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华;许克勤;刘及时
根据临床检验仪器学这门课程的特点,从方法手段、教师带教、实习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对<临床检验仪器学>的教学进行探索.
作者:陶莹;郑兰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桂林市城区与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6年城区和山区发生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疑似病例及正常儿童的IgM、IgG抗体. 结果 发病率城区10.42/10万,山区50.36/10万;城区发病人群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52.70%),山区以本地人口居多(94.05%);发病形式城区以散发为主并局灶性暴发,暴发病例占14.86%,山区呈片状大暴发,占全年病例100%;发病年龄城区以2岁以下为主,山区成年人较多,涉及各年龄段;城区麻疹传播有自限性、波及面小,山区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城区和山区发病人群有同源性,均来自农村.血清学检测IgG抗体,城区青少年阳性率100%,山区疑似病例阳性率59.65%. 结论 城区和山区在麻疹防控工作中都应加强基础免疫和麻疹复种工作,山区工作做得好,流入城区的人口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对城区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山区要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作者:潘定权;黄群艳;汤杰;唐国荣;蒋美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联合暴露工人高血压发病及心电图的改变. 方法 对某陶瓷厂生产工人422名男性工人(暴露组235人,对照组187人),采用问卷、现场调查及环境监测、测量血压及描记心电图的方法. 结果 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21.4%)明显高于对照组(10.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6;随工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在>15年工龄段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心电图异常者占20.4%,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者占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7. 结论 长时间高温、噪声作业是造成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鹏宾;黄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 23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 结果 电视、网络、报纸杂志、黑板报、宣传栏等为农村中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期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医生讲课和学校卫生课成为主要途径之一;90%以上的中学生对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农村中学生关心营养与健康(70%)、生长发育的生理(60%)和心理卫生(60%)等健康知识;高中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初中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作者:王政;罗家有;杨瑞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探讨女性生殖道疾病与相关病原体的关系. 方法 采用培养法、免疫检测法、镜检法等多项临床检验学方法,分别进行相关病原体实验室检测. 结果 门诊患者中80.92%患生殖道炎症,BV感染25.66%、支原体感染25.00%、霉菌感染13.16%、需氧菌感染6.58%、衣原体感染5.26%、滴虫感染1.97%、梅毒感染1.97%、淋球菌感染1.32%;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占13.16%,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1.97%. 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严重;阴道炎患者以BV感染为主,宫颈炎患者以支原体感染为主;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在女性生殖系感染中比例较高,并且病原体合并感染的组合也有一定规律.加强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多项病原学检查,以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霞;徐小平;佘吉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Glypican-3(GPC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AFP联合检测在HCC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术前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GPC3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 结果 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GPC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1%、0%、0%,AFP的阳性率分别为60%、38%、0%.单独用GPC3蛋白或AFP对HC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1%、60%(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70%(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0.51、0.30(P<0.05);而用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1%、70%和0.61. 结论 GPC3蛋白在HCC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表达,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确诊率.
作者:刘湘林;龚燕飞;方谷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了解汕头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汕头市756例35~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3.49%,前两位保健需求为定期体检(61.92%)和围绝经期咨询(57.67%). 结论 汕头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相似,围绝经期保健需求迫切,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
作者:黄春琴;郑少玲;丁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对策. 方法 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28家医疗保健机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株洲地区2004-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5.78/万,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心病、唇腭裂、指(趾)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外耳畸形.孕母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产前B超监测对及早发现胎儿畸型,降低病残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早期异常情况、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加强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工作,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宋兵文;陈勇兰;吴玲;陈科;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44团、52团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情况,为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44团、52团中小学各3所,按<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测评. 结果 2006-2008年三年共体检4 176人,视力不良率为4.50%,沙眼患病率为0.45%,龋齿患病率为22.20%,贫血率为19.92%. 结论 龋齿和贫血患病率较高,龋齿和贫血是两团中小学生常见的疾病,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
作者:唐开哲;魏宏;成培荣;李小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水产品中霍乱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毒力基因(ctxA和TcpA)检测及药敏分析. 方法 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999提供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的ctxA和TcpA 2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从277份水产品中检出1株小川型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7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阳性率3.25%;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 A阳性,TcpA阴性,其它菌株的毒力基因ctxA和TcpA均为阴性;9株霍乱弧菌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耐药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等3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中敏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红霉素等4种. 结论 在霍乱防治工作中应密切监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可作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链霉素则不应被选用.
作者:刘英豪;楼萍;罗小成;李哲婷;邓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三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密云县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7年所有围产儿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三年来围产儿死亡率,死胎占第一位,早期新生儿死亡占第二位,死产占第三位.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 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此外,定期产检,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产、儿科配合,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季凤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思密达甘油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溃疡性口腔炎患儿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思密达甘油治疗;对照组采用1%复方龙胆紫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组的口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思密达甘油对小儿溃疡性口腔炎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可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景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攸县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 方法 项目实施前后从业人员问卷调查和生物学检测. 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娱乐场所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上升313%,安全套使用升高112%,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性病感染患病率下降了11.37%. 结论 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明显,需要大范围的推广,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小型的休闲场所.
作者:符三乃;李建平;董新豪;邓永成;唐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的方法. 方法 用氢氧化钠碱熔固定茶叶中的氟,去离子水溶解,用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 结果 用碱熔-离子色谱法检测茶叶中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确度好. 结论 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周方求;黄学仲;张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症(M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在江西省,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调查MS的患病率,同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家庭经济、饮酒、年龄、父亲代谢综合症,肉类摄入(P<0.05).其中家庭经济OR值为1.19,饮酒OR值为1.26,年龄OR值为1.65,父亲代谢综合症OR值为1.50,肉类摄入OR值为0.89. 结论 家庭经济、饮酒、年龄和父亲代谢综合症均为MS的危险因素;肉类摄人为MS的保护因素.
作者:晏渠如;廖兵荣;杨建平;施少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GCT)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GCT中VEGF和COX-2的表达. 结果 GCT中VEGF和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和55.3%;其中,VEGF在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理组织分型和5年内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分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分期和5年内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T中VEGF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卵巢正常组织. 结论 VEGF和COX-2可能参与了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提示GCT预后不良.
作者:沈晓涵;许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次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6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反复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患者症状、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和有效好转率. 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TBIL、PTA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TBIL分别为(429.56±143.65)μmol/L和(268.93±92.86)μmol/L,治疗前后PTA分别为(31.94±12.02)%和(52.36±12.15)%.63例患者中28例好转,35例无效(包括肝移植或死亡),好转组TBIL、PTA在治疗结束第3 d TBIL反弹幅度均较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第3 d TBIL反弹至原来水平的(0.78±0.23),而无效组反弹至原来水平的(0.98±0.19),治疗好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第3 d PTA能保持在血浆置换后(0.81±0.23),而无效组为(0.58±0.19).同时在多次血浆置换中治疗好转组TBIL平均数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而无效组显示无明显下降. 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监测TBIL及PTA的变化有助于决定是否多次行血浆置换治疗.
作者:刘鸿凌;游绍莉;荣义辉;赵军;王岩;貌盼勇;辛绍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65例临床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P组,6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①AP患者BF和BV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P、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P胰腺CT灌注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及正常组比较BF、BV下降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S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多层灌注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作者:乔远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山西省城乡老年人生命活动能力的情况,发现城乡老年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L-BREF)>调查问卷对山西省2 64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就城乡对比进行分析. 结果 城市老年人对自身日常生活条件和能力的评价,均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精力更加充沛,农村老年人很少有机会进行休闲活动;但城乡老年人对身体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价没有差别. 结论 城乡老年人生命活动能力的总体水平较高,能较好的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但城乡之间仍有差异,城市老年人的状况优于农村老年人.
作者:田志强;龙云婧;陈显久;李文军;胥航;焦伟蓉;张文娟;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攸县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决策部门评估攸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及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个案调查进行分析. 结果 性接触传播是目前攸县HIV感染的主要流行传播模式.经过4年的时间,攸县HIV感染的流行从个例到局部广泛流行. 结论 对于目前攸县日趋严重的HIV感染流行状况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缓流行速度.
作者:阙定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