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CT联合阴道镜在检测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崔鸿妹

关键词:TCT,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镜,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TCT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56例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 ,所有患者行 TCT与阴道镜联合检测 ,并行活检病理学检查 ,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56例检测标本中 ,行 TCT检测显示结果为阳性的有23例 ,阳性率为 6.5% ,阴道镜检测显示结果为阳性的有24例 ,阳性率为6.7% ,TCT与阴道镜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24例阳性患者行手术病理活检 ,结果显示 ,手术病理活检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共23例 ,TCT与阴道镜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TCT与阴道镜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5.8%.结论:在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测中采用 TCT联合阴道镜进行检测 ,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和可靠性 ,是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老年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60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鼻饲方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胃管插入长度、鼻饲体位改变护理 ,口腔护理 ,鼻饲时减速减量护理 ,呼吸道管理 ,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老年鼻饲患者采取积极、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阿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随机分为2组 ,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 ,对照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进行手术 ,观察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P<0.05 ).结论:给予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 ,同时采用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视轴区的浑浊发生率 ,对矫正患儿的视力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孟玲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采血针配留置针静脉采血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血针配留置针静脉采血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40例和对照组120例 ,实验组将采血针的针头先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 ,另一端再插入真空采血管内采取血液标本 ;对照组采用常用的将真空采血管打开 ,取下留置针的肝素帽直接滴血留取血液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的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 ,家属与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家属与护士满意度分别为98.57% 、100% 、95.71% 、98.57% ,高于对照组的85.71% 、91.67% 、71.43% 、78.57% ,均 P< 0.01.结论:静脉采血针配留置针采血明显提高了采血成功率与标本合格率 ,缩短了采血时间 ,减少了血液污染 ,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了家属与护士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宪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总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10~2015年39例结肠造口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中有20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造口旁疝3例 ,造口狭窄2例 ,造口回缩1例 ,造口出血2例 ,造口脱垂2例 ,造口周围皮肤炎10例 ,分别行相应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与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及宣教有很大的关系 ,预防为主 ,一旦并发症发生 ,及时正确处理 ,可获理想效果.

    作者:李宏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术室应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对术间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中应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对手术室内的空气污染状况并探讨其原因及可能的防护措施.方法:实验在洁净手术室进行 ,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苯、氨的浓度为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中应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在不同时段即手术前(T0)、手术开始1h(T1)及手术后(T2)手术室空气中上述五个观察指标的浓度.结果:在洁净手术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中应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在术前(T0)、手术开始1h(T1)及手术后(T2)手术室空气中有害气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应用高频电刀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应用超声刀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有害气体浓度更高(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洁净手术室空气中存在着空气污染 ,应用高频电刀较应用超声刀空气污染重.

    作者:闫霞;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X线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并比较X线诊断检查与CT诊断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08月~2015年08月间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 ,对其诊断检查过程进行回顾 ,将其中采取X线诊断性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采取CT诊断性检查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两组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假阴性率.结果:研究组(100.0% )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 )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0% )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 ,其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整体上看 ,与CT诊断检查的准确率要高于X线诊断检查 ,对于高度疑似强直性脊柱患者 ,可利用于X线进行初步检查 ,运用CT诊断检查进行深入探查 ,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可靠程度.

    作者:赵茂康;严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析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防治措施

    目的:探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IUA)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124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实验组 ,各62例 ,参照组给予常规的防治措施 ,实验组给予临床综合防治措施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3% (3/62)明显低于参照组14.52% (9/62) ,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P< 0.05);实验组的月经复潮的天数(26.84 ± 0.45)d明显短于参照组(37.98 ± 0.62)d(P<0.05);实验组术后出血天数(2.93 ± 0.34)d明显短于参照组(7.24 ± 0.24)d(P<0.05).结论:从术前、术中等各个阶段综合防治宫腔粘连 ,效果确切 ,可明显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福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栓塞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病例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特点的研究以及各个特性之间的关联 ,探讨肺栓塞的临床体现 ,为肺栓塞的治疗寻找对策.方法:对20例肺栓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了解到 ,肺栓塞的患者年龄多为40岁到60岁这个范围内 ,导致肺栓塞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分别是心血管疾病以及静脉血管疾病.结论: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 ,一旦有呼吸系统方面的情况出现时就要注意肺栓塞形成的可能 ,要根据当时的状况来做相应的检查与治疗.

    作者:吴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护理干预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行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100例 ,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时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行社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高热惊厥患儿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社区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高热惊厥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30例患儿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家长对护理满意情况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后对高热惊厥知识知晓评分以及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儿半年后高热惊厥复发率为13.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 ,组间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应用社区护理干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 ,可提高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有效避免高热惊厥患儿的复发 ,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赵永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中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 ,根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成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麻风体制改革后麻风病区管理的探讨

    目的:为了改善和提高病区麻风患者的康复程度及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措施:主要以加强病区医患关系、环境建设、老年慢性病的管理为主.结果:有效地改善病区生活环境、生活质量 ,患者对病区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对病区的管理实行人性化 ,全身心投入 ,就会得到病人的拥护和爱戴 ,病区就会生机勃勃 ,麻风防治事业就会蓬勃发展.

    作者:付纳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应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疗法治疗 ,而研究组选择凉血通瘀方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3%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7% ,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存在明显差异(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 ,其具备着较好临床效果 ,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以及临床效果得到提升 ,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某部队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对部队官兵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 ,讨论降低血液报废的对策 ,从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本血站部队官兵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血液报废原因有血袋破损、血液脂血乳糜血 、析出、溶血、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艾滋病病毒抗体(HIV)等.结论:为降低血液报废率 ,血站应加强质量管理 ,规范采供血行为 ,同时加强部队官兵对献血前注意事项的认识 ,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作者:秦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留下功能障碍 ,护士运用康复护理措施后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护理和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对照组则单纯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肌力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动作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的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加快康复进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夏云秀;张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痛技术在分娩过程中的运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无痛技术运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采用给予无痛技术处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法 ,比较分析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8% ,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程和并发症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无痛技术运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促进产妇生产过程 ,减轻产妇疼痛感 ,缩短分娩时间 ,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云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季节变化对尿蛋白的影响

    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遍应用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许多方便.但由于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 ,特别是尿白重要项目的测定结果与临床不符而与医护人员及患者引起矛盾.根据我几十年的临床检验工作总结和相关资料报道 ,分析出季节对尿蛋白的影响 ,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孙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儿麻疹的诊治与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麻疹的诊治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014年在我地区发现的患有麻疹的患儿一共485例 ,对485例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16例 ,24例抽搐患儿中脑炎脑脊液检查发生蛋白以及淋巴细胞增高16例 ,6例患儿正常.另外 ,CK -MB升高235例 ,LDH 升高76例 ,AST 升高68例 ,ALT 升高91例 ,胸片检查132例 ,当中肺炎改变89例 ,其他没有发现明显异常.除此之外 ,心电图检查72例 ,当中窦性心动过速26例 ,T 波发生改变7例 ,S T 段轻度改变5例 ,其他没有发现明显异常.经过7 -14天的临床治疗 ,485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麻疹出现以后 ,患儿好到传染病医院或者疾病防控中心给予治疗 ,在家隔离治疗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减少儿童和其他人相接触.另外 ,患儿父母要对室内环境给予彻底消毒 ,同时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除室外 ,与此同时接种麻疹疫苗是为有效的预防麻疹措施 ,使儿童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蒋胜兰;颜艺娜;蒋心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预防措施及效果.结果: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 ,男女比例约为1.4:1 ;3岁发病率高 ,4岁以后逐渐降低 ;夏季为高发季节 ;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职业等密切相关 ,做好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作者:王衡;郭宇红;王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于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小儿重型手足口病患儿 ,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划分对照组以及研究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足口病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 ,比较两种治疗途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6% )明显比对照组(75.6% )高( P< 0.05 );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 ,组间综合比较 ,研究组疗效优.结论:针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 ,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提高治疗有效率 ,缩短临床病症指标改善所需时间 ,有助于患儿尽快康复 ,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朱朝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