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陈红天
目的 了解飞行学员抑郁状况及个性特征. 方法 将我校飞行学院178名大学二年级男性飞行学员划入飞行学员组,从本校同龄男性理工科学生中随机抽取201名学生人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段对两组人员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试并进行比较. 结果 飞行学员组抑郁检出率为11.80%(19/178),低于对照组的抑郁检出率18.67%(35/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PQ测验中,与对照组比较,飞行学员EPQ-E分高,EPQ-N和:EPQ-P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人格分型上飞行学生组外倾型(E分>56.7)、情绪稳定型(N分<43.3)所占比例高,神经质(N分>56.7)比例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精神病质(P分>56.7)和内倾型(E分<43.3)所占比例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飞行学员按SDS得分划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人格组成,抑郁组的神经质和内倾型比例高,外倾型所占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行学员SDS分值与EPQ-N分呈正相关,与EPQ-E分呈负相关,与EPQ-L、EPQ-P分无明显相关. 结论 我校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良好,适应飞行职业需求.
作者:张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4-2007年永定区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对登记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年间永定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152.93/10万,涂阳登记率为69.14/10万,涂阳发现率为45.21%;以青壮年发病数为高,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多于女,以农民为主,城区及城郊发病率高于农村;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高于复治. 结论 重视城市流动人群的肺结核防治,继续坚持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加强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作者:王铸;田际雄;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转基因生菜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采用Agilent-ZORBAXSB-C18 5 μm 4.6×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1.0 ml/min,波长303 nm. 结果 线性关系良好,白藜芦醇r=0.9999,回收率86.0%~97.8%,变异系数6.6%,低检出量0.0113 μg;白藜芦醇苷r=0.9991,回收率81.6%~95.6%,变异系数7.0%,低检出量0.0159 μg. 结论 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转基因生菜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操作办便、快速、准确度高.
作者:林春晓;朱春燕;徐小作;朱志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片联合倍他乐克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1、2级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成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n=50)、氨氯地平组(B组,n=49)、倍他乐克组(C组,n=49)3组.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50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片5~1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12.5~25 mg,每日2次;氨氯地平组(B组)49例患者单用氨氯地平片10~2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组(C组)49例患者单用倍他乐克25~50 mg,每日2次;均随访8周,观察3组降压效果,对心率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0%、16.0%,氨氯地平组为93.9%、28.6%,倍他乐克组为81.6%、22.4%.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氨氯地平组(B组)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组)与倍他乐克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B组)与倍他乐克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氯地平片联合倍他乐克有协同降压作用,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株洲市城区妇女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种、顺位、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株洲市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2008年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查了4 006名妇女,妇女妇科病患病率较高,为80.55%;妇女常见病前四位:宫颈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阴道炎;疾病高发人群:宫颈炎30~40岁,乳腺增生30~50岁,子宫肌瘤40~50岁,阴道炎40~50岁. 结论 妇女生殖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在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妇女增强自我保健防范疾病意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患病率,做好妇女保健工作.
作者:方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勇军;桂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尿中碘化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重铬酸钾、硫酸、丁酮与碘酸钾反应,用苯作萃取剂,HP-5毛细管柱分离,ECD检测器检测,峰面积定量. 结果 本法检出限为0.025 μg/ml,Ⅰ在0~1.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82.7%~9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与砷铈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中氟化物、氯化物不干扰碘化物的测定.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靠,用于实际尿样的测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霞;刘楠;武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 方法 将65例DN患者随机分为3组;舒洛地特组给予常规降精治疗的同时肌注舒洛地特600 LSU,1次/d,治疗4周后改为口服250 LSU,2次/d,疗程4周;氯沙坦钾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每日晨口服氯沙坦钾50 mg治疗8周;联合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舒洛地特(600 LSU,肌注,1次/d,4周后改为口服250 LSU,2次/d,疗程4周)和氯沙坦钾(50 mg,口服,1次/d,疗程8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三组UAER均有下降:舒洛地特组UAER下降28.53%,氯沙坦钾组下降26.67%,联合治疗组UAER下降43.72%.其中,舒洛地特组与氯沙坦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3组PAI-1在治疗后有一定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与BUN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氯沙坦钾能够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能更好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邹进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65例临床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P组,6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①AP患者BF和BV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P、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P胰腺CT灌注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及正常组比较BF、BV下降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S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多层灌注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作者:乔远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影响. 方法 将19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再以HbAlc 6.5%为界分为两个亚组,分别补充微量营养素制剂和安慰剂,持续服用6个月.研究开始时记录饮食、运动和感染情况;研究期间每月随访一次,每隔两周记录饮食运动和感染情况. 结果 结束时共有14人退出研究,失访率为7.1%,获得有效数据者182例.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叶酸水平显著升高,不饱和铁结合力显著下降,且干预组CD4+、CD8+、CD4+/CD8+比例的变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热时体温和发热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中HbAlc≥6.5%亚组在研究期间感冒、发热、皮肤脓肿与破溃的平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HbAlc<6.5%亚组在研究期间阴道炎或泌尿道感染以及口腔溃疡的平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微量营养素储备情况,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可降低HbA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发生率,而对HbA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其泌尿生殖系统和口腔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庆;孟丽丽;刘英华;于晓明;张永;郑子新;王觐;薛长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GCT)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GCT中VEGF和COX-2的表达. 结果 GCT中VEGF和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和55.3%;其中,VEGF在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理组织分型和5年内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分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分期和5年内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T中VEGF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卵巢正常组织. 结论 VEGF和COX-2可能参与了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提示GCT预后不良.
作者:沈晓涵;许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以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作者:谭永卫;王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症(M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在江西省,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调查MS的患病率,同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家庭经济、饮酒、年龄、父亲代谢综合症,肉类摄入(P<0.05).其中家庭经济OR值为1.19,饮酒OR值为1.26,年龄OR值为1.65,父亲代谢综合症OR值为1.50,肉类摄入OR值为0.89. 结论 家庭经济、饮酒、年龄和父亲代谢综合症均为MS的危险因素;肉类摄人为MS的保护因素.
作者:晏渠如;廖兵荣;杨建平;施少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横向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锑. 方法 通过各种条件实验,对方法的各参数进行优化. 结果 方法的检出限为0.8 μg/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加标回收率为92%~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8%~9.2%.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魏滨;汪洋;任聪;何漪;王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安仁县居民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 方法 现况研究方法,对安仁县322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安仁县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5.71%;人群总吸烟率为24.84%,男性吸烟率为56.43%;被动吸烟率为57.14%;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知晓率分别为18.63%和21.12%;酗酒率为12.11%;男女主被动吸烟率、酗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莺牢为22.36%,肥胖率4.04%;89.13%的调查对象缺乏体育运动. 结论 安仁县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率较高,居民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心血管疾病防制措施和策略呕待加强.
作者:李成华;黄民主;吴心音;凡琴;明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新生血管生成和炎症浸润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重要特点,其产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氧诱导因子-1是一个能在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缺氧诱导因子-1通过α活性亚单位调控多种靶基因表达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导致病变进展.
作者:伍明;范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对1 088份不同血清标本作平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DIGFA法检测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水牛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8.30%、82.86%和98.71%;特异性为97.52%~100%;检测肺吸虫病和蛔虫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06%和2.78%,检测结果与ELISA相似. 结论 DIGFA法作为一种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喻鑫玲;刘照武;刘宇;胡平成;何永康;周杰;李岳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探讨女性生殖道疾病与相关病原体的关系. 方法 采用培养法、免疫检测法、镜检法等多项临床检验学方法,分别进行相关病原体实验室检测. 结果 门诊患者中80.92%患生殖道炎症,BV感染25.66%、支原体感染25.00%、霉菌感染13.16%、需氧菌感染6.58%、衣原体感染5.26%、滴虫感染1.97%、梅毒感染1.97%、淋球菌感染1.32%;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占13.16%,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1.97%. 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严重;阴道炎患者以BV感染为主,宫颈炎患者以支原体感染为主;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在女性生殖系感染中比例较高,并且病原体合并感染的组合也有一定规律.加强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多项病原学检查,以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霞;徐小平;佘吉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标本中TSLC1蛋白表达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S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TSL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0/50),而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46/50),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蛋白在乳腺癌(非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5/7),而在乳腺癌(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9%(15/43),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的扩大而降低,但癌组织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TSL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11/22),而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25/28),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蛋白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的扩大而降低,提示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丁勇;李小荣;杨开焰;胡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以RNA干扰技术为手段,HPV编码的癌蛋白E6为靶标,探讨靶向HPV16-E6的siRNA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试图阐明该实验的临床意义. 方法 构建靶向HPV16-E6的siRNA表达载体,应用体外转染试剂转染HPV16-E6阳性的官颈癌CaSki细胞.以RT-PCR检测CaSki细胞中E6蛋白的mRNA的表达,借助细胞色素c测定来分析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和活性,从而研究靶向HPV16-E6的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将靶向HPV16-E6的siRNA的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HPV16-E6阳性的CaSki细胞后,其所含E6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下调;Western blotting检出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亦告下调;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它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中,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 靶向HPV16-E6的siRNA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它为研究重要致瘤蛋白HPV16-E的功能开辟了新途径,给HPV16-E6阳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并探索了HPV感染及宫颈癌的新基因疗法.
作者:刘立鹏;田智;黄春霞;粟敏;周锋;刘梅;陈娟;郭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