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有
目的 了解玉溪市城区中学生超重和肥胖等常见病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常见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初中3所,高中2所,12~19岁6 988名在校学生进行健康监测.结果 玉溪市中学生超重和肥胖处于流行前期;近视居高不下;防龋形式依然严峻.结论 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刘英;李昆;王淑媛;黄琳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甘利欣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甘利欣胶囊150 mg.3次/d,疗程为6个月,同时肌注干扰素500万u单位,1次/d×30 d;后改为隔日1次,总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采用甘利欣,剂量方法同前.治疗前后分别检测ALT、HBV-DNA、HBeAg.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ALT复常率、HBV-DNA、HBeAg阴转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甘利欣联合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毅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扩增VP1节段的核苷酸序列,对2008年珠海暴发流行的EV71进行种系进化分析.方法 选取10例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中的EV71阳性病例标本用一对特异引物进行VP1全基因核苷酸序列扩增,由生物技术公司在AB13730型自动测序仪上测序,序列结果用Claxter、DNA Star、Mega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的10株病毒与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接近,核苷酸同源性在88.2%~99.2%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7%~99.7%之间;尤其与C4基因型为相近,与C4基因型相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在97.6%~99.2%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9.3%~99.7%之间;而与A、B基因型代表株比较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只在81.8%~84.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4.6%~98.0%之间;说明本文的10株病毒皆属于EV71病毒C基因型、C4亚型.结论 珠海和新会的病毒株可能与阜阳和浙江分离的EV71病毒有相同的起源,均属于C4亚型,并且C4亚型病毒在中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因此加强各地流行的EV71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进而探索EV71病毒的可能进化途径,对于肠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和防范EV71在中国的大规模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荣;林毅雄;李红霞;魏泉德;方艳梅;郑予柯;张静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和现场体格检查的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751名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进行了慢性病患病现状及患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0.5%;疾病患病顺位依次为高血压、关节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白内障等;各种慢性病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患慢性病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结论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同时慢性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降低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和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作者:王敏;潘健源;昝培霞;魏红春;周丽鸿;黄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老年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年龄分为新生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实验室适应性喂养7 d后断头处死,分别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内UCP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老年组大鼠肝组织中MDA含量高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1);老年组大鼠肝组织GSH含量显著低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1);老年组的ATP水平比幼年组和成年组水平显著降低(P<0.01);老年组UCP2表达高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1).结论 老年大鼠肝MDA含量升高、GSH含量下降,提示老年大鼠肝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较高,并引起UCP2表达增多,UCP2可能对延缓肝细胞的衰老起重要作用;UCP2的高表达可能是老年大鼠肝组织ATP下降的原因之一;肝组织UCP2表达水平主要受ROS水平的调节,但ATP水平不仅受到UCP2的调节,还受细胞的代谢状态的影响.
作者:胡祥上;宫德正;邹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21例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者血清ChE、TGF-β1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者血清ChE、TGF-β1、HA水平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并且,随着肝脏纤维化的进展,血清HA、TGF-β1含量逐渐增高(P<0.05),血清ChE含量逐渐降低(P<0.05).血清ChE、TGF-β1水平分别与HA呈显著相关性(r=-0.642、0.417,P<0.05).结论 血清ChE、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翰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长江江苏段水VOCs、SVOCs含量,为制订饮水VOCs、SVOCs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年4-5月调查检测长江江苏段8个主要市政自来水水源地、及镇江内江、高资镇通江河、市政自来水,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调查共检测水样品48份,检测VOCs 25项,检测出VOCs 14项;检测SVOCs 38项,检测出SVOCs计10项,其余指标低于检出限,所检测的VOCs、SVOCs指标均低于目前国家评价标准.常被检出的VOCs为三氯甲烷、苯、甲苯、1,4-二氯苯和1,2-二氯苯5种物质,SVOCs为硝基苯、2,4-二氯苯酚、五氯酚、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乐果5种物质.长江江苏段主要城市水源VOCs检测项目阳性率依次为南通>镇江、江阴两市>南京上元门>张家港>泰州>常州>南京夹江,阳性率分别为14.67%、14.00%、10.67%、8.67%、6.00%、4.67%、3.33%.镇江段内江、高资通江河、市政自来水分别检测出VOCs 30项、18项、16项.结论 长江江苏段主要市区饮用水源均有不同的VOCs、SVOCs污染物被检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长江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作者:韩方岸;胡云;吉文亮;陈连生;李小华;将兆峰;杨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ancer embryo antigen,CEA)、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n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ic acid dehydrogenase,HBD)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52例癌性胸、腹水,70例良性胸、腹水CEA、ADA、TP、LDH、HBD含量.对测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Bayes判别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回顾性效果评价,另收集172例良、恶性胸、腹水资料对建立的判别函数进行验证.结果 除ADA测定结果在良、恶性胸、腹水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四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yes判别函数对胸腹水良恶性正确判别率分别为良性91.4%、恶性86.5%,与交互验证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验证资料对Bayes判别函数验证评价正确率分别为良性88.7%,恶性85.5%.结论 恶性组CEA、TP、LDH、HBD明显高于良性组,但ADA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建立的Bayes函数在良、恶性胸腹水的判别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彭晖;罗建清;易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开胸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组(n=30).各组镇痛泵配制方法如下,实验组:舒芬太尼250 μg+托烷司琼5nag/200 ml;对照组:芬太尼1.0 mg+托烷司琼5 mg/200 ml.观察记录术后4、8、12、24、36各时点镇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SS)及其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SS)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镇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SS)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开胸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张永昌;张喜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EB病毒显性感染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别.方法 将27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分成儿童组及成人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EB-VCAIgA、EB-VCAIgG、EB-VCAIgM;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儿童中EB病毒显性感染23例(阳性率18.0%);142例成人中EB病毒显性感染8例(阳性率5.6%);儿童EB病毒显性感染高于成人(χ2=16.48,P<0.05).成人EB病毒显性感染患者中VCA-IgG阳性率高于儿童(χ2=15.06,P<0.05).结论 儿童比成人更易出现EB病毒显性感染.
作者:梁剑;刘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吸烟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吸烟的危害性在多年以前就在多个国家的不同人种中得到了证实:美国在1964年通过实验证实了吸烟导致男性肺癌的观点;日本在1981年首次报导了被动吸烟的危害性[1].
作者:王文凤;曹卫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0年间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以及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对10年间剖宫产病历资料分为前后两组(1997-2001年和2002-2006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7-2001年平均剖宫产率38.5%,而2002-2006年平均剖宫产率达44.6%,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一直居于首位,社会因素上升到第二位.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40%和2.3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和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率,但新生儿窒息率并未下降.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魏宝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某高校学生295名,其中大一学生129名,其它年级学生166名,通过成立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师团,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展示、提供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干预前后,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 在该校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的295名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的调查应答率分别为:95.6%、97.6%.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态度和行为也有了明显的转变(P<0.01),同时干预前大一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有明显效果,并且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从新生人校时抓起,因此,应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他们树立健康、安全的性观念和行为,从而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作者:朱朝霞;熊旭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低剂量兴奋效应是指任何作用因子当以低剂量作用于生物体时,会产生兴奋效应,而在较高剂量时产生抑制效应.它的剂量-反应曲线类型根据其反应结果可表现为J型或倒置的J型,又称U型或B型.环境中大量的理化作用因子存在低剂量兴奋效应,在诸多医学领域都有研究,并且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肿瘤治疗方面.近年来低剂量兴奋效应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并且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但还需深入研究其医学应用.
作者:让欧艳;让蔚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常德市中学生常见病现况,为学校制定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所学校全体学生进行健康体检.结果 三学校总患病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0.46,P<0.01).其中甲学校中学生肥胖非常显著地高于乙、丙学校(χ2=99.14、79.25,P均<0.01),龋齿亦是甲学校非常显著地高于乙、丙学校(χ2=23.29、24.85,P均<0.01).沙眼则是乙、丙学校非常显著地高于甲学校(χ2=41.51、54.05,P均<0.01).视力低下三校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26.14,P<0.01).营养不良三校间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4981,P>0.05).年级间总患病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27.20,P<0.01).其中三年级中学生肥胖非常显著地高于一、二年级(χ2=10.82,P<0.01;χ2=4.98,P<0.05);龋齿一年级与二、三年级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71、1.04,P>0.01);而沙眼、营养不良三年级间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49、2.38,P均>0.05);视力低下三年级与一、二年级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55.25、9.55,P均<0.01).肥胖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13.54,P<0.01);视力低下则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17.27,P<0.01).结论 常德市中学生常见病患病率较高,其中视力低下、肥胖和龋齿是常见病的防治重点,学校和卫生相关部门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郑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妇科病人细菌性阴道病(BV)状况,为临床妇科医生治疗这类病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门诊妇科不同pH值白带的BV试验结果资料,同时,对每个送检标本用pH3.8~5.4精密试纸进行白带pH值直接测试.而后,将所检查资料分成pH≤4.5和pH>4.5两个pH值范围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对临床有价值资料.结果 共收集门诊妇科BV试验病人资料2 000人次,其中BV试验阳性的616人次,占总人次的30.8%.pH≤4.5的白带BV阳性率低于pH>4.5的(χ2=120.96,P<0.01).BV阳性同时合并真菌、滴虫感染病人344人次,占BV阳性病人的55.80%.不同pH值白带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真菌、滴虫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75,P>0.05).结论 让白带的pH值保持在pH≤4.5这样的正常范围里,可以明显的降低BV的发病率.不同pH值白带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真菌、滴虫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种不同pH范围的白带存在同样的混合感染风险.
作者:蒋晶星;林应标;陈尚志;郭满容;曾光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丽江野生香薷籽油急性毒性,探讨其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大耐受量法对受试物进行大鼠、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采用高脂饲料致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受试物,观察对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影响.结果 野生香薷籽油以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连续灌胃7 d时高剂量组对TC有效(P<0.05),14 d时高、中剂量皆有效(P<0.01),而且三剂量间有量效关系.但对降低TG不明显.结论 香薷籽油对脂质代谢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其降血脂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殷建忠;赵云丽;周建于;王琦;尚建华;池开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人A型流感病毒NP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方法 从流感患者咽分泌物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得到NP基因开放阅读框cDNA后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构建含目的 基因的pET28b(+)-NP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正确后转化E.coli BL21(DE3),0.1mmol/L 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pET28b(+)-NP重组质粒;②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了一分子量约55 kDa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正确.结论 重组质粒pET 28b(+)-NP构建成功并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了人A型流感病毒NP蛋白,为后续该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袁子杰;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AID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干燥综合症(SS)组和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当GPI以0.28μg/ml为临界值时,RA组、SLE组、SS组、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8.7%、17.6%、23.1%、2.4%,RA组的GPI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AID组及健康对照组,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SLE组及SS组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GPI对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8.7%、87.1%.结论 血清GPI在各AID组中,以RA组升高明显,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RA诊断的新指标.血清GPI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作者:陈锋;江训良;谢小兵;李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城乡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差异,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山西省2 64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乡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消极感受、生活充实度、快乐的感觉、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状况、人际关系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与一年前的健康状况比较,城市老年人提高的程度高于农村老年人;卫生保健服务的方便程度城市老年人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对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均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均分为81分,农村老年人为76分.结论 大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缩小城乡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差距.
作者:王娟;陈显久;龙云婧;胥航;赵静;李文军;焦韦蓉;张文娟;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