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刘青恋;郑红茹;漆琪;覃志英;杨超美
目的 了解长沙市儿童活动期佝偻病患病情况,为预防和干顶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因素提供依据. 方法由各区、县(市)妇幼保健院(所)儿童保健科医生负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体检工作.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和/或X线腕骨摄片,结合体检情况,按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修正稿制定的各项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汇总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长沙市儿童活动期佝偻病患病率下降显著(P<0.01);城市各年度儿童活动期佝偻病患病率均低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长沙市儿童活动期佝偻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工作重点在农村.
作者:黄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老年居民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昆明市老年居民糖尿病综合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 195人,其中60岁以上常住居民1 379人,进行糖尿病(DM)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临床检验,调查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情况. 结果昆明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9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9.09%,女性患病率为10.53%,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喜食甜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合理早餐、奶类的摄人、适当劳动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糖尿病发病由多因素引起,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多接触保护因素,以减少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杨昭;张茂殚;田荣;沈岚;李志坤;杨俊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48%.产后出血与胎次、胎儿体重、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有密切关系.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有:2次人流术及剖宫产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二产程延长、急产. 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保健,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避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率和改善产妇预后,而合理的组织分工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作者:段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 方法选择本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及推拿、牵引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3%,对照组为81.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8.402,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RS评分为(1.31±0.32)分,直腿抬高角度为(72.39±16.4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825、2.105,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VRS评分为(3.24±0.57)分,抬高角度为(50.47±20.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409、2.382,P<0.05). 结论针灸为主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可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痉挛所致疼痛,而达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的目的 .
作者:谢志平;张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护理专业足我院重点及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病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作者:黄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此起群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处理分析,推断其暴发的可能因素,为今后的学校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并推断. 结果是一起发生在校内的由福氏志贺痢疾杆菌所敛的细菌性痢疾疫情;经水传播可能性极大,不排除日常生活接触和经食物传播的可能. 结论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堂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管,向学生宣传防病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应继续作为开展学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的日常工作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作者:刘建明;丁志军;李云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机制. 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HepG2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下游效应因子Akt的激活,采用信号通路阻断剂预处理HepG2细胞观察BMP-2影响细胞凋亡的机制. 结果 BMP-2诱导HepG2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BMP-2激活HepG2细胞JNK激酶,但不能激活ERK1/2、p38及Akt;采用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可阻断BMP-2对HepG-2细胞JNK的激活,并消除BMP-2对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论 BMP-2通过JNK信号通路途径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刘浒;唐四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前瞻性队列研究肝癌高发区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BV)e系统及HBV D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LC)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2004年对广西隆安县2 544例30~55岁HBsAg携带者,进行四年的随访,监测PLC的发生.采集系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eAg、HBeAb,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血清HBV DNA.选其中发生肝癌的68例患者与68例非肝癌HBsAg携带者作对照,组成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分析两组间各HBV标志物的阳性率. 结果血清HBeAg阳性率在PL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6%、13.23%.HBeAb阳性率在PL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41%、86.77%.两阳性率在PLC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均<1,P>0.05);血清HBV DNA阳性率在PLC组(76.47%)明显高于对照组(51.47%)(OR=3.06,P=0.02). 结论血清HBV DNA阳性与肝癌的发生密切关联,可作为HBsAg携带者肝癌发生的风险指标.
作者:陈钦艳;董柏;杨进业;黄坚;方孔雄;王学燕;方钟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床边快速测定B型钠尿肽(BNP)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的作用. 方法应用快速检测方法测定135例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由有经验的急诊科医师按照HYHA分级评估心力衰竭分级并对照分级结果. 结果 BNP在心力衰竭时升高,并与NYHA分级有明显相关性,BNP水平越高,心衰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BNP是判断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梁国红;韩燕;吴勇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同一群体的老年人死因构成、死因顺位以及生前B超、心电图改变. 方法收集某军队干部休养所(干休所)463人中在1992-2009年5月间已经死亡的103例患者的死亡病因与生前的B超、心电图等资料与某市立医院老干科2005-2009年58例死亡病例资料对照比较,进行同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103例死亡病因前四位依次是恶性肿瘤(36.89%)、心血管病(26.21%)、脑血管病(21.36%)、除肺癌外其它呼吸系统病(以下简称其它肺病占8.74%).对照组病例前四位死因顺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其它肺病和脑血管病.如果将本组按时段前(1992-1999年)、后(2000-2009年)分为A、B两组统计,发现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03例生前心电图异常占80.58%;腹部B超异常发现人数多的足肝(62.14%),其次是前列腺、胆囊、肾脏、脾脏,分别占48.96%、45.63%、34.95%和19.42%.按时段统计结果显示肝、脾及前列腺在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依然是本组军队老干部的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共占本组死亡病例的93.20%,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死亡率居首位(占39.47%),消化系统肿瘤居第二位,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地方老干部低.
作者:王璐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监测情况,及时监测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以防止其扩散. 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对河北省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与血清定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从40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24株,分离率为5.90%,从24例AFP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脊灰疫苗株病毒.对分离到的39株单血清型PV进行了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未发现VDPV和脊灰野病毒. 结论 2008年河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实验室监测系统敏感有效,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陈玫;郭玉;张俊棉;张振国;赵娜;崔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解医护人员洗手消毒的现状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67名医护人员洗手情况进行观察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清洗组,按六步法洗手,另一组为消毒组,用手消毒剂揉搓至干燥,对洗手与消毒效果进行前后采样检测. 结果医护人员清洗率不到50%,经六步法清洗后对自然菌的清除率为64.71%,经消毒处理后对手上的自然菌的杀灭率为99.62%. 结论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洗手消毒工作,以确保医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周湧;李明;杨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基层接种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以及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的认知水平,探讨控制不安全注射行为的策略. 方法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50个抽样单位,采取现场调查和问卷的形式对150个基层接种点、310名接种人员、305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目前四川省基层接种点开展预防接种时全部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比1999年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比例(45.60%)大幅度提高.作为医用垃圾统一运走和焚烧后深埋是四川省目前一次性及自毁型注射器使用后处理的主要方式(79.33%).基层接种人员对安全注射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不合格率接近50%,尤以农村地区突出.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的认知水平较好. 结论应采取加强基层接种点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回收、强化基层接种人员的安全注射意识和职业道德、加强督导调查以及开展广泛宣传等多项干预措施,提高四川省安全注射水平.
作者:王进;刘青恋;郑红茹;漆琪;覃志英;杨超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穴位外敷消炎止痛膏加冰片在防治放射性食管炎中的作用. 方法将81例放射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思密达合剂,试验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外敷消炎止痛膏加冰片.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食管放射性反应、放疗完成情况、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穴位外敷消炎止痛膏加冰片粉对于食管放射性反应,78.05%维持在0、1级反应;放疗完成率、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稳定提高率为95.12%. 结论穴位外敷消炎止痛膏加冰片防治放射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谨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血液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142例多发伤患者分别在伤后第1、3、5、7和14 d检测血清CPK、LDH、ALT、AsT的含量及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水平变化,分别根据ISS评分和预后情况分组,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 (1)严重伤组伤后第1 d CPK、AST、ALT、LDH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均明显高于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2)轻伤组患者伤后第3 d起血浆PCT浓度测定均无明显升高,严重伤组患者血浆PCT浓度自发病起始终于高水平范围内波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严重伤组TNF-α、IL-6在第3 d已开始升高,均明显高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3)死亡组血清酶和炎症因子的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血清酶、PCT、TNF-α及IL-6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顸后.
作者:叶恭水;丁宁;陈晓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东安县餐饮业餐饮具消毒状况,为加强餐饮业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734-1994)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和评价. 结果 284家餐饮单位(食堂),抽取1 987份样品,消毒合格率为71.66%.县城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合格率高于乡镇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P<0.01).量化分级A级餐饮具消毒合格率高于B、C级(P<0.01).小餐具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大餐具(P<0.01). 结论不断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把好餐饮具消毒卫生关,严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周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一种可提示当前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Hp现症感染患者138例和非Hp现症感染患者119例,分别抽取血样用该试剂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快速尿素酶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该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95.7%、92.4%、93.6%、94.8%,其敏感性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试剂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各种性能指标良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和录;徐志康;罗丽燕;韩杰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8年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2 76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49/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7.09%;5岁以下儿童高发,占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20%;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r=0.45,P=0.01)和痢疾发病率(r=0.44,P=0.01)与蝇密度相关密切,但与蟑螂密度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还处于较高水平,应霞点加强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幼儿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凤仁;刘渠;张起文;陈嘉慧;王文玲;叶伟雄;曹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认知状况和既往检测信息,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评估其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2月采用固定场所定期调查方法对西安市强制戒毒所内收戒人员进行艾滋病认知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戒毒者采用相同问卷进行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并对调查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成毒人员2 267和1734名.只有26.2%的吸毒者知道那里可以做HIV检测,不到10%(8.7%)的吸毒者近一年中做过艾滋病检测.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认识明显提高,回答正确率均有卜升;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态度有所转变,对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正确认识从82.6%提高到90.3%;对不共用注射器能预防艾滋病的正确认识从81.5%提高到96.7%;干预后,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65.9%提高到80.4%. 结论在强制成毒所这一收戒、管理吸毒人员的专门场所对收成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正确认知率普遍提高.为了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传播,除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知晓率外,应该在健康教育干预中宣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促使更多的吸毒者主动检测,从而更有利于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
作者:张雅娟;卫晓丽;马超锋;刘继峰;赵晓红;李海潮;郑海潮;李一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蛇毒小分子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影响. 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五步蛇毒中提取一种小分子多肽,制造大鼠MCAO模型,静脉注射蛇毒小分子多肽后,观察TNF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五步蛇毒中提取到一种小分子多肽,分子量约为7200.此种小分子多肽能改善大鼠因缺血所致神经行为功能缺失,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强;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TNF含量显著升高,蛇毒小分子多肽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TNF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但仍较假手术组升高. 结论蛇毒小分子多肽可能通过抑制TNF的表达,降低脑组织中TNF含量,减轻脑损伤程度,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作者:孔质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