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布拉·艾拜;麦麦提敏·吾加阿卜杜拉
目的:分析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68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静脉滴注丙泊酚以及静脉滴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液,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乙组发生几率为5.8%,甲组发生几率为11.7%,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实践可知,乙组的各项数据参数低于甲组.结论: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液,效果明显,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90例需要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实验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外科需要使用介入术的患者来说,通过循证护理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董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衰老是一个多种因素参与的非常复杂的生命过程,外界因素也会影响衰老,一般是经对染色体形态进行改变后实现.生理条件改变、环境刺激、某些病理状态可能诱发这类染色体状态出现变化,相较转录因子、单纯基因突的异常调节,这种染色体状态变化导致的基因水平变化在机体中持续的状态稳定性更高,甚至可能对后代产生遗传作用.本文具体分析衰老和表观遗传学的关系.
作者:杜尚耕;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镇痛有效率为90%.护理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8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产妇进行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广泛应用.
作者:程超英;邱卫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本门诊部输液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100例)、实验组(n=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输液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则是采用输液治疗配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9.00%,而对照组的满意度则为90.00%,两组数据对比,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门诊输液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还有效促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周芳;赵燕秀;龙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很多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有关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的具体临床疗效是十分有效的,可以为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提供相应建设性治疗意见的捷径.方法:从本院中提取自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的30例溃疡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入院的治疗顺序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例.而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观察组患者在阿莫西林治疗的基础上再辅助泮托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是在消炎药阿莫西林的基础上再辅助奥美拉唑治疗,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毕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成为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70%.可见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患者要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利用泮托拉唑药物的治疗效果要比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要好得多.
作者:侯志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间接治的24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骨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率为11.7%,便秘率为6.7%,无一例患者压疮,并发症发病率达到18.3%,总体满意度达到9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30% 的并发症发病率以及78.3% 的总体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娅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激光光凝治疗(panretina/photocoagulation,P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疗的62例增生性D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甲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甲组的84.31%,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甲组的15.69%,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PRP治疗,可有效提升DR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运用不同的皮瓣修复以及感觉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全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计39例,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拇指尺背侧动脉皮瓣、示指背侧动脉皮瓣、推进皮瓣、V-Y皮瓣进行修复,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其中仅仅有两例患者发生皮瓣边缘血运障碍,在经过换药之后获得痊愈,其它皮瓣均为一期完全成活,患者的关节伸展蜷曲功能良好.结论:临床上运用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组织缺损症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修复后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裴少琨;张开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化发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也愈发被人们所重视.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方可确保基础卫生医疗得以有效保障,并以此来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良性、稳定发展.本文就通过对目前公共卫生管理当中所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情况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现展开具体探究.
作者:魏清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调研手术治疗运用到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成效.方法:选出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2例,同时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患者施以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施以非手术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施以治疗后相应的治疗成效.结果:调研指出了,试验组患者施以治疗后相应的治疗成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一类治疗,能够让跟骨相应的关节面获得功能与解剖形状极优的康复,成效突出.
作者:于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4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腹腔镜子宫剔除术;B组经腹子宫剔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胎盘附着前臂2例,后壁3例,B组前臂14例,后壁1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妊娠及术后流程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例患者没有出现盆腔粘连,轻度有9例,重度有2例,B组8例,没有出现盆腔粘连,轻度有9例,重度有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是安全,对妊娠过程出现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小,差异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孙亚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价值,对临床研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50例,一期手术对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到3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或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然后二期手术移植自体断层皮片,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断层皮片移植的成活率,同时观察创面愈后的瘢痕增生情况,对患者功能部位的关节活动以及色素沉着情况综合评价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对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42例,成活率为84%,未成活的原因主要为感染问题,而对人工真皮成活的患者进行自体断层皮片移植,移植成活率为100%.创面恢复后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等问题,同时患者的复合皮愈合状况良好.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降低瘢痕增生的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对临床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和晓培;焦增印;常朋飞;秦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川崎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2%,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23%.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其他临床症状跟对照组相比都有了不同的改善,且观察组冠动脉病的患病率更低.结论:对于小儿川崎病来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更好,降低了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应该临床推广.
作者:赵碧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的形态和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救治的创伤性鼓膜穿孔病患58例,均在内镜下观察到自然愈合的整个过程以及穿孔缘的状态的变化.结果:对58例病患进行1周的随访.伤4小时穿孔缘锐利.伤7小时穿孔缘肿胀淤血.伤1d的穿孔缘有变钝的趋势,上皮层出现回缩现象.伤2d穿孔缘肿胀现象有消退的趋势,外翻鼓膜瓣逐渐坏死.伤3d开始有表皮层出现增生情况.4~5d穿孔缘上皮增生出现增多的现象.7天后上皮层持续增生.小穿孔在10~15d时痊愈的有20例,鼓膜钙化冰花没有出现纤维层增生的有7例,大穿孔边缘肉芽组织增生有6例,22d天穿孔痊愈.上皮层错向移行病患穿孔没有愈合的有3例,感染时新生上皮层被液化有3例.讨论:依据内镜下创伤性鼓膜穿孔缘的形状特点可预测鼓膜受损时间长短,对临床评估预后进行指导.创伤性鼓膜穿孔缘内、外翻的皱褶鼓膜瓣没有对穿孔愈合产生影响.上皮错位移行引起穿孔不愈.
作者:游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88例效果.方法:共计88例阑尾炎患者,选自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以不同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实验组(44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44例)行传统阑尾切除术,分析两组并发症、手术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4).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速、并发症少等特点,适用于阑尾炎患者.
作者:徐明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在临床症状上表现多样,常见的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慢性活动性EB感染等,且具有进展快、发病急的特点.与此同时,对患者会造成血液系统、肝功能及多器官的损伤,具有预后差,患者死亡率高的弊端,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在新的研究中发现更多疾病均与EB病毒感染相关,因此,做好预防,加强防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善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头孢组(n=30)和左氧氟沙星组(n=30),两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接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和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结果:头孢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效果与左氧氟沙星组相比,差异较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氧氟沙星组优于头孢组;但二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与实施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比,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夏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流程在急性腰痛分诊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科共接诊急性腰痛患者780例,其中资料完整的660例患者双向区组随机分布在两个分诊组,简易流程组接诊340例,传统对照组接诊320例;简易流程组在分诊时根据自行设计的流程步骤进行,传统对照组根据护士的经验进行分诊.收集两组患者原始分诊和终就诊科室的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分诊的一致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9,P>0.05);简易分诊流程分诊结果的一致率为0.86,传统对照组分诊结果的一致率为为0.78;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P<0.05).结论:急性腰痛自制的分诊流程简单易学,能显著提高急性腰痛分诊的准确度.
作者:单江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应用于TP(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1566例,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RPR法、TP-ELISA法筛查TP,并分析筛查结果.结果:1566例样本中,检测RPR阳性的14例,占8.9%;ELISA阳性的21例,占1.3%.血清阳性TPPA法确认:21例ELISA阳性中确认阳性20例,符合率是95.2%;14例RPR阳性的确认12例,符合率为85.7%.ELISA法的诊断符合率远比RPR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PR法、TP-ELISA法可有效提高TP的筛查结果,但是TP-ELISA法的检测效果更佳,同时方便保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作者:米文慧;刘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