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谢志平;张志强

关键词:针灸, 综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 方法选择本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及推拿、牵引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3%,对照组为81.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8.402,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RS评分为(1.31±0.32)分,直腿抬高角度为(72.39±16.4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825、2.105,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VRS评分为(3.24±0.57)分,抬高角度为(50.47±20.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409、2.382,P<0.05). 结论针灸为主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可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痉挛所致疼痛,而达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的目的 .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游离脂肪酸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探讨

    目的 了解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高血压伴MS、单纯高血压、健康人群各50例.检测所有对象的FFA、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外周胰岛素敏感度(SI)等指标. 结果①MS高血压病组的血清FFA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②血清FFA与SI呈负相关(r=-0.785,P<0.05),与BMI、WHR、收缩压(SBP)呈正相关(r=0.801、0.856、0.872,P<0.05). 结论高血压伴MS患者的高血清FFA与胰岛素抵抗片存,并有可能是引起高血压伴MS患者其他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机制.

    作者:艾新忠;余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980-2008年株洲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株洲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狂犬病发病资料,描述狂犬病例分布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狂犬病发病影响因素,资料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株洲市农村地区是狂犬病主要发病地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性质(单处伤、多处伤)、伤口深浅、伤口部位和伤后狂犬疫苗注射情况是狂犬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犬伤后及时、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庞力娟;李晓明;谭初明;盛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脑电非线性参数的比较

    目的 比较脑梗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电(EEG)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差异,明确EEG非线性参数是否具有监测脑梗寒出现的作用. 方法选择经脑部核磁共振(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正常人(与脑梗患者同龄同性别)各30例分别测量额部EEG非线性参数,配对比较两组的EEG非线性参数. 结果脑梗患者组的三个EEG非线性参数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EG非线性参数具有判别脑梗塞的能力,D2、ApEn值与脑梗塞的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欧阳铭文;秦再生;林春水;古妙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痉挛型双瘫患儿脑电图异常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 分析痉挛型双瘫(双瘫)患儿脑电图异常和认知功能及影像学的关系. 方法对99例痉挛型双瘫病例临床资料、影像和脑电图进行分析总结.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双瘫患儿脑电图正常、异常、癫痫样放电和癫痫发作和认知功能及影像学关系. 结果舣瘫脑电图正常组智力发育商(言语智商)平均87.87,异常组73.22,无发作癫痫放电组63.94,癫痫组60.44;运动发育商(操作商)分别为73.93、65.24、59.31和55.2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7、18.68,P均<0.01).癫痫发病率为16.16%.影像改变和脑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4,P<0.01). 结论痉挛型双瘫患儿认知功能和脑电图异常及癫痫放电、是否合并癫痫有关;和脑损伤程度有关.

    作者:文香淑;赖碧云;邓富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

    目的 查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因和来源. 方法在学校、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病例对照专题调查和现场勘察,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 结果该起事件涉及学校3个年级的45个班,暴发始于3月17日,持续11 d,发病高峰在3月19-23日间;共报告91名病例,罹患率为2.5%(91/3 721);症状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水样腹泻为主;病例暴露于学校食堂,可疑食物不确定;实验室检测结果,2份病例和3份厨工的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中2份病例和1份厨工肛拭子检出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菌株间高度同源. 结论这是一起食源性疾病局部暴发,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暴露来源与途径不单一.建议规范和落实学校饭堂餐饮卫生监管,开展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健康异常状况对学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利群;吴兆伦;周伴群;张丽荣;阮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优化与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

    目的 优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按照标准化的Lm-PFGE方法进行预实验,根据结果对实验方法进行一系列调整.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Apal和Ascl酶对菌株进行酶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e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优化后电泳图谱质量明显提高.22株LM被内切酶ApaI分为16种带型,被内切酶AseI分为17种PFGE型.两种酶分别将深圳的10株LM分为9种带型. 结论建立了高分辨力、稳定可靠的Lm-PFGE分型方法.深圳的LM属于多个克隆群的散发流行.

    作者:王冰;扈庆华;兰全学;石晓路;林一曼;程锦泉;马汉武;叶长芸;阚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邵阳市2008年0~4岁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 掌握邵阳市0~4岁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为决策部门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方法将2008年所监测的全市0~4岁儿童死亡原因进行统汁分析. 结果0~4岁儿童死亡率为12.14‰,死亡原因前五位依次为意外死亡、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体重、肺炎. 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服务与儿童系统管理,加强基层培训,提高产科及儿科医生技术水平,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宣传,发展社会经济,不断完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是降低0~4岁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跃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痛肠镜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无痛肠镜术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5月间104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比较52例普通肠镜检查术和52例无痛肠镜检查术患者,检查过程中严密病情观察,麻醉监护以及抢救准备.结果 普通肠镜术34例顺利完成,有18例未完成检查,无痛肠镜术51例顺利完成,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未完成. 结论无痛肠镜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消除疼痛,完成率明显高于普通肠镜检查术.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麻醉监测,无痛肠镜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甘存良;唐青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中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1岁,ASA Ⅰ~Ⅱ级,心功能1~2级.无内分泌疾患及听力障碍.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组和芬太尼-异氟醚组麻醉,每组30例.于术前、术后3、6、24、48、72 h评价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结果芬太尼-异氟醚组MMS评分在术后3、6、24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48h恢复麻醉前水平;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组MMS评分在术后3、6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24 h恢复麻醉前水平.组间比较在术后3、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异氟醚组麻醉术后各时间点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丙泊酚组(P<0.05). 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作者:曹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头发中的砷

    目的 建立一种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头发中砷的办法. 方法头发用硝酸、硫酸、高氯酸等混合酸消解,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液及硼氢化钾,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结果测定值均在标准物质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 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于发砷的测定.

    作者:张佳愉;余克平;许支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汕头市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本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汕头市100例哮喘儿童和100例非哮喘儿童的哮喘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单因索和多元逐步同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每年患呼吸道感染次数、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庭装修、气质类型和婴儿期喂养方式等7项因素对儿章哮喘发病有意义. 结论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病因方面的重要地位,但可通过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过敏原的接触、积极促进母乳喂养和心理干预等方面来进行儿童哮喘病的防治.

    作者:姜尚林;赵少岚;林梓嘉;谢士军;智绪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山市高中学生血生化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中山市高中学生的血生化水平. 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中山市四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血生化水平检测、分析. 结果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TC和LDL-C的异常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LDL-C水平城区显著高于镇区(P<0.01);女生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男生(P<0.01);男生的贫血率显著低于女生(P<0.05),镇区学生的贫血率显著低于城区学生(P<0.05);血红蛋白(Hb)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LDL-C和TC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心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HDL-C呈止相关关系(P<0.05). 结论加强对女生和城区学生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降低贫血的发生以及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

    作者:梁建平;郭艳;何伦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四川省基层接种点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基层接种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以及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的认知水平,探讨控制不安全注射行为的策略. 方法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50个抽样单位,采取现场调查和问卷的形式对150个基层接种点、310名接种人员、305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目前四川省基层接种点开展预防接种时全部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比1999年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比例(45.60%)大幅度提高.作为医用垃圾统一运走和焚烧后深埋是四川省目前一次性及自毁型注射器使用后处理的主要方式(79.33%).基层接种人员对安全注射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不合格率接近50%,尤以农村地区突出.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的认知水平较好. 结论应采取加强基层接种点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回收、强化基层接种人员的安全注射意识和职业道德、加强督导调查以及开展广泛宣传等多项干预措施,提高四川省安全注射水平.

    作者:王进;刘青恋;郑红茹;漆琪;覃志英;杨超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孕母影响婴儿智力因素的探讨

    目的 观察来自母亲及胎儿的多种因素对新生婴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方法征集2007年5月-2008年6月期间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进行全程产科检查并分娩的母亲及其止常新生婴儿346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由儿科门诊医生对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母亲妊娠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孕期合并症、胎儿合并症等.同时由专门的医生对婴儿进行智力测评.用卡方检验、t榆验、相关分析对婴儿智力测评的结果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所有346名健康婴儿中,5个方面智力测评的不及格率分别为:大运动39.9%、精细运动19.9%、适应能力21.4%、语言能力8.4%、社会行为能力4.0%.剖宫产的婴儿与自然分娩儿相比,语言能力有显著降低(P<0.01).母亲患有孕期合并症会显著降低婴儿的适应能力评分(P<0.01),胎儿孕期合并症会显著降低婴儿的大运动评分(P<0.01)和精细运动评分(P<0.05).母亲文化程度及分娩年龄对婴儿智力测评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剖宫产、孕母和胎儿的合并症是影响新生婴儿智力发育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津平;王莹;何青;任春慧;王俊英;赵淑云;于颖;刘敬;张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湖南省2001-2008年急性农村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01-2008年上报的急性农药中毒发病状况,为控制和减少湖南省急性农药危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 方法运用回顾性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上报的急性农药中毒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别统计各年度、地区、性别、年龄和农约品种中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发病状况. 结果 2001-2008年期间,湖南省共上报急性农药中毒病例2 910例,其中生产性中毒763例,死亡19例,病死率2.49%,非生产性中毒2 147例,死亡424例,病死率19.74%;男性患者1 585例,死亡232例,女性患者1 325例,死亡211例;农药品种以杀虫剂居首(2 582例)占88.73%. 结论湖南省急性农药中毒危害不容忽视,预防的重点是合理地使用农药,逐步加强农药购销管理,提高广大农村人群职业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

    作者:刘蔼成;李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邵阳市区2006-2008年结核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邵阳市区当前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水平,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涂片检查及培养按<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的比例法. 结果 237例患者痰检阳性率为47.7%,灰色干酪样痰阳性率为71.0%,痰培养阳性率为43.5%,痰涂阳性培养阳性率为91.2%.药敏试验:初始耐药率为11.1%,获得性耐药率为19.2%,总耐药率为30.3%,耐单药率为24.2%,耐多药率为6.0%. 结论邵阳市区耐药水平与全国其他省份比较虽然日前还不是处于一个高水平状态,但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化疗,防止结核病的传播和耐药菌株的扩散,仍然是一个小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王晖;阳文华;贺军;刘丹;罗安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宜兴地区成年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脂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宜兴地区18岁以上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年度查体的1652例健康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BM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BMI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本组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为45.34%和12.95%,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6.30%;男件BMI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性肥胖/超重组BMI和TG均显著高于正常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组,女性肥胖/超重组BMI和LDL-C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超重组TG明显高于正常组;肥胖、超重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 结论近年来宜兴地区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较高;超重肥胖者易伴随着脂质代谢异常,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作者:周飞琴;陈美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serum homocysteine,Hcy)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9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13~15分)29例,中度损伤(9~12分)29例,重度损伤(3~8分)32例,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6、12、24、48、72 h血清中Hcy水平. 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 h以内血清Hcy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且均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不同损伤程度血清Hcy水平均受病情进程的影响(P<0.01),随病情发展伤后3 h m清Hcy水平增加,但随后开始下降,于12 h降至底峰,以后逐步上升,24 h后一直维持于一高水平,至72 h也未见下降.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且损伤早期还与病程发展有关,这对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邹国英;蒋洪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2型槠尿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调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333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血生化、HBV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发2型糖尿病在城市患者中的流行率明显高于农村和城镇.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城市、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AKP、TG、CH,TBIL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TG异常、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城市居民,应注意监测TG、病毒定量,预防脂肪肝,以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作者:邱明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液血管干细胞的条件优化

    目的 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的方法和培养条件. 方法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human embyonic bodies,hEBs),与胚胎骨髓基质细胞(human fetalbown marrow stromal cells,hFBMSCs)体外共培养,并添加诱导造血分化的细胞因子如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等因子,诱导分化6 d,流式细胞仪进行血液血管干细胞标记KDR+/CD34+的检测,RT-PCR对血液血管干细胞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浓度的SCF、VEGF、TPO诱导效率进行分析,探讨诱导分化的优化条件,终形成的条件,再次采用流式细胞学进行验证诱导分化效率的改善. 结果 hERs在机制细胞上可以形成血岛样集落,经过消化后,流式检测发现其中KDR+/CD34+细胞比例为4.1%±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RT-PCR检测发现血岛样细胞表达血液血管干细胞相关基因如: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inase inert domairn protein receptor,KDR)、干细胞自血病因子(Stem Cell Leucamia,SCL)、B细胞特异性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ert site 1,Bmil)、GATA结合蛋白2(GATA binding protein 2,Gata2)、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CD31)、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endothelium-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2,Tie-2).在对不同浓度的干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发现在VEGF(10~40 ng/ml),SCF(100-300 ng/ml)对血液血管干细胞集落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此范围内集落数量和细胞因子成剂依赖的正相关关系.优化条件后,诱导效率显著提高,KDR+/CD34+细胞为18.8%±2.5%. 结论采用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共培养的方法可以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KDR+/CD34+的血液血管干细胞样细胞,300 ng/ml SCF、40 ng/ml VEGF可以提高诱导分化效率.

    作者:王建;赵惠萍;林戈;卢光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