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上;宫德正;邹原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膳食摄入量与高血压患病关系,探讨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的膳食影响因素,为占我国人口80%的农村居民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和膳食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壶关县石河末村25岁以上常住1 256名居民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并从食物摄入量与高血压患病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壶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3.96%,高血压患病率男女均呈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之势,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9,P>0.05).进入回归模型的食物因素中腌制蔬菜和油脂类食物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8和1.06).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多对高血压患病有保护作用(OR值为0.72).结论 食物中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存,合理膳食改善食物结构及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主要措施.
作者:原建慧;杨健洲;郭崇政;柴飞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旅顺口区2004年10月1日-2008年10月31日剖宫产分娩病历3 759例,分析5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①各年度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远远高于WHO规定的15%[1]以下;②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由2004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3位,是剖宫产率上升的关键原因;③5年来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并未因剖产率的上升而下降.结论 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科学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戴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学模拟教学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校200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220名学生分成医学模拟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进行妇产科见习后,统计操作考核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模拟教学组妇科和产科操作考核的优良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模拟教学组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操作信心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医学模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妇产科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是妇产科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
作者:韦立蓓;尹伶;瞿秋红;李华;郭曼钦;卫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1].长期以来,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考试成绩主要以学生知识记忆的多少来反映,考试命题多拘泥于书本,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课程考试往往是任课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命题,所以,学生的课堂笔记就成了考试制胜的法宝.
作者:罗家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农村不同卫生监督工作模式群众的满意度,寻求农村卫生监督工作佳模式,为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监督工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确定农村不同卫生监督模式的南县、桃江县、邵阳县、湘乡市四个样本县(市),每个县(市)抽取两个乡镇,对农村乡镇居民采用偶遇法发放自行设计的农村卫生监督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总体评价以比较满意为主,占47.7%,其次为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分别占26.6%、19.4%.其总体评价评分均数为7.44.南县农村居民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总体评价评分高于其它三县,桃江县与湘乡市的评分相当,邵阳县的评分低.结论 湖南省农村卫生监督工作水平总体上有了较大提高,群众信心逐步建立.南县农村卫生监督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亦男;黄顺玲;陈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单用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预防阴道分娩时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242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124例,胎儿前肩娩出后即予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必要时15 min后加含1次;对照组(B组):118例,胎儿前肩娩出后即予缩宫素20 U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滴,同时子宫底注射缩宫素10 U.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总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在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总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用卡孕栓舌下含服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正常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应用方便、疗效可靠、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文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近视学生每年屈光度变化情况.方法 对6~15岁学生68例136只眼近视屈光度数连续跟追3年.初诊低度近视95只眼(70%),中度近视29只眼(21%),高度近视12只眼(9%).第一年复查低度近视为88只眼(65%),中度近视34只眼(25%),高度近视14只眼(10%).第二年复查低度近视为68只眼(50%),中度近视52只眼(38%),高度近视16只眼(12%).第三年复查低度近视为53只眼(39%),中度近视65只眼(48%),高度近视18只眼(13%).结果 随着年龄和学龄的增加,学生近视只有极少数屈光度不变,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增加.3年后大部分低度近视变为中或高度近视.结论 中小学生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和学龄增长,有所增加.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用眼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秋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120名2000-2005年出生的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麻疹IgG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结果 麻疹lgG抗体阳性率为86.6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90,男女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岁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随着年龄组增长而降低,5~6岁组则随年龄组增长而升高;2~6岁组复种儿童与初种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乡镇的MV复种率、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具有保护力,但免疫屏障仍然薄弱.
作者:陈永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长沙市入园儿童(4~6岁)平衡营养与营养素缺乏状况对乙肝疫苗免疫远期效果的影响,探讨提高乙肝疫苗免疫远期效果的科学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15名儿童,统计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乙肝抗体检测结果;微营养素缺乏、常见疾病等相关信息.结果 本次调查儿童基础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儿童乙肝疫苗基础免疫3年后抗-HBs阳性率平均为43.7%,其中男孩43.8%,女孩43.7%;有微营养素缺乏症儿童抗体阳性率28.9%;营养状况较好儿童抗体阳性率46.9%.结论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对象儿童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3年后抗-HBs阳性率降低;其中微营养素缺乏儿童抗-HBs阳性率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针对影响乙肝免疫远期效果的原因,作者认为财入园儿童适时进行乙肝抗体监测,采取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和减少疾病等,均可提高乙肝疫苗免疫的远期效果.
作者:彭元;左欢;谢丹;朱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肺癌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的血浆,提取游离DNA,经亚硫酸氢钠修饰并回收纯化,进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果 51例患者血浆中有32例检测到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异常甲基化,检出率为62.7%,对照血浆均为阴性.结论 血浆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可能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马欣萍;吴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和现场体格检查的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751名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进行了慢性病患病现状及患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0.5%;疾病患病顺位依次为高血压、关节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白内障等;各种慢性病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患慢性病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结论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同时慢性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降低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和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作者:王敏;潘健源;昝培霞;魏红春;周丽鸿;黄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与北京市和安徽省(包括合肥、宿州、黄山三个城市)青少年腰围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四所学校,以参加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2 490名(男1 293名,女1 197名)12~17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腰围,并计算各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腰围均数和标准差.并将通过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国期刊网发表的北京市和安徽省同种族人群的腰围参考值资料与长沙市人群比较,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结果 三个地区12~17岁男女生腰围参考值拟合曲线,都显示出随年龄逐渐增长的趋势;三个地区男生的腰围参考值拟合曲线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以长沙市男生腰围值高,安徽省低;三个地区女生的腰围参考值拟合曲线,在13岁之前,以长沙女生的腰围值高,13岁之后以北京高;安徽男女生的腰围参考曲线显著低于长沙和北京.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同种族12~17岁人群腰围参考值曲线存在地域差异.
作者:王平芳;郭晓莉;欧阳漪;龙璐;龙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E-cadherin、α-catenin和γ-caten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活检病例中已诊断为宫颈鳞癌,且资料完整的60例标本(2006-2008年),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以及正常宫颈黏膜E-cadherin、α-catenin和γ-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和α-caten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和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且二者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γ-catenin在宫颈鳞癌中异常表达在细胞浆和细胞核.结论 E-cadherin、α-catenin和γ-catenin在宫颈鳞癌的发生以及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cadherin、α-catenin可能协同抑制肿瘤的转移和侵袭,而γ-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宫颈鳞癌临床诊断和判断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作者:左建中;吴佳捷;李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吸烟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吸烟的危害性在多年以前就在多个国家的不同人种中得到了证实:美国在1964年通过实验证实了吸烟导致男性肺癌的观点;日本在1981年首次报导了被动吸烟的危害性[1].
作者:王文凤;曹卫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itochondrial aspartate arninotransferase,m-AST)在不同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23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m-AST及ALT、AST、AKP、GGT、AFU、5'-NT活性,对结果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肝病患者m-AST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急性肝炎组m-AS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代偿期,m-AST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m-AST持续升高.AST和ALT两种酶在各种肝病时有不同程度升高.AKP、GGT、5'-NT活力主要在肝癌中增高明显.结论 m-AST可作为诊断肝脏损伤、坏死及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条疾病链上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疾病所处时期,作为疾病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易斌;李丽钱;罗建清;丘世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开展医疗机构就诊者HIV抗体检测,了解就诊者的HIV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北京、广西和云南三省55家医疗机构,用连续抽样的方式对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三省份医疗机构就诊者157 687例.检出阳性902例.北京、广西、云南三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4%、0.97%和1.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科室类别可能为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男性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20~29岁、30~39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较高,公安送检、传染科等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三省份医疗机构就诊者均有阳性检出,阳性检出率与各省流行水平相符.同时提示需加强医务人员生物安全和自身防护意识,避免艾滋病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秦倩倩;王丽艳;高省;朱秋映;罗红兵;卢红艳;丁正伟;王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扩增VP1节段的核苷酸序列,对2008年珠海暴发流行的EV71进行种系进化分析.方法 选取10例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中的EV71阳性病例标本用一对特异引物进行VP1全基因核苷酸序列扩增,由生物技术公司在AB13730型自动测序仪上测序,序列结果用Claxter、DNA Star、Mega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的10株病毒与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接近,核苷酸同源性在88.2%~99.2%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7%~99.7%之间;尤其与C4基因型为相近,与C4基因型相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在97.6%~99.2%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9.3%~99.7%之间;而与A、B基因型代表株比较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只在81.8%~84.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4.6%~98.0%之间;说明本文的10株病毒皆属于EV71病毒C基因型、C4亚型.结论 珠海和新会的病毒株可能与阜阳和浙江分离的EV71病毒有相同的起源,均属于C4亚型,并且C4亚型病毒在中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因此加强各地流行的EV71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进而探索EV71病毒的可能进化途径,对于肠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和防范EV71在中国的大规模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荣;林毅雄;李红霞;魏泉德;方艳梅;郑予柯;张静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ancer embryo antigen,CEA)、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n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ic acid dehydrogenase,HBD)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52例癌性胸、腹水,70例良性胸、腹水CEA、ADA、TP、LDH、HBD含量.对测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Bayes判别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回顾性效果评价,另收集172例良、恶性胸、腹水资料对建立的判别函数进行验证.结果 除ADA测定结果在良、恶性胸、腹水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四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yes判别函数对胸腹水良恶性正确判别率分别为良性91.4%、恶性86.5%,与交互验证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验证资料对Bayes判别函数验证评价正确率分别为良性88.7%,恶性85.5%.结论 恶性组CEA、TP、LDH、HBD明显高于良性组,但ADA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建立的Bayes函数在良、恶性胸腹水的判别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彭晖;罗建清;易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攸县鼠类和鼠疫的可能流行情况,严防鼠疫的传入.方法 按照<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进行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病原学、动物和人体血清监测.结果 近4年间室内鼠类捕获率无差异,平均捕获率为7.4%.室外捕获率2005-2007年间无差异,在0.4%~0.5%,但2008年则显著升高.室内捕获率明显高于室外,鼠种构成都比较单一.室外与室内以及各年度间鼠染蚤率无差异,动物病原学、血清学和人体血清学监测未发现阳性.结论 室内鼠均为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且鼠捕获率较高,但尚未发现动物和人间鼠疫感染的迹象.鼠害防制的重点是室内.
作者:符三乃;阕定红;李建平;刘孳雄;董新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布病临床表现与流行特点,总结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可靠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宜阳县2001-2007年确诊的235例布病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与结论布病防治工作应采取以畜间羊只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畜间开展羊只检疫和免疫工作,使病羊彻底淘汰处理,以控制疫情的传播与流行;在人间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作者:周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