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伟
目的 分析布病临床表现与流行特点,总结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可靠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宜阳县2001-2007年确诊的235例布病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与结论布病防治工作应采取以畜间羊只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畜间开展羊只检疫和免疫工作,使病羊彻底淘汰处理,以控制疫情的传播与流行;在人间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作者:周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5岁在出生后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1~5岁儿童采用酶免疫法(EIA)检测抗-HBs,分析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结果 共观察2 366人,其中抗-HBs阳性为1 545人,阳转率为65.3%.结论 5μg的乙肝疫苗可能抗原剂量偏低.
作者:徐乐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查明暴发原因和传播途径,分析流行因素,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甲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探索该校甲肝暴发流行病学因素.结果 查出该校学生甲肝23例,平均罹患率6.18%.结论 建议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严格管理甲肝传染源,努力做到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继续做好甲肝疫苗在小年龄组的接种工作.
作者:郭凌;靳功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常德市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技术对常德市2007年2月-2008年8月在妇科门诊就诊的1 285例女性进行HPV检查,并对HPV-DNA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285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215例,阳性率为16.7%,在被测的10个HPV-DNA亚型中,8个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高危亚型HPV阳性率为82.3%,2个低危型HPV阳性率为17.7%;高危型中以HPV16型多,其次为HPV33型、HPV18型.结论 高危型HPV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病因学因素,筛查、控制HPV感染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作者:徐维;曾孟兰;杨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孕妇优生四项(TORCH)特异性抗体IgM的近期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 650例不同孕周的孕妇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孕妇TORCH-IgM抗体总阳性率为9.65%.其中TOX、RV、CMV、HSV1+2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10%、1.07%、4.29%、1.19%.结论 孕妇TORCH-IgM抗体的检测,可作为近期感染的依据,对进一步开展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丁华;刘和录;韩杰辉;陈望;许瑞娜;李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掌握某冶炼厂生产工艺中职业危害状况,为搞好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冶炼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铜烟、二氧化氮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尘、铅烟、二氧化硫、砷化氢、砷化物、镉、氧化锌、粉尘、噪声岗位接触浓度或强度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率为5.9%~62.5%),其中以铅烟、砷化氢、镉超标明显,其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高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分别为58.6倍、32.7倍、123倍.对该厂384名冶炼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诊断为轻度铅中毒的146人(38.0%).结论 该冶炼厂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应加强综合治理与健康监护.
作者:董吉良;张养元;汤利民;彭仁和;何卫红;聂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宫内外同时妊娠的病因,以提出可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2例宫内外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是发生在两个部位的双卵双胎妊娠,是一种病理妊娠疾病.结论 临床医师在收治异位妊娠患者时,既要考虑宫外妊娠,也不能忽略宫内妊娠,特别是有生育要求者,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田红菊;朱玉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福建九龙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用采样器采集九龙江水10个点,水样经增菌培养和细菌分离,用常规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学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殚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从九龙江水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15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8株(31.6%)、肠杆菌属细菌49株(32.2%)、克雷伯菌属细菌21株(13.8%)、变形杆菌属细菌19株(12.5%)、粘质沙雷菌8株(5.3%)、成团泛菌5株(3.3%)和异型枸橼酸杆菌2株(1.3%).对其中137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对环丙沙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4.1%~28.6%,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31.3%~95.2%.结论 九龙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进行江水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防治江水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韩善桥;虞积耀;姜涛;王大鹏;王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5-2007年福田区肺癌的监测结果,为福田区肺癌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采用报病管理系统,收集福田区2005-2007年肺癌的发病资料,统计和分析肺癌的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福田区2005-2007年新发肺癌共727例,其中男性505例,女性263例,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55~70岁为肺癌发病较为集中的年龄段,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女性居第二位.结论 福田区男性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应把实际防治工作提前到青少年时期,同时抓好中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吴晓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岳阳市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情况,分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方法 收集从2008年2-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662人(其中经B超查出患有脂肪肝的231人为脂肪肝组,其余为非脂肪肝组)的血样用酶法对(TG、TC),以及用速率法对(ALT、GGT、AST)进行了检测.结果 脂肪肝患者中血脂异常者居多,尤其是TG增高尤为突出.异常检出为38.9%,ALT、GGT升高也很明显,ALT异常检出率为41.6%.结论 高血脂是脂肪肝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脂肪肝患者存在有肝功能的异常.
作者:刘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足叶草脂结合干扰素及包皮环切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本院145例包皮过长并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足叶草脂点疣及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同时行包皮环切术.结果 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包皮环切术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作者:陈从良;刘习明;汪义章;李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7年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亡情况,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个案卡、住院病历与孕产妇死亡调查资料,分析剖宫产指征、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主要死亡影响因素等.结果 2007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中除未娩孕妇外,剖宫产孕产妇死亡占44.44%,疤痕子宫为主要手术指征,其次为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等,分娩及死亡地点主要集中在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经省级评审94.74%为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结论 剖宫产虽然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不恰当的开展以及缺乏相应的救治能力会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应引起管理层以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建建;吴颖岚;杨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工业园区不同企业不同工艺流程中的职业卫生现状,为积极排查职业病防治隐患,探索工业园区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有效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检松江区工业园区的职业卫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抽检企业有13户没有达到相关卫生规范标准,市级同镇级工业园区、粉尘同噪声抽检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督性比委托性检测超标率高,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松江工业园区职业卫生状况亟待改善和提高,必须联合和依托工业区主管部门,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导培训,加大对工业园区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提高工业园区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张战赛;赵艳芳;俞晓红;周文秀;汤宇斌;何晓燕;王玉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长江江苏段水VOCs、SVOCs含量,为制订饮水VOCs、SVOCs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年4-5月调查检测长江江苏段8个主要市政自来水水源地、及镇江内江、高资镇通江河、市政自来水,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调查共检测水样品48份,检测VOCs 25项,检测出VOCs 14项;检测SVOCs 38项,检测出SVOCs计10项,其余指标低于检出限,所检测的VOCs、SVOCs指标均低于目前国家评价标准.常被检出的VOCs为三氯甲烷、苯、甲苯、1,4-二氯苯和1,2-二氯苯5种物质,SVOCs为硝基苯、2,4-二氯苯酚、五氯酚、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乐果5种物质.长江江苏段主要城市水源VOCs检测项目阳性率依次为南通>镇江、江阴两市>南京上元门>张家港>泰州>常州>南京夹江,阳性率分别为14.67%、14.00%、10.67%、8.67%、6.00%、4.67%、3.33%.镇江段内江、高资通江河、市政自来水分别检测出VOCs 30项、18项、16项.结论 长江江苏段主要市区饮用水源均有不同的VOCs、SVOCs污染物被检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长江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作者:韩方岸;胡云;吉文亮;陈连生;李小华;将兆峰;杨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近视状况,为防治学生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等比抽样法对宝鸡市5 489名中小学学生进行了视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 测试调查发现近视患病率49.4%,学习负担过重、上网、看电视、不良的用眼习惯和遗传等是近视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 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应针对引发近视的原因,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积极预防和阻止近视发生.
作者:杜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志贺菌属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为痢疾的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闵行区各肠道门诊监测点腹泻病人的肛拭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32株志贺菌中,B群福氏志贺菌99株、D群宋内志贺菌33株,未分离出其他群型的志贺菌;132株志贺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利福平和萘啶酸耐药显著,均>84%,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相对比较敏感,耐药率为8.0%~0%,但B群与D群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头孢类也具有一定耐药性.结论 本地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利福平等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显著,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防治.
作者:骆玲飞;王小光;刘继倩;汪萍;陈秀华;张颖华;刘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益阳市无偿献血者HCV流行情况,确定低危献血群体,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益阳市81 927人次无偿献血者HCV流行资料,抗-HCV应用ELISA法检测.结果 抗-HCV总阳性率0.52%,2002-2007年各年阳性率呈递降趋势;男性阳性率为0.53%、女性阳性率为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96%、多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间(学生和现役军人、其他职业者)阳性率分别为0.46%、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献血者或学生和现役军人是安全输血的低危人群,应作为主要选择对象.
作者:吴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10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同时生化分析法测定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水平,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中Cys案C、Scr和Su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中Cys C阳性检出率为66.0%,明显高于Sur(20.0%;P<0.05)和Scr(14.0%;P<0.01);CysC与Sur、Scr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Cys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作者:陈玮;段贞;贺蓉;李桂生;左琴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老年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年龄分为新生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实验室适应性喂养7 d后断头处死,分别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内UCP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老年组大鼠肝组织中MDA含量高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1);老年组大鼠肝组织GSH含量显著低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1);老年组的ATP水平比幼年组和成年组水平显著降低(P<0.01);老年组UCP2表达高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1).结论 老年大鼠肝MDA含量升高、GSH含量下降,提示老年大鼠肝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较高,并引起UCP2表达增多,UCP2可能对延缓肝细胞的衰老起重要作用;UCP2的高表达可能是老年大鼠肝组织ATP下降的原因之一;肝组织UCP2表达水平主要受ROS水平的调节,但ATP水平不仅受到UCP2的调节,还受细胞的代谢状态的影响.
作者:胡祥上;宫德正;邹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和现场体格检查的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751名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进行了慢性病患病现状及患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0.5%;疾病患病顺位依次为高血压、关节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白内障等;各种慢性病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患慢性病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结论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同时慢性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降低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和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作者:王敏;潘健源;昝培霞;魏红春;周丽鸿;黄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