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晓;朱春燕;徐小作;朱志良
目的 观察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影响. 方法 将19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再以HbAlc 6.5%为界分为两个亚组,分别补充微量营养素制剂和安慰剂,持续服用6个月.研究开始时记录饮食、运动和感染情况;研究期间每月随访一次,每隔两周记录饮食运动和感染情况. 结果 结束时共有14人退出研究,失访率为7.1%,获得有效数据者182例.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叶酸水平显著升高,不饱和铁结合力显著下降,且干预组CD4+、CD8+、CD4+/CD8+比例的变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热时体温和发热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中HbAlc≥6.5%亚组在研究期间感冒、发热、皮肤脓肿与破溃的平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HbAlc<6.5%亚组在研究期间阴道炎或泌尿道感染以及口腔溃疡的平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微量营养素储备情况,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可降低HbA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发生率,而对HbA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其泌尿生殖系统和口腔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庆;孟丽丽;刘英华;于晓明;张永;郑子新;王觐;薛长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的社区及家庭预测,提出早期干预措施;通过预测阻断由无症状性冠心病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网络示警使初显症状患者及早得到医疗服务. 方法 采用静态、负荷心电图全面检测,抽取血样标本(疑似患者中进行),致患因素及相关症状问卷调查,身体体格普查及构建示警平台;组成医疗小分队,深入岳阳市平江、华容县、岳阳楼区12个乡镇,帮助社区中心卫生站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建立冠心病症状示警电脑平台. 结果 检测78 989人,占12个社区总人口19.98%,占40岁以上中老年人95.52%,综合各种资料诊断冠心病1 594人(2.02%),疑似冠心病2 387人(3.06%),曾出现轻微症状但未证实,追踪人数3 985人(5.04%). 结论 社区预测能争取早期发现各型冠心病,网络示警能及时阻断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治贵;蔡芬;陈皓;杨文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什邡市气象因素与菌痢发病关系. 方法 将什邡市2005-2007年菌痢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菌痢发病的平均温度、低温度、高温度、云量、湿度、气压、风速、日照时数、降雨量等9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菌痢的发生与温度和降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低气温对菌痢发病影响较大. 结论 气象因素是对菌痢发生及预测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鲁瑜娜;李健;刘强;王海平;陈刚;郑兴华;刘昌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近五年各类饮食单位公共餐具消毒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餐饮具消毒的质量和监督管理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4-2008年南宁市各类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的食具消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08年南宁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4.15%、70.16%、66.64%、61.51%和66.73%,其中小餐具的合格率略有提高,大餐具(菜碟、汤碗)的合格率下降(χ2=358.77,P<0.01). 结论 南宁市部分餐饮具的卫生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餐饮具的消毒管理存在盲区,餐饮具的总体卫生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餐具消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及餐具消毒重点环节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作者:苏萍;龙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对1 088份不同血清标本作平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DIGFA法检测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水牛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8.30%、82.86%和98.71%;特异性为97.52%~100%;检测肺吸虫病和蛔虫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06%和2.78%,检测结果与ELISA相似. 结论 DIGFA法作为一种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喻鑫玲;刘照武;刘宇;胡平成;何永康;周杰;李岳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了解常德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状况,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42家不同类别的公共场所,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2家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的空调送风(PM10、微生物)、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积尘中微生物、冷却(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合格率分别为65.31%(33.65%、79.66%)、55.88%、44.24%、47.06%.其中,12家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的空调送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积尘中微生物、嗜肺军团菌等的合格率比清洗前有明显提高,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按照<规范>由有资质的专业清洗机构清洗消毒后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要求.加强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管和行业自律,才能为人民提供舒适和卫生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
作者:赵炜哲;吴传业;王兵;舒祖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在术前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乳腺肿块38病例,证实乳腺癌22例,重点多层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 结果 38例乳腺肿块中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变和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2.24±6.24)HU、(17.20±5.2)HU和(24.60±8.43)HU(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22.22±8.8)HU、(12.33±5.1)HU和(36.36±15.27)HU(P<0.01);良性病灶△CT值均<35 HU,乳腺癌△CT值>35 HU.CT在乳腺肿块中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三维重建22例乳腺癌病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6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与胸壁相连,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75%(9/12),其中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1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不仅对乳腺肿块增强前后CT值变化鉴别良恶,而且对其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可全方位对乳腺周围淋巴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影像学观察,为临床术前评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邓立勇;简颂;郭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分别在发病24 h内及14 d后抽血检测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 入院初两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H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短期即可发挥抗炎作用,且此作用不依赖于调脂作用.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Glypican-3(GPC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AFP联合检测在HCC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术前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GPC3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 结果 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GPC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1%、0%、0%,AFP的阳性率分别为60%、38%、0%.单独用GPC3蛋白或AFP对HC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1%、60%(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70%(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0.51、0.30(P<0.05);而用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1%、70%和0.61. 结论 GPC3蛋白在HCC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表达,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确诊率.
作者:刘湘林;龚燕飞;方谷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9月接受IVF-ET/ICSI助孕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使用标准长方案者42例(对照组),使用微刺激方案者38例(研究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Gn使用剂量、天数,平均获卵数、移植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卵裂率、MII卵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冷冻胚胎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Gn使用总量、使用药物天数和获卵数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冷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能取得与标准长方案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Gn的使用总量、减轻了患者单次IVF-ET治疗的花费.
作者:阳翎;高士友;邓朝晖;唐慧珍;陈辉莲;李燕;汤倩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新生血管生成和炎症浸润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重要特点,其产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氧诱导因子-1是一个能在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缺氧诱导因子-1通过α活性亚单位调控多种靶基因表达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导致病变进展.
作者:伍明;范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浓集菌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结核培养(L-J培养)和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TB-Ab)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涂片法,FQ-PCR法和L-J培养,对200份疑似结核病人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其TB-Ab. 结果 200份标本,总阳性率涂片法为20.5%,FQ-PCR法为32.5%,培养法为25.0%,血清结核抗体为42.5%;四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涂片法36.8%和94.3%,FQ-PCR法64.2%和96.2%,培养敏感度为50.5%,特异度为98.1%,血清结核抗体63.2%和76.2%. 结论 结核培养作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周期长;FQ-PCR法快速特异性高,有较好诊断价值;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方便,简单;涂片法直观、简便、价廉,仍将是结核病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时检测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周世亮;周旭;蒋建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选用临汾市人民医院2002年9月-2007年12月之间发病人数资料和相应的逐日气象资料、临汾市环境监测资料,对呼吸道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作专门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呼吸道疾病与前1 d的要素有很好的关系,只是与各疾病相关的要素不同,在不同的季节系数不同,所建立的预报方程均通过0.05的信度检验.并以此技术路线,先后建立四种疾病不同季节预报统计模型6个.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报系统,实现计算、预报功能.
作者:史海萍;秦爱民;康秀青;王智娟;吴海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长沙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提供依据. 方法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全市各单位围绝经期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对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非患者分别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城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怀孕次数、生育次数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430,而年龄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值为3.580. 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可能对骨量丢失有保护作用,并可能降低其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
作者:刘建建;邓静;龚灿辉;吴颖岚;杨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转基因生菜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采用Agilent-ZORBAXSB-C18 5 μm 4.6×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1.0 ml/min,波长303 nm. 结果 线性关系良好,白藜芦醇r=0.9999,回收率86.0%~97.8%,变异系数6.6%,低检出量0.0113 μg;白藜芦醇苷r=0.9991,回收率81.6%~95.6%,变异系数7.0%,低检出量0.0159 μg. 结论 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转基因生菜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操作办便、快速、准确度高.
作者:林春晓;朱春燕;徐小作;朱志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耐药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患者MGMT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WHO分级的关系;同时对MG-MT表达为阳性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化疗药物TMZ和CCNU进行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控制率. 结果 根据WHO分级,MGMT蛋白在Ⅰ~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66.7%、78.6%和100.0%.经χ2趋势检验,各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强化CT或增强MRI判断病灶变化情况,TMZ组有效率(CR+PR)为22.7%,CC-NU组有效率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组控制率(CR+PR+MR)为59.1%,CCNU组控制率为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GMT表达对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于制定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TMZ较CCNU更适用于MGMT表达阳性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
作者:崔守章;张宏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脾脏厚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应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来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程度. 方法 收集169例血吸虫病患者脾脏切除和术中肝活检组织标本,测量脾脏厚度(SPT),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特殊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纤维化分期诊断. 结果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S1~S4期对应的脾脏厚度分别为(54.7±4.9)、(56.6±6.4)、(63.8±10.5)、(70.4±16.3)mm,S1~S4期脾脏逐渐增厚;肝纤维化S3或S4期与S1或S2期之间的脾脏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脾脏厚度对诊断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栋良;刘佳新;李俊;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勇军;桂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联合暴露工人高血压发病及心电图的改变. 方法 对某陶瓷厂生产工人422名男性工人(暴露组235人,对照组187人),采用问卷、现场调查及环境监测、测量血压及描记心电图的方法. 结果 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21.4%)明显高于对照组(10.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6;随工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在>15年工龄段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心电图异常者占20.4%,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者占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7. 结论 长时间高温、噪声作业是造成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鹏宾;黄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双峰县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双峰县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年全县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06例,确诊148例,麻疹发病率为16.4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2月和4-6月份,占全年发病数的83.11%.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暴发病例占全县总病例数的22.97%,发生在边远山区学校.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的占38.51%、7~14岁占20.95%、≥15岁占22.30%.在148例病例中,有免疫史占27.02%、无免疫史占35.14%、免疫史不详的占37.84%. 结论 双峰县麻疹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乡镇的MV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应在加强MV常规免疫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和扩大免疫,健全和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同时,科学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点并实行儿童信息化管理,消除免疫空白,提高接种率.
作者:肖朴;肖维;曹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