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定权;黄群艳;汤杰;唐国荣;蒋美艳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令性. 方法 选取60例因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羟氨苄青霉素1.0 g+替硝唑0.5 g,每日2次,连续一周,然后继续单独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一次,连续一周.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50 mg+羟氨苄青霉素1.0 g+替硝唑0.5 g,每日2次,连续一周,然后继续单独给予雷尼替丁50 mg,每日一次,连续一周.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72 h宅腹胃液pH值并评价其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pH值均逐渐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H值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 应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刁世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益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08年益阳市各区、县(市)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益阳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发病1 365例,死亡4例;事件类型为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以3、6、9、11、12月份为相对高峰;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发病人群主要以学生为主. 结论 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卫生工作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谢立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本院门诊四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收集STD感染患者标本4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20例STD患者农原体(CT)、淋球菌(GC)、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瘤病毒(HPV)四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种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CT:21.90%、GC:15.71%、HSV-Ⅱ:8.57%、HPV:11.67%;女性宫颈分泌物GC阳性率(23.19%)高于男性(12.06%);两种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2.38%,两种以上混合感染阳性率1.43%. 结论 四种常见STD中CT阳性检出率居第一位;男女阳性检出率比较GC病原体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混合感染以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为主.
作者:杨岚;伍斌;谢红付;陈明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93)和肠外营养组(PN,n=67),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 结论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求,胃肠功能恢复快.
作者:汤建华;许克勤;刘及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评价三门峡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财政、卫生部门的卫生资源投入与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4-2005年全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季报、年报及有关调查资料,做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两年来利用项目经费160万元,治愈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1 392例,预计减少的GDP损失和预计减少的收入损失分别为18 211.34万元、11 184.41万元,减少造成新的传染性病人2 088例. 结论 两年来三门峡市利用中央和地方专项经费防治结核病成效显著,是一项投入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的疾病控制项目,完全符合疾病控制与卫生经济学成本的原则.
作者:周红;吴彦领;陈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讨论,以求得其结果的不确定度. 方法 根据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测量原理,比较全面的考虑了整个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其测量全过程的各不确定度分量,后得出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结果与结论 本法可适用于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胡世红;张攀;吴锦如;周方求;张首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探讨及时有力的控制措施.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水源污染原因、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此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共计造成869人发病,发病率为32.24%,首发病例发生于5月9日上午8:00,12日下午5:00后无新发病例,潜伏期为2~6 d.患者年龄小1岁,大75岁.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之间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5),且以低年龄组儿童及年老者发病居多.男女发病比例为1∶1.1.受污染的井水和居民生话饮用水感官指标差,浑浊度大于5度,可闻及粪腥臭味,肉眼可见絮状物及黑色泥沙样沉淀: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限值,为对照水样的70~80倍,余氯低于标准限值,氨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均严重超标.并从被污染的2份末梢水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55.从2例患者的粪便中培养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 结论 本次突发事件是一起水型感染性腹泻暴发,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饮用水监督,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作者:杨纲;周新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Glypican-3(GPC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AFP联合检测在HCC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术前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GPC3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 结果 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GPC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1%、0%、0%,AFP的阳性率分别为60%、38%、0%.单独用GPC3蛋白或AFP对HC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1%、60%(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70%(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0.51、0.30(P<0.05);而用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1%、70%和0.61. 结论 GPC3蛋白在HCC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表达,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确诊率.
作者:刘湘林;龚燕飞;方谷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及肿块超声诊断图像特征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66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对16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内及周边血供情况. 结果 166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乳腺肿块高发年龄在18~50岁,均为女性,文化程度不等,部分职业女性有熬夜的习惯,部分女性母系家族中有乳腺肿块史.全部病例中,良性肿块134例,占总数的81%;恶性肿块32例,占总数的19%.超声对乳腺肿块检出率100%,良恶性肿块在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乳腺恶性肿块的典型特征为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砂粒样钙化.后方衰减,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较丰富血流.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亮;陈红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舌-口底-颈部垂直连续切除在根治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中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8月间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60例(原发灶T2或T3),同期行舌颈联合根治术,术中沿舌部原发灶外安全范围垂直切除至舌骨水平,并沿下颌骨内侧牙龈切开,将舌、口底及颈部淋巴组织作连续切除.同期收集另外一组未行垂直连续切除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临床资料54例,比较两组患者间复发率与颈部转移率.结果 实验组局部无复发,对侧颈部转移9例,转移率15%.对照组局部复发18例,对侧颈部转移9例,复发转移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口底-颈部垂直连续切除可以明显提高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郭峰;翦新春;周晌辉;闵安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保存期内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寻找冰冻红细胞经解冻洗涤后运用于临床输注的佳时间,以进一步保证血液成分质量和临床输注效果. 方法 通过检测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4±2)℃保存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回收率、残留白细胞、残留血小板、残留甘油含量、体外溶血试验等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在0、24 h时间段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在0~24 h内随时间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至9 h起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其余质量指标变化不明显. 结论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保存期内应尽快输注,且好于6 h内进行.
作者:刘晓洋;禹晓彬;李锡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绵阳市MSM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现状. 方法 采用RDS对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和采血检测. 结果 共调查采血111人,HIV感染率为7.2%,梅毒累计感染率23.4%,梅毒现症感染率17.1%,HIV、梅毒合并感染率26.1%,丙肝感染率0.9%.不同文化程度HIV感染率、不同婚姻状况梅毒感染率和梅毒现症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以初中文化程度高,梅毒感染者和现症感染者已婚高;梅毒现症感染率随文化程度上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近半年内与MSM朋友是否到过公共浴室、MSM活动公园梅毒累计感染率和HIV、梅毒合并感染率,是否经常浏览MSM网站梅毒累计感染率差异显著,梅毒累计感染者HIV感染的危险性是未感染者的6.51倍. 结论 绵阳市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与社会特征相关,应针对性加大干预力度.
作者:王毅;张洪波;张光贵;杨宏武;樊静;贾蜀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潍坊市学龄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问卷对儿童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利用体重指数对儿童进行分组,利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 结果 正常体重和超重体重儿童活动能力优于肥胖儿童(P<0.01);正常体重和超重体重儿童生理健康方面优于肥胖儿童(P<0.01). 结论 肥胖对潍坊市学龄儿童生活质量有影响,学生保健部门、学校和家庭三方加强干预,预防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作者:杨淑香;景睿;王勇;李向云;刘成凤;韩连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了解危重孕产妇的分布和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 192例患者中,初产妇58例(30.21%),经产妇134例(69.79%),农村孕产妇154例(80.21%).产科出血157例,占81.77%,其中108例失血性休克,106例经输血抢救,子宫次全切除10例,子宫全切2例,转上级医院20例,死亡1例,孕产妇抢救成功率89.06%,乡镇产科建设达标的县,住院分娩率高的县,产科急救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结论 发生产科抢救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创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加强农村孕产妇的围产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能减少产科急救,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朱秋蓉;宁美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密市农村地区30~59岁年龄段妇女对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 方法 2008年5~6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30~59岁年龄段的妇女中,随机抽取2 143名妇女,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 结果 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应地高于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0.05). 结论 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的 开展提高了新密市调查对象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特别是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人群.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人群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
作者:于晓;刘玉玲;李晓莉;李长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三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密云县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7年所有围产儿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三年来围产儿死亡率,死胎占第一位,早期新生儿死亡占第二位,死产占第三位.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 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此外,定期产检,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产、儿科配合,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季凤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次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6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反复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患者症状、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和有效好转率. 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TBIL、PTA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TBIL分别为(429.56±143.65)μmol/L和(268.93±92.86)μmol/L,治疗前后PTA分别为(31.94±12.02)%和(52.36±12.15)%.63例患者中28例好转,35例无效(包括肝移植或死亡),好转组TBIL、PTA在治疗结束第3 d TBIL反弹幅度均较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第3 d TBIL反弹至原来水平的(0.78±0.23),而无效组反弹至原来水平的(0.98±0.19),治疗好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第3 d PTA能保持在血浆置换后(0.81±0.23),而无效组为(0.58±0.19).同时在多次血浆置换中治疗好转组TBIL平均数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而无效组显示无明显下降. 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监测TBIL及PTA的变化有助于决定是否多次行血浆置换治疗.
作者:刘鸿凌;游绍莉;荣义辉;赵军;王岩;貌盼勇;辛绍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4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肛拭子标本进行EV71的分离与鉴定. 方法 采集患儿不同病程肛拭子17份接种Hela细胞,盲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提取RNA,逆转录,设计三对肠道病毒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细胞培养物上清中的EV71,分离鉴定. 结果 具体样本均能引起Hela细胞产生CPE;细胞培养前肛拭子EV71的RT-PCR阳性检出率为52.9%(9/17),培养后细胞上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8.2%(15/17);4例患儿全部诊断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结论 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联合应用能为肠道病毒EV71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通过病毒分离能提高EV71的核酸检测的阳性率.
作者:符蓉;谭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尿中碘化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重铬酸钾、硫酸、丁酮与碘酸钾反应,用苯作萃取剂,HP-5毛细管柱分离,ECD检测器检测,峰面积定量. 结果 本法检出限为0.025 μg/ml,Ⅰ在0~1.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82.7%~9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与砷铈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中氟化物、氯化物不干扰碘化物的测定.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靠,用于实际尿样的测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霞;刘楠;武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发病的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攸县1998-2007年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攸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39例,年均发病率为4.4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共发病247例,占总病例数的72.86%,发病高峰期为3-6月份,共发病262例,占总病例数的77.29%.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为241例和60例,各占总病例数的71.09%和17.70%. 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攸县麻疹接种工作还存在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周新良;李建平;侯玉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