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廖经忠;刘文恩;易斌;邹明祥;许友强

关键词:(1-3)-β-D-葡聚糖, 真菌感染, 实验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清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培养法28例阳性,阳性率为46.7%;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38例,阳性率63.3%,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24.7620,P<0.05).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68.84±21.28)pg/ml,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31.94±10.65)pg/ml,20例健康对照组两法均为阴性,统计学处理表明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6040、2.0978,P<0.05),而且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亦明显高于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t=2.347,P<0.05).结论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0所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药品配备及培训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实施四年以来,医疗保健机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药品配备及人员复苏技术掌握情况.方法 在20个项目省中,每省随机抽取4所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调查,共调查80所医院;对医院的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和药品配备情况进行调查;每所医院随机抽取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各一名进行操作考核,共调查240名医务人员.结果 80所医疗保健机构产房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面罩、辐射保温台以及新生儿咽喉镜的配备率均在95%以上,而手术室有13.7%未配备新生儿复苏气囊、16.3%未配备辐射保温台.胎粪吸引管的配备率普遍较低,产房为47.5%,手术室仅为28.8%.医务人员操作考核总合格率为72.7%,其中助产士的合格率高.医务人员在羊水污染时进行气管插管、初步复苏、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环节的得分率较低.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的 实施促进了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的实施.采取措施普及胎粪吸引管的使用,提高产房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的配备率.重视复苏理念的建立、增加操作训练是今后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关键.

    作者:徐韬;王惠珊;宫丽敏;马艺;康如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学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因此探讨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本文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意义、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赵申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06例小儿惊厥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基础护理.结果 106例小儿惊厥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惊厥是常见急症之一,婴幼儿多见,系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常引起窒息、外伤.因此及时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供给足够营养,加强高热、皮肤护理和安全防护,密切观察病情对痊愈出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柳星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2例小儿突发性耳聋病因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2例(17耳)12岁以下的小儿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结果 58.3%的患者发病前有明显的病毒感染史;冬春季发病占66.7%;治疗总有效率36.3%,无效率63.7%.结论 小儿突发性耳聋程度重,预后差,双耳发病率高,就诊和治疗时间较晚,病毒感染可能是小儿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因.

    作者:敬云龙;赵斯君;李赟;罗欣友;贺定华;黄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湖南攸县鼠疫监测结果报告

    目的 了解攸县鼠类和鼠疫的可能流行情况,严防鼠疫的传入.方法 按照<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进行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病原学、动物和人体血清监测.结果 近4年间室内鼠类捕获率无差异,平均捕获率为7.4%.室外捕获率2005-2007年间无差异,在0.4%~0.5%,但2008年则显著升高.室内捕获率明显高于室外,鼠种构成都比较单一.室外与室内以及各年度间鼠染蚤率无差异,动物病原学、血清学和人体血清学监测未发现阳性.结论 室内鼠均为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且鼠捕获率较高,但尚未发现动物和人间鼠疫感染的迹象.鼠害防制的重点是室内.

    作者:符三乃;阕定红;李建平;刘孳雄;董新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玉溪市中学生超重和肥胖等常见病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玉溪市城区中学生超重和肥胖等常见病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常见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初中3所,高中2所,12~19岁6 988名在校学生进行健康监测.结果 玉溪市中学生超重和肥胖处于流行前期;近视居高不下;防龋形式依然严峻.结论 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刘英;李昆;王淑媛;黄琳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宜阳县235例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与流行特点调查

    目的 分析布病临床表现与流行特点,总结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可靠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宜阳县2001-2007年确诊的235例布病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与结论布病防治工作应采取以畜间羊只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畜间开展羊只检疫和免疫工作,使病羊彻底淘汰处理,以控制疫情的传播与流行;在人间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作者:周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成都市2004-2008年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

    目的 了解成都市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依照<全国AIDS哨点监测方案>,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采取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成都市性病门诊监测哨点2004-2008年共发现HIV抗体阳性者27例,HIV阳性率为1.69%(27/1600);性病中梅毒的感染率逐年增加;58.57%的人承认在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伙伴,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5.32%.结论 成都市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感染率较高,存在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潜在因素,应及时加强性病门诊监测,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何勤英;韩德琳;吴学庆;梁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5年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旅顺口区2004年10月1日-2008年10月31日剖宫产分娩病历3 759例,分析5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①各年度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远远高于WHO规定的15%[1]以下;②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由2004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3位,是剖宫产率上升的关键原因;③5年来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并未因剖产率的上升而下降.结论 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科学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戴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四川震灾区湿疹病人皮肤菌群分析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毁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帐篷成为许多人的临时住所.调查发现,地震期间,许多居住在帐篷的人患了湿疹性皮肤瘙痒症.为了解细菌等因素在其致病中的作用,我们对皮肤病患者患处的菌群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刘强;邓加权;易显斌;汪蜀;余家惠;杨小蓉;罗隆泽;张守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临床诊断和病因研究

    目的 在临床上研究分析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从而提高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2-2008年的94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具有以下特点:有低热病史,淋巴结肿大,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误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复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病因多种,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只能提供诊断的线索,病理检查或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才是确诊病因的惟一依据.结论 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淋巴结肿大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陈荣恒;曾志超;林中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深圳市福田区2005-2007年肺癌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07年福田区肺癌的监测结果,为福田区肺癌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采用报病管理系统,收集福田区2005-2007年肺癌的发病资料,统计和分析肺癌的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福田区2005-2007年新发肺癌共727例,其中男性505例,女性263例,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55~70岁为肺癌发病较为集中的年龄段,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女性居第二位.结论 福田区男性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应把实际防治工作提前到青少年时期,同时抓好中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吴晓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湖北农村妇女自杀死亡时间的分析

    目的 探讨圆形分布在自杀死亡分析中的应用,揭示湖北农村妇女自杀死亡的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湖北农村自杀死亡妇女的自杀时间,利用圆形分布方法分析农村妇女自杀的高峰时间和季节.结果 农村妇女自杀的高峰日为7月16日,高峰期为4月4日-10月27日.结论 农村自杀死亡妇女的自杀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季节性.夏季和秋季为高发季节.圆形分布方法可作为分析自杀死亡时间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者:周罗晶;刘筱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黑河市440名城市居民健康素养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公众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方法 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黑河市爱辉区温馨社区和网通社区的440名居民.结果 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方面,对健康及心理健康的正确的理解和关注知晓率为90%,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6%、成年人血压、脉搏、体温正常值为89%;90%的人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在健康技能方面90%以上的人了解和掌握了在紧急医疗救助、火灾、触电、煤气中毒时应采取的简单救助措施.结论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人们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必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愿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应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抓好侧重点,以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李冰;李健;吴学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月见草油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实验观察

    目的 了解月见草油一次大量食用是否安全;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 按照GB15193-2003的程序和方法,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小鼠急性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原核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的致突变作用.结果 月见草油的急性经口LD50>20.0 g/kg.bw;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月见草油属无毒级,未见对原核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作者:胡怡秀;刘秀英;马征;尹进;倪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目的 为了解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及其强度,分析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法 通过模式预测和对部分基站进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监测和理论计算,在安全防护距离外的各环境敏感点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均小于8~tW/cm2评价标准值.结论 移动基站建设只要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并且做好相关优化措施,其电磁辐射对环境和公众都是安全.

    作者:张挺;李祈;马云杰;刘蔼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湖南省常德市中学生常见病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常德市中学生常见病现况,为学校制定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所学校全体学生进行健康体检.结果 三学校总患病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0.46,P<0.01).其中甲学校中学生肥胖非常显著地高于乙、丙学校(χ2=99.14、79.25,P均<0.01),龋齿亦是甲学校非常显著地高于乙、丙学校(χ2=23.29、24.85,P均<0.01).沙眼则是乙、丙学校非常显著地高于甲学校(χ2=41.51、54.05,P均<0.01).视力低下三校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26.14,P<0.01).营养不良三校间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4981,P>0.05).年级间总患病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27.20,P<0.01).其中三年级中学生肥胖非常显著地高于一、二年级(χ2=10.82,P<0.01;χ2=4.98,P<0.05);龋齿一年级与二、三年级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71、1.04,P>0.01);而沙眼、营养不良三年级间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49、2.38,P均>0.05);视力低下三年级与一、二年级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55.25、9.55,P均<0.01).肥胖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13.54,P<0.01);视力低下则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17.27,P<0.01).结论 常德市中学生常见病患病率较高,其中视力低下、肥胖和龋齿是常见病的防治重点,学校和卫生相关部门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郑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百灵胶囊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百灵胶囊联合丙基硫氧嘧啶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丙基硫氧嘧啶(PTU),初始100 mg/次,3次/d,恢复正常后,逐渐减至小维持量50~100 mg/d,维持1.5~2年;治疗组加服百灵胶囊2 g/次,3次/d,连续服用6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3、TT4、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SH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甲亢高代谢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体重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组心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百灵胶囊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病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张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目的 了解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120名2000-2005年出生的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麻疹IgG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结果 麻疹lgG抗体阳性率为86.6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90,男女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岁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随着年龄组增长而降低,5~6岁组则随年龄组增长而升高;2~6岁组复种儿童与初种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乡镇的MV复种率、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具有保护力,但免疫屏障仍然薄弱.

    作者:陈永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娄底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状及对策

    目的 了解娄底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情况,以便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娄底市及所辖市(县、区)部分宾馆(酒店)和大型商场(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相关卫生学指标的检验检测.结果 宾馆(酒店)、大型商场(超市)集中空调抽检合格率分别为35.56%、30.00%.120个检测点,风管道内表面积尘量测得值范围为1.2~54.2 g/m2,合格率为14.17%(17/120);积尘中细菌总数测得值范围为40~2 600 cfu/cm2,总合格率为17.50%(21/120);积尘中真菌总数测得值范围为36~1 460 cfu/cm2,总合格率为22.25%;20家单位60个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口空气样品细菌总数测得值范围为50~1 400 cfu/m3,合格率为83.33%(50/60);真菌总数测得值范围为42~2 100 cfu/m3,合格率为90.00%(54/60);β-溶血性链球菌测得值范为<7~50 cfu/m3,合格率为98.33%(59/60).宾馆(酒店)和大型商场(超市)空调系统冷却塔水中均未检出军团菌.结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严重,应加强卫生监督,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及时清洗.

    作者:杨纲;李志中;王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