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2 106例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王勇军;桂嵘

关键词:输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 梅毒螺旋体抗体
摘要: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空气中微量过氧乙酸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研究空气中微量过氧乙酸残留量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室内空气先用过氧乙酸喷洒消毒,空气微量过氧乙酸用吸收法进行采样并进行浓度测定. 结果 该方法检测下限为3.8 mg/L,采样10 min,流量为1 L/min和采样20 min,流量为1 L/min的低检测浓度分别为3.8和1.9 mg/m3.平行样变异系数为1.21%~4.53%.回收率为94.15%~104.18%.采样吸收效率>90%. 结论 该改良方法适用于室内空气消毒中微量过氧乙酸测定;因过氧乙酸极不稳定,测定空气过氧乙酸须现场进行.

    作者:刘建高;刘晓革;伍英;彭琦;张兆强;赖天兵;丘丰;黄跃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亚临床甲减病情变化与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疾病状态的差别,并通过随访研究TPOAb在亚临床甲减病情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含量确定亚临床甲减患者,再依照血清TPOAb水平,将235例亚临床甲减患者分为阳性组(93例)和阴性组(142例),并且在不干预亚临床甲减的情况下定期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和TSH),判断其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TPOAb阳性组患者TSH值为(9.6±8.1)mU/L,阴性组为(7.1±4.2)mU/L,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OAb阳性组甲减发生率为6.5%,阴性组为0.7%,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 结论 (1)TPOAb血清学水平与亚临床甲减病情程度相关;(2)TPOAb血清学水平可作为亚临床甲减向甲减转化的预警指标,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并可适时干预.

    作者:朱红江;张玉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825例NGU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支原体引起的NGU,正确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825例NGU门诊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825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712例,阳性率为86.3%;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70.2%(500/825),3.5%(25/825)和26.3%(187/825).Uu单纯感染对11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美满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性强的是罗红霉素,其次为司帕沙星.Mh单纯感染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很高(均在90%以上),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强.Uu+Mh混合感染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性强. 结论 近年来本地NGU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特别是解脲支原体感染,且对罗红霉素、司帕沙星等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有多药耐药现象.目前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为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

    作者:王晖;王跃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4006例妇女病普查分析

    目的 探讨株洲市城区妇女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种、顺位、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株洲市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2008年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查了4 006名妇女,妇女妇科病患病率较高,为80.55%;妇女常见病前四位:宫颈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阴道炎;疾病高发人群:宫颈炎30~40岁,乳腺增生30~50岁,子宫肌瘤40~50岁,阴道炎40~50岁. 结论 妇女生殖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在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妇女增强自我保健防范疾病意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患病率,做好妇女保健工作.

    作者:方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hD血型检测在HDN产前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RhD血型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产前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妇7 230例做RhD血型检测,对其中27例RhD阴性孕妇的配偶采血用双管PCR法做RhD基因定型,了解其RhD基因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以预测由于Rh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风险. 结果 7 230例孕妇中RhD阴性有27例,占0.3796,对其配偶的RhD基因检测显示,19例为RhD+/RhD+纯合子,另外8例为RhD+/RhD-杂合子. 结论 检测RhD血型及基因型在Rh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产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丹;李力;李霞;钱汉珍;肖慧;李金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语言治疗

    目的 评估语言治疗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疗效. 方法 针对功能性语言障碍儿童制定出训练方案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利用发声诱导仪(启音博士)进行训练,每周1~2次,每次约20 min. 结果 经过综合训练,197例儿童共计训练1 044次,平均每例5.3次,其中有141例完全纠正,32例部分纠正,治愈率72%,总有效率达87.8%.结论 纠正儿童的错误发音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改善语言交流及朗读水平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以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宗文;罗红艳;卿小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宁乡县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为了解宁乡县学校集体用餐食堂食品卫生现状,为卫生监督执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对宁乡县84家集体用餐学校食堂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标准进行卫生学调查,并现场抽取餐饮具样品按<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消毒效果检测. 结果 共调查学校集体用餐食堂84家,卫生许可证持证率67.8%,城区学校高于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持证率为63.83%,餐(饮)具消毒合格率77.08%,城区学校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与卫生知识合格率比农村地区学校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22.48,P<0.01). 结论 宁乡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不容乐观.学校对自身管理不够重视,食堂整体投入不足,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不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抽查合格率较低,存在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应全面推行和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学校集体用餐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力度.

    作者:刘继军;彭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山西省城乡老年人对日常生活能力及条件的自我评价

    目的 掌握山西省城乡老年人生命活动能力的情况,发现城乡老年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L-BREF)>调查问卷对山西省2 64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就城乡对比进行分析. 结果 城市老年人对自身日常生活条件和能力的评价,均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精力更加充沛,农村老年人很少有机会进行休闲活动;但城乡老年人对身体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价没有差别. 结论 城乡老年人生命活动能力的总体水平较高,能较好的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但城乡之间仍有差异,城市老年人的状况优于农村老年人.

    作者:田志强;龙云婧;陈显久;李文军;胥航;焦伟蓉;张文娟;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代谢综合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症(M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在江西省,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调查MS的患病率,同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家庭经济、饮酒、年龄、父亲代谢综合症,肉类摄入(P<0.05).其中家庭经济OR值为1.19,饮酒OR值为1.26,年龄OR值为1.65,父亲代谢综合症OR值为1.50,肉类摄入OR值为0.89. 结论 家庭经济、饮酒、年龄和父亲代谢综合症均为MS的危险因素;肉类摄人为MS的保护因素.

    作者:晏渠如;廖兵荣;杨建平;施少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S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65例临床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P组,6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①AP患者BF和BV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P、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P胰腺CT灌注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及正常组比较BF、BV下降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S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多层灌注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作者:乔远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14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片联合倍他乐克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1、2级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成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n=50)、氨氯地平组(B组,n=49)、倍他乐克组(C组,n=49)3组.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50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片5~1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12.5~25 mg,每日2次;氨氯地平组(B组)49例患者单用氨氯地平片10~2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组(C组)49例患者单用倍他乐克25~50 mg,每日2次;均随访8周,观察3组降压效果,对心率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0%、16.0%,氨氯地平组为93.9%、28.6%,倍他乐克组为81.6%、22.4%.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氨氯地平组(B组)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组)与倍他乐克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B组)与倍他乐克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氯地平片联合倍他乐克有协同降压作用,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银染法鉴定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目的 银染法观察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长变化的可靠性. 方法 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 结果 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生物被膜变化的观察结果完全相符. 结论 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的变化可靠、便捷.

    作者:王燕;佟金平;范琳;王婷婷;李丽;王惠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72例卵巢囊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卵巢囊性肿瘤诊断的图像特点及手术对照体会分析,分析其误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方法 通过72例85个卵巢囊性肿瘤进行经阴道与经腹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对比各种卵巢囊性肿瘤的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 结果 72例85个卵巢囊性肿瘤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83.5%(71/85),其中,良性肿瘤69例,恶性肿瘤3例. 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卵巢囊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的显示,特别是恶性卵巢肿瘤内部血流的显示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中血流RI值显著低于良性卵巢肿瘤.

    作者:王梅香;余红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0种肿瘤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的评价

    目的 探讨10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肝癌组),以同期住院非肿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同期同法检测10种肿瘤标志物,将两组阳性率及检测值进行对比. 结果 AFP、CA-199、Ferr、CA-125、CEA在肝癌组阳性率分别为52.9%、25.7%、21.4%、12.9%及7.1%;对照组则分别为22.9%、10.0%、7.1%、8.6%及10.0%.两组比较检测值AFP、CA-199及Ferr显示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A-199、AFP+Ferr、AFP+CA-125联合阳性率肝癌组可达55.7%;AFP+CA-199+CA-125、AFP+CA-199+CEA、AFP+Ferr+CA-125肝癌组阳性率可达57.1%. 结论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可适度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禹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一例儿童咽拭子中分离的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分析

    目的 了解从某例儿童患者咽喉部分离出的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情况. 方法 头孢硝噻吩以及tetM基因的PCR分别检测PPNG和TRNG株;K-B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该菌为质粒介导的同时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的PPNG/TRNG株,在测定的6种抗菌药物中,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均耐药;对头胞曲松、壮观霉素、头胞吡肟均敏感. 结论 淋病奈瑟菌有可能通过间接传播造成儿童淋菌性咽炎,耐药情况较严重,须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刘兴;陈立华;李宁沙;沈辉;龙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河南省新密市2 143名农村妇女子宫颈癌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密市农村地区30~59岁年龄段妇女对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 方法 2008年5~6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30~59岁年龄段的妇女中,随机抽取2 143名妇女,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 结果 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应地高于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0.05). 结论 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的 开展提高了新密市调查对象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特别是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人群.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人群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

    作者:于晓;刘玉玲;李晓莉;李长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9月接受IVF-ET/ICSI助孕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使用标准长方案者42例(对照组),使用微刺激方案者38例(研究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Gn使用剂量、天数,平均获卵数、移植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卵裂率、MII卵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冷冻胚胎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Gn使用总量、使用药物天数和获卵数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冷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能取得与标准长方案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Gn的使用总量、减轻了患者单次IVF-ET治疗的花费.

    作者:阳翎;高士友;邓朝晖;唐慧珍;陈辉莲;李燕;汤倩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研究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 方法 采用连续病例监测的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39 538例住院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39 538例,发生医院感染1 279例,感染率为3.23%;例次数1 430,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6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36.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结论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管理人员等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谭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清hs-CRP测定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ELISA方法检测51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和45例糖耐量正常(NGT)孕妇的血清hs-CRP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1)GDM组FPG[(6.09±0.79)mmol/L]、FIns[(17.03±7.58)mIU/L]、HOMA-IR(3.88±2.01)、hs-CRP[(11.07±3.69)mg/L]分别高于NGT组[(4.30±0.50)mmol/L、(13.39±3.17)mIU/L、(2.56±0.69)和(6.08±2.54)mg/L](P<0.01);(2)血清hs-CRP水平与HOMA-IR(r=0.288,P<0.01)、FIns(r=0.301,P<0.01)、BMI(r=0.196,P<0.01)相关. 结论 慢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hs-CRP升高是GDM的发病的一个预测因子.

    作者:赖丽萍;陆泽元;邵豪;李翠吟;庄荀芳;张国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标本中TSLC1蛋白表达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S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TSL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0/50),而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46/50),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蛋白在乳腺癌(非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5/7),而在乳腺癌(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9%(15/43),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的扩大而降低,但癌组织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TSL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11/22),而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25/28),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蛋白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的扩大而降低,提示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丁勇;李小荣;杨开焰;胡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