练可显著提高孤独症患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语言发展障碍.
作者:张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的干预疗效,促进我医院护理水平的提升.方法:选取我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经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脑出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GCS评分、NDF评分、不良反应产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在采取差异性的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GCS评分、NDF评分、不良反应产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方面显著由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艳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和外敷神阙穴中医护理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80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用艾灸双侧足三里穴和外敷神阙穴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出院时间及胃肠胀气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在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评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值在有统计学差异指标间的分布:鸣音恢复时间(t=2.655)>腹胀评分(t=2.611)>首次排气时间(t=2.401)>首次排便时间(t=2.254).结论:艾灸双侧足三里穴和外敷神阙穴的中医护理有助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恢复.艾灸双侧足三里穴和外敷神阙穴的中医护理在各指标间差异程度为: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评分>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作者:孙海青;李海艳;王莉;赵林林;杨静;葛婷婷;许曼;吴路路;吴云;王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与子宫破裂关系及分娩方式选择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360例中晚期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将360例孕产妇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孕妇为剖宫产后二次妊娠,B组孕妇为首次妊娠阴道顺产后二次妊娠,C组孕妇为初次妊娠.回顾性分析3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各孕产妇围生期临床指标,对比各组孕产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超声测量子宫前下壁肌层厚度.统计术中所见的肌层分级,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组孕产妇临床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方式的不同对围产期出血量、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天数、新生儿黄疸等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建议积极提供阴道试产机会,检测产程变化,既可保障母婴安全,也可减少重复剖宫产带来的二次损伤几率,同时社会因素对首次剖宫产具有较大影响.
作者:程亚华;吕俊新;王虹;王蕾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