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康;张颖
目的 通过对此起群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处理分析,推断其暴发的可能因素,为今后的学校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并推断. 结果是一起发生在校内的由福氏志贺痢疾杆菌所敛的细菌性痢疾疫情;经水传播可能性极大,不排除日常生活接触和经食物传播的可能. 结论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堂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管,向学生宣传防病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应继续作为开展学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的日常工作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作者:刘建明;丁志军;李云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分析浏阳市人口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规律,为正确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核对和确定死者名单和死因调查浏阳市2004-2005年户籍人口中全部死亡者的死亡原因.结果 2004-2005年浏阳市报告死亡16 832人,粗死亡率为632.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9.58/10万,前6位死亡原因依次排列为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 结论应加强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治.重视癌症预防和筛查,加强安全教育,注重青少年心理教育.
作者:龙湘泉;李秋成;黄成;白晓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2型槠尿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调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333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血生化、HBV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发2型糖尿病在城市患者中的流行率明显高于农村和城镇.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城市、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AKP、TG、CH,TBIL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TG异常、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城市居民,应注意监测TG、病毒定量,预防脂肪肝,以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作者:邱明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蛇毒小分子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影响. 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五步蛇毒中提取一种小分子多肽,制造大鼠MCAO模型,静脉注射蛇毒小分子多肽后,观察TNF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五步蛇毒中提取到一种小分子多肽,分子量约为7200.此种小分子多肽能改善大鼠因缺血所致神经行为功能缺失,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强;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TNF含量显著升高,蛇毒小分子多肽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TNF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但仍较假手术组升高. 结论蛇毒小分子多肽可能通过抑制TNF的表达,降低脑组织中TNF含量,减轻脑损伤程度,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作者:孔质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C)对HL-60细胞Galectin-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药物处理后Galectin-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改变. 方法用5 μmol/L的5-aza-2dC处理HL-60细胞,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Galectin-1基因在药物处理与未处理组中的mRNA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榆测Galectin-1基因启动子区域在药物处理与未处理HL-60细胞中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Galectin-1在处理后的HL-60细胞中表达上调,MSP结果显示,HL-60细胞Galectin-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经5-aza-2dC处理后能够使Galectin-1基因去甲基化.使其甲基化水平下降. 结论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是Galectin-1基因低表达的原因之一,5-aza-2dC能够使Galectin-1基因去甲基化,逆转Galectin-1基因的表达,5-aza-2dC可能在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汤参娥;苏涛;谭潭;彭芳;易红;肖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城市供水系统与健康的关系是近年来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发饮用水监测分析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通畅高效的信息平台,实施饮用水卫生监测的科学管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对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功能.
作者:袁敏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省、市、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方法运用自制的人力资源调查表,对全省各级结防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湖南省市级和县级结防人员数分别为(4.6±1.3)人、(5.6±1.5)人,从工作年限来看,在结防岗位工作2年及以下占21.7%.高学历、高学位和高职称人员比例低,本科以上学历占13.4%,学士以上学历占7.8%,拥有高级职称的占3.4%.拥有公卫或临床执业医师执照的占66.7%.从各项工作岗位来看,人均岗位为1.5个,门诊医生、项目管理、实验室、放射或影像岗位参与的人多.主要岗位中,人均培训大于3次的有规划管理、项目管理和监测培训. 结论湖南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需加大结防工作的财力投入、稳定和壮大结防人员队伍、增加培训以提高结防人员素质.
作者:谭振;白丽琼;徐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率的效果. 方法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状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半年后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差异. 结果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48%和3.33%(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为主.干预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从3.43%降至0.05%(P<0.05),中心静脉捕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由0.74%降至0(P<0.05).分离的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结论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定期下科室巡查及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伍平;邓玉英;赖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草甘膦. 方法 6.4 mmol/L NaCO3和3.2 mmol/L NaHCO3为淋洗液,1.0 ml/min的流速,阴离子交换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 结果标准曲线在0.05~3.0 μg/ml范围内线件关系r为0.9997,方法的检出限为0.014 μg/ml,精密度:六次测定草甘膦含量0.976 μg/ml的自配水样,其含量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0.38%和0.17%,加标回收率为98.0%~102.5%. 结论该方法省去了水样的预处理和衍生的麻烦,且方法简便、快捷、检测成本低,结果令人满意,可以用于水样中草甘膦含量的检测.
作者:宋耀英;李霞;唐建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高频超声调查120例乳腺肿块,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120例乳腺肿块中,手术病理征实恶性肿块14例,良件肿块10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4.2%. 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肖耀成;胡玉凤;李海霞;李朝阳;曹迎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痛肠镜术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5月间104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比较52例普通肠镜检查术和52例无痛肠镜检查术患者,检查过程中严密病情观察,麻醉监护以及抢救准备.结果 普通肠镜术34例顺利完成,有18例未完成检查,无痛肠镜术51例顺利完成,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未完成. 结论无痛肠镜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消除疼痛,完成率明显高于普通肠镜检查术.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麻醉监测,无痛肠镜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甘存良;唐青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血压波动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应用动态血压监护仪记录用药第15 d和第30 d 24 h动态血压情况,由此计算出血压波动情况. 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患者24 h血压波动性小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控释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低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能够24 h平稳控制血压,血压波动性小,且副作用较少.
作者:李凤云;赵立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查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因和来源. 方法在学校、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病例对照专题调查和现场勘察,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 结果该起事件涉及学校3个年级的45个班,暴发始于3月17日,持续11 d,发病高峰在3月19-23日间;共报告91名病例,罹患率为2.5%(91/3 721);症状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水样腹泻为主;病例暴露于学校食堂,可疑食物不确定;实验室检测结果,2份病例和3份厨工的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中2份病例和1份厨工肛拭子检出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菌株间高度同源. 结论这是一起食源性疾病局部暴发,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暴露来源与途径不单一.建议规范和落实学校饭堂餐饮卫生监管,开展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健康异常状况对学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利群;吴兆伦;周伴群;张丽荣;阮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的方法和培养条件. 方法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human embyonic bodies,hEBs),与胚胎骨髓基质细胞(human fetalbown marrow stromal cells,hFBMSCs)体外共培养,并添加诱导造血分化的细胞因子如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等因子,诱导分化6 d,流式细胞仪进行血液血管干细胞标记KDR+/CD34+的检测,RT-PCR对血液血管干细胞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浓度的SCF、VEGF、TPO诱导效率进行分析,探讨诱导分化的优化条件,终形成的条件,再次采用流式细胞学进行验证诱导分化效率的改善. 结果 hERs在机制细胞上可以形成血岛样集落,经过消化后,流式检测发现其中KDR+/CD34+细胞比例为4.1%±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RT-PCR检测发现血岛样细胞表达血液血管干细胞相关基因如: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inase inert domairn protein receptor,KDR)、干细胞自血病因子(Stem Cell Leucamia,SCL)、B细胞特异性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ert site 1,Bmil)、GATA结合蛋白2(GATA binding protein 2,Gata2)、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CD31)、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endothelium-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2,Tie-2).在对不同浓度的干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发现在VEGF(10~40 ng/ml),SCF(100-300 ng/ml)对血液血管干细胞集落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此范围内集落数量和细胞因子成剂依赖的正相关关系.优化条件后,诱导效率显著提高,KDR+/CD34+细胞为18.8%±2.5%. 结论采用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共培养的方法可以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KDR+/CD34+的血液血管干细胞样细胞,300 ng/ml SCF、40 ng/ml VEGF可以提高诱导分化效率.
作者:王建;赵惠萍;林戈;卢光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汕头市100例哮喘儿童和100例非哮喘儿童的哮喘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单因索和多元逐步同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每年患呼吸道感染次数、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庭装修、气质类型和婴儿期喂养方式等7项因素对儿章哮喘发病有意义. 结论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病因方面的重要地位,但可通过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过敏原的接触、积极促进母乳喂养和心理干预等方面来进行儿童哮喘病的防治.
作者:姜尚林;赵少岚;林梓嘉;谢士军;智绪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宫颈糜烂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状况. 方法用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反应(AC-PCR)对450份妇女宫颈棉拭标本进行HSV检测与分型. 结果 HSV的检出率为25.5%(115/450),其中HSV-1和HSV-2的检出率分别为6.4%(29/450)和19.1%(86/450).宫颈糜烂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0.2%(100/331)和12.6%(15/119),两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6,P<0.005).随宫颈糜烂程度的增加,HSV感染率增加.结论 HSV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发生密切相关,以HSV-2感染为主.
作者:刘军连;徐志凯;喻启桂;王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8年南县居民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资料. 方法收集南县2008年内居民死亡原因资料,按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2008年南县居民死亡率为5.81‰,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2.32‰),第二位是恶性肿瘤(1.52‰),损伤中毒死亡居第三位(0.44‰),第四位、第五位分别为呼吸系统(0,36‰)与消化系统疾病(0.23‰).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女恶性肿瘤死亡均以肺癌为高. 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影响南县居民重要的死因.建议开展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监测,建立医院门诊病例登记制度,以便及时分析发病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李湘;连友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7种游离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方法人血清中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通过加入正十七酸内标,经硫酸/甲醇甲酯化,正己烷萃取浓缩,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 结果 7种脂肪酸甲酯化后可完全分离,重复性好,在5.0~50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1.1 μg/ml,20、100、300 μg/ml三个浓度的加标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1.7%~98.1%之间,RSD 1.9%~4.1%之间.结论 本法适掰于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测定.
作者:邹晓春;徐小作;李行方;李红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我国医学本科生内科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的优化模式. 方法首先建立一种系统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A模式),将A模式和现行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B模式)应用于两个年级的实习教学,终通过笔试、面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 结果通过评估发现A模式组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为(75.50±5.61)和(79.95±7.15)分,均高于B模式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两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A模式组高于B模式组(P=0.002);42.5%的A模式组学生认为A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用英沿思考的能力,明显高于B模式组的16.4%. 结论系统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状况下的一种优化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及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能力.
作者:王晓艳;沈守荣;张梦玺;彭伟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控制钠盐摄入的行为因素. 方法依据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33例病程达半年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抵制腌制食品的程度、大众媒体对高血压病饮食知识的寅传程度以及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支持程度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限盐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患者人群的宣传,重视大众媒体的作用,寻找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呼吁社会支持是促进高血压患者限盐依从性的有效手段.
作者:欧阳万兰;金翠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