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的社区预测及网络示警

陈治贵;蔡芬;陈皓;杨文正

关键词:社区预测, 冠心病, 网络示警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的社区及家庭预测,提出早期干预措施;通过预测阻断由无症状性冠心病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网络示警使初显症状患者及早得到医疗服务. 方法 采用静态、负荷心电图全面检测,抽取血样标本(疑似患者中进行),致患因素及相关症状问卷调查,身体体格普查及构建示警平台;组成医疗小分队,深入岳阳市平江、华容县、岳阳楼区12个乡镇,帮助社区中心卫生站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建立冠心病症状示警电脑平台. 结果 检测78 989人,占12个社区总人口19.98%,占40岁以上中老年人95.52%,综合各种资料诊断冠心病1 594人(2.02%),疑似冠心病2 387人(3.06%),曾出现轻微症状但未证实,追踪人数3 985人(5.04%). 结论 社区预测能争取早期发现各型冠心病,网络示警能及时阻断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高征患者部分凝血与纤溶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63例妊高征患者、86例正常妊娠妇女和51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血液采用凝固法测定PT、APTT、FVIIa、FVIIIa、FIXa,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FBG,仪器法测定PL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D等,比较各检测指标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 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PT、APTT均缩短,FBG、FVIIa、FVIIIa、FIXa、D-D等升高,与正常非妊娠妇女(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变化相同,但各指标变化程度加大,且随病情加重而加剧,血小板亦下降. 结论 妊高征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监测,对预测妊高征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准发;林应标;何娟华;郭旺源;曾光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桂林市城区与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比较桂林市城区与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6年城区和山区发生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疑似病例及正常儿童的IgM、IgG抗体. 结果 发病率城区10.42/10万,山区50.36/10万;城区发病人群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52.70%),山区以本地人口居多(94.05%);发病形式城区以散发为主并局灶性暴发,暴发病例占14.86%,山区呈片状大暴发,占全年病例100%;发病年龄城区以2岁以下为主,山区成年人较多,涉及各年龄段;城区麻疹传播有自限性、波及面小,山区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城区和山区发病人群有同源性,均来自农村.血清学检测IgG抗体,城区青少年阳性率100%,山区疑似病例阳性率59.65%. 结论 城区和山区在麻疹防控工作中都应加强基础免疫和麻疹复种工作,山区工作做得好,流入城区的人口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对城区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山区要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作者:潘定权;黄群艳;汤杰;唐国荣;蒋美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

    目的 建立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的方法. 方法 用氢氧化钠碱熔固定茶叶中的氟,去离子水溶解,用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 结果 用碱熔-离子色谱法检测茶叶中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确度好. 结论 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周方求;黄学仲;张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66例乳腺肿块患者超声诊断及临床流行病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及肿块超声诊断图像特征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66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对16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内及周边血供情况. 结果 166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乳腺肿块高发年龄在18~50岁,均为女性,文化程度不等,部分职业女性有熬夜的习惯,部分女性母系家族中有乳腺肿块史.全部病例中,良性肿块134例,占总数的81%;恶性肿块32例,占总数的19%.超声对乳腺肿块检出率100%,良恶性肿块在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乳腺恶性肿块的典型特征为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砂粒样钙化.后方衰减,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较丰富血流.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亮;陈红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湖南省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与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湖南省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管理决策和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湖南省30家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大型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和卫生监测. 结果 调查30家单位,合格率13.33%,共采集46份冷却水、冷凝水样:军团菌阳性检出率41.30%. 结论 医院内军团菌、真菌等生物性污染的防治是医院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对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系统,同时规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行为.

    作者:李四海;黄涛;吴传业;庞浩;杨新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攸县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发病的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攸县1998-2007年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攸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39例,年均发病率为4.4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共发病247例,占总病例数的72.86%,发病高峰期为3-6月份,共发病262例,占总病例数的77.29%.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为241例和60例,各占总病例数的71.09%和17.70%. 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攸县麻疹接种工作还存在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周新良;李建平;侯玉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 方法 59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长托品治疗,对照组以阿托品治疗,所有病人均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在药物化时间、给药次数、住院时间、CHE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加快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引起精神症状的副作用较严重,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明显,但药物副作用大,在应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应注意剂量控制,加强防护,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谢顺利;刘桂华;熊赛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锑

    目的 采用横向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锑. 方法 通过各种条件实验,对方法的各参数进行优化. 结果 方法的检出限为0.8 μg/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加标回收率为92%~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8%~9.2%.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魏滨;汪洋;任聪;何漪;王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口腔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是挽救呼衰患者生命十分重要的措施[1].

    作者:翟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影响. 方法 将19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再以HbAlc 6.5%为界分为两个亚组,分别补充微量营养素制剂和安慰剂,持续服用6个月.研究开始时记录饮食、运动和感染情况;研究期间每月随访一次,每隔两周记录饮食运动和感染情况. 结果 结束时共有14人退出研究,失访率为7.1%,获得有效数据者182例.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叶酸水平显著升高,不饱和铁结合力显著下降,且干预组CD4+、CD8+、CD4+/CD8+比例的变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热时体温和发热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中HbAlc≥6.5%亚组在研究期间感冒、发热、皮肤脓肿与破溃的平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HbAlc<6.5%亚组在研究期间阴道炎或泌尿道感染以及口腔溃疡的平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微量营养素储备情况,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可降低HbA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发生率,而对HbA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其泌尿生殖系统和口腔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庆;孟丽丽;刘英华;于晓明;张永;郑子新;王觐;薛长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征指标检测进展

    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的临床症状.因糖尿病合并症导致死亡的病例逐年增加,对其病变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确定该病的早日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

    作者:骆荣;尹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攸县娱乐场所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攸县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 方法 项目实施前后从业人员问卷调查和生物学检测. 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娱乐场所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上升313%,安全套使用升高112%,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性病感染患病率下降了11.37%. 结论 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明显,需要大范围的推广,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小型的休闲场所.

    作者:符三乃;李建平;董新豪;邓永成;唐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研究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防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1月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233例产妇资料. 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在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6.1%,胎盘胎膜因素占24.0%,产道损伤占6.9%,凝血功能障碍占3.0%.不同孕周、分娩方式、第三产程、多胎妊娠、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以及不同胎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膜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并且与孕周、分娩方式、第三产程、多胎妊娠、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和胎儿体重有密切关系.应该加强围产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进而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张华琳;冯玉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学检验仪器学教学与临床结合的探索

    根据临床检验仪器学这门课程的特点,从方法手段、教师带教、实习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对<临床检验仪器学>的教学进行探索.

    作者:陶莹;郑兰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IF-1α在新西兰兔脑组织局灶性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新西兰兔脑组织局灶性缺血后再灌注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新西兰兔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制备兔局灶性脑缺血3 h再灌注6 h、12 h、1 d、2 d、3 d、4 d及对照组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HIF-1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新西兰兔在缺血后再灌注6 h开始,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HIF-1α蛋白开始呈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进一步增强,一直持续到第3 d,第4 d开始下降;RT-PCR检测HIF-1α在6 h后已有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HIF-1α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在第3 d达高峰,第4 d显著下降.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HIF-1α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对缺血性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毛新发;吴志国;蔡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手足口病患儿不同病程肛拭子中EV71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对4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肛拭子标本进行EV71的分离与鉴定. 方法 采集患儿不同病程肛拭子17份接种Hela细胞,盲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提取RNA,逆转录,设计三对肠道病毒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细胞培养物上清中的EV71,分离鉴定. 结果 具体样本均能引起Hela细胞产生CPE;细胞培养前肛拭子EV71的RT-PCR阳性检出率为52.9%(9/17),培养后细胞上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8.2%(15/17);4例患儿全部诊断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结论 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联合应用能为肠道病毒EV71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通过病毒分离能提高EV71的核酸检测的阳性率.

    作者:符蓉;谭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穿透支原体LAM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并抑制细胞增殖

    目的 检测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否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了解穿透支原体潜在的致病性. 方法 用SP-4培养基培养穿透支原体并提取其脂质相关膜蛋白,用提取的脂质相关膜蛋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以ELISA法检测NO的产生,并用MTT法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并且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结论 穿透支原体的脂质相关膜蛋白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且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因而可能与其致病性相关.

    作者:曾焱华;吴移谋;游晓星;余敏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郴州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郴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69 154例,年均发病率152.20/10万,死亡565例,年均死亡率1.2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3.42%;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63.89%. 结论 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是郴州市流行广泛的传染病,近6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张勇平;段良松;姚令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分别在发病24 h内及14 d后抽血检测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 入院初两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H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短期即可发挥抗炎作用,且此作用不依赖于调脂作用.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附99例病例报道)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9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应用影像学、视频脑电图、PET-CT等检查综合行癫痫灶定位和多种术式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 随访评估疗效满意者51例(51.5%),显著改善31例(31.2%),良好6例(6%),较差7例(7%),无改善4例(4%).除1例额顶叶星形细胞瘤术后有偏瘫,1例再次手术出现偏瘫、失语者,1例行立体定向手术后出现偏瘫外,其余无明显及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结论 应用影像学、电生理、PET-CT等检查进行术前癫痫灶定位和多种术式进行外科治疗,可使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卢军;蒋宇钢;黄红星;曾其昌;王琴;邹叔骋;李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