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置入喉罩位置准确性的呼吸动力学判定方法

王芳;徐振兴;胡芳宝;裴敏;王建光

关键词:喉罩, 置人, 通气, 判定
摘要:目的 总结200例置入喉罩通气位置准确性的判定方法.方法 200例择期手术行全麻诱导后,置人喉罩通气.观察并记录正确置入喉罩后患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 总结置入喉罩通气位置准确性呼吸动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MV):5.5 L、潮气量(VT):430 ml、气道峰压(Ppeak):12 kp、气道平均压(Pmean):5 kp、肺顺应性(C):32ml/cmHg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38 mmHg. 结论 可以通过呼吸动力学指标来判定置入喉罩通气位置准确性.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后女性瘦体重、体脂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瘦体重、体脂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长沙地区各工作岗位的45~81岁绝经一年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85例,采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测量每例受试者腰椎前后位腰1至腰4及髋部总体面积BMD,单位g/cm2.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作全身扫描测出头部、躯干、肋骨、骨盆、脊椎、上肢、下肢及全身的骨矿物含量、BMD、体脂含量和肌肉组织重,结合测得的指标,计算出体重、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结果 瘦体重与各个部位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脂含量与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 结论 坚持适当运动以维持瘦体重,有助于减少绝经后女性骨量的丢失.

    作者:程艳春;刘玮;叶爱玲;廖二元;罗湘杭;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丙戊酸钠药物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风后癫痫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丙戊酸钠药物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体重、BMI、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发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BMI、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而血糖值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VPA治疗可引起癫痫患者体重、BMI、血清胰岛索水平增高,并导致胰岛素抵抗,但对其血糖无直接影响;丙戊酸钠负荷量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控制效果较满意,且未发现比较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产后抑郁发生有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希望能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对产后抑郁的关注与重视.方法 对北京市11所医院的603名产后42 d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相关调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产后42 d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18.7%,妇女的受教育水平、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与产后抑郁显著相关.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建议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加强孕期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孕产妇对产后抑郁的认识;加强对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孕产妇的重视.

    作者:李禾;沈汝枫;杨惠娟;张雯;丁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DCA循环法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PDCA循环的应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

    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是指当患者感到疼痛时由患者自主控制将镇痛药物通过镇痛泵注入硬膜外腔从而达到镇痛目的的方法.PCEA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得其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1].本文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术病人108例,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止痛.

    作者:朱琼丽;古苑芳;曾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向量对室上速的鉴别和旁路定位诊断的研讨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旁路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200例,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诱发、终止室上速,并记录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在射频消融术中检验心电向量图对隐匿性旁路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室上速的患者有174例,经心电向量图检查诊断为室上速的有196例,二者比较,P<0.05;心电向量图关于左旁路位于左房室间的诊断与射频消融术中的诊断的符合率为100%.右旁路位于右房室间的诊断的符合率为86.71%. 结论 心电向量图能对室上速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并能对隐匿性旁路作出较精确的定位诊断.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程硕韬;郭跃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为学生近视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初中、高中共8个班级,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小学生的近视相关因素,共获有效问卷452份.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452名学生,近视率为54.0%.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为7.1%、13.1%和33.8%.男生近视率50.2%,女生近视率58.5 96;初中生近视率41.6%,高中生近视率65.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近视(OR=2.69)、学习时间≥1 h/次(OR=1.46)、躺着看书(OR=1.74)和看电视和用电脑时间≥2 h/d(OR=2.14)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眼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是中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看书保持1尺距离(OR=0.30)、体育锻炼≥1 h/d(OR=0.63)是中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 结论 中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防制任务任重道远.应加强对中学生不良用眼行为的早期干预,从而防制近视的发生.

    作者:庞燕;张严卓;孙立军;曹加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贫铀对支气管上皮细胞遗传毒性及DMSO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贫铀(DU)诱发的细胞遗传毒性及二甲基亚砜(DMS3)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彗星实验、HPRT基因突变检测、微核多核及染色体分析研究贫铀的遗传毒性作用及DMSO对其毒性的抑制作用.结果 BEAS-2B细胞经贫铀染毒后,可引起DNA链断裂,彗星尾部面积、尾长、尾部DNA含量、尾距随贫铀浓度增加而增加;DMSO对贫铀诱发BEAS-2B细胞产生的DNA链断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贫铀诱发微核细胞、多核细胞增多,DMSO对微核细胞增多有抑制作用,而对多核细胞增多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贫铀作用于BEAS-2B细胞后引起HPRT基因突变率增加,DMSO保护组能有效地降低HPRT基因突变率.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经染毒后转化细胞可出现染色体稳定性和非稳定性畸变,DMSO对染色体畸变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贫铀染毒能造成细胞的遗传毒性,DMSO对贫铀所致细胞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波;龙颖;李梓民;杨陟华;曹珍山;朱茂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14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log-rank方法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18%、37.67%和21.92%;TNM分期、癌灶个数、肿瘤有无假包膜、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情况、血清AFP状态、Child-Pugh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及术后4 d白蛋白下降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均<0.05);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患者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晓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的活动平板试验比较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4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结果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活动平板试验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70.996,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76.5%.介入治疗后活动平板试验的阳性率降低(P<0.01),总运动代谢当量和运动开始至达到阳性诊断标准的时间较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增加(P均<0.05). 结论 简便、易行及无创的活动平板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并为客观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作者:曾令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可视B超下宫内节育器取出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普通取环勾取环困难者采用可视B超下宫内节育器取出效果.方法 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取环的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142例,分为A组围绝经期86例,B组绝经后56例.取环困难者,采用可视B超下取环.结果 两组人群共有32例采用常规普通取环勾取环失败,其中,A组困难率为10.4%,B组困难率为41.07%.对32例行可视B超下宫内节育器取环,均获得成功. 结论 可视B超下取环可以避免盲目操作,减少损伤,能顺利取出粘连、嵌顿、异位、断裂的节育器,方便经济实用.

    作者:任松;贾爱花;杜占军;张彦玲;韩雪珍;王志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某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对比分析与干预效果

    目的 通过对本院4年来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统计研究,分析影响中医骨伤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方法 以2005、2006年两年为一组,以干预后的2007、2008年为一组,分别对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中洗手合格率:高级职称医师、中级以下医师、临床护士分别为53.33%和80.39%、73.81%和88.73%、88.69%和95.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医师的手卫生意识普遍不如临床护士,而高年资医师则不及低年资医师.加强培训,规范洗手方法,改善洗手设施,可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提高手卫生合格率.

    作者:李妙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沙门菌鞭毛抗原的变异及检测方法的初探

    目的 了解沙门菌鞭毛抗原的变异及解决办法.方法 从我们1988-2006年共收集的35株沙门菌中选出发生H-O变异的菌株4株进行试验.结果 4株菌株用常规方法无法将沙门菌分到型.而用改进的试验方法可以鉴定到型,35株沙门菌检出4株H-O变异株,本次H-O变异率为11.4%. 结论 研究检测沙门菌H-O抗原的变异对追踪传染源、分析流行趋势有帮助.

    作者:胡世红;吴锦如;张首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孕产妇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由于经历了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有相当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孕妇个人健康和新出生人口素质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本文就孕产妇亚健康状态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雯;沈汝(木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基细胞学在妊娠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妊娠期宫颈疾病的特点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妊娠期宫颈疾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妇女2 152例(A组),同期因各种妇科疾病就诊的非妊娠期患者3 673例(B组),同期行妇科健康检查的正常人群中非妊娠期妇女4 980例(C组),采用液基细胞学方法进行宫颈疾病筛查.结果 A组宫颈病变总发生率为17.98%(387/2 152),B组为18.02%(662/3 673),C组为11.35%(565/4 9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宫颈感染性病变发生率为12.78%(275/2 152),对照组为5.44%(271/4 9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宫颈上皮细胞性病变检出率为5.20%(112/2 152).对照组检出率为5.90%(294/4 980),两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 152例中54例TCT检查后出血,均经局部压迫5 min左右出血停止,对照组中无出血情况发生;对妊娠期存在宫颈上皮性病变的妇女在产后进行再评估,12例LSIL,和11例}tSll.病变程度降低,15例LSlL 和9例HSIL病变程度无进展. 结论 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妇女,液基细胞学检查用于妊娠期宫颈病变是必要、安全、有效的,妊娠期TCT异常者,产后应再次评估.

    作者:柯妍;沙青;严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生化指标以及与肝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复制水平、肝功能生化指标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相关血清肝功能指标,并对患者活体肝穿刺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结果利用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患者HBV-DNA含量分别为(4.85±1.0)×108~107copy/ml、(3.82±0.8)×106~105 copy/ml、(1.8±0.5)×105~104copy/ml;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分别为(12.64±4.25)μmol/L、(50.18±9.46)μmol/L、(262.96±30.16)μmol/L;白/球比值分别是(1.51±0.23)、(1.61±0.26)和(1.97±0.25).血清TB、ALT、AST、GGT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ALB、PTA则相反.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符组之问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病毒含量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与白/球比值呈正相关.血清TB、ALT、AST、GGT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PTA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

    作者:谭凌卉;董存岩;李松;陈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压电频移法测定天然水样中微量铬(Ⅵ)

    本文提出了利用压电频移法测定微量铬(Ⅵ)的方法.方法 以碘离子与铬(Ⅵ)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依据,通过测定由反应生成的碘所引起的压电晶体频率的变化.在被萃取水相中铬(Ⅵ)浓度为0.013~3.8 mg/L范围内,频移值与浓度成正比:△f=2.6+4.3×103C(mg/L),r=0.995.方法 简便,可用于天然水样中微量铬(Ⅵ)盐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肖静水;刘慧君;黄生力;梁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47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2位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62P表达水平,并分析CD62P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62P检测水平(526.1±103.5)与乳腺良性肿瘤组(154.4±19.9)和健康对照组(132.3±1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62P水平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01),与患者的年龄、ER和PR阳性表达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外周血CD62P水平可能成为监测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

    作者:陈朝霞;吴冠宇;吴白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出生缺陷影响囚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期经常摄入鱼虾肉蛋类食品或牛奶豆类食物、家庭年人均收入高、婚前参加体检等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家族遗传史、双胎或多胎、居住地存在环境污染、孕妇患慢性病、孕前或孕期接触职业危险因素、有异常生育史、孕期感冒和丈夫喜欢饮浓茶等因素为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减少和控制孕期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政;方俊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深圳市宝安区8月~7岁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1007年麻疹高发的原因,以制订针对性的麻疹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8月~7岁龄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和人口信息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上的差异,分析宝安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是宝安区麻疹高发的危险因素,OR值的95%CI分别为1.85~5.77、1.75~13.6,疫苗接种是保护因素.OR值的95%CI为0.07~0.27.分层分析显示: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次数越多,OR值越大;疫苗接种次数越多,OR值越小. 结论 医院暴露、麻疹病例接触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足宝安区麻疹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吴泰顺;周小涛;李苑;马智超;邓立权;陈兵;熊田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