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省RhD阴性献血者D基因多态性研究

刘业英

关键词:RH阴性, RHD基因, 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 血清学方法研究湖南省133名Rh阴性献血者RHD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以及RHD基因组结构与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SSP技术检测湖南省133名Rh阴性献血者的RHD基因的第2、3、4、5、6、7、9、10外显子、1227A等位基因和RHCE基因的第1、2及5外显子,并分别检测二者的第4内显子.并对部分样本进行吸收放散实验.结果 133例Rh阴性个体中,ccee表型69例、Ccee57例、cCee4例、CcEe3例、ccEe1例;133例Rh阴性个体中85例RHD基因所检测的8个外显子完全缺失(63.9%)、24例完整(18.05%)、16例部分缺失(12.03%).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出24例RhD放散型. 结论 湖南省Rh阴性人群的RFID基因结构呈现多态性,常规血清学鉴定的RhD阴性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RhD放散型(Del型),且部分带有完整的RHD基因.携带D基因的吸收放散试验阴性个体中具有C抗原者比例较高,但亦有cc表型存在.提示在中国用RHD基因分型完全替代血清学检测RhD表型条件尚不成熟,仍需二者结合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镜下应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应用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术(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3年11月-2008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或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各种宫颈病变的1 048例中CIN病例109例随机分为LEEP宫颈锥切组和传统宫颈锥切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宫颈修复情况;慢性宫颈炎病例939例,随机分为LEEP治疗组和CO2激光治疗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治疗效果.结果 LEEP宫颈锥切组和传统宫颈锥切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组和CO2激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阴道镜下应用LEEP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段,具有安全、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的特点.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LEEP术后病理诊断构成了宫颈病变系统的诊断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季青;周春慧;黄歆;孔慧祥;李燕青;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短期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80例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警多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雷贝拉唑10 mg/d与奥美拉唑20 mg/d,其中H.pylori阳性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加肜克拉霉素250 mg、阿莫西林1.0 g或甲硝唑400 mg,7 d一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8疗程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经内镜观察食管炎愈合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雷贝拉唑组食管炎愈合率按方案(PP)(中)意阳治疗(ITT)分析分别为92.11%、87.50%.奥美拉唑组食管炎愈合率按PP和ITT分析分辨为72.97%、6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烧心症状比奥美拉唑组明显改善(P<0.05).H.Pylori阳性和阴性患者的RE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已治愈和H.Pytori仍阳性患者的RE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相比,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愈合率高,更能有效改善症状.H.Pylori感染不影响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率.

    作者:郑伟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里地区1~19岁人群HBsAg携带率及抗-HBs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阿里地区1~19岁人群HBsAg带状况及抗-HBs水平,考评西藏阿里地区实施乙肝疫苗新生儿免费接种后的1~4岁人群免疫效果,以及接种对乙肝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全地区7个县共随机抽样1~19岁常住健康人群990人,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全地区1~1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13.84%,其男性阳性率为15.45%,女性阳性率为12.17%;抗-HBs阳性率为25.2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4.36%,女性阳性率为26.19%;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4%,低于5~19岁人群HBsAg携带率15.07%;1~4岁人群抗-HBs阳性率为37.01%,5~19岁人群抗-HBs阳性率为22.97%. 结论 阿里地区1~19岁健康人群HBsAg携带率处于较高水平,1~4岁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5~19岁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新生儿免费接种对乙肝传播有明显阻断作用.

    作者:尼玛德吉;德庆卓玛;宋立江;布达洛;多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口腔卫生保健与妊娠期龈炎的关系

    目的 探究口腔卫生保健与妊娠期龈炎的关系,寻找防治妇女妊娠期龈炎的较佳方法,降低妊娠期龈炎对广大孕妇的危害.方法 笔者对1 986名妊娠8~12周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实施系统地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干预组993例,未干预组993例.结果 干预组实施口腔卫生保健措施一月后,993例中仪36例患龈炎,患龈炎率3.62%.未干预组993例中928例患龈炎,患龈炎率93.45%.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上述结果揭示孕妇患龈炎的普遍性与实施口腔卫生保健干预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彭志红;刘卫山;蔡岳祥;曾候霖;钱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脉Ⅱ号口服液减轻高血压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脑脉Ⅱ号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8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中药组.向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注射后2 h开始,每天灌胃给予脑脉Ⅱ号口服液(8 ml/d)或等容积蒸馏水直至处死.注射后6、12、24、72、168 h取脑,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用Fura-2/AM荧光标记法测定突触体内[Ca2+]i.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在注射6 h后显著增加(P<0.01),72 h达到高峰,168 h后明显下降;突触体内[Ca2+],的变化规律与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变化规律类似.脑脉Ⅱ号口服液治疗后,中药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突触体内[Ca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脑脉Ⅱ号口服液能够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作者:何纲;黄培新;刘茂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总结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75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人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65例(86.7%),好转7例(9.3%),死亡3例(4.0%).结论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情危急,宜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常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汤益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深圳市宝安区学生口腔保健综合防治初查报告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学生口腔保健综合防治工作试点初步效果.方法 选取3所试点小学及相应的防治医疗机构,人校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督促患有龋病的学生及时治疗,并对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所学校接受检查的在校学生5 325人,患龋人数3 991人,龋齿13 526颗.其中1~4年级学生乳牙患龋率为78.34%,乳牙龋均为3.25;5~6年级学生恒牙患龋率为65.23%,恒牙龋均为1.37.学生龋齿填充率为9.95%.3个月后,各试点学校、医院口腔科接受经普查指导就诊的学生总数为2 540人,占需要治疗人数的47.70%.结论 通过编写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学生龋齿填充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尤其需要各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和重视.

    作者:廖辉陵;郭艳芳;刘建新;齐静;李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长春市2007年0~6岁儿童体格发育研究

    目的 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的现状、规律及在国内所处的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4 472名健康儿童,对体格发育的体重、身长(高)进行城区与外县比较,与全国(九市)的0~6岁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结果 在出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长快,平均每月超过1 kg,以后趋缓,身高也有同样规律,出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平均为2 kg,而身长增加12 cm,有趋瘦趋势,以后几年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 kg,身高增加7 cm.城区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优于外县.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略低于全国. 结论 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于昕平;孙平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可视B超下宫内节育器取出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普通取环勾取环困难者采用可视B超下宫内节育器取出效果.方法 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取环的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142例,分为A组围绝经期86例,B组绝经后56例.取环困难者,采用可视B超下取环.结果 两组人群共有32例采用常规普通取环勾取环失败,其中,A组困难率为10.4%,B组困难率为41.07%.对32例行可视B超下宫内节育器取环,均获得成功. 结论 可视B超下取环可以避免盲目操作,减少损伤,能顺利取出粘连、嵌顿、异位、断裂的节育器,方便经济实用.

    作者:任松;贾爱花;杜占军;张彦玲;韩雪珍;王志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密闭式吸痰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我院ICU于2007年8月对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进行观察研究,其结果比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优越,并且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者.

    作者:胡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缺血性J波伴ST段抬高1例

    近年来,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指标中提出缺血性J波的概念,并立即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现将1例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缺血性J波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珍;李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湖南省2006-2008年15类市售食品样品抽检结果

    目的 了解湖南省市售食品卫生状况.为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结果 2006-2008年15类抽检食品总合格率为76.96%.黄花菜合格率低于异蛇酒、红薯粉、面粉和麻油类食品;保健食品合格率低于婴幼儿配方粉;食品添加剂合格率低于违禁成分和卫生指标;散装样品合格率低于定型包装样品合格率;散装样品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于理化指标合格率. 结论 应加强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卫生管理监督,加强保健食品管理,重视散装食品的卫生问题,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作者:彭琦;伍美;刘春平;周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6-2008年攸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调查

    目的 为了解攸县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质量状况,提高消毒管理水平,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方法 2006-2008年对攸县各级医疗机构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GB15981-1995、GB15982-1995进行消毒质量检测及评价.结果 2006-2008年全县共监测样品1 839份,合格1 503份,合格率为81.73%.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村卫生室的合格率低;各类样品中物体表面的消毒合格率低. 结论 攸县县乡村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依次下降,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管理,组织培训,提高消毒质量.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银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aveolin-1和pERK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aveolin-1(cav-1)与pERK1/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甲状腺腺瘤及1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av-1和pERK1/2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cav-1在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为低表达或无表达,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60%),且与肿瘤的包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ERK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均见表达,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v-1和pERK1/2两者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 结论 cav-1高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痛的进展和转移,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刘雅林;刘宏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基细胞学在妊娠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妊娠期宫颈疾病的特点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妊娠期宫颈疾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妇女2 152例(A组),同期因各种妇科疾病就诊的非妊娠期患者3 673例(B组),同期行妇科健康检查的正常人群中非妊娠期妇女4 980例(C组),采用液基细胞学方法进行宫颈疾病筛查.结果 A组宫颈病变总发生率为17.98%(387/2 152),B组为18.02%(662/3 673),C组为11.35%(565/4 9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宫颈感染性病变发生率为12.78%(275/2 152),对照组为5.44%(271/4 9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宫颈上皮细胞性病变检出率为5.20%(112/2 152).对照组检出率为5.90%(294/4 980),两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 152例中54例TCT检查后出血,均经局部压迫5 min左右出血停止,对照组中无出血情况发生;对妊娠期存在宫颈上皮性病变的妇女在产后进行再评估,12例LSIL,和11例}tSll.病变程度降低,15例LSlL 和9例HSIL病变程度无进展. 结论 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妇女,液基细胞学检查用于妊娠期宫颈病变是必要、安全、有效的,妊娠期TCT异常者,产后应再次评估.

    作者:柯妍;沙青;严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及耐药性的探讨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结果 379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分泌物、血液、伤口分泌物,分别占75.7396、6.60%、5.54%和1.58%.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哑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0.00%、11.87%、23.75%和25.0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大于30%. 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避免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红乐;黄红卫;张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前S2抗原与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2抗原(PreS2)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2抗原进行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在520例HBV-DNA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46.1%,前S2抗原阳性率为92.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0例标本按照HBV-DNA含量高低分为四组,每组前S2抗原和HBeAg的阳性率进行比较,每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前S2抗原与HBrAg和HBV-DNA密切相关,前S2抗原较HBeAg更敏感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状态,是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标志.

    作者:周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湖南省1998-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流脑的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流脑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湖南省1998-2007年的流脑发病统计数据,分析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发病的季节性.结果 十年间,流脑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由局部流行变为散发.发病高峰期为1月1日-5月11日,高峰日为3月4日.人口多且流动性大的省会城市长沙的发病率和发病数高.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5~19岁的学龄儿童占到59.5%. 结论 发病率逐年下降可能得益于多年的疫苗预防策略,但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波动反弹现象和周边地区菌群转化的趋势提示我们要加强病原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调整疫苗预防策略,防止非流行菌群引起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肖洁华;李放军;戴德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497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2008年开封市鼓楼区各级医疗机构所报告的497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报告的497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的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5月份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和疱疹,集中在手、足、口、臀部.发热337例,散居儿童的发热率高于托幼儿童,托幼儿童的发热率高于学生;有口腔溃疡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无口腔溃疡的儿童;三周内与手足口病人有接触史的患儿高于无接触史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做好疫情的监测和管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防治重点.

    作者:赵云清;徐琳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百草枯中毒致肺损害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 临床观察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观察组).临床观察X线胸片、血气、肝肾功能和病死率.结果 临床出现严重肺损害(肺门结构紊乱、肺纤维化等)的病例观察组占41.9%,对照组6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aO2增高,SOPT、总胆红素和Cr降低;而对照组仅Cr明显降低.观察组病死率占48.3%;对照组病死率占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方丹参与综合治疗对改善百草枯中毒致肺损害、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丽;刁其峰;朱勇;胡波;王磊;刘汝芬;姜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