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建;吴颖岚;杨桂莲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是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保护因素则可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有关青少年犯罪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从减少危险因素和强化保护因素的角度出发,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生态学预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放如;郝伟;魏宏萍;李飞;罗文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丹参和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的灭菌溶液,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的功能.
作者:张江丽;张红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圆形分布在自杀死亡分析中的应用,揭示湖北农村妇女自杀死亡的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湖北农村自杀死亡妇女的自杀时间,利用圆形分布方法分析农村妇女自杀的高峰时间和季节.结果 农村妇女自杀的高峰日为7月16日,高峰期为4月4日-10月27日.结论 农村自杀死亡妇女的自杀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季节性.夏季和秋季为高发季节.圆形分布方法可作为分析自杀死亡时间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者:周罗晶;刘筱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长沙市入园儿童(4~6岁)平衡营养与营养素缺乏状况对乙肝疫苗免疫远期效果的影响,探讨提高乙肝疫苗免疫远期效果的科学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15名儿童,统计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乙肝抗体检测结果;微营养素缺乏、常见疾病等相关信息.结果 本次调查儿童基础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儿童乙肝疫苗基础免疫3年后抗-HBs阳性率平均为43.7%,其中男孩43.8%,女孩43.7%;有微营养素缺乏症儿童抗体阳性率28.9%;营养状况较好儿童抗体阳性率46.9%.结论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对象儿童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3年后抗-HBs阳性率降低;其中微营养素缺乏儿童抗-HBs阳性率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针对影响乙肝免疫远期效果的原因,作者认为财入园儿童适时进行乙肝抗体监测,采取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和减少疾病等,均可提高乙肝疫苗免疫的远期效果.
作者:彭元;左欢;谢丹;朱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福田区2005-2007年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7年疫情资料和专题调查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07年福田区共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3 341例,年发病率的范围为78.17/10万~112.48/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高峰时间为每年的秋冬季节.1~3岁组发病例数占所有发病的70%以上.实验室诊断病例1 890例.占所有报告病例的56.57%,其中轮状病毒感染1 869例,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98.89%.3年共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5宗,主要为诺如病毒感染(3宗)所致.结论 福田区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制.
作者:李学云;石向辉;黄慈林;刘莹;方良;牛姬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低剂量兴奋效应是指任何作用因子当以低剂量作用于生物体时,会产生兴奋效应,而在较高剂量时产生抑制效应.它的剂量-反应曲线类型根据其反应结果可表现为J型或倒置的J型,又称U型或B型.环境中大量的理化作用因子存在低剂量兴奋效应,在诸多医学领域都有研究,并且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肿瘤治疗方面.近年来低剂量兴奋效应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并且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但还需深入研究其医学应用.
作者:让欧艳;让蔚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布病临床表现与流行特点,总结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可靠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宜阳县2001-2007年确诊的235例布病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与结论布病防治工作应采取以畜间羊只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畜间开展羊只检疫和免疫工作,使病羊彻底淘汰处理,以控制疫情的传播与流行;在人间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作者:周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水平与甲氨蝶呤单剂量重复注射疗效的关系.方法 全部病例用单剂量治疗后,观察胚胎溶解吸收情况,在治疗后的第1、4、7 d检测血清β-HCG水平,并根据需要第2次和第3次重复剂量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的β-HCG水平和β-HCG相对变化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对不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重复治疗的成功率是84.6%(33/39),治疗成功的患者初始β-HCG水平的均值显著低于失败者(3 915.3±3 281.3比8 379.7±2 604.4 IU/ml,P<0.05).当β-HCG水平低于6 000 IU/ml时,治疗成功率是96%,高于6 000 IU/ml时,治疗成功率是58%,OR=18.57,95%可信区间为1.86~185.89.结论 在MTX单剂量治疗后,初始β-HCG水平是唯一预测重复剂量MTX治疗成功的指标.当初始β-HCG水平在6 000 IU/ml以下时,重复注射MTX治疗异位妊娠基本是有效的.
作者:潘志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07年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B型流感病毒进行核酸的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5.0、BioEdit(Version5.0)、Mega生物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推导出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2007年分离到B型流感病毒91株,其中68株Yamagata系和23株Victoria系;6株Yamagata系和4株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分别与WHO推荐的疫苗株B/Shanghai/361/2002(Yamagata系)和B/Malaysia/2506/2004(Victoria系)的HA1序列比对,结果为:Yamagata系B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平均替换数为23.3个,平均点突变率为2.30%,氨基酸替换数在7~9个,同源性为95.2%~96.3%,所有毒株均在6个相同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相同的替换;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平均替换数为8.5个,平均点突变率为0.84%,氨基酸替换数在3~4个,同源性为98.95%~99.48%,所有毒株均在3个相同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相同的替换.结论 2007年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有所改变,疫苗仍有预防效果,但是B型流感流行趋势发生了改变,Yamagata系比Victoria系更活跃,B/Malaysia/2506/2004(Victoria系)疫苗推荐株对江西省B型流感保护效果不佳.
作者:龚甜;熊英;邹明霞;方晓艳;施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国成人低血压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200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资料,以收缩压≤98 mmHg且舒张压≤60 mmHg做为低血压的定义,计算低血压患病率并采用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群低血压患病率的差异及不同因素与低血压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我国成人低血压患病率为1.9%,男、女性人群低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和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更易罹患低血压,年龄、BMI和健康自评与低血压患病呈负相关.结论 我国成人低血压患病率较之前的调查有所下降,女性、低年龄组、体重较轻者以及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较差者是低血压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汪媛;姜勇;张梅;张普洪;李镒冲;吴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100例食物过敏患者体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分析食物过敏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分布,了解食物过敏患者相关原因. 方法 收集100例在临床表现一定病史的食物过敏症状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100例食物过敏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 结果 结果显示100例食物过敏患者中有85例有1~6种不等的食物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85.0%,其中存在1~3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高,占75.0%;在14种食物中,IgG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蟹(55.0%)>虾(50.0%)>鸡蛋(30.0%)>鳕鱼(12.0%)>西红柿(10.0%)>蘑菇、牛奶(5.0%)>玉米、大米、大豆(4.0%)>牛肉、小麦(2.0%)>鸡肉(1.0%)>猪肉(0).其中蟹和虾的特异性IgG阳性比率高(P<0.05),而猪肉的特异性IgG阳性比率低,余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鸡蛋和虾两种食物阳性率存在性别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对牛奶、蟹和虾不耐受性整体比较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食物过敏患者体内存在某一种或一种以上食物不耐受IgG抗体,且某些食物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有很高的不耐受率和不耐受程度,可能是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许雍皞;王俊普;唐发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足叶草脂结合干扰素及包皮环切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本院145例包皮过长并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足叶草脂点疣及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同时行包皮环切术.结果 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包皮环切术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作者:陈从良;刘习明;汪义章;李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开胸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组(n=30).各组镇痛泵配制方法如下,实验组:舒芬太尼250 μg+托烷司琼5nag/200 ml;对照组:芬太尼1.0 mg+托烷司琼5 mg/200 ml.观察记录术后4、8、12、24、36各时点镇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SS)及其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SS)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镇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SS)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开胸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张永昌;张喜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眼球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40例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视网膜病变组各20例)与30例正常人的OA、CRA和CRV、CRA/CRV流速比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无视网膜病变组和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人组相比,OA的内径变小,收缩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降低(P<0.05),阻力指数增高(P<0.05);视网膜病变组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正常人组相比,CRA流速降低(P<0.05);CRV流速在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增高(P<0.05),而在视网膜病变组呈降低趋势.CRA/CRV流速比值变小.结论 高频彩超可动态检测眼球后血流状态,对临床上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谢群;苏涛;段朝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进一步了解具天然抗性东方田鼠血清识别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组分特性,为保护性抗原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SDS-PAGE分离Sj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经PAS染色及考马斯亮兰染色,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东方田鼠血清识别Sj不同发育期虫体的蛋白组分,根据标准分子量迁移率测算各蛋白组分分子量,比较被识别蛋白组分的特性.结果 东方田鼠血清对日本血吸虫4个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识别的组分数量和分子量范围不尽相同,其中对子胞蚴蛋白(SSP)识别的仅有110 kDa组分,对肺期童虫蛋白(SLWP)识别的有110kDa和45~50 kDa组分,对肝期童虫蛋白(SHWP)识别的有150、110、22和14 kDa组分,与成虫蛋白(SAWP)识别的有110、80/82、90/92、45、22和14 kDa组分.在反应强度上,以识别SLWP和SHWP中的组分为明显.这些组分与相应蛋白电泳区带与PAS染色结果比较,4个不同发育期虫体中的110 kDa组分及SAWP中45、22和14 kDa组分为糖蛋白.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中存在天然抗Sj多种蛋白组分的抗体,识别的主要组分存在于肺期和肝期的童虫蛋白中,并具糖蛋白特性.
作者:邹艳;黄志辉;张祖萍;曾庆仁;杨胜辉;刘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流行规律,探讨控制策略.方法 对2008年发生在攸县的25例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攸县麻疹发病率为3.27/10万,高于2007年的发病水平(0.92/10万),3-6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对麻疹病例免疫接种史分析表明,接种者占4.00%,未接种者占52.00%,接种不详占44.00%;未满8月龄1例,占4%.结论 加强儿童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同时考虑2~5岁年龄组人群开展普种麻风疫苗工作.
作者:阙定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用PCR快速敏感地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的方法.方法 根据genebank报道的编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来扩增靶基因片段,长度为327 bp,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A、E菌株和14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A、E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E菌株做系列10倍稀释,进行PCR检测,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测序鉴定.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菌株出现PCR扩增反应,14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A、E菌株没有出现PCR扩增反应,通过测序分析证实了PCR产物的特异性;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E基因的检测下限为120 cfu/ml.结论 建立了一个快速、特异、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临床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
作者:郑华妮;何娅;杨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人A型流感病毒NP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方法 从流感患者咽分泌物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得到NP基因开放阅读框cDNA后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构建含目的 基因的pET28b(+)-NP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正确后转化E.coli BL21(DE3),0.1mmol/L 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pET28b(+)-NP重组质粒;②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了一分子量约55 kDa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正确.结论 重组质粒pET 28b(+)-NP构建成功并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了人A型流感病毒NP蛋白,为后续该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袁子杰;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志贺菌属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为痢疾的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闵行区各肠道门诊监测点腹泻病人的肛拭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32株志贺菌中,B群福氏志贺菌99株、D群宋内志贺菌33株,未分离出其他群型的志贺菌;132株志贺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利福平和萘啶酸耐药显著,均>84%,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相对比较敏感,耐药率为8.0%~0%,但B群与D群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头孢类也具有一定耐药性.结论 本地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利福平等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显著,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防治.
作者:骆玲飞;王小光;刘继倩;汪萍;陈秀华;张颖华;刘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近视状况,为防治学生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等比抽样法对宝鸡市5 489名中小学学生进行了视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 测试调查发现近视患病率49.4%,学习负担过重、上网、看电视、不良的用眼习惯和遗传等是近视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 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应针对引发近视的原因,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积极预防和阻止近视发生.
作者:杜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