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赵惠萍;林戈;卢光琇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48%.产后出血与胎次、胎儿体重、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有密切关系.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有:2次人流术及剖宫产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二产程延长、急产. 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保健,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避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率和改善产妇预后,而合理的组织分工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作者:段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地震对四川某重灾区饮水卫生状况的影响,指导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的饮水卫生. 方法调查某重灾区所有水源,采取连续与间隔检测的方法对灾区12个水源41份水样进行检测. 结果地震对部分水源的饮水设施产生了破坏,不同检测指标合格率有较大差异. 结论毒理学指标中铅、汞等均不超标,表明震后水源并未受到重金属等毒物的污染.而饮水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等指标不符合标准会产生不良后果,教育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治理对提高饮水安全性有重要作用.灾后余震频发,及时修补破损的输水管道对于保证饮水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江;党荣理;任立松;李海龙;刘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临床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CMV)株gB基因型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探讨HCMV gB基因型与临床婴幼儿感染HCMV后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 方法从临床患儿尿样中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后,以巢式PCR从病毒基因组中扩增gB基因,并测序分型. 结果本研究中23例分离阳性患儿来自省内不同地区,没有发现多重感染的病例.23株病毒中,gBI型所占16例(69.6%),gBⅢ型次之占4例(17.4%),另有3株病毒不属于gBI~Ⅳ型中的任何一型(13%). 结论湖南地区临床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CMV)株gB基因型以gBI型为优势基因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扶星星;黄超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护理专业足我院重点及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病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作者:黄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B超定位下MPCNL治疗30例重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8(18~66)岁.30例均由静脉尿路造影及CT确诊.上位肾结石4例、下位肾结石19例(其中鹿角形结石6例)、输尿管交汇处结石7例.结石平均直径3.4(2.5~4.7)cm. 结果 30例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70(3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30(5~60)ml,均末输血.结石一期清除率90%(27/30),3例有少许残石者1月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结石排净.术后无继发出血、无发热.随访12~24个月,结石无复发. 结论 MPCNL治疗重复肾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有效.
作者:李民雄;高建伟;苏健;彭延慧;刘让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结核杆菌三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率. 方法本文应用涂片抗酸杆菌镜BBL MGIT手工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对370例可疑肺结核患者晨痰进行检测. 结果 370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用涂片镜检发现抗酸杆菌阳性55例,检出率14.8%;分枝杆菌快速培养MGIT检测阳性71例,阳性率19.2%;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78例,检出率21%. 结论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涂片镜检与快速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镜检与实时荧光P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培养与实时荧光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朝燕;呙蓉敏;胡雄燕;蒋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床边快速测定B型钠尿肽(BNP)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的作用. 方法应用快速检测方法测定135例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由有经验的急诊科医师按照HYHA分级评估心力衰竭分级并对照分级结果. 结果 BNP在心力衰竭时升高,并与NYHA分级有明显相关性,BNP水平越高,心衰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BNP是判断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梁国红;韩燕;吴勇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醋酸对冻鸡分割品中EHEC O157:H7耐酸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用2%醋酸对EHEC O157:H7污染的冻鸡进行喷洒、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在4℃和-25℃贮藏.研究EHEC O157:H7在喷洒和浸泡后的冻鸡分割品中对酸的耐受时间,抵抗酸性较强的EHEC O157:H7随着时间变化,观察其受酸影响的程度. 结果在处理受EHECO157:H7污染的冻鸡分割品时,增加2%醋酸的量和处理时间,并且及时将样品保存在-25℃,完全可以降低EHEC O157:H7对冻鸡分割品的污染程度. 结论在合理使用各种消毒措施的同时,采取这个对食品感宫和人体健康无害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EHEC O157:H7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周雅萱;陈伟;王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行超声造影术肝癌患者的护理质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定;评估患者对超声造影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超声造影术中患者依从性与效果. 结果干预组SAS、HAMD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HAMD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超声造影和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超声造影检查成功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掌握超声造影检查和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在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能配合检查,取得良好的配合效果.
作者:秦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7种游离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方法人血清中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通过加入正十七酸内标,经硫酸/甲醇甲酯化,正己烷萃取浓缩,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 结果 7种脂肪酸甲酯化后可完全分离,重复性好,在5.0~50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1.1 μg/ml,20、100、300 μg/ml三个浓度的加标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1.7%~98.1%之间,RSD 1.9%~4.1%之间.结论 本法适掰于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测定.
作者:邹晓春;徐小作;李行方;李红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了用于检测食品中呋喃唑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HPLC法,样品以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SPE(Alumina B)净化,Hypemil ODS C18(4.6×250 mm,5 μm)进行分离,紫外榆测器检测呋哺唑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采用ELISA榆测法和酶标渎数仪定量检测. 结果 HPLC法回收率94.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吠哺唑酮的低检测限0.2 ng/kg.ELISA法呋喃唑酮含量在50~4 050 ng/kg之间之,精密度CV%为2%~5%,回收率为87.3%~107.5%,标准曲线r=-0.995~-0.999. 结论 HPLC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但是仪器没备投入高;ELISA法特异性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
作者:汪莉;杨湘霞;霍雪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对患者进行ALA-PDT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冻治疗. 结果 ALA-PDT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2%,复发率为4.8%.而对照组治愈率为76.2%,复发率为23.8%.ALA-PDT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LA-PDT治疗后无感染、溃疡、疤痕和尿道狭窄等剐作用. 结论 ALA-PDT是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高效、复发牢低、无明显副作用的一种新疗法.
作者:应作霖;吴瑞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93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75例,常规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UA,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血清UA水平的关系.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血清UA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狭窄各组血清U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UA增高明显(P<0.01);各组间血清UA比较,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UA增高明显(P<0.01);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172,P<0.05);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68,P<0.05);UA升高组伴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UA正常组(P<0.05). 结论血清UA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对其早期干预有可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旭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查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因和来源. 方法在学校、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病例对照专题调查和现场勘察,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 结果该起事件涉及学校3个年级的45个班,暴发始于3月17日,持续11 d,发病高峰在3月19-23日间;共报告91名病例,罹患率为2.5%(91/3 721);症状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水样腹泻为主;病例暴露于学校食堂,可疑食物不确定;实验室检测结果,2份病例和3份厨工的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中2份病例和1份厨工肛拭子检出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菌株间高度同源. 结论这是一起食源性疾病局部暴发,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暴露来源与途径不单一.建议规范和落实学校饭堂餐饮卫生监管,开展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健康异常状况对学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利群;吴兆伦;周伴群;张丽荣;阮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探寻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 方法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120名.分为干预组60人与对照组60人.所有患者填写测查问卷、并测定身高、体重、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客观指标.干预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健康管理,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再次填写问卷,并测定相关客观指标. 结果干预组经健康管理后,其体重指数、血压值、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有显著下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餐后2 h m糖值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所降低,其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3个月前有所增加. 结论干顶组通过正规的健康管理后,其客观指标没有进一步恶化,而且有显著的好转,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了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健康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马东晔;张美琼;谭莹;段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组分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的稳定性(含配制的水溶液)、安全性,并提供一种简便的制备方法. 方法按比例称量各组分,将各组分(活性成分除外)分别烘干,再将烘干后的各组分(激活剂除外)与活性剂成分密封搅匀,后加入激活剂密封搅匀. 结果本消毒剂二氧化氯含量≥80%,活性成分转化率>88%,稳定性与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保质期可达2年;配制的消毒剂水溶液十分稳定,与同类消毒剂比较,二氧化氯浓度递减速度下降一倍. 结论本消毒剂二氧化氯含量高、安全、稳定、使用方便.
作者:张英姿;张应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监测情况,及时监测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以防止其扩散. 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对河北省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与血清定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从40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24株,分离率为5.90%,从24例AFP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脊灰疫苗株病毒.对分离到的39株单血清型PV进行了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未发现VDPV和脊灰野病毒. 结论 2008年河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实验室监测系统敏感有效,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陈玫;郭玉;张俊棉;张振国;赵娜;崔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解厦门中学生在学校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现状及对篮球运动损伤的认知情况,为今后学校制定预防学生运动损伤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了325名中学生在学校篮球运动损伤状况和10名曾经因篮球运动骨折学生的情况. 结果此次调查显示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为46.2%,男女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对中学生在学校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学校所能提供的帮助及中学生对篮球运动损伤认知等方面也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论针对在学校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方式和原因,中学生对篮球运动损伤的认知需求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
作者:施红;李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建立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PCR检测方法. 方法选择gyrB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对副溶血弧菌和10株非副溶血弧菌进行PCR扩增,并且用此方法对30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扩增片断表现出极好的剐溶血弧菌特异性,低检出限为190 cfu/ml. 结论本实验建立的PCR检测方法为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
作者:高学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机制. 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HepG2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下游效应因子Akt的激活,采用信号通路阻断剂预处理HepG2细胞观察BMP-2影响细胞凋亡的机制. 结果 BMP-2诱导HepG2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BMP-2激活HepG2细胞JNK激酶,但不能激活ERK1/2、p38及Akt;采用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可阻断BMP-2对HepG-2细胞JNK的激活,并消除BMP-2对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论 BMP-2通过JNK信号通路途径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刘浒;唐四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