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红;张攀;吴锦如;周方求;张首帆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 23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 结果 电视、网络、报纸杂志、黑板报、宣传栏等为农村中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期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医生讲课和学校卫生课成为主要途径之一;90%以上的中学生对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农村中学生关心营养与健康(70%)、生长发育的生理(60%)和心理卫生(60%)等健康知识;高中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初中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作者:王政;罗家有;杨瑞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用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法和传统方法对引起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进行检测,为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及患者的治疗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和依据.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广东卫生防疫1990年增刊<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常规>[1]和自行设计研究的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等检测方法进行. 结果 在某大学实验餐厅采集了3名厨房熟食间工作人员的肛拭子及手拭子均未检出可疑致病菌,在实验餐厅厨工10份和餐厅工作人员32份及食物中毒患者28份肛拭子中,检出鸭沙门菌29份(其中学生9份,实验餐厅厨工3份,实验餐厅工作人员17份),检出率为41.43%,23份可疑食品和7份剩余食品及10份生产加工场所环境涂抹拭子中,在1份剩余食品(烧鸭)检出鸭沙门菌. 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法能快速准确的为传统方法提供检测方向信息,为现场疫情处理措施提供初步依据.
作者:林一曼;兰全学;刘涛;石晓路;李远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对策. 方法 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28家医疗保健机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株洲地区2004-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5.78/万,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心病、唇腭裂、指(趾)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外耳畸形.孕母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产前B超监测对及早发现胎儿畸型,降低病残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早期异常情况、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加强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工作,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宋兵文;陈勇兰;吴玲;陈科;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光固化树脂与玻璃离子封闭剂对第一恒磨牙的防龋效果. 方法 选择7-9岁儿童160名,口腔内第一恒磨牙无龋.每名儿童一侧的恒磨牙用常规光固化窝沟封闭,另一侧用玻璃离子封闭剂封闭窝沟,随访1年,观察两种材料在牙面上的保留情况和患龋率. 结果 封闭后部分和完全脱落率均随封闭时间延长而增加,封闭1年和6月完全脱落率和完整保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固化树脂窝沟封闭的完整保存率较玻璃离子略高,但在两种方法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磨牙窝沟封闭后,6个月时检查患龋率,光固化树脂组(320颗)和玻璃组(320颗)患龋率分别为1(0.31%)和2(0.63%);1年时分别为12(3.75%)和14(4.38%).两种方法预防龋齿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窝沟封闭均能有效防龋,光固化树脂适宜在条件较好的牙科诊所进行,玻璃离子适用于大面积提供口腔保健,对于缺乏投资设备的地区,能用较少投入和较短时间达到龋病预防目的 .
作者:宋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环境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受到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对饮水的安全及饮水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模糊数学在饮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饮水的健康风险评估等内容作一概述.
作者:张建江;马永红;张华;王黎;董路宁;吴静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耐药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患者MGMT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WHO分级的关系;同时对MG-MT表达为阳性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化疗药物TMZ和CCNU进行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控制率. 结果 根据WHO分级,MGMT蛋白在Ⅰ~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66.7%、78.6%和100.0%.经χ2趋势检验,各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强化CT或增强MRI判断病灶变化情况,TMZ组有效率(CR+PR)为22.7%,CC-NU组有效率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组控制率(CR+PR+MR)为59.1%,CCNU组控制率为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GMT表达对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于制定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TMZ较CCNU更适用于MGMT表达阳性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
作者:崔守章;张宏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以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作者:谭永卫;王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快速且特异的PCR方法. 方法 针对编码奇异变形杆菌脲酶调节子(ureR)的基因序列设计2条PCR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25 bp;通过对2株奇异变形杆菌和14株非奇异变形杆菌进行PCR检测、利用该PCR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同时对60份食物中毒送检标本进行检测来评价其特异性;将奇异变形杆菌菌液做一系列10倍稀释后进行PCR检测来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2株奇异变形杆菌出现PCR扩增反应,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正确,14株非奇异变形杆菌没有出现PCR扩增反应,且PCR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一致,PCR方法相比传统培养方法更快速,在4 h内即可完成扩增反应;PCR方法敏感性为30 cfu/ml.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PCR方法,适合奇异变形杆菌日常监测和快速诊断的需要.
作者:林红乐;文岚;张如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浓集菌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结核培养(L-J培养)和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TB-Ab)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涂片法,FQ-PCR法和L-J培养,对200份疑似结核病人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其TB-Ab. 结果 200份标本,总阳性率涂片法为20.5%,FQ-PCR法为32.5%,培养法为25.0%,血清结核抗体为42.5%;四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涂片法36.8%和94.3%,FQ-PCR法64.2%和96.2%,培养敏感度为50.5%,特异度为98.1%,血清结核抗体63.2%和76.2%. 结论 结核培养作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周期长;FQ-PCR法快速特异性高,有较好诊断价值;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方便,简单;涂片法直观、简便、价廉,仍将是结核病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时检测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周世亮;周旭;蒋建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水产品中霍乱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毒力基因(ctxA和TcpA)检测及药敏分析. 方法 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999提供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的ctxA和TcpA 2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从277份水产品中检出1株小川型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7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阳性率3.25%;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 A阳性,TcpA阴性,其它菌株的毒力基因ctxA和TcpA均为阴性;9株霍乱弧菌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耐药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等3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中敏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红霉素等4种. 结论 在霍乱防治工作中应密切监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可作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链霉素则不应被选用.
作者:刘英豪;楼萍;罗小成;李哲婷;邓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新生血管生成和炎症浸润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重要特点,其产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氧诱导因子-1是一个能在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缺氧诱导因子-1通过α活性亚单位调控多种靶基因表达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导致病变进展.
作者:伍明;范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长沙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提供依据. 方法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全市各单位围绝经期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对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非患者分别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城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怀孕次数、生育次数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430,而年龄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值为3.580. 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可能对骨量丢失有保护作用,并可能降低其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
作者:刘建建;邓静;龚灿辉;吴颖岚;杨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PCR方法,了解引起临床感染的金黄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A基因的情况. 方法 根据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来特异性扩增靶基因片段,建立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方法.同时对我院2006年8月-2008年10月临床分离的120株金黄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A基因检测. 结果 成功的对肠毒素A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基因测序.在我院120株受检金黄葡萄球菌中,基因阳性株占83.3%. 结论 用PCR技术检测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易操作特点.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阳性株在临床分离的金黄葡萄球菌中占有较高比例,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曹虹;王敏;李先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话督导对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的效果. 方法 对确诊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采取县、村级医师电话督导的管理方法,以保证病人完成标准化治疗疗程. 结果 共纳入新涂阳结核病人175例,其中接受电话督导者174例.疗程末对观察对象的治疗结果进行队列分析,治愈率达到89.1%;规律治疗率达93.1%;中断治疗率为2.2%.与上年同期登记新涂阳病人疗程末治疗转归相比,治愈率、规律治疗率和中断治疗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话督导在保证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和规则治疗率的同时,又可保护病人隐私,操作方便、简单、经济,是一条新的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有效方法.
作者:蔡红琼;涂光敏;白丽琼;杨华林;包昌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支原体引起的NGU,正确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825例NGU门诊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825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712例,阳性率为86.3%;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70.2%(500/825),3.5%(25/825)和26.3%(187/825).Uu单纯感染对11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美满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性强的是罗红霉素,其次为司帕沙星.Mh单纯感染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很高(均在90%以上),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强.Uu+Mh混合感染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性强. 结论 近年来本地NGU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特别是解脲支原体感染,且对罗红霉素、司帕沙星等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有多药耐药现象.目前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为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
作者:王晖;王跃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讨论,以求得其结果的不确定度. 方法 根据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测量原理,比较全面的考虑了整个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其测量全过程的各不确定度分量,后得出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结果与结论 本法可适用于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胡世红;张攀;吴锦如;周方求;张首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RhD血型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产前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妇7 230例做RhD血型检测,对其中27例RhD阴性孕妇的配偶采血用双管PCR法做RhD基因定型,了解其RhD基因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以预测由于Rh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风险. 结果 7 230例孕妇中RhD阴性有27例,占0.3796,对其配偶的RhD基因检测显示,19例为RhD+/RhD+纯合子,另外8例为RhD+/RhD-杂合子. 结论 检测RhD血型及基因型在Rh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产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丹;李力;李霞;钱汉珍;肖慧;李金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否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了解穿透支原体潜在的致病性. 方法 用SP-4培养基培养穿透支原体并提取其脂质相关膜蛋白,用提取的脂质相关膜蛋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以ELISA法检测NO的产生,并用MTT法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并且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结论 穿透支原体的脂质相关膜蛋白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且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因而可能与其致病性相关.
作者:曾焱华;吴移谋;游晓星;余敏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44团、52团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情况,为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44团、52团中小学各3所,按<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测评. 结果 2006-2008年三年共体检4 176人,视力不良率为4.50%,沙眼患病率为0.45%,龋齿患病率为22.20%,贫血率为19.92%. 结论 龋齿和贫血患病率较高,龋齿和贫血是两团中小学生常见的疾病,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
作者:唐开哲;魏宏;成培荣;李小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对医学生环境素质的影响,探索适宜高等医学院校环境教育的方式. 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医学生进行问卷调壹. 结果 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后学生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未接受环境教育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课后80.8%的大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较未开课的49.6%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课后9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72.4%的学生愿意主动参加环境保护相关活动. 结论 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环境素质提高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翟敏;张振中;岳喜同;李海洋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